晁補之《憶少年別歷下》翻譯賞析

來源:文萃谷 2.73W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

晁補之《憶少年別歷下》翻譯賞析

[譯文] 路邊是無數的官柳,水上是不諳人情的畫船,船中坐着漂泊無依的行客。

[出自] 北宋 晁補之 《憶少年·別歷下》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畫園林溪紺碧。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

  註釋:

《憶少年》是晁補之創制的一個詞牌。

歷下:山東歷城縣。

官柳:大道兩旁的柳樹。官,把官道,大路。

畫舸:畫船,指首尾彩畫的大船。

南山:指歷山,在歷城縣南。

罨畫:色彩雜染的圖畫。[紺]紅青色。

劉郎:劉唐劉禹錫,這裏借指詞人自己。

  譯文1:

路邊是無數的官柳,水上是不諳人情的畫船,船中坐着漂泊無依的行客。南山還知道送我遠行,高高的城牆卻把人阻隔。

園林五彩繽紛,溪水清澈,即便重來這美景也會成陳跡。劉郎的鬢髮都這樣變白,更何況是嬌嫩的桃花顏色。

  譯文2:

官道上伸向遠方的柳樹,不諳人情的彩舟,將把我送到他鄉。那南山似乎有情,尚知來送行,只是阻隔了站在高城處依依送別佳人。

五彩繽紛的歷下園林,青碧的溪水溢彩流光。縱然是還有重來的日子,這一切也只能是美好的憶想。那時節想必兩鬢班白如霜,更何況嬌弱似桃花的佳人,怕也經不起離愁的熬煎而憔悴了。

  【評點】

這首詞作於哲宗紹聖二年(1095)初,是詞人謫貶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別歷下時的抒懷之作。

上片寫離別的情景。起首以三個“無”字的排比句,細筆輕描,描寫船載行客遠去的情景,凝練生動,表現未見意中人相送的落寞悵惘之情。“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三句雖為排比,但呈遞進關係,順着路兩邊無數的柳樹,看到了水上漂浮的畫船,畫船引出船裏所坐之人。以“官柳”的冷漠,“畫舸”的無情反襯人的有情,抒發“無根”的感受,寫盡漂泊孤零、宦途艱難之狀。“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二句,先寫南山的有情,再寫城牆的阻隔,點出題旨——意中人沒有前來相送。有情之物與無情之人的對比,鮮明而強烈,詞人內心的悵惘與失望,躍然紙上。

下片寫對歷城風光的眷戀和設想他日重來將會物是人非,表達感傷遲暮之意。“罨畫園林溪紺碧”寫的是歷城的美景,園林五彩繽紛,溪水清澈見底,一派景色盎然。“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是詞人對人事變遷的預想,滿含哀歎。歷城的風光即使能夠重來,也會成陳跡。劉郎的鬢髮都這樣變白,更何況是嬌嫩的桃花顏色。結尾幾句把感慨推向極致,極言離別的愁苦,蒙冤的怨恨,箇中孤單落寞,感人肺腑,令人讀之不禁泣下。

全詞精警深婉,語言清麗雅緻,無一絲豔色,卻耐人尋味。

  賞析:

這首詞作於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初,是此人謫貶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別歷下時的抒懷之作。

上片寫離別的情景。起首以三個“無”字的排比句,細比輕描,描寫船載行客遠去的情景,凝練生動,表現未見意中人相送的.落寞惆悵之情。“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三句雖為排比,但呈遞進關係,順着路兩邊無數的柳樹,看到了水上漂浮的畫船,畫船引出船裏所坐之人。一“官柳”的冷漠,“畫舸”的無情反襯人的有情,抒發“無根”的感受,寫盡漂泊孤零、宦途艱難之狀。“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二句,先寫南山的有情,再寫城牆的阻隔,點出題旨-----意中人沒有前來相送。有情之物與無情之人的對比,鮮明而強烈,詞人內心的悵惘與失望,躍然紙上。

下片寫對歷城風光的眷戀和設想他日重來將會是物是人非,表達感傷遲暮之意。“罨畫園林溪紺碧”寫的是歷城的美景,園林五彩繽紛,溪水清澈見底,一派景色盎然。“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是詞人對人事變遷的預想,滿含哀歎。歷城的風光即使能夠重來,也會成陳跡。劉郎的鬢髮都這樣斑白,更何況是嬌嫩的桃花顏色。結尾幾句,把感慨推向極致,極言離別的愁苦,蒙冤的怨恨,箇中孤單落寞,感人肺腑,令人讀之不禁泣下。

全詞精警深婉,語言清麗雅緻,無一絲豔色,卻耐人尋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