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學設計大綱

來源:文萃谷 3.05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采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采薇》教學設計大綱

  《采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莫”“止”“剛”“疚”“腓”“思”“雨”等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通讀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初步掌握詩歌的鑑賞方法。

2、過程目標:誦讀,合作學習,把握《詩經》重章疊句的好處。

3、情感目標:瞭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愛護和平,珍惜生活,熱愛祖國,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

1、積累重要文言實虛詞。

2、賞析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分析戰士歸途“我心傷悲”的原因及“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和平一直是人們嚮往的生活方式,然而戰爭卻一直如鬼魅一樣,纏繞着和平。似乎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戰爭,因而戰爭是不少文學作品中永恆的話題。今天我們回到中華文學的源頭《詩經》,去感受戰爭給古人帶來的百味人生。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采薇》。

  二、回顧《詩經》有關知識

  三、誦讀課文

1、自讀,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音

靡室靡家 不遑 歸聘 靡盬

牡 騤 腓 弭 霏霏

2、範讀

3、齊讀

4、指名學生誦讀,其他同學注意聽,指出優點與不足

5、自讀,梳理基礎知識(找出課文中重要詞語,並解決其意義和用法)

(1)古今異議詞:止作聘孔路

(2)通假字:莫 爾 棘

(3)活用詞:日(名詞作狀語) 雨(名詞用作動詞)

(4)一般重要實虛詞:靡(無)、遑(閒暇)、牡(雄性鳥獸,與牝相對,如牝雞司晨)、捷(勝利)、騤騤(熟練的樣子)、載……載……(一邊一邊,如載歌載舞)

助詞,無實義:維、斯、思、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文本賞析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詩歌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戍邊戰士思鄉

2、是不是一開篇就寫思鄉呢?

不是

3、開頭沒寫思鄉,寫采薇,這是《詩經》中的哪一種手法?還有哪些章用了這種手法?興,1-4的章都用了興的手法。1-3章都是以采薇起興。第4章以棠棣之花起興。(進一步加深對《詩經》“六義”的理解)

4、其實,作者寫采薇,不僅有興的作用,還應該有其它用意,要不,為什麼不寫採蘑菇?“採菇採菇”不也行嗎?

暗示了戰事的艱苦,戰士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所以才以野菜充飢;另外也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

5、再看前三章有什麼特點?

重章疊句,有加強語氣一唱三歎之效,有節奏感和音韻美。(齊讀體會)

6、前三章都以采薇起興,但也有變化,試説出。

寫采薇從生到老的變化,反映了作戰時間之長,可能是一年,更可能是幾年、十幾年、幾十行。

暗示時間的流逝,增強思鄉的表達效果。

7、那麼戰士思家,他們有沒有回去呢?

沒有,這反映了戰士保家衞國的高尚情懷,主動的去作戰。

8、第四、五章具體描寫了邊關戰事,都寫了哪些與戰鬥有關的事物呢?

高大的戰車、雄壯的戰馬、整齊的隊列、熟練的動作、精良的裝備等。

戰士們對自己軍隊的強大,感到驕傲和自豪,面對強敵,雄糾糾,氣昂昂,同仇敵愾。最終取得了戰事的勝利(一月三捷)。

9、戰事勝利了,終於可以回家了吧,最後一章在寫法上與前面幾章有何不同嗎?

最後一章以抒情為主,借景抒情;另外用了對比手法,以離家時的歡愉與歸家時的憂傷作對比。

10、既然可以回家了,為什麼“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呢?你知道“他”的哀嗎?試説一説。

多年的在外作戰,音書斷絕,家鄉的親人還在否?人事變化大否?(“少小離家老大回”)“去時裏下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幾十年的離家,家鄉的老母親或許早已化成一冢墳墓了……真是“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啊。懷着種種複雜的心情,凶多吉少,怎麼能不悲哀呢?

《古詩十九首》:“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何誰?”

  五、小結

這首詩歌寫到在國家危難之時,戰士在思歸與作戰之間,毅然決然選擇作戰,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

作為現實主義詩歌,《詩經》中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今天我們的釣魚島正面臨着日本的覬覦(日本已經聲明從個人手中購買釣魚島),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怎麼去做呢?

冷兵器時代,人多力量大,而現代戰爭的今天,人多已經不是優勢,應該以科技武裝自己,打好科技戰。作為我們同學們,應該努力學習,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這樣也就足夠了。

  六、佈置作業

詩歌最後一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歷來為人所稱道,請同學們擴寫成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七、板書設計

采薇思歸

戰場戰事

回家悲傷

曹晴

  《采薇》教學設計2

  一、設計意圖

《詩經》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年代久遠,不易理解。《詩經·采薇》閲讀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就沒法在一節課內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務。但如果佈置好預習,學生預習工作抓得好,這節課就可以把主題很好地挖掘出亮點來。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歎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於忍受悲傷和痛苦、不甘於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願,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嚮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並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説,他是弱小的;從他不願屈服於命運的擺佈、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説,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活着就會被迫捲入這場戰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嚮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所以本課可以以探究的方式來深入解讀其中的奧祕。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研讀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學生由表及裏,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自行翻譯,瞭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鑑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由表及裏,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本,由瞭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並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瞭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四、教學過程步驟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1、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並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2、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佔用課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境導入

《論語》解讀八佾篇第三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學生背誦《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則內容。

2、認真聽老師講解。

  《采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的能力,並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瞭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探討詩歌中的鄉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鑑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鑑賞。

  二、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歷經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飄渺悠長,哀婉悽美。

文案大全?實用文檔?

(二)檢查預習

在講解新課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複習和預習情況。

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遊戲,文學常識搶答

請聽題: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什麼主義的詩歌總集?----現實主義

2,詩經共有多少首詩?--305首 3,詩經共分為哪幾個部分?-風、雅、頌 4,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法有哪三個?-賦、比、興 5,它所收錄的詩歌是從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

6,“風包括了多少個地方的民歌?又叫什麼?”15個,“十五國風”

(三)初讀課文

老師:大家都看完了嗎?詩經大都是四言詩,朗讀的時候採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大家根據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大家讀得都不錯,不過朗誦的感覺還是缺了一點,現在老師給大家放一段音頻,聽聽看名家是如何朗誦的。(放音頻)

老師:大家都已經默讀了,也一起朗讀了這首詩,相信現在應該對這首詩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現在我們就來具體的翻譯這首詩歌。

就着課下注釋,弄懂詩歌的意思,並將詩歌按照上節課所教的節奏朗讀一遍。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莖葉變粗硬。説回家呀説回家,文案大全?實用文檔?今年陽月又已臨。王室公事無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靜。憂思在心真痛苦,我今遠行難歸省。

評説:這三章説了兩層意思,一是歸途中追憶思歸之情,二是敍述難歸的原因。

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復沓並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着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詩以采薇起興,採集薇菜果腹,表明戍邊生活的艱苦,且“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循序漸進,除了刻畫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還同“歲亦莫止”、“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眼見着歲初而暮,物換星移,總是“曰歸曰歸”卻總不能歸,使我對能不能再見到家人由“憂心烈烈”到“憂心孔疚”。那麼,為什麼戍役難歸?後四句做了層層的`説明:遠離家園,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因為戰事頻頻,以致音訊難遞;無暇休整,因為王差無窮。究其根本原因,即“玁狁之故”。戀家思親的個人情結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相互交織着,它們雖然互相矛盾卻同樣真實。在詩的開始用重章復沓的形式反覆詠歎,形成了詩歌的感情基調。

朗誦這三章。感受《詩經》重章復沓的章法所帶來的音樂美。《詩經》的這種結構

來自於民歌,勞動者的歌聲此起彼伏,自然而然形成疊章,它能一層一層增強情感的抒發,

受到迴環往復、一唱三歎的藝術效果,使詩歌充滿音樂的節奏美。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士

卒們在採食薇菜時,思念家鄉的歎息聲此起彼伏。就像後代的詩人所寫的那樣:“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夫望鄉。”

文案大全?實用文檔?3、解讀4~5章: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翻譯:

那是什麼花盛開?棠棣爛漫一叢叢。那是誰乘坐的高頭大馬?那是將帥所專用。駕御的兵車已起行,四馬壯碩氣勢雄。不敢安居戰事頻,一月三次捷報送。駕起四馬驅車行,四馬強壯神采奕奕。將帥乘車作指揮,士卒靠車作掩護。四馬步子多整齊,弓飾以象牙,魚服箭袋。怎能不每天警戒?玁狁侵擾勢緊急。

評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而我遠離家鄉,共赴國難。可是久久不能歸家且鄉音渺渺,這使我內心備受煎熬。而這一切都由於玁狁的入侵,就讓我們奮力趕走他們,好早日回到那日思夜想的家鄉。因而接下來的這兩章就很自然地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語氣中充滿了自豪之感。以“維常之華”興起“君子之車”,流露出軍人特有的自豪之感。讓他們自豪地是什麼呢?自然是威武的軍容“四牡業業”、“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高昂的士氣、訓練有素的作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在戰車的掩護和將帥的指揮下,士卒們緊隨戰車衝鋒陷陣)和頻傳的捷報“一月三捷”。戰馬強壯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戰無不勝。將士們天天嚴陣以待,又再次説明了久戍難歸的原因。

朗誦這兩章,讀出激昂、自豪之情。4、解讀第6章: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

文案大全?實用文檔?莫知我哀。”

翻譯:當初離家從軍去,楊柳依依輕搖曳。如今返鄉解甲歸,雪花飄飄飛滿野。道

路長遠慢慢行,又渴又飢愁腸結。我的心中真悲傷,誰知我有多悽切。

評説:

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了更深的悲哀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既是寫景更是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卻看不到生活的價值。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命的流逝與生活的虛耗。後人讀此四句仍不禁黯然傷懷,也只因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之感。“行道遲遲”,歸路漫漫,“載飢載渴”,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而且,一別經年,

“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知,當此之際,又產生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憂懼心理。這種種的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曉更無人安慰: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歎中結束。朗誦這一章,感受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疊字“依依”、“霏霏”、“遲遲”,它們不論在寫景抒情還是擬聲狀物上都產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感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帶來的深切的生命流逝的淒涼與感傷。

(四)細讀文章

文案大全?實用文檔?如果把這首詩歌當成是一個劇本,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呢?

老師:大家理解的都很好,那麼現在來提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幫我來解答一下。

結合文下的註釋,具體的來翻譯一下這首詩

文章一共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又都説了些什麼?既然這是一首思鄉詩,那麼最能表現戰士思鄉的又是哪些詩句呢?

為什麼戰士們即將歸鄉了,詩歌不是喜悦的而卻顯得如此悲傷?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你覺得這四句好不好,為什麼?

板書:悲傷—喜悦---悲傷1-3節:悲

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身處何時:莫—陽

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説具體些“我戍未定”説明是在駐地邊上)

為何而悲:思鄉厭戰仇恨如何表現: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重章疊唱: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文案大全?實用文檔?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

比興:作—柔—剛比喻時間流逝朗讀4-5節:壯

戰士的情感發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身處何時:春季

身在何方:戰場(戎車既駕)

為何而壯:打勝仗(一月三捷)(側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業”,“四牡騤騤”,“四牡翼翼”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舉,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現:

1、側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棠棣花(有沒有藉助什麼意象?)比興:用花之盛起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至此,全詩氣勢為之一振、朗讀6節:悲身處何時:冬季身在何方:歸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

(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説“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

文案大全?實用文檔?

(2)“古詩十九首”裏的《十五從軍徵》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悦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説”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5,1本詩借景抒情。詩含着兩個畫面,一是春天裏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裏,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本詩藉助"楊柳"意象來抒情的。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開了借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後,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繫。每當古人送別離人時,楊柳便出現在渡口、驛站、城外,楊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當古人懷人思親時,楊柳出現在亭台樓榭,楊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於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係,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捨"之情。其次,還因為"柳"與"留"諧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來抒懷。

(五)拓展閲讀

老師:在我們中國浩瀚的詩歌世界裏,想采薇這樣的詩還有很多,老師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首《十五從軍行》

文案大全?實用文檔?(教師朗讀,可有配樂)

(六)結語,佈置作業

無論是采薇,或是十五從軍行,都把戰士那種思鄉的急迫心情寫得動人婉轉,但是他們卻沒有寫到戰士們具體是在思些什麼,如果你是一個戰士,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古戰場,眺望遠方的家鄉,你會想些什麼?請大家把自己會想到的用三百字來描述一下,語言請儘量的優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