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來源:文萃谷 2.0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

複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複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分能力;

3.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瞭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並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生向上的動力;

3.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節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脱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於小朋友來説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麼好方法來把這麼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的效果。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 5頁例 3、例 4,第 6頁“做一做”的第 1~3題,練習二的第 1~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解答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及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有餘數除法兩種應用題餘數的處理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7枝鉛筆和口算卡片若干張、信封8個;學生每人準備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教師出示卡片,指名學生説得數.)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幾根?

(2)拿出 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

二、新課

1、 教學例3。

出示例3: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枝,還剩幾枝?(先分分看.)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題(引導學生讀題)每個人拿出7根小棒代表7枝鉛筆,按照題意平均分給3個同學,也就是要平均分成3份,自己分分看,每份有幾根?

教師巡視,只看學生分,暫不表態.學生分過以後,教師指4名學生到前面做示範.

教師:我這裏有7枝鉛筆,請你把它們平均分給這3個同學(把7枝鉛筆交給4個學生中的1人,讓他分給其他3人)注意分的時候應該怎樣分,分的結果是什麼?(每人分2枝,還剩1枝.)

教師: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解答,誰會列算式?(指名學生列式,教師板書:“7÷3二”)怎樣用豎式計算?橫式等號後面應該怎樣寫?(特別要使學生弄清如何寫單位名稱.)

教師可以這樣啟發:根據我們剛才分鉛筆的結果,想一想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麼?(每人分得2枝.)那麼2後面的單位名稱是什麼?(學生口答,教師板書:“2(枝)”.)餘數1表示什麼?(還剩1枝.)那麼餘數的`單位名稱是什麼?(學生口答,教師板書:“……1(枝)”.)

教師:這道題做到這裏做完了沒有?(沒有,還要寫答話.)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教師;今天我們解答這道應用題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除法。)它與以前學過的除法應用題有什麼不同?(有餘數。)對!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

2.做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指導.完成後集體訂正,着重讓學生説一説計算的結果應該怎樣寫。

課間活動.

3.教學例4.

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道應用題(引導學生讀題〕我這裏有幾個信封,表示口袋.現在請一位同學用43根小棒代表43個乒乓球,每個口袋裏裝5個,實際裝一裝,看能裝幾袋.(指名學生按照題意裝小棒.)每袋裝5個,應該怎樣裝?(學生拿5根小棒裝1袋,再拿5根裝l袋;裝過8袋後,還剩3根.)還夠不夠裝1袋呢?為什麼?(因為要求每袋裝5個,剩下的不夠再裝1袋了.)那麼裝的結果是什麼?(裝了8袋還剩下3個。)

教師:誰能説一説這道應用題怎樣解答?(指名學生列式解答,教師板書。)

學生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後,教師着重看學生寫的單位名稱對不對。

讓學生打開書,把例4中沒有解答完的地方補充完整.

三、鞏固練習

l.做第 6頁“做一做’的第2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着重讓學生説一説計算結果的單位是什麼。

2.做第6頁“做一做”的第3題。

先引導學生看圖,提問: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根據這個圖,誰會寫出兩個除法算式?(指名學生回答。)再讓學生根據列出的兩個除法算式説一説各表示什麼意思。(第一個算式是説把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裏,每盤放4個,還剩1個,第二算式是説把9個蘋果按照每盤放4個,可以放2盤,還剩1個。)

3.練習二的第1、2題。

四、本課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每一道應用題之前,都要認真審題,弄清每一道題屬於哪一種分法。在計算以後,要根據題意正確書寫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最後寫出答案。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藉助用小棒擺圖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通過觀察、比較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上課——開始上課之前,問大家幾個問題:看看誰比較聰明,好不好?

第一,這學期到目前為止,我們重點學習了什麼知識?(除法)

第二,除法呢,我們經常用哪一個詞來形容(平均分),對於平均分的問題,我們經常用哪些語言來説明呢?或者説是怎樣的題目是平均分:

1、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幾個;2、每幾個為一份,能分成幾份。

下面,我們來看這幾道題目:

1、48個梨,平均分成6份,每份多少個?(除法算式是?)

2、36顆糖,每4個分一袋,能分幾袋?(除法算式是?)

3、11朵花,每3朵擺一盤,( )

A、有剩餘 B、正好分完

你知道擺了幾盤嗎?還剩下幾朵?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道題完整的描述一遍呢?

11朵花,每3朵擺一盤,擺了3盤,剩餘2朵。

二、觀看圖片,引出活動

主題圖)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

問題: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麼?擺一擺,説一説你是怎樣做的。

2.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7÷2=3(盤)……1(個)

餘數

你能用語言來描述下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嗎?(也就是説你能不能把這個算式結合這道題組成一段話)

“餘數”的來歷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剛剛從猿猴轉變成人,他們以打獵為生.可是獵物常常太少,他們必須把食物平均分開,否則就會有人餓死.但是在分食物的時候,人們經常發現:每個人分到相同數量的食物以後,還會剩下一些,可是這些食物又不夠再分一次,於是這就啟發了後來的人們認識到數學除法運算中的餘數。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把下面這些,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掌握脱式計算的寫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正確進行脱式計算,並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負責、書寫規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脱式、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結果,並能正確計算。

難點: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觀察下面每個算式裏含有哪些運算,再説説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最後算出結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學生算出結果後,師生共同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學習新課

1、教師談話

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於檢查運算過程,上面同學們口算的四個兩步混合式題,也可以寫出每次運算結果,怎樣進行書寫呢?請同學們共同研究一道題。

2、出示例1 47-12+5

為了使學生理解掌握脱式計算的步驟,教師可逐題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觀察並思考。

(1)這道題都含有哪些運算符號?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第二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

這樣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脱式過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師出示:48+16-37 54÷9×7

讓學生嘗試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書寫格式,使學生初步學會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並請兩個學生到黑板板演:

學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計算結果?

=27

學生乙 54÷9×7

=6×7 "7"照寫下來,為什麼?

=42

學生完成後,教師可提問旁註,強調兩道題的書寫步驟,接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上述三道題計算時的書寫格式。

通過觀察討論使學生清楚:

(1)每道題第一步計算結果,都要寫在第一行的下面。

(2)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要照抄下來。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

(4)左邊的等號上下要對齊。

4、教師出示例2 6×3+50 50-6×3

然後請同學們觀察後回答:"這兩個式題各含有什麼運算符號?和前面學習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後,教師可設問:"這樣的混合式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學生思考片刻後,教師指出,像這樣的.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接着師生共同完成例題的計算過程。

例2 6×3+50 50-6×3

=18+50 =50-18

=68 =32

請較好學生説出"6×3+50"先算6和3的積,再加上50,算出它們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積,再從50裏面減去。以滲透四則式題按運算順序的讀法。

為了鞏固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教師可再強調指出50沒有參加計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來,再寫出要減去的6和3相乘的結果。

為了鞏固例2的計算步驟,可出"19+5×3"和"7×8-29"兩道同類題,讓全班學生做一做。

5、教師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兩步式題。學生看清題目後,教師可指出:"像這樣的兩步混合式題有除法和加、減法,而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然後請同學們試着自己完成。並請兩名學生板演。

學生甲 54÷6-7 學生乙 7+54÷6

=9-7 =7+9

=2 =16

學生完成後,可讓同座位同學互相説一説,每道題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學習了三道例題後,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兩步混合式題的特點,小結出運算順序和脱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及注意的問題,並有重點地板書在黑板上。

(三)鞏固反饋

1、根據下面算式,正確填上( )裏的數

2、找出下面各題中的錯誤

3、脱式計算下面各題

(1)58-4×8 (2)4×8+15

(3)45÷5-8 (4)8+45÷5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着重教學含有兩級運算而沒有括號,乘除在後,但需要先算的兩步式題。這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學生較長時間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開始做這樣的題容易受原來思維定勢的影響,因此在課堂設計上要注意突出這一難點。在三個例題安排的基礎上,每個例題教學後,又安排了"試一試"的題目,以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使學生正確掌握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筆算兩位數加連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着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後學習筆算的基礎,教材創設了二年級同學準備坐船“去鳥島”的熱鬧場景,意在通過解決“二年級(1)班和二年級(2)班能坐下嗎?”“二年級(3)班和二年級(4)班合乘能坐下嗎?”引出兩位數的不進位加(23+31)和進位加(32+39)然後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能根據已有知識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本課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通過兩次試講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把兩個加數都分解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一位數加,然後把兩次假得結果合併。對於“只分解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不變”的這種方法,只有少數學生採用。

《數學課程標》提提倡算法多樣化,同時也要求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允許採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因此,我認為教學中應該重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在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選擇適宜的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體驗算法多樣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情感 態度 價值觀: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成功的喜悦。將德育美育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難點: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 、 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紅光國小在今年春天就組織了二年級的同學到美麗的鳥島去春遊。同學們請仔細觀察情景圖。

師:看看,他們到鳥島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呀?

二 、認知感知,設疑質疑

我們可以把那兩個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吧?

三 、 互動探索,合作交流

你們怎麼算得這麼快,願不願把你的算法説出給大家聽聽呢?

四、合作交流,意義建構

1、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兩道題之間有什麼相同點?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

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多媒體板書)

2、再來比較一下,這兩道之間有什麼不同點呢?

3 、小結。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數出10000以內的數,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認識計數單位“萬”。

2、會寫、讀10000以內的數(不含0),説出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3、體驗遷移類推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對兩位數的數位也都有所瞭解。本單元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從兩位數擴展到四位數。學生將認識萬以內的數,並會萬以內數的讀寫。萬以內數的讀寫是進一步的.學習萬以上數的讀寫法的基礎。因此要切實的學好本單元,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000以內的數,掌握數的組成和數位順序表。

難點:理解數位的意義與作用。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家電用品及其價格。複習最高位、各數位的意義等。

2、學生試讀更大的數。(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由課題想到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

活動2【活動】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教學例4

1、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還可以一千一千地數。(數小方塊)(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2、(用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

3、練習數數(課本第75頁第2題)

4、感受身邊的數(一萬)

(二)數位順序表

1、“萬”所在的數位是“萬位”,之前還認識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擺一擺:小組合作,把5個數位進行排序。

3、數位順序表,從右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4、練習

(三)教學例5

1、課件逐一出示小方塊,讓學生數;最後所有的小方塊加在一起有多少個?

2、用計數器撥出這個數,並寫數和讀數。

3、説出這個數的組成。

活動3【練習】三、鞏固練習,知識考查

大考驗——尋找密碼

1、第一關【讀一讀,説一説】(課本第75頁第1題)

提示1:密碼是一個四位數,最高位是5。

2、第二關【撥一撥,數一數】

要求:同桌兩人比賽,看誰説得又快又準!

(1)十個十個地數,從1260開始往後數5個數

()()()()()

(2)一百一百地數,從3700開始往後數4個數

()()()()()

提示2:十位的數字是3的3倍。

3、第三關【聽一聽,寫一寫】

老師報數,你來寫。

1313 3258 4735 9999 10000

提示3:百位和個位的數字相同,它們的和是4。

密碼門打開,感受生活中的萬以內的數

活動4【練習】四、課堂小結,知識比賽

1、這節課學會了什麼知識?

2、知識比賽(練習紙)

(1)從()邊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5236是一個()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

(3)由3個一,5個十,6個百和8個千組成的數是()。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較熟練地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難點: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算練習

24÷3= 8÷4= 10÷2= 27÷3= 18÷6=

12÷2= 15÷5= 36÷6= 20÷4= 30÷5=

2、把下面的口訣補充完整

( )七二十八 ( )九五十四 ( )八五十六

( )八四十 ( )八二十四 ( )九七十二

3、計算下面各題,並説一説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32÷4= 想四( )三十二

二、新課

談話引入: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陽光國小的同學們開始為慶祝自己的節日做準備啦。你們看,他們在做什麼?

三、解決問題,掌握求商方法

(1)每行掛幾面?

觀察例1主題圖,同學們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56÷8)

你是怎樣想出商的?(除數是8,想8的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於7.)

如果把56面小旗掛成7行,平均每行掛幾面?怎樣解答?(56÷7=8)

比較56÷8=7 56÷7=8,你有什麼發現?

(商和除數交換了位置,用的是同一句口訣七八五十六求商)

(2)每組幾顆星星?

出示主題圖中第二組的同學們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同學們做了49顆五角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幾顆?

這個問題怎樣解決?(49÷7=7,除數是7,想7的口訣七七四十九,商是7)

(3)能擺幾行?

出示主題圖中第三組的同學們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同學們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同學們獨立解決這個問題。(27÷9=3,除數是9,想9的口訣三九二十七,商是3. )

(4)小結,揭題

1、算法: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

2、用到了7、8、9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5)試一試

課本39頁做一做第一題,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回憶計算過程,大家總結算法。

三、鞏固練習,熟練掌握

1、幫小猴子摘桃

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各組出9名同學,一人一題,直接寫出得數,哪組算的又對又快,這組就可以幫小猴先摘到桃。

兩組學生比賽,算完核對結果。

2、小鳥回家

依據小鳥口中的算式卡片,用打手勢的方法判斷,比如21÷7=3,這隻小鳥住3號房子,你們就打3的手勢。

3、3、4、5、6題做書上,集體訂正。

四、學生談收穫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板書設計

用7、8、9的口訣求商

56÷8=7 56÷7=8

(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髮現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着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藉此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2.通過操作、計算、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經歷除法豎式(含表內除法的豎式)的書寫過程,理解豎式中每個數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恰當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掌握試商的基本方法,並能較熟練地進行有餘數的除法的口算和筆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4.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繼續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二、內容安排及其特點

1.教學內容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時,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餘(即餘數為0),表內除法涉及的就是這樣的內容;一種是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餘數不為0),這是有餘數的除法要研究的內容。

在除法計算中,能夠整除的是少數,有餘數的除法是大量存在的。從國小生學習的角度看,“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鑑於有餘數的除法與表內除法的這種密切聯繫,以及考慮到通過操作和對比更有利於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修訂後的教材將本單元從三年級上冊調整到了二年級下冊。相應地,具體內容也進行了一些調整。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和計算;第二部分是解決問題。教材具體編排結構如下。

有餘數的除法是今後繼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等除法的重要基礎,因為用一位數除、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是除法試商的基礎,並且這部分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應用。

因此,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這部分知識對於學生繼續學習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為教學年段的調整,教材在編排的層次上有以下變化。首先,不斷將有餘數的除法與剛學習的表內除法的兩種情況對比呈現,並藉助大量的操作幫助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同時體會有餘數的除法與表內除法的關係。其次,將除法豎式的教學安排在理解了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明白了餘數與除數的'關係之後,突出了引入除法豎式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時為試商的教學作好準備。最後,單獨編排試商的例題,突出試商的方法:求商時要想幾和除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於被除數,並且保證餘數小於除數。同時,為保證試商的準確性和速度,教材在練習中還增加了單項練習,如練習十四第4題和第6題等。

2.教材編排特點

在教材內容的具體編排上,教材體現瞭如下的編排特點,從而使得知識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也體現了更科學的數學知識的結構。

(1)注重操作直觀等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與表內除法單元藉助動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編排一致,本單元教材的編排繼續借助操作等直觀,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並建立操作過程、語言表達和符號表徵之間的關係,實現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真正理解。如,例1中對餘數概念的理解、對有餘數的除法含義的理解,都是藉助操作來進行的,由直觀操作到符號表徵,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又如,對於除法豎式的理解,也是藉助操作,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豎式中的每個數所對應的操作中的具體對象,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另外,在解決問題的例6中,同樣藉助畫圖這一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分析題意,理解其中餘數所代表的事物,進而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問題。

(2)通過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和計算。

為幫助學生理解,修訂後的教材將“有餘數的除法”安排在學習完“表內除法”之後不久進行教學,並且以表內除法為基礎,通過對比加以編排,主要體現為下面4次對比。

第一次是例1中平均分物過程的對比。教材通過“將一些草莓,每2個一份,可以怎麼分”,幫助學生感受平均分物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在對比中拓展學生對除法的認識,並更好地理解餘數的含義、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第二次是例1、例2中有餘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橫式的對比。通過結合操作過程,使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每個數的含義,理解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第三次是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和有餘數的除法的豎式的對比。藉助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及與橫式的對比,使學生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豎式的書寫方法,理解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第四次是有餘數的除法的豎式與表內除法的豎式的對比。藉助操作,在對比中幫助學生繼續理解除法豎式的寫法,理解豎式中餘數0的含義。

由上面的敍述可以看出,通過這樣的對比,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加深學生對有餘數的除法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聯繫,為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網絡提供支撐點,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

(3)針對難點增加教學試商的例題,幫助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為後續學習作好鋪墊。

本單元在求商的方法上的編排,與表內除法的試商是一致的:都是先通過操作分物得到商,然後再探索求商的方法並進行相應的計算。在本單元中,例1~例3中的商都是通過操作分物得出來的,從例4開始離開具體情境直接用豎式計算,這就必然要用到算法。這個算法,就是有餘數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在編排上,例4直接利用除法豎式,要求學生想乘法口訣,找出與除數相乘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於被除數的那個數,這個數即為商(通過餘數小於除數加以判定)。這樣的數學,既教給了學生有餘數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又為後面繼續學習除法的筆算打好了基礎,因為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等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就是多次進行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

(4)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培養,並繼續落實“四能”目標。

加強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將培養學生“四能”的教學與各部分數學知識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修訂後教材的一大特色。通過這樣的編排,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清晰的線索和可操作的教學思路。具體到本單元,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5是用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用“進一法”確定問題的答案;例6是用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在具體編排上,教材繼續通過“知道了什麼?”“怎樣解答?”“解答的正確嗎?”等提示,使學生經歷審讀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尋找策略解決問題、回顧與反思等全過程,並通過呈現不同思維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既尊重學生的發展現實,允許學生用適合於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又可使學生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有助於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此外,結合相關的例題和習題,教材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發現並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以此為學生積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經驗。長此以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

三、教學建議

結合前面的闡述及本單元知識的特點,下面對教師教學提出一些總體的教學建議,供教師進行實際教學時參考。

(1)藉助(幾何)直觀促進學生的理解。

幾何直觀是《標準(20xx)》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來描述和分析問題,用通俗的話説,就是用圖想事,借圖促思,據圖説理。由於國小生的思維發展正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的過渡期,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撐。而幾何直觀正好憑藉其直觀的特點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形象的圖形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思考、探索,突破學習難點,揭示問題本質。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充分運用(幾何)直觀,具體體現如下。

首先,借直觀幫助學生建立最基礎的概念。例1~例3的教學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知識,這些例題的教學都是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運用直觀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理解除法豎式中各數的含義。

其次,在解決問題中注意藉助直觀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明白解題的緣由。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係往往是難以截然分開的,學生理解題意的過程,實質上也包含了對數量關係的分析,這些往往都需要藉助直觀。如例6中題目的呈現、對數量關係的分析,乃至最後對餘數含義的説明,都藉助了直觀的手段。因此,在教學時應充分藉助直觀,讓學生學會利用圖來描述和分析問題,將數學問題轉化成直觀、形象的圖,以清晰地“看到”數量關係,明晰解決問題的思路,並最終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2)將操作、口算、豎式相互結合,實施“有來有回”的教學。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除法常常經歷如下面左圖的表徵過程。這種表徵是單向的、有去無回的,學生只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卻沒有經歷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因此,當學生遇到豎式不會書寫時,不能用具體的動作表徵來支撐。筆算是“直觀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溝通學具操作、口算與豎式表示的筆算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不能將直觀的學具操作轉化為頭腦中的形象的表象操作,學生就難以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為此,建議在幫助學生理解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法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下面右圖的表徵過程。

在上面右圖中,橫框中所表示的是除法意義的語義表徵、動作表徵、符號表徵,這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斜框中所表示的是符號表徵中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豎框中則是本節課要建立的動作表徵與另外兩種符號表徵之間的關係。

按照這樣的教學思路,學生在操作體驗中應建立分的過程(操作表徵)、口算的過程、豎式的書寫過程(符號表徵)以及語言表達過程(語義表徵)間的一一對應關係,使學生在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的同時,進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學習難度,此種方法特別適合於中等及中等以下學生的學習。

(3)認真瞭解學生學習除法豎式前的知識基礎。

正如前面在編排特點中所敍述的,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知識基礎是學生對於平均分及表內除法的理解,因此,其掌握情況直接影響本單元的學習。為此,在教學之前,教師應通過複習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同時通過複習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直接的瞭解,確定好教學的起點。

尤其是在教學除法豎式時,更應該對學生進行一些前測,瞭解學生對除法豎式都有多少了解,以確定教學時需要突破的“點”。比如,在教學前,我們曾通過如下題目對學生進行過前測。題目如下:有15枝花,一個花瓶插5枝,可以插幾個花瓶?

調研時,要求學生分別通過操作、算式表達、寫出心目中的豎式三種表徵方式解決上面的問題。其中算式表達和寫豎式兩種表徵方式的調研結果如下。

在算式表達方面,學生列出的橫式有:15÷5=3(個),15-5-5-5=0。其中,第一個式子是一般的除法橫式;第二個式子用的是減法,體現了逐次減的過程,雖然沒有寫出結果,但能看出學生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在讓學生用自己心目中的除法豎式表徵時,學生列出瞭如下的除法豎式。

從上述幾個豎式中可以看出,學生列豎式時明顯受到了加、減法豎式的影響。第四個算式雖然出現了“”號,但從表達的形式上看,這位學生僅僅是見過除法豎式,但對這種算式各部分的含義並沒有理解。

從綜合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學生能夠解決需要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但基本上都不瞭解除法豎式。究其原因,這與除法豎式的特殊性有關。這也是除法豎式的教學之所以成為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的原因之一。教學時,應對此加以重點處理,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增加課時,以使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真正地理解除法豎式中各數的含義。也可以補充一些除法豎式形式演變的史料,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一副三角板中邊、角的一些奧祕。

2。引領學生通過畫一畫、拼一拼、轉一轉等活動方式賞玩三角板,演繹圖形與幾何世界中的角、邊、面、體的相關知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文化魅力,發現、領悟和欣賞數學的美,從而產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風箏,利用角度問題引出三角板,介紹一副三角板,揭示課題。

二、畫一畫,探索三角板畫出確定度數角的規律。

1。用一副三角板能畫出哪些度數的角呢?

學生畫角並彙報,交流畫角的不同方法。

2。仔細觀察這些角的度數,有什麼發現?

三、拼一拼,發現三角板中邊的奧祕。

1。利用一副三角板拼着玩。

2。兩人合作,用兩塊同樣的三角板相同的邊重合拼圖形。

A。用兩個含30°角的三角板拼圖形。(六種拼法)

B。用兩個含45°角的三角板拼圖形。(三種拼法)

比較思考:同樣是兩塊三角板,為什麼拼出的種數不同呢?

3。欣賞資料,瞭解三角板的產生。

4。再拼一拼,揭開三角板中邊的奧祕。

5。四人合作,用四個同樣的.三角板拼圖形或圖案。

(1)出示合作要求,學生拼圖。

(2)展示學生作品。

A。拼出熟悉的圖形有哪些?

B。點評有創意的圖案,解決相關數學問題。

四、轉一轉,想象三角板旋轉後形成的立體圖形。

(1)讓學生把三角板轉着玩,想象會形成什麼立體圖形?

(2)交流彙報不同的旋轉方法,課件演示。

五、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

本課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是根據蘇教版數學教材中有關知識,圍繞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常用的學習工具——三角板進行挖掘和開發的教學內容。通過賞玩三角板讓學生畫一畫、拼一拼、轉一轉,回顧過去學習中有關幾何圖形的知識,瞭解三角板的產生及自身有關特點,還力圖挖掘有關數學思考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同時根據20xx版數學新課標的精神,着力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和體會數學文化,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到處處有數學,從而產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的積極情感。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P37-38及做一做、練習九。

教學目標:

1、能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能辨認鋭角和鈍角,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

1、師:小朋友,這是我們寧波的甬江大橋,看,橋面上無數根拉索與橋面形成了許許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嗎?

2、學生交流彙報,並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找出來的角。

提問:有關角的知識,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角。

二、教學新授

1、(出示剛才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怎麼分呢?(可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各組討論情況(學生一般會有兩種分類結果1、根據是不是直角分2、根據角的大小分為三類: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據學生回答,歸納

師:根據角的大小,我們可以把角的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鋭角。

(把剛才找出的角分三類顯示)

4、練習:書P39(1)

直角、鋭角、鈍角生活中處處都有,請你找一找,説一説。

除了書上的,你還能舉個例子嗎?

5、師:剛才我找了直角、鈍角和鋭角,現在請你自己動手來創造直角、鈍角和鋭角。

(紙片、小棒、活動角等材料)

6、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創造的直角、鈍角和鋭角。

7、練習:書P39(2)連線

1)全體獨立完成

2)校對

8、畫角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鋭角、鈍角,那麼怎麼來畫鋭角和鈍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試一試。

9、讓學生自由嘗試

10、彙報,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説説自己畫得是什麼角?

2)説説你是怎樣畫鈍角和鋭角的?

三、課堂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揭題:鋭角和鈍角)

你有什麼收穫呢?

教學後記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計的過程,在統計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 數據收集整理

第1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一)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説一説)。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説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説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範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裏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裏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説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範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裏,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佈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説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説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説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説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1.課件出示(教師講述):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昆蟲們歡快地飛舞,瞧,它們正向我們飛來,可是我們只能看見它們的半個身影,你能猜出它們分別是什麼昆蟲嗎?

2.學生猜想,課件呈現完整的昆蟲。

3.教師質疑: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二)交流引入

1.觀察交流:這些昆蟲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這些昆蟲上下或左右兩邊都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就説它們是對稱的。(板書:對稱)

【設計意圖:從大自然中的昆蟲引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學生在猜想中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初步感受對稱現象,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

1.初剪對稱圖形,思考探索。

學生動手剪一隻“蝴蝶”,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展示,優化剪法。

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卻不像呢?為什麼要對摺?為什麼只要畫“蝴蝶”的一半?

3.再剪對稱圖形,感受對稱。

先對摺,再畫一畫、剪一剪,用這種方法再剪一個其它的對稱圖形。

(二)賞一賞,認識軸對稱圖形。

1.互相欣賞作品,感受對稱美。

2.回顧剪法:這些美麗的圖形你是怎麼剪出來的?

3.揭示特點,完善課題。

像這樣,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板書:兩邊完全重合),就稱為軸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對摺時留下的摺痕就是它們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4.鞏固認識:指出你剪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三)折一折,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1.折一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你有什麼發現?

2.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麼?(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別軸對稱圖形。

1.下面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根據教材第29頁的“做一做”改編)

(學生獨立看書並更正)

3)説一説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並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説説正確

的計算順序)

4)做一做

我們知道了當加和乘遇到一起時,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法, 那麼,當減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時候呢?請同學們再試着做一做這道題。(課件顯示:15-10÷5)

(學生試做)

5)説一説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並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説説正確的計算順序)

6)議一議

同學們知道了當乘加在一起時,先算乘後算加;當減除在一起時先算除後算減,那麼這些算式你們知道他們的運算順序嗎?

(課件顯示10道不同級的混合運算算式,請同學們説運算順序)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組算式的運算順序,和你的同桌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討論)

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7)讀一讀

我們打開書,看看書上是怎麼寫的?

(學生自讀兩遍,齊讀兩遍)

8)講一講

現在,誰能告訴老師,我們下次再遇到這樣的算式,該怎麼計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先算乘、除法,後算加、加法),那麼,我們再來看這道題,先算什麼?(4×3=12),再算(7+12=19)(同時提醒注意事項)

9)練一練

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學會了)老師現在要考一考你們,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嗎?(課件顯示)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數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你們看(課件顯示)我們把昨天學的知識稍微變動一下,就成為了我們今天所學的新知識 ,如果老師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再添加一個小括號,它的計算順序又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你們説,神不神奇?(神奇)其實,數學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祕正等待着你們去研究和探索呢?加油吧!同學們。老師期待你們更精彩的表現。下課!

板書設計:

5.混合運算

7+4×3 先算乘、除法

=7+12 後算加、減法

=19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進位),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並説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能力點:

1、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課時:13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8~10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彙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麼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彙報:(1)用口算30+30=60 ,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於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説一説是用的什麼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麼?(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20+67= 24+63=46+53=

62+17=35+24= 3+84=43+40=

2、數學醫院:

17+20=1950+26= 42+3=72

1 7 5 0 4 2

+2+ 2 6 + 3

1 9 7 6 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 4 5

+ 2 ? + ? 4

5 9 79

開放題: 3 6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1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

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麼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説擺法。問:怎麼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麼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麼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藉助於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麼?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麼?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麼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麼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2、猜一猜十位上是幾。

3 86 71 7 9

+ 3 9+ 4 +5 3 +3 6

3、數學醫院:

4 9 2 16 5

+ 4 4 +3 9 + 3 5

8 3 61 0 0

説明理由。第三題個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麼得來的?

4、看誰加上一個相同的加數算得快。

31+( )=( )54+( )=( ) 13+( )=( )

開放題:誰先正確算出五星表示的數,就獎勵給誰。

24 7 3 2

+ 6 9 +9 + 2 8 +6 +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1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通過對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筆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點:提高學生的計算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細心計算反覆檢查好習慣的培養。

教學重點:

能正確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計算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媽媽要去遊樂場,在遊樂場的門口貼着一張海報:如果哪一位小朋友過了下面的難關,可以免費進入遊樂場。小朋友你們願意和小花一起闖關嗎?

二、自主探究:

1、看誰算的正確?

57+12=40+38=16+52=23+72=

36+47=28+59=8+75= 43+37=

24+68=19+49=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兩人共有各種照片的張數。

單人照雙人照冬裝照夏裝照表演照

姐姐(張)1924222617

妹妹(張)2118233720

合計(張)

3、第15頁的第8題,分組完成。

4、那兩個數相加得和是100?請寫出算式,寫得越多越好。

3840 27 60 85 62 73 50 15

開放題、第15頁第10題。

第(2)小題有多種答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第(3)小題需要選最便宜的兩種玩具並計算其價錢,實際上也是讓兩個數相加得和最小。使學生從國小會計劃開支。 教學後記:

2、兩位數減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6~1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的筆算。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能力點: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德育點:

1、結合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培養學生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的筆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圖片、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誰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舉辦?師:我國北京在全世界申辦2008奧運會的4個有名的城市中以絕對優勢取得了成功,這不僅僅是申辦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所以全國億萬人民都為此歡呼。你收集了哪些有關北京申奧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數統計圖,觀察圖,問:北京贏了?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情預測:北京和多倫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爾一共得多少票?多倫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倫多、巴黎和伊斯坦布爾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倫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學生列式,可以用筆算加法解決。

學生計算。問:筆算加法要注意什麼?

2、師:56-22該怎樣解決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樣筆算。

該怎樣列豎式呢?小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認為筆算減法應該注意什麼?

三、拓展運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