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駱駝》教學片段賞析

來源:文萃谷 1.01W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找駱駝》教學片段賞析

我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為了體現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我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運用正確的評價

馬克?吐温説過:“只憑一句讚美的話,我就可以快樂兩個月。”讚美可以讓平凡的生活變成美妙的音樂,可以激發人的自豪感和上進心,因此,在課堂上我儘量少批評,多讚美,但這並不是説不加辨析地肯定與讚揚。比如説:在辨析走失和丟失兩詞,當有學生把這兩個詞説混用時。

師:走失和丟失一樣嗎?

生:差不多。

師:是的,這兩詞都有不見了的意思,但真的一樣嗎?

生:我知道走失是人或家禽走着走着不見了的意思。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從詞語手冊上看來的。

師:你真會學習呀!那誰能説説丟失的'意思嗎?

(沒人回答)

師:那我們先來做一組練習吧!

出示練習,學生共同完成。

師:其時你們已經會用這兩個詞了,那誰來説説用時,有什麼特點?

生:走失是指會走的不見了,丟失是指東西不見了。

師:你們真是了不起。

二、注重朗讀。

近年來,國小語文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引導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正在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協作者、組織者的新型教學關係轉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走向語文教學的前台。

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讀。

在教學第一小段時,請學生輕聲讀,並想一想你能從中讀懂什麼?有什麼不懂的要問大家?讀後交流。

生1:我讀懂了商人丟了駱駝。

生2:我讀懂了它心裏很着急。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2:找了好多地方看出來的。

生3:還可以從着急、趕上去問可以看出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那誰能讀出商人的着急呢?(指名讀,自己讀,齊讀)

而在教學第2——9自然段時,分角色朗讀,有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指名讀等。

更有趣的是教學第十自然段時,學生學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讀老人話時,學生的那副少年老成的樣子,真是讓人佩服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模仿力。

三、學習交流和總結

我們每個學期都要作總結。學習、生活、工作需要交流思想、溝通情感,還要善於總結,這也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必備能力,我們應充分關注這種能力的生成。比如在引導學生該怎樣朗讀時,先指名學生讀,然後大家一起評價後再指名讀,全體各自讀。在朗讀的過程中,給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交流完之後還給予了自練的機會。在課將終了時,説説你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什麼?有同學説:“遇事不要太急了,否則會像商人那樣錯怪老人的。”有同學説:“要仔細觀察。”有同學説:“觀察時還要動動腦筋。”……

疑問: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把“讀”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説”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交給學生,一切交給學生了,老師的調控限度該如何把握。

2、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同樣閲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裏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設計課的時候,又該如何去把握?

雛鴨學走路,只會在形式上模仿,想領會語文教學的真正精神,不知方向在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