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來源:文萃谷 1.02W

 教學目標

五年級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

1.認識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徵,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教師談話:我們已學過一些幾何圖形,你們還記得是哪些嗎?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實物.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呢?

老師明確: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叫做平面圖形.現在看到的這些圖形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叫做立體圖形.

教師提問:在低年級時我們曾認識過長方體和正方體,誰能找出這些物體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引入:這一單元我們要繼續深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今天先學習對長方體的認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一)認識長方體的面.

1、教師演示告訴學生什麼是長方體的面,並讓學生摸一摸.

2、讓學生按照前、後、上、下、左、右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幾個面.再觀察每個面都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

3、提問:6個面中有沒有不都是長方形的情況呢?

(板書: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提問:長方體的6個面還有什麼特徵呢?(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5、總結特徵: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二)認識長方體的稜.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地方,説明這叫長方體的稜.

2、讓學生把直尺放在稜上,發現直尺平平的.説明稜是直的,是線段,可以度量.

3、提問:長方體有多少條稜?想一想,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引導學生把稜分成三組,也可用同一顏色把每組互相平行的稜標出來.數出每組各有4條稜,有3組,一共有12條稜.(板書:有12條稜)

4、讓學生量一量每組中稜的長度,説一説發現了什麼?

(板書:互相平行的4條稜的長度相等)

5、總結特徵:有12條稜,互相平行的4條稜的長度相等

副標題#e#

(三)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三個面相交的地方,説明這叫長方體的頂點.

2、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數)

(板書:有8個頂點)

(四)總結長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稜,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五)認識長、寬、高.

出示長方體框架,引導學生觀察並回答:

1、長方體的12條稜可以怎樣分組?每組稜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分3組,每組4條稜長度相等)

2、相交於一個頂點的稜有幾條?它們的長度有什麼特點?

(3條稜,3條稜的長度不相等.)

3、教師小結:由於有三組互相平行的稜,每組稜的長度相等,我們可以取相交於一個頂點的3條稜作代表,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3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4、指導學生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可讓學生把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分別説出長、寬、高,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六)教學識圖,發展空間觀念.

1、讓學生把長方體學具放在課桌左上角,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問:你們能看到幾個面?

2、教師啟發提問:怎樣用圖表示出來呢?可同時板書畫圖.

説明:虛線表示看不見的三條稜,並讓學生指出長、寬、高,教師板書.

三、反饋練習.

1、按照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再量一量它的長、寬、高.

2、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再説一説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3、看圖説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4、説出右面的物體是什麼形狀,並且説明:

①它的上面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側面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後面各是什麼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的特徵,那麼在長方體的6個面中只能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嗎?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下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稜: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有12條稜,互相平行的4條稜的長度相等

頂點: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有8個頂點.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