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折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63W

今天我們要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可天氣很糟糕,呼呼的大北風吹得你直打顫。可又不能不去,我本來是要坐車去的,天氣很冷,路上連一個影子都沒有,更談得上車?我凍得堅持不住了,回頭望了望,媽媽還沒有出來,我只得自己先往前走了,走了約有五六分鐘,後面才騎着車過來了,走到了我跟前,我才認出了這是我的媽媽。她那前額和眼角,過早地刻下了幾道極細的皺紋,留下了艱辛和憂患的痕跡。媽媽把車子讓給了我,我當時真是冷極了,再加上電影快要開演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騎上了就走了,終於趕到了電影院。

大轉折觀後感

我們看得電影是《大轉折》,當我看到那解放軍士兵在大雪紛飛的冬季踏着冰前進的那一幕感人情景時,我心裏真有一種説不出的苦滋味。許多革命志士為了我們這一代,拋頭顱灑熱血,付出得太多了,而我們這一代卻嬌生慣養,身在福中不知福,把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花在沒用的地方,我們這樣做能對得起誰呢?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好好學習為祖國出一份力呢?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在今天早上做得那件事,後來得知媽媽是走着來的,我心裏彷彿呆了,跳動慢了,同樣一個環境,而電影裏的戰士們能夠堅持下去,而我呢?的'確,現在年代不同了,可雖是年代不同,但我們不能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忘了,我們應該牢記它,為中華民族去創設、去奮鬥、去努力、去爭娶去開拓。

2.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步,十二大以後全面展開。它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改革從農村開始,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黨中央尊重羣眾願望,積極支持試驗,幾年功夫在全國推開。廢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雙層經營,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

八億農民獲得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加上基本取消農產品的統購派購,放開大部分農產品價格,從而使農業生產擺脱長期停滯的困境,農村經濟向着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迅速發展,廣大城鄉人民得到顯著實惠,帶動了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個偉大創造。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轉移出來,為農村致富和逐步實現現代化,為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 適應改革從農村向城市發展的新形勢,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為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接着,黨相繼決定對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並進一步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重大步驟,是利用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嶄新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

實踐證明,經濟特區姓“社”不姓“資”。在興辦經濟特區之後,又相繼開放沿海十幾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闢經濟開放區,批准海南建省併成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兩億人口的沿海地帶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改革和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強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證。黨提出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強調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十二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決議,指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黨還強調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都要進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和鬥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