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巨人貝多芬優質教案

來源:文萃谷 5.57K

作為“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就無人能及;作為和苦難命運作鬥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崇敬。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説,貝多芬都是一個不平凡的人。那麼《音樂巨人貝多芬》的教案該怎麼設計呢?下面請大家跟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巨人貝多芬優質教案

  第13課 音樂巨人貝多芬

教師寄語: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隻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風帆。——張海迪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結構,分析貝多芬這一人物形象。

2、理解貝多芬的話的含義。

3、學習運用人物外貌描寫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應掌握的加點字的讀音。

磐石( ) 喧囂( ) 深邃( ) 重荷( ) 門檻( )

2、解詞。

重荷:

雜亂無章:

惹人注目:

二、理解探究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説説其間寫了哪幾件事。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

三、合作釋疑

4.“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這裏的“永恆”指的是什麼?

5.“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裏流着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這句話應如何理解?

四、課內精讀

客人在紙上寫着:“我們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帶給萬千大眾,使他們瞭解您真實的好靈魂。”

看了這幾句話,一滴淚在大音樂家眼裏閃光。他喃喃地如同獨語:“我的好靈魂!人家都當我是個厭世者,你們怎麼會想到這個!在這裏我孤零零地坐着,寫我的音符——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心裏發出的迴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時不免歎息,我真軟弱……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

貝多芬神往地説:

“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6、貝多芬為什麼經常拒絕客人探訪?

8、貝多芬為什麼説“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11、假如你此時雙耳失聰,請描述一下你的心情。

五、拓展延移

貝多芬之魂屬於人類

①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上,這是一個莊嚴、肅穆、永久值得後代紀念的日子。

②1827年3月26日傍晚6點左右,暴風雨夾雜着幾聲滾滾悶雷,震撼、席捲了音樂京城維也納。此時,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譜線上的最後一個休止符。據目擊者説,在罕見的雷鳴電閃過後,貝多芬猛然張開了眼睛,舉起了右手,望着緊握的拳頭,表情十分嚴峻,好像他是一位勇猛善戰的統帥,正在命令士兵衝向敵軍陣地。

③據説,一個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輩子如何活過來的最高表現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頂峯和總結。如果我們把貝多芬的歷程看作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交響曲,那麼,他臨死的表現和氣度,便是最後樂章的最後幾個光輝和絃的長達十幾個小節的激越轟鳴。

④在貝多芬的許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躍升到一個新層次的彈跳點;是為了引導後面更為壯麗樂句的崛起,總是充滿了新奇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充滿了種種的深意和內涵。在凝固的一剎那,一切聲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這正是整個樂曲中最令萬千聽眾肅然起敬、發人深思、教人做豐富遐想的絕妙地方。從那以後,整整一百六十年過去了。可他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類心靈的深處迴盪。

⑤在這個世界上,貝多芬是喧騰眾口、有口皆  (bēi)的德國人姓氏之一。這個姓氏所創造的音響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運的嚴峻挑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⑥貝多芬音響世界的最大功能是教懦弱者具有生的勇氣、倔強的膽識;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獨立的頭腦霍地站起來;教欠缺意志和自信力的空虛心靈奮發向上。

⑦有一位聽眾曾説,他熱愛貝多芬的音樂,是因為他在裏面聽到了一種使人思索嚴肅問題的心理氣氛和環境。——多精闢的一段自白啊!或許,迪斯科能讓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過,那僅僅是情緒的短暫宣泄。而貝多芬作品則不同,它能在你的內心漸漸積澱出永恆的自信力,而且能昇華為一種風雨不蝕的信仰,轉變成誰也侵佔不去的一座精神財富之山。

⑧似乎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演奏過了,也被世界説過了,那麼,現在我們還能再説些什麼呢?

⑨我們想,只要有道不窮的藍天、白雲、星星、月亮,有傾吐不完的人類命運,有研討不盡的 、  、  和  ,就會有永遠可講的貝多芬。別的毋庸贅言,僅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平靜的定音鼓開始,然後是木管在D大調上做答,便足以令人恆聽恆新。這並不奇怪!因為貝多芬的音樂創作,正是他對整個人類命運的熱切關注和憂慮的結果。

⑩今天,我們每每演奏、欣賞貝多芬的樂曲,都可以被看成是對貝多芬之魂的`紀念和崇敬。而一個民族紀念與自己相距一個多世紀、遠隔萬水千山的另一個民族的文化偉人,正是對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紀念,也正是一種自信心的強有力表現。

⑾讓貝多芬所創造的音響世界的壯美,不斷豐富、滋潤和啟迪我們的內心世界,給我們以思想的亮光和精神上的熱量吧!

1、給文中加點字注音和按注音填字。

戛( )然而止有口皆  (bēi)

2、第⑤段末“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宋朝詞人    《夏日絕句》中的詩句,這首詩的後面兩句是       ,       。

3、作者所説的“貝多芬之魂”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説“貝多芬之魂”屬於全人類?請用準確簡明的語言表述。

答案:

  第13課

理解探究

1.“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並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既可以結合貝多芬的情況來談,也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來談。

3、答案不唯一,可由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們自己發表個人看法.

合作釋疑

4、“永恆”指作為心靈載體的音樂藝術。這句話是説,貝多芬雖然因為耳聾,與人的交流和溝通發生困難,但是這種侷限又使他超越形體和言辭,直接感知人的心靈世界,進而領悟音樂的真諦。音樂成為他忠實的朋友,撫慰他的心靈,並傳達他的心聲,朋友會離去,會誤解他,但是音樂不會,音樂永遠陪伴他。

5、《約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現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際和人生追求為基本內容,貫穿在小説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經歷和性格與貝多芬相似,羅曼·羅蘭完成於此前的《貝多芬傳》是最著名的貝多芬傳記,《約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創作的。茨威格的傳記作品《羅曼·羅蘭》詳細地説明了這一點。

課內精讀

1、孤獨不願別人打擾,自己的作品很少有人能夠理解。

2、一方面,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後的他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純淨和安寧,就心靈的純淨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3、略。

拓展遷移

1、jiá 碑

2、李清照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3、第一問:貝多芬之魂指其音樂充滿新奇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給人生以勇氣和膽識,使人精神站立和奮發向上。第二問:①它對人類的作用。如:他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類心靈的深處迴盪。②它對人類的意義。如:已成為一座全人類精神財富之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