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賣鬆人原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1.92W

原文:

贈賣鬆人原文賞析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劚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賞析:

唐代的長安是高門貴族豪華競逐的地方。買花是當時貴族社會的一種風尚。“一叢深色花,十户中人賦”(白居易《買花》),利之所在,人必趨之。在待價而沽的濃香豔色中,居然連“瘦葉”、“淡花”的松樹也出現了;於是詩人產生了感慨,歎息賣樹人這種行為的不合時宜。

本來,松樹是耐寒的樹木,生長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鬱輪囷,氣勢凌雲。人們稱讚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賣鬆人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長安,希望“賣與翠樓人”。這些富貴人家看慣了寵柳嬌花,對松樹的'“瘦葉”、“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顧的。這樣,松樹崇高的美學價值在這種場合之中,就不會為人們所認識。翠樓人不愛寒澗樹,賣鬆人的主觀願望和客觀的社會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樹得售於翠樓人,這時,它失去了原來生長的土壤,就不能託根了。在微婉的詞句中,表明松樹是大不該被送到長安來尋求買主。

詩人慨歎的是長安只能夠欣賞夭豔的桃李,松樹的價值當然不被認識;但是賣鬆人不賣春花,只賣青松,似乎是認識到松樹的美的價值了,可惜他不懂得這個社會。無怪乎所得的結果,只能使寒澗青松徒為六街塵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樹也只是一個比喻。詩人所諷諭的是:一切像松樹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長安來謀求出路,決不會得到這個朝廷掌權的人的重視,因為他們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樣趨時媚俗的人。這首詩對當時的社會是諷刺,對賣松樹人是曉諭,是勸告;而那種不希求榮利的心情,卻是詩人的自寓。

據《唐才子傳》稱:“於武陵名鄴,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年號,公元847─860年)時,嘗舉進士,不稱意,攜書與琴,往來商洛、巴蜀間,或隱於卜中,存獨醒之意。”這個決棄了長安的榮名利祿的人,因為平素有所蓄積於心,通過賣鬆這件事而寫出了這首別具一格的諷刺詩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