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4篇

來源:文萃谷 3.1W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4篇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篇1

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的確,在課改的一線上,在教學的反思中,許多教師進步了。以下是我在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一節課的教學中,對“人民幣認識之後”的一個教學片段的設計與思考。

【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這個削筆器19元(出示),大家已經猜過價了;請看這個,款式不同了,也漲價了:36元(出示);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小的,原價2元,現價1元賣了(出示)(標價設計為特殊標誌)如果你剛好打算買一個削筆器的話,你會買哪一個呢?再把你的想法也告訴大家,好嗎?

(生爭先發言,師隨機評價)

生1:我買36元的,它很漂亮!

生2:我也買36元的,我想價錢貴了,質量會好一些,這樣可以用的時間長一些。(打算得真好!)

生3:我買1元的,它小,帶着方便。

生4:我買1元的,因為我家錢不多,能用就可以了。

生5:我買19元的,因為它和36元的看上去差不多,但便宜了很多。

生6:我買1元的。我是這樣想的:它本來賣2元,那它是值2元的價了,現在只賣1元,便宜了很多,所以我想買這個。(講的有條有理,你真能幹!)

生7:我也買1元的,但我不是看它便宜,我是覺得爸爸媽媽掙錢太辛苦了,我應該少花點錢。(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8:我買19元的,它的樣子像熊貓,熊貓是國家的寶貝。

師:小朋友們,老師還想知道你不會買哪一個,能談一下嗎?

生1:我不會買1元的,便宜的東西質量不會太好!

生2:我不會買38元的,它太貴了,我不帶那麼多錢的。

生3:我不會買1元的。我在想:它降價了,會不會有毛病呢?

師小結:同學們説的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我們小朋友平時買東西的時候,確實應該想一想,買這樣東西是不是實用,划算不划算,錢夠不夠。如果打算好的話,我相信你們肯定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東西了!

【設計過程及思考】

這個教學片段是繼小朋友猜價、付錢、認錢、分錢、數錢、換錢之後的一個購物討論。對於這節課人民幣的基礎知識目標達成後,應該設計些什麼教學內容,才能讓這節課放射出異樣的光芒,我着實地動了不少腦筋。曾先後設計試教過四個片段。

【片段一】

15分鐘左右時間,學生自帶物品,用樣幣模擬購物,在具體的購物情境中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該片段不曾試教,即被淘汰。因為我感到學生自備的物品吸引力不大,且用樣幣購物,缺乏真幣的效應。真幣購物如何呢?

【片段二】

15分鐘左右的時間。教室變商場,教師提供大量質優價廉文具類商品,學生利用零用錢分組購物,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片段二的試教,雖活動增加了購物的真實性,但我並沒有喜悦。相反,充滿心中的是一些負面效應:①教師投入時間精力過多,學生也不過是買了一樣東西,其實學生平時早有體驗,教師的付出和學生的收穫難成正比!②由於真幣購物,為避免學生出錯,則需時間充分,那麼前面的授課時間明顯不足,知識掌握不夠紮實,結果購物中偏有差錯出現,叫教師始料不及!③為了保證購物秩序,學生排隊等候,並限購一樣,學生感到不夠過癮。④部分學生並沒有購買慾望和心理,只是礙於教師佈置及從眾心理,才參與了購物……

在這種情況下,我設計了第三個片段:

【片段三】

5分鐘左右時間,教師變商人,拿出8—10樣小文具,報出買入價,讓學生重新開價還價,模擬社會上討價還價情形,另外學生可幫老師拿主張,決定能不能賣。目的是使學生自主、精明起來。

我對片段三進行了嘗試。很明顯,活動準備起來簡單多了。而且:①活動時間短,前面基礎知識能夠得以鞏固。②由於能夠還價。且説的有道理便有可能成交,學生參與積極性特高,課堂氣氛異常活躍!③學生參與了還價,成交後的成功,可使學生自信起來,精明起來。④有利於學生早一點適應社會生活。總的來説,這次設計比片段二的死板購物效果好多了,但仍非無弊端:①只有少部分學生成交,未成交者課後有失落感。②活動結束時的一兩樣商品,因部分未成交學生急於收穫或是攀比心理,很容易像拍賣一下,非但不便宜,而且還會價格大漲。如在試教中一包3元的彩色信箋,因為是最後一樁買賣了,火爆場面也出現了,價格從1元一直炒到了7元。這樣活動的性質發生了改變,教師一時會陷入難以操作的境地。

到底能不能想出一個利多弊少(或無)的教學活動呢?一場以“購物討論”為主題的教學片段(即上詳寫教學片段)產生了。

5分鐘左右時間,購物大討論:幾種不同款式,不同價格的同一類商品,讓學生説説會買哪一種,不會買哪一種,並簡單説説想法,師生討論怎樣合理使用人民幣,教會學生自己生活。

着實説,這個教學片段的試教,真讓我興奮和激動!5分鐘左右的時間,收效太大了。孩子們每一個有理有據的回答都是一個生動的學習教材,它可以是生生互學,也可以是教師導學。在討論中,學生的心靈在閃光,情感在昇華,知識在深化。經歷了“買哪一個”“不買哪一個”的抉擇,這個富有挑戰的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的不僅是買東西要付錢了,也不僅是生活中該怎樣合理使用人民幣,而是把學到的知識在自我的感知中遷移內化,使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上向口語、向品格、向生活、向社會延伸。

一節課中的一個教學片段能經歷如此的設計過程,是第一輪新課程培訓時一位專家的幾句共勉語激勵了我。現不妨轉獻於此:“我們參加課改的教師應該有一點研究的意識!有一點自我反思的能力!有一種腳踏實地的精神!有一股誓不罷休的氣勢!”的確,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一線的教師若能每學期深入地反思一、兩節課,感悟些教學理論和經驗,我們教師的自身素質自然會提高!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 58 頁例7、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運用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和簡單的加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重點

有關人民幣的簡單計算。

難點

統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學掛圖

教學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複習舊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動新授

教學例7

出示例7主題圖。

用13元錢正好可以買下面哪兩種雜誌?

仔細觀察,你能從圖中得到什麼數學信息?

教師説明: “正好”的意思是兩本雜誌加起來的價格等於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們該怎樣從4本雜誌中選出2本來呢?

組織看書中方案。

引導比較哪種更好。

一共找出幾種?

5+8=13 6+7=13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課本第58頁做一做。

2、課本第59頁第4題。

3、課本第60頁第7、8題

四、作業佈置

課本第60頁第6題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根據學生説的價錢板書算式和口答。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操作、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認識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2. 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逛過超市嗎?到超市去買東西時要準備些什麼啊?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用到錢,如買東西,交學費等。世界上的錢有很多種,我們國家使用的錢叫做人民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人民幣)。

[説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 認識元、角、分

1. 認識1元。

談話:小朋友們,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隻放着人民幣的盆子,在盆裏找出你認識的人民幣,和小組裏的小朋友一起説一説,你認識了哪些人民幣。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提問:你認識1元的人民幣嗎?請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幣,舉給大家看一看。

再問:(指學生手中的1元紙幣)他拿的是1元嗎?你是怎麼認識的?有誰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小結:是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指1元紙幣)像這樣紙質的人民幣就是紙幣,(指1元硬幣)像這樣金屬做成的人民幣就是硬幣。

2. 認識1角和1分。

提問:(拿出1角的紙幣和硬幣)老師這裏也有一張紙幣和一枚硬幣,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嗎?

要求:你能從盆裏分別拿出1角的紙幣和硬幣嗎?

學生按要求分別拿出1角的紙幣和硬幣。

談話:每個小組的盆裏,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幣,還有1分的人民幣呢。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幣嗎?

學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幣。

[説明: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人民幣,對人民幣已經有了一些認識,特別是對1元、1角較熟悉。上面環節中,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讓學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已有的知識經驗,掌握認識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

3. 分一分。

談話:看來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很多人民幣,如果老師再拿出一些人民幣,你們能很快地認出它們嗎?

課件分別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幣,讓學生認識。

談話:小朋友認識了這麼多人民幣,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小組裏的小朋友合作,把盆裏的人民幣拿出來分一分。

學生活動後,分小組彙報分類結果,並説説分類的依據。

學生可能出現的分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把硬幣和紙幣分別作為一類;第二種是根據面值把1元分為一類,5角、2角和1角分為一類,把5分、2分和1分分為一類。

結合第二種分類的方法,講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説明:通過分類活動,再一次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又自然地讓學生體會了人民幣的單位。]

4. 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現在我們可以帶上這些人民幣去逛逛超市了。(出示教科書第68頁的情境圖)瞧,超市裏的商品可真多啊!這麼多的商品,你想買些什麼呢?

學生回答,並説一説每種商品的價格。

談話:筆記本的價錢是1元,你應該付多少錢給營業員阿姨呢?請小朋友用盆裏的錢付一付。

學生活動後,反饋不同的付錢方法。

提問:同樣是1元的筆記本,怎麼可以用1元來付,也可以用10角來付呢?(10角就是1元)

談話:10角就是1元嗎?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説1元等於10角。(板書:1元 = 10角)

啟發:我們已經知道1元等於10角,那1角等於幾分呢?一起來數一數。(板書:1角 = 10分)

[説明:創設去超市購物的實際情境,有助於激活學生在購物時付錢的經驗。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錢,自然地總結出“1元 = 10角”,並由此類推出“1角 = 10分”,從而使學生知道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師生一起數出10角、數出10分的過程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鄰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的印象。]

5. 教學“試一試”。

談話:(拿出1元)老師這裏有1元錢,我想把它換成零錢,請小朋友幫助老師想一想,1張1元可以換幾張5角?誰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錢到老師這兒來換。

師生示範換錢,並讓學生説一説換錢的過程:1張1元可以換成2張5角(或2張5角可以換1張1元)。

提問:再請小朋友想一想,幾張2角可以換1張1元呢?

讓學生在同桌間互相換一換,並説一説換錢的過程。

[説明:換錢的活動既有助於學生進一步認識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又能讓學生在實際購物時學會根據口袋裏錢的情況靈活付錢。]

三、 應用拓展

1. 提問:(出示一塊橡皮)這塊橡皮5角錢,從下面的錢中,拿出5角,可以怎樣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先將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拿1張5角;拿2張2角和1張1角;拿1張2角和3張1角;拿5張1角。

2. 談話: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小小超市”開到我們教室裏來啦!(展示課前佈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們願意到超市來買東西嗎?去超市買東西要注意些什麼?

提示學生買東西時要遵守秩序,要有禮貌,要想想怎樣付錢,營業員需不需要找錢等等。

師生共同活動。

先指名交流後再讓學生在小組裏交流:你買了什麼?你是怎樣付錢的?找回了多少錢?

[説明:認識人民幣的最終目的是學會使用人民幣。本環節的實際購物活動,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購物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初步感受人民幣的實際價值。]

四、 全課總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認識了什麼?知道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五、 課後作業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1元。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是人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於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的這種意識還是有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先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程度,緊接着來認識面值不同的人民幣的幣值,通過換算人民幣明白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最後進行各種人民幣的兑換練習,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

2.教學目標:

①經歷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認識人民幣的過程。

②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愛護人民幣的教育。

3.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和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4.教學難點:弄清楚元角分之間的關係,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學具:帶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認知教學,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兩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2.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民幣的保護和不亂花錢的教育。讓學生知道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用汗水掙來的,要學會合理花錢。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三點:

1.在多種情境中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從中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動手操作進行實踐活動中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設疑激趣

首先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都買過東西嗎?誰還記得,你買過什麼東西,花了多少錢?”讓學生充分表述之後,揭示課題“認識人民幣”(設計意圖:數學知識於生活,也用於生活。我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環境巧妙引入課題,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更便於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

 2.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1)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我首先用猜一猜的遊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猜猜老師拿的信封裏裝的是什麼?(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接着請同學們在小組中互相説一説自己認識的人民幣,在學生充分交流之後,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學生回答並説説你是怎樣認出是多少錢的。教師指導學生從顏色、數字、圖案、大小等等幾方面來説。(設計意圖:我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人民幣。)

在這個過程中,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幣同時出示,讓學生説説怎樣區分它們。(設計意圖:我這樣設計,是因為這兩種人民幣現在不是很常見,學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讓學生比較記憶,使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它們。)

最後,我用搶答比賽的形式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

首先教師提出把這些人民幣按照元、角、分來分類的要求,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迅速地分一分,讓一個小組在磁力板上分,然後訂正,歸納總結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幣的單位。

(設計意圖:在這裏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分類整理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讓學生真正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

(3)學習元、角、分之間的換算

學習1元=10角、1角=10分

首先我和學生做換錢的小遊戲:“老師這兒有1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角的零錢,想一想,你應該給老師幾張1角的?如果換成2角的或5角的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得出了1元=10角,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接着老師問學生:“誰知道1角等於多少分呢?”指名回答 (板書1角=10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首先用換錢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高高興興的進入數學世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經驗探求新知,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孩子們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得出結論,主動的獲取知識。)這一環節比較難,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走進各組共同參與引導。當學生能答對時教師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3.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1)課後做一做

(指導學生看清題意,然後填空,訂正。)

(2)練一練第2題

師:同學們,接下來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玩一個購物的遊戲,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人民幣,輕輕的倒在桌面上,現在請大家用這些人民幣想辦法湊出5角錢,來買老師手裏這個棒棒糖,看看誰能拿得又快又對。(指名回答,並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拿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在同學們能準確地識別人民幣,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係的基礎上,對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進一步用遊戲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機會,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讓學生“做”中學,“做”中得到鞏固,“做”中學會應用,“做”中學會創造,“做”中得到發展。)

 4.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這些人民幣的用處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所以,我們都要愛護人民幣不亂花錢,不能在人民幣上亂塗亂畫,更不能損壞人民幣。

這節課,同學們有那些收穫呢?(我們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還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係這,1元=10角,1角=10分。課後我們和爸爸媽媽再做一做換錢的遊戲,進一步鞏固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五、教學反思

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學生並不陌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有一定的直接經驗。在這節課中,我就利用了這一點,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促使學生主動探究。

1.緊密結合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這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環境巧妙引入課題,老師問:“同學們,你們清明小長假都幹什麼?這些地方都要用到錢。”隨之引出課題《認識人民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小組學習,促進合作交流。

實踐證明,小組討論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於不同思維的碰撞。認識人民幣的知識比較適合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認一認,説一説,結合情境擺一擺,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如讓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自己認識的人民幣,説一説是怎樣認識各種人民幣的,擺一擺,把人民幣進行分類整理等。學生在學習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聯繫實際用數學,提高探究能力。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説,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也應豐富多彩。如模擬購物的遊戲,使學生體會做數學的樂趣。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提高了探究實踐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