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幼兒園》的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37W

《幼兒園》是張以慶執導的一部紀錄片,獲得第十一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唯一的紀錄片大獎。通過記錄一所幼兒園中一個小班,一箇中班和一個大班在14個月裏的生活,為我們真實展現了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點滴,從一堆堆生活的碎片中,以微觀的角度審視世界,詮釋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真無邪。

紀錄片《幼兒園》的觀後感

本片通篇沒有一句解説詞,沒有連續的情節,是一個毫無故事化的紀錄片,但也正是這種別具一格的表現方式,只是用孩子們日常、偶然、本能的表情和動作,向我們詮釋了孩子對這個世界初步認識的懵懂不安,也帶我們回憶了孩童時不加修飾的天真美好。但孩子們逐漸深刻的思想、成熟的性格,也令人始料不及、思緒沉重,小小生命的深沉訴説,又展現了世界讓人不得不接受的另一面。

片中的對白樸實而富有情感。影片的第一個場景,便是孩子們第一次進幼兒園與家長分開。對一個新環境的陌生不安,家長和老師強制性的動作,令孩子們用他們的方式表達此刻心中的惶恐,不停的哭喊聲讓人聽了揪心、同情。一句“老師別搶我”和“把老師當媽媽”以及下文不斷出現的一句“我要回家”,簡單真實的幾句話,其實反映了孩子們對父母強烈的依賴感。從出生到現在,他們的視線裏總是出現的兩個身影,令他們覺得放心習慣,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覺中對家長形成了堅不可摧的信任,但這種心理的平衡感在家長驟然離開時被打破。孩子的心,總是簡單而平靜,成年人心中的喜怒哀樂在他們那會被放大千倍萬倍,對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天地,心中被放大的不安令他們本能的抗拒。也許,這種抗拒也是人們心中最初的純善對這個現實冰冷的.社會一種無聲息的反抗吧。

本片的拍攝技巧拿捏得當,在拍攝外景時,運用了大量的景深——操場上的玩耍場景,淅淅瀝瀝下着雨的場景,新年將到大雪紛揚的場景.....刻意的虛化,突出了孩子們真實的一面,同時也表現了孩子的心中對這個世界懵懂的認識。導演別具匠心的表達方式,增添了藝術效果。

黑白的藝術處理別具一格而藴含深意。在本應該五彩斑斕的孩童生活中穿插了孩子們練習心算,對生活中情感、政治、歷史等事情的看法。與五彩斑斕的充滿童真的生活形成對比,體現了孩子接觸了這個世界後,逐漸深刻的思想、成熟的性格,而這種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認知令人始料不及。面對片中一個個“小大人”,很多人對此除了感到幽默滑稽的同時,也思緒沉重。父母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雖然貧窮,但處處洋溢孩子本應該擁有的純真無慮,童年不應該如此嗎?面對一個個對歷史政治侃侃而談的孩子,也許時代的變遷改變了太多事物,但看到這種烙印刻在孩子們的身上,難免不讓人感到無奈的痛心和沉重的壓抑。從孩子的眼中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真實,我們該慶幸還是悲哀?

傳統民樂《茉莉花》的響起應情應景,富含深意。敍述孩子與父母分離的場景時響起,體現了孩子們初步接觸這個陌生世界時的懵懂不安,單純青澀,表達了對孩子開始成長的期許,但似乎也包含了對一顆柔軟簡單的心靈將變得複雜深刻的擔憂。在令人無法拒絕的成長中相對於天真單純而言,側面襯托了世界的另一面。在敍述放學時,最後一個孩子等待母親到來的時候,響起了《茉莉花》,加上對孩子面部焦慮不安的表情的特寫,音樂給人一種憐惜哀婉之感。孩子在空曠校園中等待母親,一種在安靜偌大的空間裏、自己渺小不堪的心理暗示,誇大了他心中的無助之感,同時也反映了社會中父母奔波,對孩子遲到的關愛的社會現實。

樸實而富有情感的對白,拿捏準確的拍攝技巧,別具一格的黑白藝術處理,應情應景的音樂《茉莉花》,為該片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幼兒園》詮釋了孩子身上的天真無邪,以微觀的角度折射宏觀世界。幼兒園,記錄了人們漸行漸遠的童真。逐漸長大的人羣,接受了成長的代價,再回首童年時光,對那個單純如同白紙般的幼年自我,除了嚮往還有淡淡苦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