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淺談

來源:文萃谷 7.58K

應用題是國小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當前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儼然已經成為雷區,很多學生及教師都“犧牲”在此。因此,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十分重要。

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淺談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小生正處於人生的初步成長階段,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強、文化水平不高、知識儲備含量較少。因此,面對國小數學知識難度逐漸加大的現狀,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結合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要點,幫助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國小生思維活躍,創設的情境應該具有開放性。開放式的應用題情境創設是對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小明和小蘭兩個人,一共做了15朵花,問他們每個人分別做了多少朵,就有14種可能的答案。這種開放性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思維創設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二、積極引入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知識屬於基礎性知識,很多都和生活存在着直接而又緊密的聯繫。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實例,把實際生活案例與數學課堂的應用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例如,在分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一個蘋果,課上教師可以引導性地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平常在家裏媽媽都會給你們拿什麼水果吃啊?”此時,學生就會紛紛説出:“我媽媽會給我拿蘋果、梨、桃子、西瓜。”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應用題:“有一個媽媽,給孩子買了4個蘋果,但是隻拿出了一半給孩子,問媽媽還有幾個蘋果?”此時學生就會説:“一半就是4÷2=2,那麼媽媽還有2個蘋果”。此時,教師就可以繼續引申問題,説如果用分數表示的話那是不是就是2/4呢?此時,教師可以引入分數知識,幫助學生了解相關概念。然後拿出一個蘋果,用刀子將蘋果切開,然後拿起一半蘋果引導性地問學生:“這個是什麼呢?”學生就會答:“一半蘋果。”此時,教師就可以順勢講解分數知識,指明這一半蘋果就是整個蘋果的1/2,由此引入分數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分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

三、豐富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思路

(一)突破思維定勢

國小生接觸的事物較少,在應用題解題的時候往往會將問題複雜化,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受到了解題定勢思維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走出定勢思維困局,從而提高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説:“小紅家要鋪地板,正好小紅想要幫忙,現在知道每塊正方形地板的長度都是4分米,如果小紅要鋪滿整間屋子要用60塊地板,現在假設小紅家買來了新地板,但是地板長5分米,那麼要用多少塊地板呢?”在此道應用題的解答中,國小生常會運用以往固有的思維方式來解題。所以教師在講題的時,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答應用題,通過聯繫生活,解題的方法可以是4×4×90÷(5×5),也可以是90×(4×4÷5÷5)。這樣做不僅優化了學生的解題思路,還縮短了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

(二)對數量關係的變化給予高度重視

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以數量關係為切入點,通過聯繫實際生活,幫助國小生了解應用題的含義,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準確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糾正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從而使其明確數量關係及關鍵的已知條件,提高解題的準確率。例如,講解例題“學生小明家裏養了1000只雞,雞的數量是鴨的數量的3倍還超出10只,問小明家一共有多少隻家禽呢?”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變化,小明家養的主要家禽就是雞和鴨子,在題中已經明確説明雞的數量是鴨數量的3倍還超出10只,教師通過引導,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雞鴨之間的數量變化。這樣問題就變得十分的簡單,解題的思路也會變得更加清晰。

總之,國小教師要重視國小數學的應用題教學問題,要深入瞭解學生整體狀況,引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應用題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紅梅.對國小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研究[J].求知導刊,2015(22):137.

[2]李寶林.高效課堂背景下國小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7):127.

[3]苗海濤.國小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分析[J].學園,2013(16):14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