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版歷史必修三知識歸納

來源:文萃谷 2.95W

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必修三的歷史學習有了更高的學習要求,學生要掌握的知識增加了不少。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必修三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嶽麓版歷史必修三知識歸納

  嶽麓版歷史必修三知識

宋明理學

一、三教合一

1.儒學:在漢武帝的提倡下呈現繁盛之勢,魏晉南北朝時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發展。

2.佛教: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

3.道教:在民間廣為流傳,受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又稱“三教合一”。

5.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學

1. 背景:隋唐時期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挑戰,北宋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2. 內容:(1) 二程的思想①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後有物。 ②把天理與倫理道德直接聯繫起來。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

(2) 朱嘉的思想①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人性與天理一致。 ②強調“存天理、滅人慾”。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3. 特徵: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以“理”為核心。

4.本質:為維護君主專制和封建統治秩序提供理論依據。

5. 地位:① 把儒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②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後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③朱熹學術影響到日本、朝鮮,形成“朱子學”學派;還傳及歐洲。

  歷史必修三知識要點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1)原因(瞭解):

①秦依法治國,卻因暴政速亡;漢初實行黃老無為的方針,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解決不了王國勢大、土地兼併等問題;

②戰國以來各家學派出現融合趨勢,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礎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陰陽家等學説,創立新儒學,提出“大一統”、“天人感應”,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要求,以文化統一鞏固政治統一。

③漢武帝鞏固大一統局面,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

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導禮制,着眼於社會和統治的長治久安,適合國家正常發展的需要。(而漢初經濟恢復後,國家生活逐漸轉入正軌。)

(2)表現:漢武帝重用儒生,設置太學,表彰六經等。

太學建立的意義:①第一次出現了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學校;

②是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誌;

③帶動了民間積極向學風氣,對於文化的傳播起了積極作用

④使少數出身社會中下層的人得到入仕機會,一定改變大官富子嗣壟斷教育局面;

⑤進一步推動了入學的傳播和發展。

(3)影響:

①結束了各派平等競爭的局面,扼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②漢朝也開始重視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發展,對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有積極意義。

  歷史必修三知識

漢代儒學 (秦漢時期)

一、秦朝焚書坑儒

1、背景:

(1)秦朝建立了專制主義政治體制

(2)儒生以古非今,抨擊時政。(如批評郡縣制)

(3)李斯的焚書建議得到秦始皇的`採納。

2、結果:民間大部分圖書被焚燬;儒學受到沉重打擊。

3、影響:

(1)客觀上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國家統一

(2)使文化氛圍由生動活躍轉向死氣沉沉,儒學發展進入低潮。

4、實質:是思想文化文化專制措施,既是對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二、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背景:

(1)現實需要:漢武帝時,西漢國力進入鼎盛時期,同時面臨王國勢力、匈奴侵擾、土地兼併等現實問題,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已不能適應形勢需要。

(1)董仲舒的新儒學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2、內容:

(1)提出“更化”思想。董仲舒指斥時弊,提出改弦更化的主張,為漢武帝一改前期黃老無為而治的方針,推行一系列整改措施奠定了理論基礎。

(2)提出“天人感應”,認為君權神授。

(3)發展大一統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提出三綱五常,規範社會的道德禮儀。

3、特點:

(1)繼承了先秦儒家民本、仁政思想。

(2)具有神學色彩,為強化君權提供了理論依據。

(3)雜糅百家,外儒內法。

4、漢武帝的文化大一統措施: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表彰六經

(3)設置太學和地方郡國學,使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帶動了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有利於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4)重用儒生,察舉孝廉

5、評價:

(1)積極影響:提升了儒學地位,漢民族開始重視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發展,推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