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歸納

來源:文萃谷 2.01W

學習高中歷史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學習必修三的歷史課本時,我們不能純粹地背書,也要多思考,將難點知識點弄明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時局動盪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各學派之間和同一學派的個流派之間的相互鬥爭。

3、(政治)動盪的兼併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競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4、(經濟)井田制瓦解。

5、(階級關係)士階級與新興地主階級活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們的學説根本上是為了維護君主統治)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義

A. 仁政學説;B性善説;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②歷史地位:A. 《孟子》成為四書之一;B. 他被稱為“亞聖”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惡論;C 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並施”

②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A. 被視作儒家異端;B. 唯物思想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愛;②非攻,春秋無義戰; ③尚賢、尚同 尚力、節用、節儉

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

①代表下層勞動羣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

②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後不被重視

(四)道家

1、莊子與道家

2、莊子的思想: “齊物” “逍遙” 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順應自然

(五)法家

1、韓非與《韓非子》

2、韓非的思想:

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②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歷史地位

①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在後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裏,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注】區別現代法制:法家的嚴刑峻法來維護統治,是統治者的法律,完全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

1、《孫子兵法》

2、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注意利用和創造有利於自己的形勢,重視人的作用。

(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

1、儒家學説: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2、道家學説: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説: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必修三歷史基礎知識

1、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

瞭解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取得的主要成就並理解其出現的背景

浪漫主義文學:

①成就:法國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英國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德意志海涅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②背景: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革命和戰爭頻仍,動亂不已。社會各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對啟蒙思想家設想的“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託。

現實主義文學:

①成就:法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展現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英國狄更斯的《大衞·科波菲爾》;俄國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此外,還有丹麥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和美國的馬克·吐温等。

②背景:19世紀30年代以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日趨尖鋭。

瞭解20世紀的西方文學和蘇聯文學、亞非拉美文學取得的主要成就

20世紀的西方文學:

A現實主義文學:英國蕭伯納的《蘋果車》;法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等。

B現代主義文學:美國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愛爾蘭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蘇聯文學:高爾基的《母親》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亞非拉美文學:20世紀,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文學家和文學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愛國主義精神。印度的泰戈爾、中國的魯迅、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獨》)、尼日利亞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響。

2、19世紀以來的世界美術

瞭解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現代主義美術流派的代表性美術作品

浪漫主義:法國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現實主義:法國米勒的《播種者》《拾穗者》;俄國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印象主義:法國莫奈的《日出·印象》;荷蘭凡高的《向日葵》。

現代主義美術:西班牙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高中歷史必修三必背知識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及評價

1、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社會地位較低的士,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他們代表本階層或政治派別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張。

(2)政治和經濟大變動,導致教育和學術領域也發生變化。社會上形成一些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學者和思想流派。這些學者和思想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

(3)學派之間的互相詰難、批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同時,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2、評價: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

二、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魯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人尊稱“至聖”。

2、早期儒學:

(1)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做到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於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

荀子也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並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著名論斷。

(3)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他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慾。他指出社會動盪的根源,在於人們的行為違背了自然,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2)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説。

2、法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