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版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範例

來源:文萃谷 1.82W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思想與科技

嶽麓版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範例

第1課 孔子與老子

一. 背景

根本原因:社會大變革,社會轉型

政治:周王室衰敗,宗法制分封制開始崩潰,諸侯爭霸,社會動亂

經濟:鐵器牛耕使用,生產力進步,井田制開始崩潰,小農經濟興起,工商業發展

文化:士大夫階層興起,提供了人才基礎

思想概況

1. 孔子創立儒家學派

(1) 學説:思想核心:“仁”(仁者愛人) “中庸”

①政治學説:A、“禮”(“克己復禮”) B、“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影響最深遠,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於師”

(2) 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3) 儒學特徵:①重視血親和倫理道德②重視實踐理性③關注人與社會的關係④重視解決實際問題

(4)歷史地位:

①當時為受到重視,所倡導的儒家思想體系被後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後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聖人,歷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張按照周禮的制度達到名正言順,貴賤有“序”,承認等級制度也階級壓迫。 (5)反映了春秋晚期諸侯紛爭,民不聊生,禮崩樂壞.

(6)孔子的政治主張對現在有何現實意義:對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設、對國家和社會的管理有着重要意義。(“禮”的觀念,德治)

(孔子仁和禮的思想作用:緩解階級矛盾;調整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

2.老子創立道家學派

(1)世界觀:“道”—普遍的,無所不包的最高哲學概念(“道”是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

(2)方法論:辯證哲學思想(事物是矛盾對立的,並可互相轉化)

(3)政治思想: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4)生平著述:《道德經》

(5)歷史地位: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2課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 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根本原因: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時局動盪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政治:王室衰微,動盪的兼併局勢,諸侯稱霸爭雄;士大夫崛起,針對社會變革和現實提出不同主張;新興地主階級、自耕農、小手工業者等階級形成,要求實現自身利益;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採用不同學説進行變革

經濟:井田制瓦解鐵器牛耕使用,新興地主經濟、自耕農經濟和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形成各種經濟利益集團

文化思想: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各學派之間和同一學派的個流派之間的相互鬥爭和相互鬥爭。

二. 儒家:孟子和荀子 (*他們的學説根本上是為了維護君主統治)

戰國 孟子

① 孟子的思想 核心:民本主義

② A仁政學説 B性善説 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③ 歷史地位: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B他被稱為“亞聖”

戰國 荀子

荀子的思想:

①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惡論 C 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並施”

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A、被視作儒家異端 B、唯物思想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 C、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愛 ②非攻,春秋無義戰 ③尚賢、尚同 尚力、節用、節儉

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

①代表下層勞動羣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

②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後不被重視

四.道家

1、莊子與道家

2、莊子的思想:

世界觀:“齊物” “逍遙” 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

人生觀:“逍遙”,人應順應自然

五.法家

戰國後期

1、韓非與《韓非子》

2、韓非的思想:

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② 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

③ 以法治國

評價:戰國後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在後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裏,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區別現代法制:法家的嚴刑峻法來維護統治,是統治者的法律,完全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

1、《孫子兵法》

2、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 注意利用和創造有利於自己的形勢,重視人的作用。

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

1、儒家學説: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2、道家學説: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説: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第3課 漢代思想的大一統

一.漢初的黃老之學

1、出現的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吸取秦亡的教訓.

2、主要內容:

①黃帝的學説:治身(養生) ②老子的學説: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3、特點:兼採眾家、積極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4、作用: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但到漢武帝時被新儒學取代。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原因:

根本原因: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的需要

政治:王國問題嚴重,漢武帝力圖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

經濟:經過漢朝初年的休養生息,漢武帝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富強

思想:黃老之學不適應

2、過程

(1)董仲舒迎合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①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黃老和法家思想

②提出“春秋大一統”

③天人感應學説(基礎),(*天人感應思想:一方面是將君主作為最高象徵);一方面制約君主君權神授

④提出“三綱五常”思想,為君主專制提供理論依據

⑤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控制

(2)董仲舒新儒學貫徹了孔孟儒學的施政理論

①施政應以德為主.以刑輔德,人倫道德標準,”王道之綱”

②提出統治者要實行仁政,又防止保證的目的(天人感應)

③提出“限民名田”以限制兼併、緩和社會矛盾,體現民本思想

3.新儒學的特點:

①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實質是思想文化專制。

②既宣揚君權神授,又繼承和發揮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

③外儒內法,兼採各家思想,儒學披上神學外衣;

④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秩序,所以成為正統思想。

4.的提出及其影響:

①從此儒學在政治上統治地位。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漢武帝採納的根本原因.)

②使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④ 推動重視教育的文化風尚

⑤ 利用王權對思想進行干預,禁錮了文化思想發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發展

第4課 宋明理學

一. 社會背景:

政治:民族矛盾、階級矛盾複雜,統治者需要新的理論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社會穩定

經濟:受商品經濟的衝擊,奢靡之風興盛,“士風日下”

文化:儒學遭遇危機,三教合一的趨勢加強;宋代重文有較為寬鬆的文化環境,促進學術發展

二.核心思想:“理”

創新之處:將佛、道關於宇宙、自然的思考和傳統儒學對現實人生關懷相結合

三.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學“支離破碎”

(1)代表人物:(開創)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2)思想內容(客觀唯心主義):

“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體系。從哲學高度論證專制統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

① 核心:“理”是萬物的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守的普遍原則。理在氣先。

② 涵義:“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 方法: “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慾

(3)實質: ①把維護專制統治和綱常名分抽象成了“天理”②論證了專制統治和尊卑等級制度的合理性

(4)歷史地位:

①南宋後逐漸發展成官方哲學。 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③流傳到外國,影響深遠

2、陸王心學“太簡”

(1)社會背景:

政治:明朝政治黑暗,社會動盪,農民起義不斷

經濟:商品經濟發展,引起社會的巨大變動

思想文化:一些學者對程朱理學探索真理的繁瑣方式不滿意

(2)代表人物:陸九淵(南宋)、王守仁(明)

(3)主要思想:

陸九淵:①核心:“心即理也” ②求理方法:通過“發明本心”以求理 (進行內心反省)

明:①核心:“心外無理”②求理方法: “致良知”,克服私慾,回覆良知,知行合一

(4)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學的評價:

消極①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阻礙社會進步

積極②重視主觀意志力、崇尚氣節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的同異之處

同:①內容: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的”仁””禮”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都強調社會秩序

②影響:有助於維護專制統治;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積極影響

異:①世界觀:外在”理”內在”性” ②方法論:格物致知—內心反省,克服私慾

第5課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一. 社會背景

根本原因:明清時一個社會結構大變革的時期

政治:專制制度的腐朽,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人民起義風起雲湧

經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拜金逐利之風盛行;商賈階層和市民階層興起要求人性和個性的解放 文化: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舊,士人渴望打破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尋求社會變革

二.思想內涵

1、李贄(明中後期)

(1)異端思想:

①鞭撻程朱理學,否定孔子權威;

②反對綱常禮教,倡導個性解放,肯定人性,追求物質享受(人文主義);

③主張男女平等; ④提出“陰陽二氣”論,從根本上否定“理”的存在

是批判的繼承了儒學

(2)實質:反映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市民階層發展工商業經濟、肯定自然欲求、解放個性、肯定人性的要求 明末清九年級大思想家

1、 代表人物:

② 王夫之《船山遺書》:系統批判宋明理學,建立教完整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體系

②黃宗羲《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限制君權,倡導言論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

③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日知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學務實

2、 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張: ①(思想):經世致用;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

②(經濟)振興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政治)批判君主專制,提出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 明末清九年級大思想家思想評價:

①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衝擊;

②給後世民眾以深刻啟迪。

③ 關注民生的經世致用思想影響深遠,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一.發展原因

經濟:農耕經濟高度繁榮;

政治:國家統一,政局穩定;

思想:文字統一,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

社會:對外貿易與對外交流繁榮,民族融合

二傳統科技特點

大多屬於應用科學,跟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基本上是生產或經驗的總結,缺乏理論性、邏輯性和實驗性。

三.基本概況

(一)四大發明:

1、造紙術:西漢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2、印刷術:

①隋唐時期出現雕版,現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②北宋畢昇,活字印刷術

③13世紀出現金屬活字,後傳入朝鮮、歐洲

④意義:世界:有利於世界文化的傳播、交流和發展

歐洲:成為歐洲資產階級思想傳播的工具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4、 火藥:

①唐:發明火藥,孫思邈《丹經》記載,唐末用於軍事。

②五代、宋:廣泛應用。火炮、火箭、突火槍等

③14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④意義:歐洲:對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了一定作用

5、 指南針:

①戰國: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針用於航海

③13世紀:傳入歐洲

④意義:世界: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事業發展

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實現世界航行,為資產階級開拓世界市場、進行殖民擴張,提供重要條件。

(二)天文曆法

①夏朝:創制夏曆,甲骨文中有日食月食記錄。

②戰國:《甘石星經》中《石氏星表》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③東漢:張衡:水運渾象儀;地圓説早1000多年;地動儀早1700多年

④唐:僧一行:黃道遊儀;世界首次測量子午線長度;水運渾象儀。

⑤元:郭守敬:簡儀早300年;《授時歷》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

(三)數學: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籌算

②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定理早500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