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來源:文萃谷 2.93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散文詩,學習象聲詞: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2、學會用象聲詞創編兒歌《快樂的小雨點》,並通過歌唱、遊戲等活動體驗創編的快樂,發展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套

2、樹葉、荷花等圖畫若干,字卡“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各一套。

3、幼兒人手一份胸飾(樹葉、小屋、荷花、窗户等圖案)。

活動過程

一、聽錄音(雨滴聲),引起幼兒興趣

1.請幼兒傾聽錄音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什麼聲音?”(下雨的聲音)

“下雨天,小朋友們會做些什麼?”

“有一隻小蝴蝶卻和小朋友做得不一樣,讓我們去瞧瞧!

二、初步欣賞散文詩,瞭解散文詩的主要情節,學習象聲詞“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1、欣賞前半部分到“靜靜地聽”

教:“小蝴蝶下雨天不能出去玩,那它會做些什麼呢?你猜它聽到小雨點發出了哪些聲音呢?”(幼兒自由講述)

2.繼續欣賞後半部分(邊聽散文,邊用展示台展示畫面),學習象聲詞及用動作表現

①學習象聲詞

教:小雨點都發出了什麼聲音?

幼兒説出後,教師逐一出示字卡: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引導幼兒認讀

②引導幼兒為象聲詞創編動作

教:這些聲音真好聽,你能為他們配上好看的動作嗎?(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象聲詞)

3、播放第二段,尋找雨點落下的地點

師:“小雨點分別落到哪兒才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的呢?”(幼兒邊講述教師邊出示圖片:樹葉、鐵屋、荷花、窗玻璃。

4、探索小雨點落下時的狀態。

師:“小雨點落在這些地方好像在做什麼呢?”(幼兒邊講述教師邊出示圖片,並請幼兒模仿一下動作)

幼兒充分討論後總結:是和樹葉在玩耍、落在屋上翻跟頭、在和荷花捉迷藏、在和蝴蝶打招呼。

5、完整欣賞散文詩,可請幼兒邊聽邊跟着念並可以表演動作

三、學會創編兒歌《快樂的.小雨點》,並能用演唱的形式表現兒歌內容

1、教師示範創編兒歌如:小雨點,沙沙沙,是和樹葉在玩耍。

教師將幼兒創編的內容串聯起來,編成兒歌《快樂的小雨點》,然後集體朗誦。

2、師生共同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兒歌內容。(幼兒用《兩隻老虎》這一歌曲旋律演唱兒歌)

四、音樂遊戲:小雨點的旅行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及玩法。

2、請一名幼兒扮演小雨點,四名幼兒扮演樹葉、屋頂、荷花和窗玻璃進行遊戲。

3、師生共同遊戲。

五、結束部分

師:“多可愛的小雨點啊!落下的聲音真好聽,小朋友們知道嗎?大自然裏還有許多比小雨點還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聽一聽。”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大自然的聲音。

2、通過多種形式(看圖書、上網等),瞭解雨的形成、作用及危害。

附:散文詩《聽雨》

下雨了,小蝴蝶不能出去玩。她舞着美麗的翅膀在屋子裏飛來飛去,嘴裏嘟噥着:“沒辦法出去玩,真沒意思。”蝴蝶媽媽慈愛的看着小花蝴蝶,然後帶她到窗前,“孩子,你來聽,小雨正在唱歌呢!”“媽媽,你説什麼呀!小雨怎麼會唱歌?”媽媽向她點點頭,閉上眼睛仔細聽。

小花蝴蝶閉上眼睛側着耳朵靜靜地聽“啊,聽見了,聽見了,沙沙沙,那是跟森林裏的樹葉在玩耍;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鐵皮屋上翻跟頭;吱吱吱,那是小雨鑽進粉色的荷花的花蕊了;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

小花蝴蝶高興地説:“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麼有趣的,多麼好聽的歌啊!”窗外,小雨還在輕輕地唱,屋裏,小花蝴蝶在靜靜地聽。

兒歌:

快樂的小雨點

小雨點,沙沙沙,是和樹葉在玩耍;

小雨點,丁丁丁,落在屋上翻跟頭;

小雨點,吱吱吱,是和荷花捉迷藏;

小雨點,嗒嗒嗒,在和蝴蝶打招呼。

科學活動教案2

目標:

1、練習雙腳併攏跳,手腳着地爬的動作。

2、能按顏色將玩具分類放到筐內;

3、能聽懂指令,喜歡模仿動物的動作,積極參與遊戲。

準備:

大趣味插子,鈴鼓,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筐子各一個;

過程:

1、準備活動:動作模仿:“小鳥走路飛呀飛,小魚走路遊呀遊,小象走路甩着長鼻子,小鴨子走路搖一搖,小烏龜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

重點:

練習小兔子雙腳併攏跳和小烏龜手腳着地爬的動作。

2、介紹遊戲玩法:

①戴上貓媽媽的頭飾,向幼兒介紹場地和遊戲的材料:“小兔子們,貓媽媽有一些筐子,你們看有什麼顏色的?”“有幾個筐子?”“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②介紹遊戲玩法規則:“貓媽媽的果園裏有許多的果子。”(將大趣味插子輕輕撒到草地上)

“請小兔子幫忙撿1個果子回來,動腦筋想一想,小兔子撿到1個紅果子要放到什麼顏色的筐子裏呢?”

“如果撿到一個黃果子呢?撿到一個綠果子呢?撿到一個藍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樣走路?(提示幼兒兩隻腳要並緊了向前跳。)

④“小兔子們,聽到貓媽媽的鈴鼓一響就一起開始跳到果園裏撿果子,準備好了嗎?”

3、進行遊戲《運果子》

①觀察幼兒的動作和取放玩具的情況;

②小結幼兒遊戲情況,引導幼兒聽清楚貓媽媽的要求。

③變換不同的動物幫助貓媽媽運果子,例如小烏龜發展幼兒手腳着地爬的動作;④根據幼兒的取放情況,不斷增加取放的數量,可以使2個、3個。

4、結束遊戲。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小螞蟻與大面包作者: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閔橋鎮幼兒園張和蘭活動領域:體育活動前評析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們對小枕頭很感興趣,午睡時他們一會兒抱抱小枕頭,一會兒又拋接小枕頭,非常開心。我想:何不收集一些靠墊,組織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獲得一些認知經驗,得到一些動作發展呢?為了讓孩子能更加快樂地玩,我設計了螞蟻媽媽帶螞蟻寶寶玩“麪包”的情節,增強了活動的遊戲性和情景性。

活動目標

1、喜歡玩靠墊,初步感受靠墊的不同玩法。

2、激發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3、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螞蟻胸飾、螞蟻背心、大靠墊(靠墊的邊緣縫合)。

2、場地上鋪上地毯,活動前為幼兒脱掉鞋子。

(説明:螞蟻背心的背面縫有尼龍褡袢,靠墊的一面也有尼龍褡袢,這樣螞蟻寶寶可以牢牢地把麪包背在背上)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小螞蟻在媽媽的帶領下進入場地

螞蟻媽媽:寶寶們,今天,我們帶着大面包到草地上去玩玩,好嗎?(音樂聲中,螞蟻寶寶和媽媽揹着大面包邊爬邊念兒歌:“小螞蟻背面包,嗨喲嗨喲爬呀爬,嗨喲嗨喲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

二、小螞蟻玩麪包

1、親親大面包

螞蟻媽媽:大面包是我們小螞蟻的好朋友,我們抱抱它,親親它,再站起來把大面包舉得高高的,抱着麪包輕輕地轉一圈。

2、自由玩大面包

(1)螞蟻媽媽:大面包真高興,聽一聽,它好像在説話呢!哦,大面包説:它想和我們小螞蟻一起玩呢!那我們就帶着大面包玩一玩吧。

(2)螞蟻媽媽鼓勵小螞蟻想出許多辦法玩麪包。如:拋接大面包,抱着麪包滾一滾,在大面包上跳上跳下,把麪包頂在頭上,把麪包壘高等等。(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或帶全體孩子集中學1~2個動作)

3、玩“小路”

(1)接“小路”

螞蟻媽媽:寶寶們快過來看一看,這兩隻大面包連在一起多開心啊,它們是好朋友呢!如果把這些大面包一個一個都連起來,一定很好玩的,我們來試試吧!(鼓勵小螞蟻和媽媽一起合作把“麪包”一個一個接起來)

(2)玩“小路”

螞蟻媽媽:看看,這麼多面包連接在一起,變成了很長很長的什麼呀?(幼兒自由説)

螞蟻媽媽:現在,我們在小路上可以幹什麼呢?誰會勇敢地爬過去!還可以怎麼玩?(引導幼兒在“麪包小路”上走、跳、騎等)三、把“麪包小路”抬回家

1、下雨了

(放“下雨”音樂)螞蟻媽媽: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哎呀,下雨啦!我們趕快把“麪包小路”抬回家吧!

2、把“麪包小路”抬回家

鼓勵小螞蟻一起把“麪包小路”“嗨喲,嗨喲”抬回家。活動延伸

把靠墊放在區域角,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可以自由玩靠墊,並鼓勵幼兒繼續探索靠墊的不同玩法,如可以玩“趕小豬”,揹着靠墊走或跑等等。

本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於積極、快樂、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活動設計體現了真正為了孩子發展的新課程理念,其教育價值取向強調的是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經驗、獲得發展、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質的變化,其行為從居高臨下的“落輸者”和“指導者”變為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教材內容是幼兒易於理解感興趣。在活動中,能為幼兒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中的每個環節緊扣主題,讓幼兒一直處於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中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教材內容是幼兒易於理解感興趣。在活動中,能為幼兒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中的每個環節緊扣主題,讓幼兒一直處於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中掌握了知識和技能。本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於積極、快樂、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活動設計體現了真正為了孩子發展的新課程理念,其教育價值取向強調的是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經驗、獲得發展、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質的變化,其行為從居高臨下的“落輸者”和“指導者”變為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一一對應地將圖形放入不同形狀的圖中。

2、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動準備:

1、小兔手偶或玩具數個、粘圖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術箱"每桌一個,內裝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幾何圖形,這些圖形可以粘貼在板子上,圖形的數量要足夠本桌幼兒每人拼擺出一座房子。

3、紙製小路,上面鏤刻着不同大小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與紙製小路上鏤刻的圖形相應的幾何圖形。

活動過程:

1、從故事引入。教師説:"我剛剛接到一個求救電話。昨天,森林裏颳起了大風,小兔白白、灰灰、黃黃的房子被颳倒了,需要我們的幫助。誰願意幫小兔子們蓋新房子呀?"邊講邊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當幼兒自告奮勇要為小兔蓋房子時,教師説:"這裏有'魔術箱',蓋房子用的材料就在裏面,小朋友可以從'魔術箱'裏變出材料來。"

3、每桌放一個'魔術箱',請幼兒自己從箱中變(拿)出幾何圖形充分感知、操作、拼擺,把選定的圖形粘在板子上,給小兔蓋房子。

4、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將房子送給不同的小兔。教師用小兔的口吻與幼兒對話:"謝謝小朋友的幫助!能告訴我你蓋的房子的屋頂是什麼形狀嗎?牆呢?窗户呢?"鼓勵幼兒説出圖形的名稱,必要時加以引導。例如:當幼兒説房子的窗户是"圓的"時,教師可以説:"噢,你的窗户是圓形的"。將幼兒蓋的房子分為三組,分別和三隻小兔放在一起。

5、教師可以説:"我們給小兔蓋好了新房,再修一條新路,就能去小兔的新家和它們做遊戲了。"教師邊説邊擺出紙製小路和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這條小路上有許多坑還沒有填平。這裏有很多不同的圖形,請你們把圓形材料放進圓形的坑裏,把三角形材料放進三角形的'坑裏,把正方形材料放進正方形的坑裏,把坑填平,路就修好了。"

6、幼兒自願結成小組操作,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把坑填平、把路鋪好。教師根據需要強化幼兒對幾何圖形的感知。

7、路鋪好後,幼兒學小兔跳,沿着自己鋪的路去看小兔和他們的新家,並在新家前和小兔做遊戲。

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名稱:

1、激發幼兒對數的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的正確性和靈活性。

3、引導幼兒學習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7個物體,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字7。

活動準備:

1、活動前通過交談讓幼兒知道“買6贈1”的含義。

2、準備有關7的形成的圖片,玩具,如:小河裏有6只小魚,又游來了一隻小魚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察玩具及圖片,通過討論初步學習6添上1是7。

二、幼兒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選的玩具,並相互數一數,説一説6個上1個7個,瞭解7的形成。

三、藉助其他東西進一步學習7的形成,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字7(7像鐮刀) 。

四、引導幼兒利用學具在桌子上擺一擺,數一數,説一説,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實際意義.

科學活動教案5

教學目標:

1、感知電腦傳遞信息的特點,體驗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

2、激發幼兒對電腦等科技產品進行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1、電腦幼兒、學習軟件若干。

2、教學掛圖《電腦》。

3、《科學》下P.18~19。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腦。

1、帶領幼兒到電腦室,請幼兒説出電腦主要部件的名稱。

2、討論:電腦能幹什麼?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介紹電腦的用途。

3、用教學掛圖,教師結合幼兒知道的電腦的`用途,豐富他們對電腦的認識。

二、感知電腦傳遞信息的特點。

1、帶幼兒上網瀏覽,在操作中發現電腦傳遞信息速度快、內容廣、信息量大等特點。

2、觀看畫冊《信息的使者-電腦》,進一步認識電腦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電腦。

教師帶幼兒用電腦進行繪畫、玩遊戲,體驗使用電腦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願意跟着教師一起看看蔬菜,講講蔬菜的名稱。

2、感受蔬菜娃娃可愛的造型,增強對蔬菜的好感。

活動準備

1、蔬菜畫—我的媽媽

2、捲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紅柿若干,放在一個大籮筐裏;

5個蔬菜標記貼在椅背上;小籮筐5個;

教學過程

一、蔬菜寶寶好

1、教師:今天來了許多蔬菜寶寶,看看是誰來了?

(1)出示捲心菜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説説捲心菜的名稱、顏龜、形狀,並向捲心菜問好。

(2)出示土豆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説説土豆的名稱、顏色、形狀,並向土豆問好。

(3)出示辣椒、西紅柿,方法同上。

2、教師:今天蔬菜寶寶要來跟我們做遊戲,我們歡迎它們吧!

二、蔬菜寶寶放這裏

1、教師:蔬菜寶寶説它們擠在一起很不舒服,請小朋友幫幫忙把它們分開放。

2、出示5種蔬菜的標記和小筐,引導幼兒按標記分放蔬菜。

3、幼兒將蔬菜按標記分放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放錯,並以蔬菜寶寶的'口吻表示感謝。

三、蔬菜娃娃真可愛

1、教師:蔬菜太可愛了,我們要把這麼多蔬菜變成一個可愛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將蔬菜變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頭髮可以用--捲心菜。

(2)蔬菜娃娃的臉可以--用連接的方法擺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紅紅的—西紅柿

(4)看看蔬菜娃娃還缺什麼?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師:蔬菜娃娃做好嘍,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愛。

四、觀察蔬菜畫—我的媽媽

科學活動教案7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小司機

小司機——“一個”與“許多”

目標:

喜歡參加集體遊戲。

辨別“一個”“許多”,感知兩者的關係。

能按指揮行動。

準備:

玩具方向盤,每個幼兒一個。皮球,每個幼兒一個。

過程:

佈置“停車場”。

出示一個玩具汽車,説説汽車要休息了,停在哪裏?知道集中停汽車的地方叫“停車場”。

教師帶領幼兒佈置停車場,教師當停車場指揮,幼兒各拿一個方向盤當小司機,做開汽車的'動作,玩一玩。要求“汽車”要聽指揮行動。

停車場有許多車。

“汽車”都停在停車場內,一個幼兒代表一輛汽車,“指揮”問:停車場裏的汽車多不多?讓幼兒感知有許多輛汽車。

一輛一輛開走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將汽車開出停車場,每輛汽車出場時,要讓小司機説:我開走了一輛車。汽車都開走了後,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停車場的許多汽車到哪裏去了?知道“許多”分成了一輛、一輛。

一輛一輛開回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都把車開回停車場,進場時要説:回來一輛車。汽車都進場後,看一看,停車場裏怎麼又有許多車了?知道一輛、一輛合起來是“許多”。

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內容:

來源於幼兒感興趣的齒輪玩具。自從齒輪玩具“住進”我們班後,我班幼兒就對這個“新成員”特別關愛,每天活動區活動時,小朋友們總是愛不釋手的擺弄它們,而在與孩子們一起遊戲時,我發現他們不但對這種玩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拼插的時候不斷地變化花樣,不時地提出問題。我及時地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和孩子們一起去探索、發現齒輪玩具的祕密。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探索與交流,以愉快的情緒與他人合作。

2、感知力的存在,探索和發現力的傳遞,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與同伴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體驗發現的樂趣。

3、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正確的評價自己或他人。

活動準備:

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玩具。如:口袋、皮球、齒輪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力的存在。

1、幼兒操作:讓物品離開原來位置。

2、交流:你是怎樣使物品離開原來位置的?

(二)感知力的傳遞。

1、教師操作:用手邊的球碰中間球。

2、幼兒思考:當我用力推手邊的球,為什麼中間的球會動?

重點: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瞭解力的傳遞。

3、遊戲:拼插齒輪玩具

重點: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與同伴合作、交流,在進一步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力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傳遞。

(三)感知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遊戲:拔河比賽。

重點:使幼兒瞭解力的大小。

2、個別幼兒操作:玩口袋。

重點:使幼兒感知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3、室外活動

(1)幼兒自由分散玩口袋。

重點:通過幼兒動手操作,使他們進一步瞭解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2)比賽:誰的力氣大。

重點: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充分展現自我,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評價活動

通過幼兒評價“今天誰最棒”,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或他人。

活動評價與反思:

1、本節活動體現了“師生互動合作”的教育理念。教師能夠及時捕捉教育契機,抓住幼兒的心理,從本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幼兒為中心,利用各種手段調動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身邊的事物和現象,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整個活動幼兒對力的存在,力的傳遞,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提問來活躍幼兒的思維,拓展思維空間,引發更多的問題,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幼兒通過操作、探索與同伴合作交流、合作去解決問題,在遊戲中,我既是他們的引導者,又是他們的支持者;既是他們的同伴,又是他們的老師,從而靈活地起到了輔助、嚮導的作用。

3、整個過程我採用了大量的操作活動。幼兒在動手操作時能引起他們思維的積極探索,使他們獲得感性經驗,促使思維昇華。例如:活動的開始部分,當我問:“你是怎樣讓這些物品離開原來位置的?”幼兒一致回答“我是用手搬的”。顯而易見幼兒的這一回答是表面的,當我也把手放在物品上又問:“我也用手搬了,它為什麼沒有離開呢?”我的不同結果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在他們的小腦袋中產生了疑問“為什麼老師用手搬物品沒有離開呢?”這時激起了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幼兒在第二次操作中發現了問題的答案“原來,手用力了。”

4、在整個活動中,我堅持正面教育幼兒。從活動的開始至活動的結束部分,我以鼓勵語“***,***。你真棒!”貫穿始終。目的是:在個別幼兒受到鼓勵增強信心的同時,也為其他幼兒樹立了榜樣,使每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地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初步瞭解螃蟹的特徵和運動方式。

2.幼兒敢於探索、樂於表現,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兩隻(一公一雌)、熟螃蟹一隻。

2.大澡盆一個、紙條、吸管、毛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們班來了一羣朋友。(教師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誰呀?

S:哇!螃蟹!

T:想捉嗎?

S:想。

T:行!去試試吧!

幼兒捉螃蟹,教師觀察並個別指導。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樣捉螃蟹的?捉螃蟹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啟發幼兒根據自己捉的經驗來講述)把你的好辦法告訴給你的好朋友吧!

集體交流,小結捉螃蟹的方法。

T:剛才,你們捉到螃蟹了嗎?是怎麼捉的?

怎樣捉又快又安全?為什麼?

二、捉捉玩玩,觀察螃蟹的特徵及運動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麼祕密呢?請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並且把發現的祕密説給好朋友聽。

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説一説自己的發現。(要求幼兒將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師手捉一隻大螃蟹,便於幼兒表達自己的.發現。)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發現螃蟹身上有兩隻大鉗子。

T:這兩隻大鉗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隻腳。

T:是不是八隻呢?我們來數一數。

S:這是螃蟹的兩隻眼睛。

T:(將另一隻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讓幼兒觀察螃蟹的肚子。)這兩隻螃蟹有什麼不同?(認識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現在,請你們用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還能發現什麼祕密?

幼兒自選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交流發現。

T:你剛才發現了什麼祕密?

S:它走路的時候是橫着的。

T:咦,它為什麼是橫着走路呢?

S:因為它的膝蓋是往左右兩邊的。

S:它的膝蓋是這樣往外的。(幼兒邊説邊做起來)

T:我們一起來學學螃蟹走路。

師生學螃蟹走路。

S:我發現小螃蟹的鉗子很厲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體,它就張開鉗子夾住不放。

T:它為什麼要這樣呢?

S:它可能是想保護自己。

S:我發現小螃蟹的眼睛碰到東西就會縮進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會兒就又伸出來。

S:我也發現了。

T:為什麼會這樣呢?

S:我覺得它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發現有好多螃蟹還會吹泡泡呢!

T:螃蟹怎麼會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們弄它,它可能生氣了。

S:我覺得它們可能是生病了,嘔吐了。

T: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大家回家後,去找找這個答案好嗎?

三、出示兩隻螃蟹,一隻是煮熟的,一隻是活動螃蟹。

T:這兩隻螃蟹一樣嗎?為什麼不一樣呢?

T:為什麼煮熟的螃蟹會變成紅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燙吧!

S:我覺得那紅顏色可能是它的血。

T: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你們回去後,再找找資料,明天來告訴大家,好嗎?

四、師生跳螃蟹舞。

活動延伸:

1)將螃蟹放到養殖角,幼兒繼續觀察。

2)在圖書角投放有關螃蟹的圖書、VCD、圖片等,便於幼兒查找資料。

科學活動教案10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認識鹽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初步瞭解鹽,提供了鹽的科學活動教案給老師們借鑑!

活動目標:

1、樂於實驗,樂於與同伴交流,合作。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活動準備:

1.大小芋頭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1、師: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

幼:沉下去

師:那麼你們有什麼辦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嗎?

幼兒討論,説各自的辦法。

2、教師演示實驗。

出示兩隻杯子,一杯裝滿自來水,一杯裝滿鹽水。

師:我把芋頭放在兩個杯子裏,小朋友觀察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呢?

自來水杯裏的芋頭沉了下去,鹽水杯裏的芋頭浮了起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這個杯子裏的芋頭會浮起來嗎?

幼兒搖頭。

二.小組合作,操作實驗:鹽能使芋頭塊浮起來。

1、説明實驗規則: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鹽,糖還有味精,這三種東西有一種可以使芋頭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小組合作來做實驗,先把碗裏的鹽,糖還有味精分別舀進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他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芋頭塊,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會發生呢?然後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者符號紀錄在這張表格上。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即使糾正。

3、彙總

師:剛才你們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讓幼兒抒發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芋頭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芋頭塊浮起來了。

師:你們知道為什麼鹽能讓芋頭浮起來嗎?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芋頭才能浮起來,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經驗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關“死海”的介紹。

師: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幅畫: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裏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麼樣?而這片海名叫死海,聽説過沒有?你們知道死海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麼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兒各自抒發看法。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用更多的東西來做實驗,看看每種沉下去的東西需要多少鹽才能浮到水面上來。

科學活動教案11

設計思路: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季節,鮮花盛開、新芽吐露、北燕南飛,冰雪融化、萬物復甦,處處洋溢着春天的氣息,及人們迎接春天的那份欣喜,如何把握教育契機,豐富孩子們關於春天的經驗呢?引導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裏有太多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和素材:春天的花草樹木、春天的動物,如:小蝌蚪、春蠶、蜜蜂、蝴蝶等,以及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都十分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交流、記錄等活動豐富關於春天的經驗,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

2、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發現的快樂,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選擇自己喜歡的手工操作活動來表現春天。

活動材料:

1、“春天在説話”的配樂詩 “春天在哪裏”的音樂錄音。

2、春天的情景創設:表現春天的自然角及有關春天信息的圖片展示。

3、一張供幼兒分類記錄的大圖表

4、可供幼兒進行春天環境佈置的場景及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尋找春天

1、播放課件配樂詩“春天在説話”引入: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對,是春天。”“聽,春姐姐在説話呢!”

2、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裏”,引導幼兒自由尋找春天的氣息,幼兒簡單記錄自己的發現。

“春姐姐已到小朋友的身邊,她在小朋友的眼睛裏,你們可以把春天的祕密,告訴老師、或用小卡片將它記錄下來”。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教師結合圖片以“春姐姐又説話了”口吻進行小結:

“是啊,冬爺爺走了,春姐姐來了,柳樹抽新芽了,梨花、李花開了,桃花紅了,蝴蝶、蜜蜂飛來了,冬眠的青蛙、蛇、熊、烏龜醒了,燕子飛回來了,小河裏的冰融化了,鵝與鴨子們在河面快活地游泳,人們脱掉了厚厚的棉襖,有的忙着播種,有的在運動,春天到處充滿活力。”

二、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將收集的春天的信息進行分類。

“春姐姐想舉辦春天盛會,她想請一些朋友來,這是春姐姐的邀請函。”

1、出示分類記錄大圖表:

2、引導幼兒利用小圖卡按植物、動物、人類進行分類:

三、幼兒美工活動:美麗的春天:

“春姐姐想在這裏舉辦春天的盛會,草地上應該有什麼,水面上,天空上呢?大家有什麼辦法讓這裏變得美麗而又豐富?”

1、美工分組活動:幼兒通過簡單地畫、剪、折、捏等各種美工手段來參與春天的環境創設。

2、引導幼兒將自己製作的作品並根據環境(如:天空上,水面上、草地上)進行分類佈置春天環境。

四、户外活動:尋找春天

“春天不僅在小朋友的眼睛裏,大家還可以用鼻子聞,耳朵聽,春姐姐又在户外向小朋友招手了,我們一起去找她!”幼兒隨音樂《春天在哪裏》走出活動室。

五、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春遊,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風景。

2、指導幼兒繼續春天小種植和小飼養,如:龜、小蝌蚪、蠶等,並記錄它們生長情況。

小資料

春姐姐的話

嗨,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春姐姐,當冬爺爺揮手向你們告別時,我就悄悄來到了你們的身邊,我能看到你們,你們能看到你嗎?

清新的風,暖和的太陽,春的氣息瀰漫了四野,我,輕悄悄的來了。我走近小草,輕輕一親,小草醒了,樹葉綠了。草叢裏的花兒也露出了笑臉。

我走進樹林,輕輕一吹,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青蛙、蛇、烏龜、熊、都欣欣然張開了眼,蠶寶寶沙沙地吃着桑葉。

我走到田野,輕輕一揮,種子發芽了,麥苗長高了,農民伯伯忙着在插秧,蜜蜂在飛,蝴蝶在飛,聽!是誰在枝頭上,嘰嘰叫喳喳。哦,原來是小燕子從遠方飛回來了。

我走進花園,輕輕一唱,花兒開了,雪白的李花像雲朵,粉紅的桃花像彩霞,河邊楊柳綠,田裏菜花黃。牽牛花爬上了小籬笆。到處散發着春的馨香,處處迭印着春的韻律。

我走到河邊,輕輕一摸,冰雪融化了。

我走到幼兒園,在藍藍的天空下,飛翔着隨風飄揚的風箏,小朋友邊笑邊跳着叫我:“春姐姐到了”。

活動點評:

活動內容的選擇體現新《綱要》精神,活動內容源於生活,老師能緊抓住季節時令這一教育契機,使這活動來得自然且又符合教育的.需要和發展的需要,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有以下幾點突出的特色:

(1)活動中始終以一個情境“春姐姐”為主線,讓幼兒從“感受春天——尋找春天一—説説春天——表現春天”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啟發引導方法,使“春天”這個抽象的概念,在幼兒心中清晰明朗起來。

(2)整個活動從聽覺和視覺都讓人充分感受美:聽覺上以配樂詩的引入,視覺上創設兩個適宜的環境:一個讓幼兒體驗;一個讓幼兒表現春天環境。使幼兒通過尋找活動有了親身感受春天的經歷,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動手錶現、創造春天美的情景,可謂注重幼兒的體驗,避免單一的言語説教。

(3)活動要求明確,活動靈活多樣,教師始終將幼兒置主體的地位,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 整個活動中,學習目的就是在這種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得以實現,每個孩子在活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一個洋溢着美和體驗着快樂中進行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過程:

1、尋找聲音

1)、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了很多小演員來我們卡通城班表演節目。

配教老師報幕:“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小朋友,小演員想要藏在屏風後面唱歌讓我們猜一猜她是誰?我們可要聽仔細咯!(教師在屏風後面用樂器演奏。)小朋友是誰在唱歌?(樂器……)你是怎樣知道的?(聽到聲音……)我們來看看小樂器是怎樣唱歌的?

2)、讓幼兒知道當物體發生碰撞時,物體就會發出聲音。

老師這裏有一些鑼、撥、鼓、三角鐵等樂器。怎樣讓這些樂器發出聲音?(敲擊……)幼兒自由實驗、交流。

3)、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聲音的產生必須是多樣物品碰撞後產生震動發出聲音。

配教老師報幕:“下面表演的節目的是花生米,花生米將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將花生米放在鼓面上,但花生米沒有動。教師:“主持人,怎麼花生米不動啊?”配教老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説想要用這面鼓來為她奏樂。”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花生米在跳動。提問:小朋友們,花生米是真個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還要有用大鼓為她伴奏她才肯跳。你們知不知道是為什麼?(引導幼兒感知鼓棍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才會震動而且會發出鼓聲。)

4)、我們來做個遊戲,讓鑼、撥、鼓、三角鐵等樂器發出聲音後馬上阻止震動,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使幼兒知道聲音是通過震動產生的。)

2、製造聲音

1)、讓幼兒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出聲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我們的樂器能發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出聲音?(利用幼兒園的各種物體或廢舊材料來操作。)

2)、引導幼兒用找到的物體來做樂器,來跟着音樂打節奏。

3、分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教育幼兒在活動中輕輕地説話,避免產生噪音,養成良好的説話的習慣。

4、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自制的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4、 課間操: 活動要求:

1、教師幼兒做操時須精神飽滿,動作到位,指導重點。

2、帶操老師以飽滿熱情調動幼兒情緒,提醒幼兒不亂動地上的器械。

3、注意觀察幼兒,隨時提醒幼兒保持隊伍,糾正個別幼兒動作。

設計意圖: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説,聲音是熟悉的,但對於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着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為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良好的説話的習慣。讓幼兒能在輕輕鬆鬆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成為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學會分辨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良好的説話的習慣。

3、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小鼓、小鈴、盤子、碗、小勺子、各種瓶子、空的盒子、花生米、等若干。

2、錄有聲音的磁帶一盒,錄音機一台。

科學活動教案13

案目標:

1、感知物體間的大小差異。

2、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3、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案准備:

1、各種食物:芹菜、黃瓜、胡蘿蔔、桔子切成兩半的火龍果。

2、各種工具:勺子、幼兒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記錄表一張。

教案過程:

一、認識各種食物。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

2、師:你們吃過這些東西嗎?你們喜歡吃嗎?

二、認識瓶上標記。

1、師: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看,瓶寶寶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麼樣?(餓了)我們把好東西送給瓶寶寶吃,好嗎?

2、師:這個瓶寶寶説話了,它説“我最喜歡吃芹菜了,請你喂芹菜給我吃。”那你們看這個瓶寶寶喜歡吃什麼呢?(認瓶上標記)

三、初次探索,嘗試喂瓶寶寶吃東西。

1、師:瓶寶寶又説話了,它説“等會你們餵我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衞生,不能把好東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嗎?”喂的時候可以和我説説話:“瓶寶寶,我喂芹菜給你吃。”

2、師:現在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寶寶,先看看它喜歡吃什麼,再想辦法餵給它吃。

3、幼兒操作。

幼兒嘗試將食物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裏。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交流與討論:

(1)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了嗎?為什麼?(引導説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兒來講講:你用了什麼辦法讓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的?(我把長長的芹菜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如幼兒不會講,引導語:這顆芹菜怎麼樣?(長長的,)瓶子裏的芹菜是怎麼樣的?(小小的),你怎麼把芹菜變成小小的,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結:你真能幹,用手把長長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讓瓶寶寶吃到芹菜,謝謝你!

沒成功的幼兒:誰來告訴我是原因你的瓶寶寶沒吃到東西呢?這裏可引出的問題:食物大,食物硬。根據幼兒的問題教師想好預設回答,特別強調幫助幼兒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結:原來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寶寶才吃不到好吃的東西呢。

(2)師:那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們都能吃到這些大大硬硬的東西?

幼兒:小刀,剪刀等等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看有什麼?(剪刀、刀、調羹),

四、再次探索,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

(1)師:我們用這些工具試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我們在用刀和剪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別人。)

(2)師:現在我們請這些小工具來幫幫忙吧,請小朋友們選好瓶寶寶,找到他們愛吃的食物,把它們變成小小的餵給瓶寶寶吃吧。

小工具在框裏,小朋友可以自己選,要注意安全哦。

2、幼兒操作。

(1)、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大變小,並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裏。

(2)、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3、交流與記錄。

(1)、師:你把大大的食物變成小小了嗎?瓶寶寶吃到食物了嗎?

(2)、師:你用什麼辦法把長長的芹菜變成小小的餵給瓶寶寶吃的。用剪刀剪什麼?

(3)、根據幼兒回答選擇圖片記錄。

(4)、幼兒看着記錄表,學着説一説。教師繼續引導幼兒用粘貼的方式進行記錄,並引導幼兒看着記錄表完整表述實驗過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黃瓜(芹菜、火龍果)變成小小的,餵給瓶寶寶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能幹,學會運用小剪刀,小刀,調羹,和手來讓食物變小,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對不同的食物我們也要運用不同的工具讓它們變小變短呢,如(是否結合生活中的來説説)

五、自然結束活動。

師:“瓶寶寶吃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小朋友一起拿着瓶寶寶和他們去做遊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受冷和暖。

2、發展感知和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冷水和熱水的杯子(數量多於幼兒人數)

2、紅、藍標記若干,太陽和雪花的大標籤各一張。

活動重點:

感受冷和暖。

活動難點:

能將冷暖分類,貼上標記。

活動過程:

1、 感知體驗:

提出活動要求:

——“老師在許多杯子裏放了水,等會寶寶們摸一摸,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

幼兒操作。

小結: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區分冷暖杯:

教師提出要求:

——“請你們給摸上去暖的杯子貼上紅色標籤,給摸上去冷的杯子貼上藍色標籤。”

幼兒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別出示太陽、雪花的標籤,讓幼兒辨別冷暖。

幼兒將冷暖杯送到合適的標籤處。

科學活動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裏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裏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裏,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裏,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説一説: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説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裏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麼多的糖在水裏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裏,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裏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裏,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採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六)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