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計》物理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1W

一、教學目標:

《温度計》物理教學反思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理解温度計的工作原理,並會讀寫温度值;

3、掌握温度計的使用方法;

4、瞭解體温計的使用方法,弄清體温計與温度計的區別;

二、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温度計測量液體的温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三、教學難點:

温度計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首先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視頻中所説的温度就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生活中人們往往憑感覺來判斷温度的高低,這種感覺是否可靠呢?請一名同學上台來感受一下,並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這裏有三杯水,分別是冷水、温水、熱水,請同學來按銀幕上的做法來實驗踐一下。請問你的兩隻手對温水的感覺相同嗎?左手感覺?右手感覺?同一杯温水温度是一樣的,而給人的感覺卻不同,這説明只憑感覺判斷温度不可靠,要想準確的測量温度,必須用到科學的測量工具——温度計。

温度的變化是看不見的,而温度計工作時將這種看不見的温度變化轉化成什麼的變化就讓我們可以看見了呢?同學們不妨大膽的猜想一下。下面我們就通過自制温度計來探究温度計的工作原理。

製作過程:在小瓶裏裝滿水,瓶口塞上塞子,然後將細玻璃管插入橡皮塞,這樣一支簡易的温度計就製作成功了。

實驗過程:將自制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杯中(注意小瓶不要碰到杯底或杯壁)稍等一會兒,仔細的觀察細管中水柱位置的變化情況。

下面就請同學們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分組進行實驗探究。

好,試驗完畢,請幾名同學説説你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大家的結論都很一致,那就是:在熱水中看到管中的水柱上升了,在冷水杯中看到水柱下降了。水柱的升降説明瓶中的水什麼變化了?對,體積變化了。水在受熱時膨(Péng)脹體積增大引起水柱上升,遇冷收縮體積減小引起水柱下降。這樣,我們就將看不見的冷熱變化轉化為看得見的液麪升降。這裏用到了一種新的研究問題的方法——轉化法。其實,常用的温度計就是運用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來工作的,這也就是温度計的工作原理。

將自制温度計和常用温度計進行對比,就發現自制温度計還有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同學之間交流一下,怎樣讓自制的温度計更加完美?(1、如何讓無色的液柱更加醒目;2、如何讓玻璃管中液柱的長度變化幅度更明顯;3、如何才能讀出具體的温度值。)

請同學説説,為了讓你的温度計更加完美,你準備怎樣做?真好,你們是一羣特別愛動腦筋的孩子。其實,常用温度計就是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後製作出來的。它的下部有一個小瓶一樣的液泡,裏面裝着染了色的液體,上方是內徑很細的毛細管,並在玻璃上標有刻度。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在温度計的上方還有一個符號C,它代表什麼意思?對,攝氏温度,它是由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首先提出來的,所以叫做攝氏度。他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規定為0℃,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温度規定為100℃,在0℃~100℃之間劃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攝氏度。最低温度與最高温度之間的範圍是它的量程,最小的刻度值是它的分度值。不同的温度計量程和分度值不一樣,下面這支温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別是多少?讀一讀甲乙温度計的示數各是多少?甲是:16℃,讀作:16攝氏度,注意,攝氏度是一個整體,不能分開讀作攝氏16度。乙的示數是:—25℃,讀作:零下25攝氏度或負25攝氏度。在開篇的那段視頻裏,就有一處錯誤,同學們來找一找。錯誤是?好,大家有非常敏鋭觀察力.

由於不同的温度計量程不同,在使用温度計之前應該如何選擇温度計呢?先請同學們先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1、所測的温度過高,超出了温度計所能測量的最高温度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2、所測的温度過低,低於温度計所能測量的最低温度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所以在使用温度計之前必須選擇量程合適的温度計。

如何使用温度計呢?請看一段介紹温度計使用方法的視頻。

在剛才的視頻裏是不是也出現了同樣的錯誤?同學們可不能再犯。好,看了剛才的視頻,你認為在温度計使用過程中有那些需要注意的細節?下面請同學們利用常用温度計測量桌面上幾杯水的温度。(學生動手實驗並回答所測水温)

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有這樣一些做法大家判斷一下是否正確,並説明原因。讀數時有甲、乙、丙(俯視、仰視、平視)三種視線放置方法誰是正確的。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温度計呢?(引出一種特殊的温度計——體温計)在醫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護士在給病人測體温前,總是拿着體温計先甩一甩。這是為什麼?原來這是因為體温計的特殊構造決定的,在液泡的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測體温時液泡中的水銀受熱膨脹上升,能夠通過縮口到達上面的直管中,而讀體温時,體温計離開人體,內部的水銀收縮,從縮口處斷開,上面的水銀退不回液泡中,所以離開人體後仍然能夠指示人體的温度,而要讓上面的水銀退回來,必須用力的甩一甩。

我們學習了體温計和常用温度計,比較一下,兩種温度計有那些不同點。

剛才我們所説的體温計一般都是水銀體温計,但是:水銀體温計存在一些潛在的弊端,請看大屏幕。一些國家已經開始禁止使用了,水銀體温計在我國也將逐漸被一些新式的體温計所取代。

關於温度計的知識我們就學到這裏,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練習:略

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温度計》一節的教學設計時緊扣這一點。開篇由一段介紹我國氣温的視頻引入温度的概念,因為同學們每天都能從各種媒體中瞭解氣温,這是大家生活中都熟知的,可以非常自然的過度到本節知識上來。結尾時又將體温計的知識聯繫到生活中去,不僅僅是應用上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聯繫到了大家都很關心的健康的話題,一下就讓學生的興趣達到高潮,插入一段新聞聯播更讓學生覺得真實可信,一定會將所學應用於生活實際。這也就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温度計》一節雖然知識不難,但是都屬於一些介紹性的知識,老師常常講得過多,且需要背記的知識也多,學生很難提起興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想到了讓學生動手先製作温度計並想辦法去完美它,讓他們感受到創新的快樂,然後再將自制温度計與實驗用温度計進行對比。這樣,不僅讓學生弄清了温度計的工作原理,也把《温度計》中需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在他們自然的渴求中交給了他們。在對攝氏温度進行定標時,介紹科學史,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温度計讀數時容易犯的錯誤,讓他們在欣賞錄像中去找,既愉悦他們的身心,又牢牢掌握了知識,以至於後面出現的錯誤學生還能主動的去找。温度計的使用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覺得新穎,又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實驗習慣。再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使用温度計的方法並動手實際操作,學生不需要死記硬背就牢牢的掌握了這一重點。

通過這一節的教學,我覺得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説,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我在這一點上還做得不夠,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的方向。同時,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愛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着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悦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熱情,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