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馬懿的優秀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3.11W

  目標:

孔明智退司馬懿的優秀教案設計

1.能通過反覆朗讀、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粗淺讀懂文言文的大意。

2.通過認真品讀文本,感受孔明的“智”。

3.通過文本的閲讀,感受《三國演義》的魅力,激發閲讀經典的興趣。

課前準備:閲讀《馬謖拒諫失街亭》,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

課前請大家閲讀了上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我們來分享一下各自的閲讀感受吧。請生隨意説。

師引入課文。

  一、故事導課、激發興趣

1、剛才我們大家談的故事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上部分內容即馬謖拒諫失街亭,正是失了街亭這一咽喉之路,所以孔明被迫安排撤兵。

也就有了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板書課題:孔明智退司馬懿。司馬懿的“懿”筆畫很多,大家不妨跟着數空一下。它是一個書面用語,現在只有在名字中用到或者是皇太后下的旨叫“懿旨”。(生齊讀課題)

  二、粗通文本、瞭解大意

1.這是六百多年前的古白話文,預習了嗎?

請生讀詞:

旌旗、隱匿、笑容可掬

綸巾、鶴氅、麈尾(看圖理解)

2.在讀的過程中,你發現哪些句子比較難讀,難懂?

一般來説故事都分為起因、經過和結果,你能不能每一個環節都用一兩句話概括,然後串起來説説故事大概講了什麼?

現在能説説大概講了什麼內容嗎

  三、緊扣題眼、品讀文本

(一)找出句子

1、同學們剛才已經較好的説出了課文的.大意,這大意在課文的題目就已經做了精煉的概括。再讀課題,你們覺得題目中哪個字最為關鍵?(圈“智”字)

2、孔明之智到底體現在哪些地方呢?請你再讀文本,找出有關的句子。想想理由。

3、交流。

(二)聚焦“計”。

1、出示句子: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2、請生讀,斷句。

3、你能借助下面的註釋,讀懂這段話嗎?用自己的話説説

4、孔明説“吾自有計”,板書:計,那他究竟是怎樣設計的呢?他第一步做的是什麼?師生一起標出第一步:①將旌旗盡皆隱匿,板書:隱匿旌旗。接下來幾步又是什麼呢?請自己讀一讀,標一標,概括一下。

5、你明白諸葛亮每一步的意圖嗎?請再讀讀這段話,聯繫下文想一想,完成練習。

A、孔明將旌旗隱匿,叫諸軍各守城鋪,嚴明軍紀是為了

B、孔明大開四門,叫軍士扮百姓灑掃街道,自己在城樓焚香操琴是為了

6、集體交流:

將旌旗盡皆隱匿——①旌旗指什麼?a、代表一個部隊的方號,部隊的人數有多少。b、為什麼要盡皆隱匿?——為了迷惑敵人,讓司馬懿摸不清虛實。

諸軍各守城鋪——按兵不動,不讓司馬懿發現,也為了做好最後一搏的防範。

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妄行出入,高言大語者”,就是高聲説話者,擅自出入的人。——為了不漏破綻,保證計劃順利進行。

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為了讓司馬懿起疑。

孔明正襟危坐、焚香操琴——也是為了引起司馬懿的懷疑。

7、小結:同學們,你們看孔明佈下的這一計,他是將(自己的兵力)隱匿,將(一座空城)展現在司馬懿面前。孔明是想告訴司馬懿:我只有一座空城。你信還是不信?

“好個我自有計”, 孔明這是唱得什麼計啊? (板書:空城)

8、孔明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佈下這一計的?

出示:

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説:“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往西城蜂擁而來!” 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

你看到的情況是——(十萬火急、千鈞一髮、命懸一線)

力量懸殊——十五萬對二千五百,且是文官。

眾官盡皆失色——笑容可掬

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諸葛亮?(板書:臨危不亂)

師:孔明設下空城計,如此周密的佈局課文僅用了短短百十來個字,可謂字字珠璣。這也是古典文學的魅力所在,語言極其凝練。

再讀孔明佈局的整段話。

(三)聚焦“人”

1、孔明為何敢如此設計?

2、出示:

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出示:“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晉書 · 宣帝紀》”

意思是説:司馬懿此人心裏多猜忌,但對人卻裝的很寬容,用人頗多疑而但又能靈活應付隨時變化的情況。

可見司馬懿此人——生性多疑,處事謹慎。

懿看畢大疑,究竟在一些什麼呢?

出示京劇唱詞:我們不妨來欣賞一段京劇唱詞。

現在,你能讀出司馬懿見到這番景象時的心情嗎?

請一生讀。

師生對讀,生讀:孔明部分,師讀:司馬懿部分。

司馬懿舉不定,最終決定退兵,説:出示“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

在司馬懿退兵之後,孔明這邊的眾官也是不明所以,丞相為何不用一兵一卒就將仲達退之呢?諸葛亮也有一言。

補充出示:

亮曰: “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此規模,疑有伏兵,故退去也。”

可見:諸葛亮敢用此計正是料定了——司馬懿生性多疑必中計。

你們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明?(板書:深諳人心)

  四、補充結尾,拓展延伸:

1、想不想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尾?出示故事結尾,生閲讀。

2、師小結:這真是“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諸葛亮是指揮如意笑談中,難怪人們把他説成是智慧的化身。

如果你想更多地瞭解諸葛亮,瞭解那一個風雲際會的三國時代,建議同學們課後再讀《三國演義》,感受經典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