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優質教案通用

來源:文萃谷 1.8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優質教案通用,歡迎閲讀與收藏。

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優質教案通用

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優質教案通用1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生字新詞。

2、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生命存在的條件和人類探索宇宙生命的過程。

3、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合作意識及運用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科學嚴謹的敍述與分析,瞭解人類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瞭解地球之外離我們比較近的星體嗎你知道關於火星的情況嗎

2、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爭論了一百多年。隨着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個謎已經揭開了。本課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默讀課文,看到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三、深入閲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着“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麼(找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

2、討論交流明確:

(1)宇宙是無限的。

(2)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呢

(3)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

(4)太陽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過對火星的`考察,發現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3、你對課文中講到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為什麼

(1)朗讀相關的課文並説明理由。

預設:

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從分析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上説,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這四點的星球:一是保證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因為這四點是人類和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宇宙之大,還有我們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會有保證這四個條件的星球。

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據四點生命存活的條件,科學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條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運用列舉法,把這幾個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給我們一一進行了列舉,使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六個星球的特點。

作者根據四個條件證明,認為火星唯一符合這些條件,但卻一直被科學家們所爭論。

……

(2)總結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這是一個謎,這就需要我們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後去探索宇宙的奧祕,親自去揭開這個謎,給人類提供更廣闊的生命空間。

四、探究擴展

1、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2、教師展示相關圖片、錄像資料。

【板書設計】

火星

與地球相似點很多——乾燥、土壤無有機分子、表面無微生物黑色線條(運河)——環形山、斑點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植物顏色)——風吹塵土

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優質教案通用2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標:快速閲讀課文,能用討論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標: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分析:

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媒體:

硬件媒體:計算機、掃描儀、投影儀、錄音機、錄音帶。

軟件媒體:文字、圖形、音樂。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1)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圖1(略)

教學策略設計:用“早”字引出作者,簡介作者,為學生了解閏土後,從鮮明的對比中體會社會的不平等,以為後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筆。

2、學習課文。

(1)教學過程與內容:聽錄音。

策略設計:糾正生字讀音,感受語音變化;認讀生字新詞。

(2)教學過程與內容:

①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圖2(略)、圖3(略)

A:臉——紫色

B:頭——小氈帽-健康

C:頸——銀項圈-活潑

D:怕見人-怕羞

策略設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②講述閏土的新鮮事,瞭解閏土是個什麼樣的人。圖4(略)、圖5(略)、圖6(略)、圖7(略)。

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説説講了哪些事選一件你最喜歡的講給同學們聽。

教學策略設計:體現自主學習,結合口語交際,力求讀寫合壁。

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和我都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提問)

和閏土相比,“我們”的.知識太少了,目光太短淺了,寫出了作者不滿現實,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態。

④惜別

作者:大哭。

閏土:躲在廚房不肯出門。

策略設計:從人物的外表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作者與閏土的濃厚情誼。

3、課外延伸:(圖書室或網站)

向同學們推薦《中年閏土》、《故鄉》,交流讀書體會。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預習課文,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碧綠、鄭重、允許、彷彿、廚房、刺蝟、畜生、胯下”等詞語。

2、通讀課文,從總體上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部分,指導課後思考·練習4。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

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和我們的年紀相仿,不僅健康、天真、活潑,而且勇敢、聰明、有本領、見識廣。大家想不想認識他,瞭解他呢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閏土”是誰,他和“我”是什麼關係

3、快速默讀課文,找出依據。(“我”是少爺,閏土是給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兒子。他們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

二、預習課文

1、小組學習,讀準生字的字音,説説書寫時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理解詞語;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默讀課文,想想“我”和閏土是怎樣認識的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開火車式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字音。

2、利用課件檢查學習情況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兒);畜(亠)

(2)正音

(3)與生字有關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組詞,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3、質疑(可簡單寫副板書,便於在下面的學習中反饋)

四、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內容

1、過渡語:一般情況下,我們認識、瞭解一個人的時候,首先認識和了解這個人的什麼呢(要想認識一個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閏土長什麼樣呢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3、讀“他正在廚房裏……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板書: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

4、誰來説説閏土的外貌有什麼特點

(1)學生不知從哪説起時,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練習:拿鉛筆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句話輕輕劃掉,然後看看他是誰,與他相對照,少年閏土有什麼樣的特點。

對比之後,我們知道閏土是一個年少而又天真活潑的孩子。

(2)再仔細讀讀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看閏土還有什麼特點。

如果學生沒有新發現,再做一個練習:用鉛筆將“紫色的”劃掉,然後換上“蒼白的”或“蠟黃的”一類詞語,讀後説説有什麼體會。

體會出閏土“健康”的特點,因為他的臉是“紫色的”,為什麼是紫色的(在海邊瓜地看瓜,在海邊撿貝殼、看跳魚兒,經風吹日曬變成紫色;閏土是一個“忙月的兒子“,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農村。)

5、請一位同學總結閏土具有哪些特點

板書:年少健康天真活潑

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優質教案通用3

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來源於生活而遠遠高於生活,是毛澤東《七律長征》的真實體現。我們曾經拜讀過他的《沁園春雪》,領略了他的雄韜偉略。而這首二萬五千里長徵現實生活的概括,提煉而來的《七律長征》又有怎樣的氣魄呢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它。根據題目,我們瞭解到這是一首寫於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時,誰能説得更好,更具體呢交流、總結

二、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漢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情喜悦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文體介紹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是這首詩的題目。

四、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五、指導朗讀

1、要求: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學生齊讀課文。

六、整體感知

要求:結合書下注釋及個人理解,自主質疑,合作釋疑,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討論交流後,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着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着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七、文本賞析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遊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這裏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並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説説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2、面對這長征途中的的困難,紅軍的態度如何通過哪些字詞反應出來

明確:“更喜”“盡開顏”從這幾個字上體現了紅軍一種樂觀主義精神。體會重點字句

3、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你瞭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過程應該用什麼字來概括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紅軍有沒有退卻,從哪裏可以斷定體現出了紅軍戰士怎樣的精神和意志

明確:“難”、“不怕”“只等閒”、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説:“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為什麼

明確:因為毛澤東希望並相信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5、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閒”到最後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

明確:輕快豪邁、氣度不凡

九、總結歸納

1、主題: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2、藝術特色: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A、本詩以“萬水千山”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通過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凸現長征精神;

B、依據生活的真實順序敍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首聯直接抒情除外)——“騰”“走”以動寫靜、“暖”“寒”賦予雲崖、鐵索以感情色彩、“更喜”“開顏”將雪山之貌與紅軍之情相交融;

(2)本詩巧用誇張手法——頷聯,體現了詩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氣魄,體現了詩作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

十、課堂鞏固

六年級上冊語文《宇宙生命之謎》優質教案通用4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並最終説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文章的題目是“宇宙生命之謎”,因此,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緊緊扣住“謎”來組織文章。作者先提出疑問,“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個謎,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個條件,對太陽系除地球外的行星進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難以存在生命,但還需要繼續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由“謎”導入,接着開始解謎,最後又由“謎”結束,文章渾然一體,既能夠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又讓讀者覺得餘味無窮,增添了進一步探索的願望,體現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六年級的學生對記敍類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對科普類文章則稍欠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閲讀、理解這篇文章,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從而逐漸激發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説明文的結構特點、語言特點,豐富閲讀的廣度,為以後學習説明文打下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重點理解“猜測、揭開、抵禦、嫦娥”等詞語。

2、讀懂課文,瞭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麼,培養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説明方法並學會運用。

教學重點:掌握科普文的閲讀方法;瞭解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謎的情況及成果。

教學難點:感受説明文的特點,掌握常見的説明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謎、嫦、娥”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發達、仍然、理論、恆星、封凍”等詞語。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的順序理清文章脈絡。

3、初步感受説明文語言的特點。

教學難點

1、讀寫並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理清課文層次,把握主要內容。

3、掌握常見的説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宇宙圖片或小視頻,交流感受,進入本課學習。

過渡:同學們,在你的腦海裏,宇宙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否幻想過去太空遨遊,去其他星球做客隨着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宇宙的瞭解也越來越多,浩瀚的宇宙激發了人們無限的想象力。但是宇宙實在是太大太大了,有關它的謎也太多太多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個連科學家也解不開的謎,看我們是否能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呢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1)提出問題: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討論。

(2)自然過渡到課文學習,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自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

2、教師檢查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

(1)讀準字音、寫對字形。

◆需注意的字音:“嫦、尚、攝”是翹舌音,“燥、磁”是平舌音,“傾”是後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辨字

(2)理解詞義:學生分組交流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預設: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瞭解課文大意,將個人自學和小組討論結合起來。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然後讓學生通過討論解決詞義。本課有許多科技詞彙不太好理解,要在課前安排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如“核酸、厭氧菌、磁場、有機分子”等,課堂上簡單交流一下,讀通即可,不需深入講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注意閲讀課文導語與側欄點評,確定閲讀重點,思考問題。

(1)請學生在圖中的圈內填上合適的詞語,訓練整理信息的能力。(出示課件)

預設:要完成此題,需對課文第2自然段的內容進行消化、整理,通過圖片填空,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宇宙之大和地球之小,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宇宙中還會不會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2)自讀自悟。標上段序,瞭解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舉手發言。

預設:引導學生讀側欄文字“每個自然段往往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話,閲讀時我要注意找出來”,試着運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説明文的語言往往比較精練,內容也比較具體,對於訓練概括段意是很好的嘗試。

示例:①從神話引入,提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②從理論上猜測地球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但人類至今未找到另外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

③有生命存在的天體必須具備的條件。

④經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⑤猜測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科學家發現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發現火星表面的黑色條紋像運河,火星表面的顏色隨季節變化。

⑥發現火星表面的黑色條紋是暗環形山和暗的斑點,火星表面的顏色變化是風把火星表面的塵土吹來吹去。

⑦發現火星的特點是乾燥、空氣稀薄、温度低、沒有磁場和臭氧層,説明生命在火星上難以存在。

⑧進一步考察發現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在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

⑨科學家從隕石中找到了有機分子,大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存在生命。

⑩總結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謎。

2、在瞭解各個自然段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1)教師提示説明文常見的寫作順序:提出問題(質疑)——分析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結論)。

(2)合作與交流。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歸納出每一層次寫了什麼。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問題。寫從古到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分析問題。介紹了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通過研究後發現一部分天體不可能存在生命,重點介紹了科學家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得出結論。人類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會繼續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謎。

3、提出質疑,師生交流。〖〗

質疑:課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1自然段,對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沒有幫助,這段話是不是多餘的能否刪除呢

預設:教師可從以下角度引發學生思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從古至今,強調時間之久遠,人們一直對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感興趣,可見這個問題實在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用了對比的手法,古代科學不發達,只能用神話來解釋,而如今科學發達了,卻依然沒有確切的答案,可見這個問題確實是個“謎”,自然過渡到後文的探究。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本文是一篇説明文,信息量很大,還有一些專業術語,初讀下來,同學們可能覺得有點難,但是隻要抓住了每段的中心內容,瞭解了全文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順序來説明,我們就能很清楚地把握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了。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不少關於宇宙的知識,相信同學們也一樣。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文章打開眼界,跳出我們的常識圈——認為地球非常非常大,而忘了宇宙的存在,其實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一個非常小的星球,下節課我們就一起去其他星球看一看。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結合課前導語、課後習題和旁批閲讀)。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學習常見的説明方法並學會運用。

2、重點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弄懂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常見的説明方法,感受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瞭解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其他星球的情況及成果。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1、再次提出課文的主要問題: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學生交流。

預設: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大致瞭解了科學上的結論,對在第一課時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可引導學生再説一説。

2、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上次討論時,一些認為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同學剛剛改變了觀點,認為地球之外沒有生命。老師的觀點嘛,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對這個問題存疑,因為宇宙是無限大的,只有地球上有生命似乎有點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這依然是個“謎”,等待着大家去不斷地探尋。讓我們先開始本課的學習吧!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確定閲讀重點: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1)學生自主閲讀,標示相關語句。

(2)教師引導學生留意課後習題第1題,歸納閲讀方法。

①與問題相關的內容仔細讀,必要時多讀幾遍。與想要了解的問題關係不大的段落不需要細讀。

②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有的信息可能是不準確的,需要再查查相關資料加以判斷。

2、理解課文,尋找答案。

(1)學生討論:生命存在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過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課文是從哪裏開始具體討論“宇宙生命之謎”這個問題的。

明確:課文第3自然段中提到:“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所以應重點研讀第3自然段。

學生交流: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適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必要的水分;第三,適當成分的大氣;第四,有足夠的光和熱。

(2)藉助上面的探討,思考:太陽系中除地球、火星之外的其他行星有無生命存在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

①教師按離太陽的遠近畫出圍繞太陽運動的八大行星的示意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出示圖片也可)

②學生閲讀第4自然段,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分析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火星放在後面單獨説)

教師提示:指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表達。

交流示例:

水星:因為它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温度達到三百至四百攝氏度,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金星:因為它缺氧、缺水,有着濃厚的雲層,陽光輻射和雲層造成的“温室效應”使其表面温度極高,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為它們離太陽很遠,表面温度一般都低於零下一百四十攝氏度,所以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重點探究火星。學生閲讀第5—8自然段,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預設:全文關於火星的內容相當多,信息量也大,而且關於火星是否有生命的探討相對於其他行星要複雜得多。可將學生分成兩組,分組思考下面的問題:

A、為什麼火星上可能會有生命存在(從理論角度思考)

B、為什麼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從科學事實角度思考)

①小組一彙報交流。

兩個猜測:火星表面有很多縱橫的黑色線條→可能是火星人開挖的運河;火星表面的顏色隨着季節而變化→火星表面的植物隨着季節的變化而改變顏色。

因為火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自轉一圈的時間接近;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的'傾角接近,晝夜長短相近,都有四季。所以火星上可能會有生命存在。

②小組二彙報交流。

兩次科學探索:1971年,宇宙飛船進入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通過近距離觀測,證實人們關於火星上有火星人、有植物的兩種猜測是錯誤的。1975年,宇宙飛船登陸火星,進行分析和測試,證明火星的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對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

因為火星上非常乾燥,水分少、大氣稀薄、表面温度很低、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所以火星上的生命難以生存。

③教師出示關於火星的最新研究成果,學生快速閲讀,瞭解相關知識。

資料一:為了探索火星,火星軌道上不僅有數量不少的探測器,而且在火星表面也有陸地車在進行登陸勘測。目前火星上有兩架陸地探測器,其中“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最有實力的,它於20xx年11月發射,已經在火星上工作7年多,拍攝回非常多的火星地表圖片,而人類也對火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的兩項重大發現:一是“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接近火星地表處一塊有30億年曆史的沉積巖中發現了有機分子,説明火星上曾經可能存在遠古生命;二是發現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存在季節性波動現象,或與現代火星生命有關。雖然這些發現不足以説明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但對未來的火星表面和地下探索任務而言,這些發現無疑是個好兆頭。

資料二:20xx年7月25日晚間,據BBC(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來自意大利宇航局的團隊日前在火星南極附近冰層的地下發現了一個液態水湖。這一發現刊登在《科學》期刊上。這個湖約20公里寬,在一個巨大的極地冰川下,位於火星地表下方約1、5公里處。根據刊登在《科學》期刊上的相關研究來看,這個湖的温度非常低,預計在零下90華氏度,遠低於水的冰點,並且水體充滿了鹽和其他礦物質混合物。研究人員做出判斷——它可能是一個冰下湖,一個含水層,或一層被水浸沒的沉積物。

④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小結:結合我們剛才閲讀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資料,我們能夠發現,儘管有了一些新的發現,但對於火星上是否真的有生命存在還是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但是火星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或最有可能為人類提供移居場所的星球。關於火星的研究還在繼續,這個謎還在探尋之中。

三、讀法探究,寫法借鑑

1、瀏覽課後習題第2題,交流閲讀方法。

(1)科學家是怎麼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

(2)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預設:經過前一課《竹節人》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帶着不同閲讀目的去閲讀的方法了。這裏又給學生提供了兩個閲讀任務,請學生根據課後提供的閲讀任務,自己去確定閲讀的內容與重點,再進行交流。

明確:完成閲讀任務(1),要重點閲讀第3、4、7、8自然段,作者先提出了生命存在的四個條件,然後一一羅列科學事實,利用排除法來判斷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

完成閲讀任務(2),就要重點閲讀介紹火星的幾個段落(第5—8自然段),火星與地球在許多方面很相似,即使到目前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火星上發現有生命存在,但是,説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將有可能移居火星。

2、學習常見的説明方法,感受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出示説明方法,學生在文中勾畫相關句子,自主交流。

(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

(2)出示例句,學生説説加點的字詞體現出説明文語言的什麼特點,這些字詞能否刪掉或替換,為什麼

①人們瞭解了生命起源的過程之後,認為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應在零下五十攝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攝氏度之間……

②所有這些因素都説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

③近年來,科學家對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隕石進行分析,發現隕石上存在有機分子,説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明確:這些詞語體現了説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説明文以傳授知識為目的,這就要求它必須用準確的語言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特徵、本質、規律。所有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的説法都要求準確無誤。

四、課堂回顧,拓展活動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在這節課中,我們主要學習瞭如何科學地、有條理地對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疑問進行論證,感受到了説明文的語言雖然平實,卻準確、嚴謹,當我們在説明一件事物時也要做到這一點。當然,我們從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點是,茫茫宇宙中藴藏着的無限的奧祕正等待着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而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人類到底能不能移居火星,都將是我們持續關注的話題。這節課,大家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看來,許多同學都是太空迷,知道的知識比我還多;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都能積極地思考、積極地發言,

2、給學生提供課外拓展活動的素材,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邏輯能力、閲讀能力。

(1)人類能否移居到別的星球上(火星或其他行星)可以組織一次辯論會,運用課本及課外知識作為論據。

(2)課外觀看BBC(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關於宇宙的紀錄片,如《宇宙的奇蹟》《太陽系的奇蹟》《生命的奇蹟》等。

(3)課外閲讀關於宇宙的科普書籍,如《少兒科普百科》《宇宙的奧祕》等。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