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之歌》北師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總結

來源:文萃谷 1.62W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以問題為主線串聯全詩三小節。注重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意思,認識生字。

《楊樹之歌》北師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總結

首先我在課文題目上下功夫,板書課題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生字“楊”、“之”。齊讀課題,並在此基礎上説題意。“之”這個字的意思便在學生訴説題意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被理解。緊接着又讓學生讀課題,説出自己的疑惑。培養學生質疑精神的同時也為以問題為主線學習全文打下伏筆。

學習詩歌第一小節時我把重點設定朗讀感悟上,但朗讀感悟也應講究方法,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因為他們你年齡小、閲歷淺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本人抓住第一句話中“嘩啦啦”這一詞語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詞語所潛藏的感情,並鼓勵學生大膽地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讓學生反覆讀的過程中滲透抓住重點詞語讀好文章的朗讀方法指導。正因為有了第一句紮實、認真的訓練,在後來的朗讀過程中學生總能有較好的表現。

在教學第二節詩歌時,我注重點詞語的理解和生字的識記。學生始終在語境中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字與朗讀與遊戲與口語交際相結合,達到了生字與詞、句、篇的.緊密結合。力求使識字教學體現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寓教於樂。通過説話練習,把詞語放在語言環境裏理解。結合詩歌內容理解詞語“聊家常”的含義。 通過象形記憶的方法記住“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想象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

在細讀課文、深層理解方面: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後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麼?”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唱給天上的白雲,為它的舞蹈來伴奏”、“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植樹的小朋友,向他們表示感謝”……我適時地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更使他們喜形於色。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為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薰陶。

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評價的能力。其實我們課堂的朗讀教學,不必作過多的分析,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在自讀中、自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