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教學設計國中

來源:文萃谷 1.91W

鹽酸是國中化學(北京版)第九章第二節——幾種常見的酸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鹽的教學設計國中,歡迎閲讀參考!

鹽的教學設計國中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能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知識,應用知識,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多種能力;安排學生小組實驗,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做中學”的理論,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本節課意在將這兩方面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實效。

二、教學背景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質,對於物質性質和用途之間的辨證關係有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能合作完成一些簡單實驗。他們喜歡做實驗,願意嘗試解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但他們的實驗觀察能力、邏輯思維、分析推理能力還不強,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經驗不足,需要教師指點、引導。

教學內容分析:

我將鹽酸的教學內容分兩課時完成是考慮到對於一般的初中學生來説酸、鹼、鹽的知識好學難記,好懂難用;學生上課很輕鬆,一做題就傻眼的狀況。減少知識點,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實驗和討論,使學生在實驗和討論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並逐步領悟到探究和運用物質性質的科學方法,明白學習物質的性質是為了更好的利用物質,造福人類。本節課的知識內容主要包括鹽酸的物理性質,鹽酸與酸鹼指示劑、與金屬氧化物和金屬的反應。本節課教師重在以知識為載體,幫助學生形成方法,提高能力。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説明:

本節課運用的是邊講邊實驗的方式實施教學。學生兩人一組,在學案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實驗後各組交流實驗結論,如果出現異常現象,大家和該組學生一起尋找原因。講的過程中主要是師生、生生之間討論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探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案的作用是提醒學生全面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給學習困難的學生以指導。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學生能説出濃鹽酸的色、態、味、揮發性、腐蝕性;能複述出稀鹽酸跟酸鹼指示劑、鏽鐵釘、金屬反應時的現象,能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大部分學生能背誦金屬活動性順序。能舉例説出鹽酸的用途,能歸納出鹽酸與金屬反應的條件並應用該條件區別氫前和氫後金屬。

2、在實驗過程中,鞏固練習取用固體、液體藥品的基本實驗操作,並能正確的記錄實驗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提高,逐漸領悟探究和運用物質性質的科學方法,並能在將來的學習中舉一反三。

2、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全面細緻的觀察方法,能夠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逐漸提高實驗觀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實驗,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討論鹽酸與金屬、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對人類生活的利弊,學生意識到只有科學的利用物質,才能造福人類。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流程圖:

注:為課堂教師行為;為課堂學生行為。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教師講解:人體的胃液裏有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種呆在我們胃裏的酸有哪些性質和用途。

2.從“濃鹽酸泄露”的事件中,推測鹽酸的物理性質。

教師先進入sohu的主頁,在搜索欄內輸入“濃鹽酸泄露”並展示搜索結果。當學生驚異與濃鹽酸泄露事件如此之多時,教師提問:“如果你是一個信息收集人員,從這麼多起濃鹽酸泄露的消息中,你能得到什麼信息?” 使學生認識到濃鹽酸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許多行業都要用到它。然後教師選擇其中一份報道,讓學生細讀,並提問:“如果你是一個化學家,從濃鹽酸泄露的現場,你推測鹽酸有什麼性質?”引導學生從文中收集關於鹽酸性質方面的信息,並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提出各自的推測。

教師提醒學生推測是否正確必須用實驗來驗證。學生觀察濃鹽酸,並將觀察結果記錄在學案的表1上。(見付錄一)實驗完成後各組交流實驗結果,並用鹽酸的性質解釋濃鹽酸泄露現場的一些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3.實驗激趣,探究稀鹽酸與酸鹼指示劑的反應。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先演示一個趣味實驗:紫花變色。(將事先用紫色石蕊試液浸泡過的紙花放入無色溶液中,紫花變紅。)在學生的驚奇聲中,提醒學生試試稀鹽酸是否也有這種“魔力”。然後學生開始小組實驗,按學案上表2的要求完成稀鹽酸和酸鹼指示劑反應的實驗。在各組交流實驗結果後,教師再問:“紫花變色”可能是哪些物質之間的反應?使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分析實驗,併為硫酸的學習打下伏筆。

4.通過對金屬除鏽方法的討論,探究鹽酸與金屬氧化物和金屬的反應規律。

教師舉着鏽鐵釘問學生:“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幫我除去這個鏽鐵釘上的鏽?”在聽到用砂紙打磨的.答案後,教師繼續追問:“北汽集團年產汽車15萬輛,每輛車自重600-700kg,他們的工人也用砂紙打磨的方法除鏽嗎?”以此激發學生思索新的除鏽方法。然後學生小組實驗,探究稀鹽酸是否能除鏽,並分析得出鹽酸能和氧化鐵反應的結論。在鐵鏽被除去之後,教師提醒學生再次觀察溶液中的鐵釘,由鐵釘上的氣泡分析討論得出鹽酸還可以和鐵反應。

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物質要全面的考慮物質的性質,教師又提出問題:要將鹽酸開發成一種除鏽劑投入市場使用,還要注意哪些問題?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意見。討論過程中,學生會想到鹽酸的強腐蝕性,因此不能沾到皮膚和衣物上;鹽酸還能和鐵反應,因此要控制用量。經過討論,學生會意識到物質的性質對人類具有兩面性,在運用的同時,要考慮到他不利的一面。為使學生意識到科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師還用Powerpoint介紹了三種常用除鏽劑的主要成分和優缺點

5.實驗探尋金屬與鹽酸反應的規律

教師用“其他金屬是否也能和鹽酸反應?”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提出二種假設:①所有的金屬都能和鹽酸反應。②有些金屬能,有些金屬不能。學生依據學案中的表3 (見附錄1)開展小組實驗,驗證假設。教師又提出問題:到底什麼樣的金屬才能和鹽酸反應呢?在學生迷茫等待教師答案時,教師指導學生閲讀教材P165頁倒數第一、二段,尋找答案,並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銅、鋅、鐵、鎂四種金屬與鹽酸反應的現象,歸納總結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條件。為了使學生學會科學的運用物質,教師繼續提出問題:鹽酸與金屬反應對人類不利的一面是什麼,有利的一面是什麼?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答案。

6.小結和課堂反饋

教師先用問題“這節課你瞭解鹽酸的哪些性質和用途?在使用鹽酸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從這節課的學習中你受到哪些啟發?”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反思和總結。然後用附錄3的習題對學生進行檢測,瞭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五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設計:

1.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實驗,瞭解學生取用固體、液體藥品的基本操作是否正確。通過學生對學案上實驗報告單的填寫情況,瞭解學生的實驗觀察和分析能力。通過課後習題,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

2.通過問題討論和課後小結,瞭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分析能力和遷移能力。 3.在小組實驗和討論的過程中,調控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師自身教學效果評價:

如何使學生掌握知識,是每節課教學中的難點。但如何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整個學科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本節課採用了學生喜歡的邊講邊實驗的方式,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分析、思維,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得到一定的體現,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