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九年級《談生命》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03W

《談生命》為冰心的一部作品,發表於1947年的《京滬週刊》第1卷第27期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九年級《談生命》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九年級《談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認識;

2、培養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探究散文意藴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其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多讀多品多悟,把握作品內涵和行文風格。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蒐集作品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蹟。描寫生命,謳歌生命,是文學永恆的主題。我們曾經在《生命生命》一文裏,感受過生命的偉大與堅強,可愛與美好。生命是什麼呢?在現代女作家冰心的筆下,生命是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頑強生長的一棵小樹,讓我們隨作者一道去感受生命的“流動”與“生長”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用心感悟。

2、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理清行文思路。

“我不敢説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説生命像什麼。”(總起)

“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分寫)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總收)

3、交流感受,談談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

預期成果:生命像一江春水那樣東流入海,像一棵小樹長大而後又葉落歸根,生命的過程中有快樂,也有苦痛,無論怎樣,都要“快樂勇敢”地面對。

  三、品味探究

1、教師提出討論話題:作者在文章的開篇就説“我不敢説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説生命像什麼”,那麼,生命到底像什麼呢?生命與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與小樹的生長又有哪些相似?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意在表明什麼?

教師與學生就作者所談的“生命”話題交流探究,進行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三方“對話”。

  預期成果:

⑴引導學生朗讀和品味“分寫”部分,勾畫相應詞句。

⑵我們的生命歷程中,要經歷逆境(如遇到“懸崖峭壁”“巉巖前阻”“暴風雨”),經歷順境(如經過“細細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要經歷人生的春、夏、秋、冬(如樹木的生長榮枯、開花結果,經歷春夏秋冬)。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如作者所説“快樂勇敢”地前進。在引導學生體會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自身體驗來談,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讓學生就自己體驗與感悟最深的一點來談。

⑶作者用這樣形象的比喻,表明生命不平坦的歷程,説明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宇宙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的道理。

⑷作者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一棵小樹長大葉落歸根來比喻一個人生命的全過程,並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了形象的解説。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有關文段,對照原文的思路,試着用學生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快樂而痛苦的人生過程。

2、學生針對本文的情思意藴中難以理解或極其關鍵的地方提出質疑,進行交流探究。

  預期成果:

⑴作者在人到中年時寫作這篇文章,按理説她已經經歷了人生的許多風雨,對人生的體驗有很深的感悟,可是為什麼説“我不敢説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説生命像什麼”?

因為“生命是什麼”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不是輕易就能談清楚的;而在本文中作者只就與生命有關的一個方面──生命的過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⑵作者為什麼説“然而我不敢説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作者既不是唯心主義者,也不是在宣傳唯心主義的觀點。所以她不是在宣傳所謂輪迴。人的生命只此一回,匆匆如“白駒過隙”,作者對生命的百般珍惜如隨聲出。

⑶應該怎樣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都流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如果不流動的便是死水,不活動的便是死亡的種子,不是擁有生命的都有意義,只有奮發向上的生命才是勃勃有生機的。

3、引導學生朗讀“總收”部分,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提問:為什麼説“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生命的過程不只有快樂,也有苦難,而正是這些苦難才造就了有生機的生命,生命從中得到了鍛鍊,人生也更美麗。生命中的快樂與苦痛是相生相成的,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也很美麗。正是因為有了痛苦的存在,快樂才彌足珍貴,正是因為經歷了痛苦,才更能體會快樂的滋味。

4、結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和把握本文的寫作風格。

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從行文結構和描寫筆法來看,更像是一首散文詩。比喻、反問、對偶、排比句的使用,增強了文章語言的形象性,也更富有詩歌的節奏,前後照應,一唱三歎,娓娓道出生命的內涵,傳達人生的哲理。

5、再次朗讀課文,深入品味課文之美,積累記錄文章的美詞妙句。

  四、延伸拓展

1、比較閲讀台灣女作家張曉風的《敬畏生命》,把握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

《敬畏生命》選取“樹”這一生命形式,以樹傳播種子的方式為描寫對象,形象地闡發了那棵樹令人“敬畏”的執著、頑強的生命意識和生命力。人們除了敬畏、折服外,還會對生命引發豐富的聯想,在內心深處仔細品味這大千世界,這芸芸眾生,甚至悟到: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在困境中取得突破,在絕境裏獲得新生,在死滅後歸於永恆。

《談生命》表達作者冰心對生命的熱情禮讚,作者用生動而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對象具體化,把深奧的內容通俗化,並且以滿腔熱忱激勵年輕人,去戰勝困難,去迎接勝利後的輝煌,這樣的人生才是最美麗的。

兩篇文章有異曲同工之妙。

2、學習了本文,聯繫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展開討論,並寫一段話,進行交流。師生共同評點。

教師提示:或寫一組比喻句,或寫一組排比句,或寫一首小詩,或寫一段散文詩等。

  五、結束語

同學們,生命之河正在滾滾向前,生命之樹已經花滿枝頭,讓我們一起譜寫屬於我們的生命樂章吧!

  六、作業

1、熟讀課文,練習朗誦技巧,為本單元的朗誦比賽作準備。

2、繼續寫作本文的讀後感,或者是繼續拓展閲讀有關生命主題的課外佳篇,獲取對生命的更多的感受和體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