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心得【熱門】

來源:文萃谷 1.29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生》讀書心得【熱門】

《人生》讀書心得1

初識于丹源於她的《<論語>心得》。對於《論語》並不陌生,以前因教學的需要讀過好多遍,甚至能把其中的每句話都能作直白的現代文直譯,總覺得這部語錄中的語句確實能給人以思考和啟示,總覺得是高不可及的,必須仰視它。而在於丹眼裏,《論語》要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座標。這種觀點對於《論語》的每一個讀者來説,不是任何一個讀者所能參透的境界。于丹對《論語》的解讀和認識,已經不再侷限於《論語》本身所顯現的道理,而是更多的融入了現代一些生活化、人文化的東西。這種融入是和作者的生活歷練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這種歷練才能讓她以獨特的視角用深刻、從容、淡定的目光來闡釋我們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她的心得中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人生箴言,透過她的心得來從容面對人生的是是非非。

在於丹的心得中,最讓我感慨的是她對《論語》中的人生之道的闡釋。

杜甫説:“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劉禹錫説:“人世機會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的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有限,自然永恆,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帶給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你愴然泣下。更讓您明白在這天地幽幽,物序流轉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轉瞬即逝的生命,我們需要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規劃呢?無論是誰面對這個問題對是難以回答的,因為這種規劃是艱難,其本身就已經意味着捨棄了很多。我們是否沉思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只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每個1人也就把這段借來的時光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將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誌銘。

作為一個馬上就要邁進四十門檻的人,對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感想又是怎樣的呢?我們每個人到了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又大,怎樣才能做到內心的不惑,淡定自然呢?

從而立到不惑,這是人生中最好的一段光陰,在這段光陰裏埋藏着我們許多的美好、難忘的記憶。我們每個人是否真正認識這段時光呢?對於還沒有走過這段光陰的人來説,又該如何走過呢?

于丹説:“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地從這個世界收集他所需要説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沒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人三十歲以後就要開始學着用減法來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捨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是呀,我們的心靈就像一棟新房子,人剛剛搬進去的時候,都想着把所有的傢俱和裝飾擺在裏面,結果到最後發現這個家擺的像一個衚衕一樣,反而沒有地方放自己了。這就被物質的東西奴役了。而學着做減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捨棄掉,不想做的事情拒絕了,不想掙的錢不要了。當敢於捨棄,知道如何捨棄的時候,你的人生才算真正接近不惑的狀態。

于丹認為“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地按照中庸之道去思考,行事。告訴我們,即使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應該在一個座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有的位置。中庸之道是通往極高明境界的一種適當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説,是“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回顧我們的來路,在我們二十歲、三十歲的時候,曾經風發過,現在走到不惑之年,生活的歷練,人生的滄桑,讓我們每一個能靜下心來思考的人,能從曾經做過的“加法”中,汲取到讓自己心靈沉澱、從容的養分,步履蹣跚地慢慢學會淡定地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這才會表現出真正的淡定和從容。

《人生》讀書心得2

人生這本書,三年前當我選擇考研這條路時在網上看過電子版,當時一直以為還有後續情節,而今看完紙質版的,確定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是真的結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氣呵成,開始我會為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離職深表同情;當他走到人生低谷時卻遇到了好姑娘劉巧珍,她給他愛情的滋潤,他是幸福的,雖然沒有穩定的事業,但卻擁有甜蜜的愛情;再後來因為叔父的關係,各種輾轉託人走到了省報的前線,加上自己的才華橫溢,很快開始嶄露頭角,春風得意;這時候遇到學生時代的老相好黃亞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現實的障礙,大家閨秀黃亞萍曾經的擔心也釋然,於是兩人舊情重燃,各自拋棄現有的對象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是都市的時尚代表,倆人很快嚐盡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甜頭,準備進一步地發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此前升遷的各種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經那感情熾熱卻又常渴望離開的故土。一切就像夢一般發生在高加林身上,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那麼地近,又是那麼地遠。

書中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劉巧珍,在農村被很多人追求,卻又偏偏愛上高加林,好不容易獲得他和旁人的認可享受甜蜜,不想愛郎卻要去縣城走馬上任,於是她陷入漫長的相思與等待中。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愛郎的無情拋棄。心灰意冷之後她開始表現出不正常的平靜,一狠心帶着對加林的恨與愛嫁給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馬店的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卻因愛一直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袒護着他。無疑,她是善良的、是純真而又質樸的,是典型的農家閨秀,她沒有做錯什麼,但她的命運卻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黃亞萍,典型的時尚都市女,擁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學生時代對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農村而選擇放棄,畢業後備受克南追崇,與之將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報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她眼前時,她平靜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風巨浪。他不再侷限在農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與“農村”結合這一心理界限後,她不顧一切開始了對加林狂熱的追求。而此時的加林處在事業的巔峯時期,春風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腳,二人都選擇拋棄了現有的對象走到了一起。擁有着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裏。不料,加林的事情“敗露”,迫於現實或是迫於自尊,倆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對方接下去的關係,於是含淚分手。個人看來,黃亞萍是現實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但她也逃脱不了現實的束縛,她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性現實派的代表。

德順爺爺,典型的莊稼漢,勞動人民都是善良的。在眾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關係時,他力排眾議,力主贊同,趕架子車去城裏拉糞,故意撮合他們倆同去並讓他倆挨着坐後面,千方百計給他們創造獨處的空間,他是祝福他們的。之後加林拋棄巧珍,他應該是同情巧珍而斥責薄情郎高加林的;但當最後高加林因事敗露回到家鄉時,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個站在村口迎接這個備受打擊的年輕人,他安慰他,用他畢生的勞動智慧去撫慰這個受傷的年輕人,他被打動。從零星地這幾點看來,德順爺爺是勞動人民的典範,心地純樸又忠厚,關心下一代人的成長,向他致敬!

寫了很多,豁然發現,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如此?在強大的社會潮流面前,我們努力追尋着自己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要有一絲機會向上攀登就絕不放棄,我們是渺小的,但這並不排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盲目地追求並不可取,但只要是正當的,合法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爭取。

因為,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讀書心得3

有幸拜讀了肖川先生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在書中可以説,肖川教授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令我受益匪淺。

肖川老師的教育理念,讓我體會到教師的幸福是無限的。因為教師對學生在人格和課業上的影響具有終身性質,通過學生、教師的勞動與生生不息的人類文明聯繫在一起。因此,教師所收穫的幸福也是超越時間限制的。一代一代的普通勞動者都是由於教師的勞動而對世界的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教師因而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而理解工作的意義,體會自己的成功。

書中講到,教育是教師的生命,課堂教學是教師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我們把學生從“生物人”提升為“社會人”,從較低的水平提升到較高的水平,這是社會賦予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是啊,教師的幸福其實也正體現在對這種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肩負上。教育教學過程也就成了師生思想碰撞、心靈交流的過程,在共識、共鳴、共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宣講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袒露自己的心靈,訴説自己的體會。此時,教師的教就成了學生的需要、嚮往;而學生的學,則成了教師的期待、目的。

讀了《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讓我領悟到了:

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在學生的進步與對社會貢獻中體會到一種他人無法達到的快樂。

《人生》讀書心得4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閲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人們常説,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麼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着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於你時,你才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説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裏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説,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祝福,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人生》讀書心得5

摘抄書中:對詩詞的鑑賞方面,我是一個很放誕縱情的人,所以很喜歡李白多於杜甫。喜歡太白詩中磅礴的仙氣,縱心任情的姿態,意境高遠而不冷僻,遠非晚唐賈島孟郊之類的苦吟詩人可以企及。太白是盛唐的風光絕盛,杜甫也高絕,奈何盛境以後的人,再雄渾也透着·凌亂後蕭條。

就為這個,我特地爬回書堆裏看了孟浩然的詩。對他的詩本就有印象,他的詩那樣親切,原就本不是生疏冷疏的。此番有了名師的點撥,再加上此時心境已不同少年時。再看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之類的句子,真是別有感觸。

這幾個平淡無奇的句子,描摹細緻,意境深遠。字字驚心動魄,又是那樣的直白輕率。

筆記及感悟:作者對古代文人名詩有一定研究,喜愛李白多於杜甫,説明作者是喜愛仙人氣息,磅礴意境的。杜甫成就也是極大的,是被稱為詩史,作者覺得世人大可學社工部的沉鬱工整,李太白的神韻是學不來的。

李白喜歡孟浩然,親切地稱其為“孟夫子”,對孟浩然有仰慕之意,作者也稱賞孟夫子,讓作者想起了他的風儀,不自覺地進入書海去看他的詩,還真有點感觸。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詩有風景,孟浩然詩中有氣象,李白學了孟夫子,比其詩更高妙些,李白又見老夫子,又不由自主地變得更尊敬,又為其·折服,又謙遜起來,孟夫子少好節義,喜歡振人患難,因此而又更尊敬些。李白酒喝的多,杜甫酒少,作者覺得與這有關,所以李白更勝杜甫一成,又會覺得李白不同於常人,是名副其實的詩仙啊!

《人生》讀書心得6

人的一生,從出生時懵懂無知的嬰孩,到慢慢被灌輸各種能力和思想最終長成適應社會的人。在這之間,我們困惑過、探索過、想過解決一些疑問———關於自我,關於人生,關於世界。我們為何出生而死後又是否會去向另一個世界?我們每天接受的快樂和痛苦到底有何深意?人生在世,於自己於世界的意義何在?讀過傅佩榮教授的《哲學與人生》之後,我感覺受益匪淺。終於,我對這麼多年來藏在內心深處的困惑有些許的領悟,這本好書就像一扇門,推開門另一邊就是光明。

在還沒有接觸到“哲學”這個概念的時候,“哲學”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既抽象又空洞的詞彙,以為“哲學”之深奧非常人能理解,只有思想之大者才能談及“哲學”。看過此書以後,終於發現原來哲學存在於大千世界的每個角落,生活中處處是哲學。關於哲學的解釋,也是眾説紛紜,古今中外無數思想家探索自己眼中的哲學。書中從個二十四種不同的學説理論來幫助讀者認識“哲學”。

如同書中提到:“真理能帶給我們自由,科學給予我們知識,只有哲學才會賦予我們智慧。”哲學中所談論的愛,重點是友愛。

友愛温和而理性,是我們對於智慧比較正確的態度。智慧的兩個特點是“完整”和“根本”,一如我們探索知識和真理的目的。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而回歸根本的過程,如四季交替,幾世輪迴,落葉歸根。

在對哲學的認知中,不乏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我最贊同的是《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學。

書中寫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者,天地之大本也。“我反覆的思考,覺得生活中很多時候是需要“中庸“的態度的。從最根本的人體養生學中的”陰陽結合“到生活處世的態度,我們知道只有平衡才能更好的發展。我是一個在生活中不緊不慢的人,沒有急功近利的心,有句話叫”欲速則不達“,對我而言慢即是快,有時候過火反而沒有預想的效果。

而我們之所以探討哲學,是為了更好的詮釋人生,提高人生境界。因此,書中又給出了許多關於人和人生的理解:詩人會覺得人生像一首詩;革命家會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戰鬥;消極的人會覺得人生就是痛苦和無聊;而樂觀的人會覺得人生更像是讚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真是如此,因為個人閲歷和領悟不同,見解就因人而異。

“人是向死而生的。”

這是海德格爾的觀點。人的一生從出生一刻就是要通向死亡的,沒有人可以逃過死亡這一最終判決。既然已經知道最終的命運,那麼這之間的生命,更是像生活。

就像大家在等待世界末日來臨時的反應,我們拼命的做自己之前所渴望做的事,看完某本書,找喜歡的人告白,吃所有之前想吃的食物,去一個夢裏見過的地方旅行。若不能求仁得仁,那就向死而生。每個人都在精心準備着,在用一生的時間尋找屬於自己的死亡之前的夢想,並努力的實現。就算知道最終會死亡,也要好好的留下曾經活過的證據,這樣才不枉此行。我認為這才是人生的態度,在有限的時間裏創造無限的價值,抱着每天都更接近死亡的心而活。

書中提到:“人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抱着什麼態度面對這個世界?這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哲學是以提高人生境界為目標的學問,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學。它講的是人對世界的態度,講人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人的一生是充滿矛盾和痛苦的過程,哲學就是教人以經得起痛苦和磨練的人生態度之學。”

我走過那時,十五六歲的迷惘和虛妄,回想那些光陰,就像剛下海的水手身處茫茫的大海中,不知道漫漫旅途飄飄蕩蕩的意義。

接觸到的這本書讓我懂得,有時候“哲學“也是一面鏡子,透過它你能看到那個靈魂深處的自己。如此更能堅定自己的內心,做到堅強而淡定的面對人生重重考驗,懂得人生在世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

經得起痛苦和磨練的人生最終會發出迷人的光芒,而這一定是伴隨着傷痛和結痂,最後凝結成對人生的領悟。有時生活帶給你的感悟如柳底飛花,細碎而輕巧,只有在某一刻恍然大悟,才懂彼時那不經意間的一瞥有何深意,這就是屬於自己的哲學。

《人生》讀書心得7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這是路遙所寫的人生這本書的開篇,在楓哥的建議下我靜下心來細讀這本書,對於閲歷尚淺的我也許看不穿書裏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可是也漸漸領略了社會的真實與殘忍,而這些都和自己所作出的選擇有着密切的關係。高加林,在3次作出自己人生的重大選擇時都為自己的選擇埋單了。第一次他選擇和秀珍在一起的時候忍受了村裏人的冷嘲熱諷,第二次他選擇和秀珍分手和亞萍在一起的時候,他徹底失去了自己一生中最應該珍惜的人,他親愛的秀珍選擇了嫁給那個自己並不喜歡的馬栓,第三次他選擇和亞萍分手踏踏實實的回到自己所在的生產隊的時候,此時他已經是一無所有的人。

一個人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這些選擇鑄就了你的一生,你的未來也在這些選擇裏埋下了種子,你不知道這個種子會結出什麼果子,你也不知道這個選擇給你帶來的是幸運還是禍害。對於高加林所作出的選擇,以一個旁觀人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若是被太多的誘惑牽絆住,考慮太多的名利,權衡太多什麼才是最合適的,最後卻把真正的自己最應該珍惜的璞玉給丟掉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了。我不知道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適合自己的。現實中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太多的紛爭,太多的忽略,所以我們一錯再錯,我們一心以為能在我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時會遇見我們期待的幸福,卻不知我們已經去了自己不知道的深淵,是不是隻有掉入深淵後我們才知道我們錯了,大錯特錯了呢?

當結局漸漸清晰,我們沒大哭或者大笑,沒有絕望,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也許這就是我們在經歷一切之後的笑看風淡雲輕吧,我們知道我們真正長大了,成熟了,可以去踏實本分的去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了,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了,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讀書心得8

"天藍得像水洗過一般,雪白的雲朵靜靜地浮在空中。大川道里,連片的玉米綠氈似的一直鋪到西面的老牛山下。所有麥田裏複種的糜子和蕎麥都幾經出齊,泛出一層淡淡的淺綠。川道上下的幾個村莊,全都罩在棗樹的綠蔭中;每個村前的打麥場上,都立着密集的麥秸垛。遠遠望去像黃色的蘑菇一樣。"

藍天白雲,綠川大道,古樸的老牛山,洋溢田園清新的莊稼……鄉村就像一首清夢中的山水詩,一幅酣睡中的花鳥畫,一首慈母口中喃喃的搖籃曲,,除卻它的醜陋落後,還原它最初的淳美安寧,你會温暖它卸粧後迷人的素顏。

那裏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隨着大自然最健康的規律生活着,勞動着。那裏的人們"對村裏任何一個不勞動的二流子都反感",所以連高加林都想:"莊稼人嘛,不出山勞動,那是叫任何人都瞧不起的。"那裏的人們中,有着像巧珍一樣美麗善良能幹的淳樸勞動婦女,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也甘願為心愛的人無悔付出,對生活沒什麼大的奢望,只希望守着高加林,為他生兒育女,安然地生活一輩子。那裏的人們中,有着像德順老漢一樣善良、痴心如一的單身老漢,不忍心眼睜睜地看着高加林因為民辦教師被撤,懷着報復心理,破罐子破摔地用蠻力幹活,兩隻嫩手被钁把擰了個稀巴爛,給他提過去了一罐水。那裏的人們,並不是一味地喜歡在背後説閒話,生事造謠,也有最本真的善良,小説結尾處,高加林因為走後門被克南他媽揭發後重新回到高家村,在離村子不遠處,許多剛下地的村裏人,都從這裏那裏的莊稼地裏鑽了出來,先後圍在了他身旁,開始向他問長問短,所有人都很真誠,還七嘴八舌地安慰他。親愛的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也給了高加林重新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村裏人的這些行為,也讓高加林沉痛地喊出了:我的親人哪……也為原本有點暗淡的故事收尾處平添了一絲暖色,世上最親的還是自己的故鄉,還是自己的鄉親。

人生的緊要處,需要你好好走,用良心走。

《人生》讀書心得9

《人生不設限》是一本勵志書籍,與其他同類書一樣,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但你不得不為主人公折服,因為他所能做到的,甚至是健康人都不曾企及的,他以執着的夢想,不懈的努力創造着奇蹟。

書分兩個部分,共十八個章節,書中處處閃耀着作者不怕身障羈絆的寬廣胸懷,不怕嘲笑諷刺的堅定信念,不怕苦難揶揄的快樂心態,不怕逆來順受的樂觀豁達;所以作者的路無限寬廣,也無限的悠遊自在;所以他能夠看到正面,不因負面陷入苦痛;所以他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負責任的為自己的快樂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所以他能從容不迫悟盡人生,窺破世情。合上書本,作者力克·胡哲的堅定、樂觀、豁達歷歷在目,沒手沒腳,當然會造成許多的不方便,但是力克卻能將缺少四肢的本能,化成意志和心智來克服困難,讓他自己的天地處處不設限,自由自在的來去自如。這就是心態和決心的問題,力克“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告訴我們,什麼叫‘永不放棄’的精神。力克·胡哲正是在磨難面前,堅定的做出了選擇,他選擇了樂觀,選擇了堅定的面對、選擇了積極向上的信念。

最初瞭解到力克胡哲是在一檔電視節目裏,看到沒有四肢的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樂觀向上,心中倍感震撼。他個頭很小,但是氣場足,口才非凡,不時能將現場觀眾逗樂,這傢伙彷彿天生就具有演説家的天賦。正應了這樣一句話,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想辦法打開另一扇門,這期間他必定經歷了各種挫折,他所經歷的是比別人更黑暗的夜,但現在他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們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對不足之處念念不忘,可以選擇苦澀、憤怒或悲哀,但我們的沮喪只會成為我們的負擔;或者,在面對艱難時刻和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時,我們可以選擇從經驗中學習,然後繼續往前走,為自己的快樂負責。所以説,你選擇什麼就是什麼,選擇快樂過活,就可能遠離痛苦;選擇悲傷度日,就會度日如年,日日難過。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着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才能指引我們向前進。

人生之所以受到限制就在於將認識問題的視野和角度框定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許換個角度想想,挫折本身鋪設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新路。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化解苦難。肯定夢想,抓住夢想,才能創造出你所想要的生活;相反,將自己陷入到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對自身的盲目否定、消極處世只會令世界更糟。正如作者所言,“今天的障礙或許是明天的優勢”,你所做的只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繼續前進。

《人生》讀書心得10

安意如的這本《人生若只如初見》,書名巧妙的借鑑了納蘭的詞,向我們展示了書裏封建社會裏風流倜儻的詩書公子,位低靈不低的俏麗佳人,禮制觀念下才子佳人的悽婉愛情。雖然生於俗世,卻不受俗世的壓迫,也正因為如此才譜寫出一段段的千古佳話。

人們常説,只有理解了詩句,才能讀詩,背詩,懂詩。而安意如的做法讓人稱奇,她把每一首詩寫成一個故事納入文件,沒有氣勢恢宏、驚動天地的手筆,但也是深入人心。例如,元好問的《雁丘詞》,他聽了老人與獵人講的故事,有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疑問,在把兩隻生死相依的大雁埋下之後。元好問稱之為雁丘處,還揮筆寫下《雁丘詞》,”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燕丘處。“來紀念這對大雁偉大的愛情。

安意如的文字美,幾乎人人都在強調。幾乎每一篇,你都可以找到幾個精闢、華美的句子“原來,需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可以看到最後的風清月朗,花好月圓。無論你在哪裏,待走完滄桑人世,我們終會相聚。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那麼容易就斷了呢?”。所謂的清詞麗句,也就是這個樣子吧。也正是一本這樣的書,寫盡了情事,也只是透過這面風月寶鑑去觀望世事。最終它超然地與情無關。就像我們與一個人相遇初見,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為能夠相隨千里,卻最終錯手而過,慢慢地,慢慢地,不記得。

寫到陸游與唐婉的愛情,安意如真的是用詩句來讀人,那一字一句,都在抒發自己苦悶的心情。安意如在書中寫到”東漢的杳渺水煙裏又看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隱約的身影。“一段悽婉的愛情帶來了兩首傳誦今世的《釵頭鳳》。

人生若只如初見,彷彿,這樣重要。可是,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麼關係呢,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你看這些輪迴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與其每天過的渾渾噩噩,倒不如用心去感受詩歌、詩人、詩魂,但願能保留我們當初的那份美好。

《人生》讀書心得11

好久沒有讀小説了,也好久沒有看電視連續劇了,因為怕那些複雜的情節所感染而一發不可收拾,果然如此,看了路遙的《人生》,他的入筆是那樣輕可是引人入勝,沒有恢弘的氣勢,沒有九曲迴腸的情節,可是會給人心靈的震撼,農村題材,如同《平凡的世界》也是農村題材,用細膩的筆劃刻畫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再用鮮活的人物説明着一個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人生》措寫了一個優秀的農村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歷程,從一個普通農民到一個代課教師,代課教師的名額被擠,從代課教師再到農民,因為叔父的關係又轉正成了國家公務員,後又因為別人告發(因為走後門),重新回到農村的經過。其間高加林經歷了感情,深深愛他的農村姑娘巧珍,後因為成為國家公務員又戀上了城市女孩黃亞萍,當他再走回農村,不得不和黃亞萍分手,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一段人生歷程,一段感情故事,雖然前前後後的幾年時間,但像是人的一輩子,什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人一生有很多的誘惑、有很多的夢想,但我們不能夠飄,我們必須在路上走才會更踏實,命運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機遇,但機遇來臨,我們不能夠忘乎所以,因為命運也許會索回他的贈予。就如一句話:厚德載物。當人得到太多的時候必須要有足夠的德行來承載得到的所有。

我想作者為什麼沒有寫人的完整一生,也許他就是讓人有機會來自省,來修正自我的錯誤。但真實的人生是殘酷的,我們不能拿我們自我短暫的人生做為試驗場,我們必須好好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機遇。那樣才會少留遺憾,多些精彩。

《人生》讀書心得12

讀完了路遙的《人生》,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對一個人來説,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這段話,我也開始審視自我的人生及生活。

童年的記憶

每個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當都會被書中農村景色的描述和人物的鮮活刻畫拉回自我的童年時光吧!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女孩,出生在農村,童年和中學的時光都是在農村度過的,身上充滿了泥土的味道!

春天到了,小草開始從棉被下鑽了出來,開始煥發生機,隨着天氣一天天變暖,萬物開始茁壯生長!放學後的午時,我就牽着羊去放羊,羊喜歡吃槐樹葉和榆樹葉,剛好我家的兩畝地位於坡邊,地形不好,隊上就把臨坡的一片槐樹地也分給了我們,於是我就拉着羊去那片槐樹坡放羊,偶爾還挎着一隻籠,會趁着她吃草的時候摘整整一籠槐樹葉帶回去,晾乾了給她吃!

放羊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小插曲的。離坡近、比較矮小的槐葉羊經常吃,所以也就吃禿了,或者隔幾天會長出嫩葉,可是羊不喜歡吃這種嫩葉,羊喜歡吃那種深綠色比較肥厚的樹葉,所以我需要用撓鈎把遠處的槐樹勾到我跟前,這個過程一般是不容易的,因為那些樹異常高大,勁也很足,而撓鈎又不是很長,所以我需要先勾住離我比較近的副幹,再抻着勁兒把主幹拉過來制服這顆樹,在我把樹勾到跟前的這個過程中,羊會試探性的跳躍、張着嘴巴去吃晃動的葉子、望眼欲穿的小眼神,想一想就比較好笑!如果是摘槐花的季節,我還要和羊拼手速,因為羊也喜歡吃槐花,所以我就將主幹的樹梢踩在腳下,用手飛快的摘槐花。

夏天的天氣比較多變,有時候還是晴空萬里,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子就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大暴雨,於是我就拉着羊一路小跑回家,有時候羊跑的比我還快!等到麥子和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還要時刻堅持警惕,防止她吃麥子和玉米葉!等羊吃飽的過程一般都得持續一到兩個小時,如果肚子鼓起來了就是吃飽了,可是有時候她也鬧性子,不好好吃草非要把我往溝下邊擠。

有時候會坐在溝邊的土地上,摘一片槐樹葉吹口哨,看藍天白雲,幻想有一天能夠騰雲駕霧,想天上是不是真的有孫悟空和玉皇大帝,會想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期望能夠把自我帶走,這樣我盜取他們的祕密後就能夠回來告訴地球的科學家!

五月份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尤其是槐花含苞待放的那幾天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們做好吃的槐花拌飯。村子裏稀稀拉拉的槐樹散發着若有若無的槐花香,彷彿在提醒我該去大豐收了,於是我就牽着羊挎着籠去距離我家一公里的槐樹坡摘槐花,我站在坡邊,被濃濃的槐花香味包圍着,再哼着電視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別提多幸福了!

摘槐花可是一件講究的事情,要摘含苞待放的槐花,這樣的槐花香味都在裏邊,並且5月份的天氣很多變,經常會下雨,所以必須要在下雨之前摘槐花,然後回家捋槐花、清洗、晾乾、拌麪蒸、放調料、油潑,吃上一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槐花飯,心裏美滋滋的!

到了麥子成熟的季節,要從坡底把比自我還要高(一人高)、粗粗的麥稈子抱上去,臉經常被麥芒刷的紅撲撲的。小時候村裏會把麥稈攤在路上,過往的車輛軋麥子就省去了專門請人用拖拉機拉石輥攆麥子的過程了,沒錢請拖拉機的只能用人拉石輥攆麥子了,等麥粒和麥稈分離後,然後就是等風準備攆場了,這個過程一般是在晚上,到處都有蛐蛐兒的叫聲,村裏的人會買幾瓶啤酒或者果啤消暑,互相聊天,等起風了就開始攆場了。接下來的幾天每一天都要用彩條布或者塑料紙曬麥子,一天翻好幾次麥子,午後要及時收麥子防止回潮。一般都用裝了尿素的袋子來裝麥子,一袋麥子足足一百多斤。有時候攢上暴雨,隔壁的人都會來幫忙,有的拽着彩條布的角構成一個臨時的帳篷,剩餘的人快速的將麥子裝在袋子裏。

玉米成熟的時候,戴着尼龍手套,從地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在玉米地裏穿梭掰玉米棒子,一般會將附近的玉米扔在一塊,最終再將這些小堆裝在袋子里拉回家,然後剝玉米、掛起來,掰玉米的時候如果發現了嫩玉米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回家就能夠吃煮玉米啦!

現實與夢想

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住着一個高加林。

農村,是高加林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城市,是高加林嚮往的地方,有着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大的吸引力。農村,就像現實生活的處境,充滿了許多無奈與不順心如意,城市就像夢中的伊甸園,每個人都渴望夢中伊甸園的生活,可是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戲劇性,關鍵在於自我如何選擇、如何行動!畢竟緊要處的選擇就那麼幾步,如果正確的選擇戰勝了行動的惰性,那我們終將實現自我的心理追求,過上伊甸園般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夢想,比如全世界旅行、做自我喜歡的工作、學畫畫、舞蹈等等。可是大多數人的現實生活都是在是吃飯、上班、睡覺、刷手機的循環中度過,有多少次這些話我們只是説説而已,從來沒有為此付出過行動,大多時候還是選擇了安於現狀、保守的狀態!

高加林的可貴之處在於敢於向舊的道德觀念和輿論做出挑戰,明確自我的人生追求,做一件事情就做到最好,比如第一時間衝上前線,寫報道當記者。即使最終回到了農村,被現實打到,可是並非結局,如果你還有選擇的勇氣,仍然能夠重新開始!

每個人都經歷過生活的低潮,為了失戀沒出息的哭好久,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服從家裏的安排去本地上大學,沒有喜歡的工作,沒有歸屬感等等,可是如果自我內心沒有放棄,即使阻礙再多、未知再多,多一點耐心堅持下去,終將走出霧霾,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現實!

旗鼓相當的感情才是最好的狀態

對劉巧珍的印象是白楊樹般挺拔,更像臘梅一般的女子,對生活充滿了期望和熱情,大膽追求自我的感情!為了緩解心上人的自卑,替對方去賣饅頭,勇敢的去表白,為了對方去改變,刷牙,穿對方喜歡的衣服,心思和眼神從來沒有離開過對方,即使分開了還一心為他着想。

杯具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兩個人的差別太大了,從一開始兩個人的感情就是不對等的,如果喜歡一個人,卑微到塵埃裏,連最基本的對自我好都做不到,對方怎樣會對你好呢?

兩個人在一齊,提高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都是期望能夠更多地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內涵。好的感情應當是旗鼓相當的狀態,共同提高,你強我也不比你差,努力將自我調試到最優的狀態,有自我喜歡的事情對生活充滿期望,讀書或者鍛鍊提高自我堅持自信,有一份養活自我的工作,能夠買房買車,不用去依靠另一半,一個人也能夠生活的風生水起!這樣就不用感慨“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着七色的雲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着這結局”了,因為我是仙子本身啊!

敬畏生活的智者

德順老漢,年輕的時候喜歡過一個女子,打了一輩子光棍,在德順老漢的眼裏巧珍一向是像金子一樣的姑娘,喜歡村裏的小孩,有一點好東西,自我捨不得吃,總是想法設法的分給別的小孩吃,並且關心村子裏的大事,為了撮合加林和巧珍專門給他們創造機會。

德順老漢,就像一個熱血騰騰的老詩人,像一個哲學家,更像人生導師。他們作為過來人,總是能夠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語驚醒夢中人,指引我們走上歸途。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不缺這樣的智者。在我們迷茫的時候,給我們指引迷津,幫忙我們;在我們開心成功的時候,替我們感到開心,也不忘敲醒警鐘告誡我們;在我們失落的時候,鼓勵我們一切都會變好的。

感慨書中人物的命運,可是更應當思考如何選擇人生的每一步,讓自我不至於後悔!

《人生》讀書心得13

早就聽説有哈佛爸爸,也瞭解有《人生設計在童年》這本書,一直沒有去看,我認為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需要這麼早來設計嗎?孩子那麼小,就算設計了,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而且我也沒有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所以沒有必要像哈佛爸爸那樣,孩子應該自主發展,如果設計的話,到底是家長的願意加給孩子還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年的時候,嫂子送給我一本《人生設計在童年》的書,打開看看,感觸很深,具體如下:

一、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

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覺得孩子還小,現在考慮還為時過早,但是根據目前中國的就業現狀,我們很多人一直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適合幹什麼,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或隨便找一份工作,之前學的東西都沒有用上,自己又不滿意。書中提到:“從小就開始人生規劃,設立人生目標,家長和孩子及時找出差距,調整學習內容,培養相應的能力,有意識地為孩子的未來作準備,讓孩子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上保有立足之地,擁有美好的人生。早期的人生設計,職業規劃並不是專橫獨斷地把家長的意願強加孩子,而且讓孩子、家長和老師一起探討知識與職業,教育與職業的關係,共同制定人生規劃。家長平常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進行分析,探索適合孩子的人生道路,職業規劃。從孩童起就可以經常在家中營造氛圍,共同探計孩子感謝興趣的職業。”我很認可,覺得至少可以啟發孩子,給予孩子以引導的作用,讓孩子從小有一個理想,一個目標,一個規劃,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才有動力。我覺得自己小時候的路都是家長選好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但是關於孩子的職業規劃,我和老公總是意見不統一,他覺得中國社會變化太快,現在主流的職業,以後不一定吃香,一旦選定的職業,萬一到成年孩子不喜歡,反而產品逆反心裏。

二、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

書中提到:“學語方很自然的方法是模仿,兒童學外語可以通過反覆模仿以前交流對象親密接觸的方法”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英文不好,沒有辦法教孩子,可以給孩子找一個孩子感興趣的英文碟,反覆放給孩子看,裏面的語方孩子自然就會了,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看智慧樹,裏面有一段英文動畫片,好像一星期都是播放那一段英文,有一天我跟她一起看,發現她能跟着一起説幾句,我覺得好神奇啊,這比在外面報一些英文班省錢多了。

“利用孩子的自豪感謝,自信心調動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孩子給大人講故事比大人給孩子講效果好得多,孩子給大人講故事精神高度集中,經歷了閲讀、思考、理解、語方組織、表達的一系列反覆過程,是一種絕妙的綜合性訓練。”這點我帶孩子參加過幾次小朋友講故事的活動,深有體會,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提高了孩子的自我表現能力,現在這個社會,任何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表現。

三、“超前”是成功的基礎

(1)從小讓孩子忙起來,“從小讓孩子忙起來,是培養孩子習慣於高效率、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的關鍵。這個從小培養起來的習慣也是對抗電腦網絡誘惑的有交措施,它將深遠地影響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行事風格。”之前我一直不理解很多家長週六週日都帶孩子培優,週末兩天都安排得滿滿的,自己累孩子也累。有空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一下,讓孩子多感知一下外面的世界。現在看來,有時候有必要讓孩子忙碌起來,一些無瘋玩其實對孩子也沒有什麼作用,還不如給孩子安排點事情讓她忙起來。習慣鬆散生活的孩子,一旦到了高年級學習忙碌起來,總是覺得力不重力,無法適應。相反,習慣忙碌的孩子還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在不耽擱學習的同時,安排自己玩的時間。很多朋友都跟我講,如果從小讓孩子的壓力太大的話,孩子長大了會厭學,起逆反心理;我覺得孩子只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應該不會這樣。

就怕孩子每天很忙碌,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看到別的孩子每天都能快樂的玩,才會產生厭學。

(2)超前學習前自學可以刺激孩子的積極性,訓練自學能力,樹立學習信心。因為超前學習是主動的,自主學習容易引起興趣,產生成就感。”淇淇現在四歲多,學校已經在教拼音,漢學,珠心算,兩位數的加減,每每跟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聊天,他們都説,現在就學這個了,還有一年學前班學什麼啊,國小以後再學什麼了,這樣會不會讓孩子總是認為自己在炒剩飯,到國小之後就對學習不感興趣了。這也是我一直擔心的問題,孩子到國小還會重複學習這些東西,會不會真的不感興趣了,或者不認真聽了呢?現在我找到了目標,到了國小,我們一樣的可以超前學習,其實超前學習真的還有一定的好處,上課只要老師提問,會的孩子都是高高的舉起手,這樣讓孩子很自信,提前學習了後面的課本,做作業和考試很多填空題,選擇題都可以用後面的知識來做,速度會提高很多,很佔優勢。

五、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1)全家剋制愛好,這個我在很多書裏面都有看到這一些,家長的榜樣真的是很重要。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應該檢點自己,要有頑強的自制力,對自己的愛好應有所選擇。我和老公挺喜歡上網和看電視的,老公每天都會抽空在網上瀏覽一下,玩玩遊戲,我是那種不愛出門的人,喜歡看言情片,沒事就在家裏看電視。從淇淇一歲多開始,我們就把家裏的網線停了,平常基本上不開電視,改成了看書。每次我想看一下電視,總是諮詢一下孩子的意見,如果她同意的話,我就打開看一下。孩子到現基本上不看電視,偶爾看一下動畫片和智慧樹,都是問我的意見可否,我同意才看,看完就馬上把電視關掉了。每天放學回家,淇淇就從書架裏面抽出幾本書自己愛(儘管不認識字),卻看得不亦樂乎。其實淇淇外公在幫我們接送孩子,每天晚上老人都會看看電視。一般這個時候,我們就在房間裏面玩,他看電視對我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2)該犧牲就犧牲,這是一段作者原文的話,讓我觸很深,改變了一些以前的觀念:家長不能把自己的願意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應該享受快樂的童年,大人不引導孩子選擇並走向在功,難怪應該漫無目標,放任自流?大人難道有權為孩子選擇失敗?部分的“犧牲”童年的快樂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整個兒地耽誤了寶貴的童年,浪費了童年的時光去做無謂和無用的事情。“犧牲”童年短暫的“快樂”,獲得一生的輝煌;還是享受“快樂的童年”犧牲未來?你的選擇是什麼?您長大成從後的孩子更希望您早年為他們作何選擇?如果明明知道,孩子走上的是犧牲未來的道路,不如“犧牲”一時,去換了一生。為了一生長久的快樂,該犧牲的就犧牲。我一直認為孩子應該享受快樂的童年,可是看到這段話,讓我都有點害怕了,自己決定着孩子的一生了,不容馬虎。

(3)讓孩子體給艱苦,做父母者可以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和拓展人生的條件,但一定不要為他們提供最優越的生活條件,讓孩子從小多瞭解社會,體驗艱苦,他們才會變得成熟,堅強,才知道如何通過努力去為自己的未來去努力奮鬥。看到很多農村的孩子,他們從小在艱苦的環境長大,卻非常的樂觀,開朗,堅強的對面生活。看來讓孩子生活上艱苦一點也沒有什麼壞處。

《人生》讀書心得14

上個學期 我們學習了政治與經濟,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這學期還有由謝雪梅老師叫我們《哲學與人生》的課。

這學期的課程馬上就要結束了,這次老師換了教課的方式,讓我們同學制定小組,每次都上去一個人教課,給了我們學生上去演講的機會,也同時鍛鍊了我們的能力。

其實,我開始覺得這門課程跟國小的社會還有中學的政治一樣。但是,其實比那些學的都比較的深。老師給我們説了很多大道理,我覺得教會了我很多,是我要學習的,這門課程教會了我們,人生中不可能會一帆風順,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應該要面對現實,要好好努力去面對這生活中的困難。還教會了我們每個人做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 ,認真完成好每一件事。

我覺得我們活在現實的生活中,就要去勇敢的面對現實,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後行,多去為別人想想。寬容別人就寬容你自己,不要遇到事就退縮 就覺得自己是倒黴的不幸的,但是不要為我們現在的遭遇就埋怨命運的不公,實際上,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我們更不幸的人,想想那些更不幸的人仍舊堅強地活着,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呢?

《做夢的窮人》 每天上午11點,都會有一輛耀眼的汽車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裏除了司機,還有一位主人–無人不曉的百萬富翁。

這位百萬富翁發現: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着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着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讓司機停下車並走到那人的面前説:“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窮人説,“我沒錢、沒家、沒住宅,只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於是對那人説:“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願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並支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後,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現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時,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酒店裏,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讀了這個小文章 讓我們知道了 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不要讓毫無根據的想象破壞美好的一切,也不要靠着美好的不存在的東西生存。不管現實如何,積極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才是最佳的選擇。

通過這學期的哲學課,確實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你的缺陷可能是你的優勢,不要一味地掩飾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努力使自己的缺陷去迎合世俗,那大可不必,積極面對你的缺陷,放對了地方,那缺陷也就變成了優勢。積極地面對周圍的環境,唯有一顆坦然面對而又積極進取的心。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積極心態的催生劑,有了希望,又有一顆積極的心,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人生》讀書心得15

在很小的時候,我總喜歡藏在奶奶的懷抱裏聽她講故事,她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國王和一位臣子賽馬。比賽開始了,第一場,國王派出他最強悍的駿馬。這位臣子很聰明,他想,自己的馬當然不夠皇上的厲害,於是派出了最不中用的下等馬。第一局的結果當然是輸了。第二局,皇上派出了中等馬,大臣派出它的上等馬,結果大臣勝了一局。第三局皇上派出下等馬,大臣派出中等馬,結果是大臣以二勝一。捨棄一場勝利,便獲得最重要的勝利。就像是《舍與得的人生課》裏説的:舍與得就是這麼神奇,值得你去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

《舍與得的人生課》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個關於舍與得的哲理故事,讀這本書,一定會明白什麼是舍與得的價值。其中有一個故事是我十分欣賞:有一個年輕人,在面對巨大的誘惑——只要赦免了那位有很多財富的老人的兒子的罪名,便給予他更多的財產。他最終選擇了捨棄,結果你可想而知,他遭到了報復,但他被領導升職了。

回過頭來看自己所走過的路,你會發現,舍與得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人生其實就是圍繞着“捨得”這兩個字來經歷滄桑的。人生也許就是如此,不捨不得,少舍少得,多舍多得。從古至今,有糾纏於得與失之間,越王勾踐捨棄了一時的尊嚴,最後得到了更加穩固的江山;周瑜得到了一時傲氣,最後因為一句話,而被氣死了!

舍與得讓我們深思,《舍與得的人生課》讓我們深讀。我們國中生要捨棄的是什麼?要追求的是什麼?需要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