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書心得(集錦15篇)

來源:文萃谷 2.68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讀書心得(集錦15篇)

人生讀書心得1

早就聽説有哈佛爸爸,也瞭解有《人生設計在童年》這本書,一直沒有去看,我認為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需要這麼早來設計嗎?孩子那麼小,就算設計了,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而且我也沒有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所以沒有必要像哈佛爸爸那樣,孩子應該自主發展,如果設計的話,到底是家長的願意加給孩子還是孩子自己的想法,過年的時候,嫂子送給我一本《人生設計在童年》的書,打開看看,感觸很深,具體如下:

一、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

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覺得孩子還小,現在考慮還為時過早,但是根據目前中國的就業現狀,我們很多人一直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適合幹什麼,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或隨便找一份工作,之前學的東西都沒有用上,自己又不滿意。書中提到:“從小就開始人生規劃,設立人生目標,家長和孩子及時找出差距,調整學習內容,培養相應的能力,有意識地為孩子的未來作準備,讓孩子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上保有立足之地,擁有美好的人生。早期的人生設計,職業規劃並不是專橫獨斷地把家長的意願強加孩子,而且讓孩子、家長和老師一起探討知識與職業,教育與職業的關係,共同制定人生規劃。家長平常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進行分析,探索適合孩子的人生道路,職業規劃。從孩童起就可以經常在家中營造氛圍,共同探計孩子感謝興趣的職業。”我很認可,覺得至少可以啟發孩子,給予孩子以引導的作用,讓孩子從小有一個理想,一個目標,一個規劃,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才有動力。我覺得自己小時候的路都是家長選好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但是關於孩子的職業規劃,我和老公總是意見不統一,他覺得中國社會變化太快,現在主流的職業,以後不一定吃香,一旦選定的職業,萬一到成年孩子不喜歡,反而產品逆反心裏。

二、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

書中提到:“學語方很自然的方法是模仿,兒童學外語可以通過反覆模仿以前交流對象親密接觸的方法”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英文不好,沒有辦法教孩子,可以給孩子找一個孩子感興趣的英文碟,反覆放給孩子看,裏面的語方孩子自然就會了,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看智慧樹,裏面有一段英文動畫片,好像一星期都是播放那一段英文,有一天我跟她一起看,發現她能跟着一起説幾句,我覺得好神奇啊,這比在外面報一些英文班省錢多了。

“利用孩子的自豪感謝,自信心調動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孩子給大人講故事比大人給孩子講效果好得多,孩子給大人講故事精神高度集中,經歷了閲讀、思考、理解、語方組織、表達的一系列反覆過程,是一種絕妙的綜合性訓練。”這點我帶孩子參加過幾次小朋友講故事的活動,深有體會,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提高了孩子的自我表現能力,現在這個社會,任何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表現。

三、“超前”是成功的基礎

(1)從小讓孩子忙起來,“從小讓孩子忙起來,是培養孩子習慣於高效率、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的關鍵。這個從小培養起來的習慣也是對抗電腦網絡誘惑的有交措施,它將深遠地影響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行事風格。”之前我一直不理解很多家長週六週日都帶孩子培優,週末兩天都安排得滿滿的,自己累孩子也累。有空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一下,讓孩子多感知一下外面的世界。現在看來,有時候有必要讓孩子忙碌起來,一些無瘋玩其實對孩子也沒有什麼作用,還不如給孩子安排點事情讓她忙起來。習慣鬆散生活的孩子,一旦到了高年級學習忙碌起來,總是覺得力不重力,無法適應。相反,習慣忙碌的孩子還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在不耽擱學習的同時,安排自己玩的時間。很多朋友都跟我講,如果從小讓孩子的壓力太大的話,孩子長大了會厭學,起逆反心理;我覺得孩子只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應該不會這樣。

就怕孩子每天很忙碌,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看到別的孩子每天都能快樂的玩,才會產生厭學。

(2)超前學習前自學可以刺激孩子的積極性,訓練自學能力,樹立學習信心。因為超前學習是主動的,自主學習容易引起興趣,產生成就感。”淇淇現在四歲多,學校已經在教拼音,漢學,珠心算,兩位數的加減,每每跟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聊天,他們都説,現在就學這個了,還有一年學前班學什麼啊,國小以後再學什麼了,這樣會不會讓孩子總是認為自己在炒剩飯,到國小之後就對學習不感興趣了。這也是我一直擔心的問題,孩子到國小還會重複學習這些東西,會不會真的不感興趣了,或者不認真聽了呢?現在我找到了目標,到了國小,我們一樣的可以超前學習,其實超前學習真的還有一定的好處,上課只要老師提問,會的孩子都是高高的舉起手,這樣讓孩子很自信,提前學習了後面的課本,做作業和考試很多填空題,選擇題都可以用後面的知識來做,速度會提高很多,很佔優勢。

五、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1)全家剋制愛好,這個我在很多書裏面都有看到這一些,家長的榜樣真的是很重要。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應該檢點自己,要有頑強的自制力,對自己的愛好應有所選擇。我和老公挺喜歡上網和看電視的,老公每天都會抽空在網上瀏覽一下,玩玩遊戲,我是那種不愛出門的人,喜歡看言情片,沒事就在家裏看電視。從淇淇一歲多開始,我們就把家裏的網線停了,平常基本上不開電視,改成了看書。每次我想看一下電視,總是諮詢一下孩子的意見,如果她同意的話,我就打開看一下。孩子到現基本上不看電視,偶爾看一下動畫片和智慧樹,都是問我的意見可否,我同意才看,看完就馬上把電視關掉了。每天放學回家,淇淇就從書架裏面抽出幾本書自己愛(儘管不認識字),卻看得不亦樂乎。其實淇淇外公在幫我們接送孩子,每天晚上老人都會看看電視。一般這個時候,我們就在房間裏面玩,他看電視對我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2)該犧牲就犧牲,這是一段作者原文的話,讓我觸很深,改變了一些以前的觀念:家長不能把自己的願意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應該享受快樂的童年,大人不引導孩子選擇並走向在功,難怪應該漫無目標,放任自流?大人難道有權為孩子選擇失敗?部分的“犧牲”童年的快樂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整個兒地耽誤了寶貴的童年,浪費了童年的時光去做無謂和無用的事情。“犧牲”童年短暫的“快樂”,獲得一生的輝煌;還是享受“快樂的童年”犧牲未來?你的選擇是什麼?您長大成從後的孩子更希望您早年為他們作何選擇?如果明明知道,孩子走上的是犧牲未來的道路,不如“犧牲”一時,去換了一生。為了一生長久的快樂,該犧牲的就犧牲。我一直認為孩子應該享受快樂的童年,可是看到這段話,讓我都有點害怕了,自己決定着孩子的一生了,不容馬虎。

(3)讓孩子體給艱苦,做父母者可以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和拓展人生的條件,但一定不要為他們提供最優越的生活條件,讓孩子從小多瞭解社會,體驗艱苦,他們才會變得成熟,堅強,才知道如何通過努力去為自己的未來去努力奮鬥。看到很多農村的孩子,他們從小在艱苦的環境長大,卻非常的樂觀,開朗,堅強的對面生活。看來讓孩子生活上艱苦一點也沒有什麼壞處。

人生讀書心得2

有幸拜讀了肖川先生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在書中可以説,肖川教授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令我受益匪淺。

肖川老師的教育理念,讓我體會到教師的幸福是無限的。因為教師對學生在人格和課業上的影響具有終身性質,通過學生、教師的勞動與生生不息的人類文明聯繫在一起。因此,教師所收穫的幸福也是超越時間限制的。一代一代的普通勞動者都是由於教師的勞動而對世界的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教師因而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而理解工作的意義,體會自己的成功。

書中講到,教育是教師的生命,課堂教學是教師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我們把學生從“生物人”提升為“社會人”,從較低的水平提升到較高的水平,這是社會賦予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是啊,教師的幸福其實也正體現在對這種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肩負上。教育教學過程也就成了師生思想碰撞、心靈交流的過程,在共識、共鳴、共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宣講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袒露自己的心靈,訴説自己的體會。此時,教師的教就成了學生的需要、嚮往;而學生的學,則成了教師的期待、目的。

讀了《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讓我領悟到了:

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在學生的進步與對社會貢獻中體會到一種他人無法達到的快樂。

人生讀書心得3

如果説,芸芸眾生,有人選擇行萬里路,有人選擇讀萬卷書。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因為有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讀書可以;腳步不能丈量,讀書可以;身體無法抵達,讀書也可以。愛讀書之人,會擁有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即使身陷泥濘,也可以仰望天空。

所以,讀書,是打開人生的另一種方式,尤其是好書。

這個暑假,我認真地拜讀了龍應台先生的《孩子,你慢慢來》、《目送》、《親愛的安德烈》,即“人生三書”,收穫頗多,對人生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起初,網上對這三本書的閲讀順序各有説辭,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個人理解不同罷了。我覺得只要願意打開書本,先讀哪本書,後讀哪本書都是次要的。至於一些傳聞中的關於龍應台先生的個人政治立場問題,忽略也罷。能寫出如此安靜般行雲流水的文字,每一篇文章都是那麼地真實而令人感動,可見作者對人生的用心品味。對於酷愛讀書的我來説,有這些,就夠了。

《孩子,你慢慢來》是我第一次讀龍應台先生的書。書的封頁印的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在低頭專注地走在灑滿楓葉的小路上,畫面透露着温情、暖心、平和卻又給了讀者無邊的想象,就像書中提得到的每一個小故事一樣,簡單卻又讓人深深地沉思。這樣一位用心的媽媽,堅持用筆記錄着兩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把母愛體現的如此淋漓盡致,跟一個“尖鋭政治家”的頭銜,簡直格格不入。我也是一位母親,從龍應台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更懂得了做父母的艱辛,父母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着孩子的成長,不問付出,不求索取。

掩卷深思,很受啟發。尤其是在我對待女兒Sunny的家庭教育問題上,更是反思良久,我開始反思自己急躁的性格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開始反思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能否接受?開始反思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節是否符合孩子身心發展不同階段的規律性。雖然,我也讀過幾本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包括盧梭的《愛彌兒》、《正面管教》、《童年的祕密》、《兒童教育心理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用心教養》、《孩子,別慌》以及和蒙台梭利思想相關的著作《捕捉兒童敏感期》、《愛和自由》、《完整的成長》等家庭教育類書籍,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媽媽的心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地重要。敢讓孩子慢慢來的家長,需要的不僅僅是自信,更多的還是勇氣。就像書中所説:“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帶着那股意猶未盡的勁兒,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目送》。第一眼,便被書中這句話深深吸引:“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讀起來有點淒涼,有點壓抑,但這極富張力的文字後面又透露出幾分不捨、幾分無奈、幾分深深的愛。這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父母親的篇幅,讀到用情處,不免潸然淚下。尤其是父親離世的環節,作者用情至深,整篇文章沒有提到悲傷和哭泣的字眼,但卻處處令人感動,甚至淚流滿面。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甚至給過我第二次生命(十幾年前的那場車禍),而我?定居在了離他們千里之外的城市,每年見到他們的次數,陪伴他們的天數,真可謂“屈指可數”,羞愧呀!俗話説“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作為子女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珍惜和父母共處的每分每秒,常回家看看,好好回饋父母,用心陪伴父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鳥兒尚有返哺之恩,羊兒也懂跪恩之情。更何況我們是讀過書的“有識之士”呢?

我是含着眼淚讀完《目送》的,真的。

懷着沉重的心情翻開人生三書的最後一本《親愛的安德烈》,或許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不同。同樣的一本書,有人看到了階級分化,有人看到了政治立場,有人看到了自由解放,而我?看到的卻是兩代人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帶來的全新的思維和方法。在這本書中,龍應台先生和21歲的大兒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了一個透着天窗的窗口,通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所進行的心與心的交流。

他們是兩代人,相差三十多歲,還隔着兩國文化的差異。但是,他們願意用三年的時間互相通信。在這三年裏,媽媽龍應台認識了“人生裏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兒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中提到的36封書信,曾感動過無數被“親子隔閡”所困擾的家長,也為無數在“親子交流”方面誤失迷途的家長指點了迷津。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龍應台先生及其著作的耳濡目染下,我開始反思和小女Sunny的溝通方式。不容否認地説,有時候是太過於情緒化甚至家長權威了,要反思,要改進。於是,這個暑假,我採用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方式,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對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下的小小的失誤。在我們家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箱,我們之間可以不定期地給對方寫信,投入對方的信箱。另外,家裏還有一面“感恩牆”,上面用便利貼貼滿了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要感恩的對象及其原因,用各種方式記錄着孩子成長的點滴片段。

讀這本書,時刻是在學習,學習龍應台先生的育兒理念,學習她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甚至通過安德烈的信學習青春期孩子的桀驁不馴。書的封底,是恬靜而淡然的媽媽龍應台先生微笑的樣子。再尖鋭、再強悍的女人,在孩子的面前,也是一個平凡的母親,一個願意放下自己所有的尊嚴,忍受孩子嘲笑的母親,一個想方設法地做各種事情,只是為了重新找回屬於自己孩子的可敬母親。

三本書,摞在一起厚厚的。堆起來的不僅僅是紙張,更多的是我的思考,淺薄的思考。打開微信,朋友圈裏不斷地被各種人山人海的旅途風景所刷屏。或許,綺麗的人生旅途是他們打開人生的美好方式,但,對我而言,讀書,是我打開人生的另一種方式。

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人生讀書心得4

史書記載曹植七步成詩,不僅成就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絕句,更重要的是卸下了曹丕心頭的屠刀從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短短七步,曹子建由死到生,可謂步步驚心。路遙《人生》中説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如此看來又怎能不是步步驚心、關係重大呢!故曰:七步人生。

人一生中的緊要處屈指可數,求學階段無非就是幾次學校的選擇、專業方向的選擇,接下來便是工作的選擇、婚姻伴侶的選擇等等。當然,考慮到人生的曲折性,大多數人的這些選擇可能會出現反覆,比如轉學、跳槽,即便這樣我想它仍然逃不出屈指可數的範圍。來到緊要處的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如同人生道路中出現了岔路口,每個人都必須選擇其中一條走下去,這點上眾生平等。屈指可數的緊要處再加上緊要處多種可能的選擇,給我們帶來了人生中的無限可能,每次緊要處的不同選擇或許就會通向截然不同的人生。最糟糕的是,就像阿甘媽媽所説: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無法預知你將會得到什麼。假如高加林沒有選擇拋棄巧珍,他的人生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呢?他應該不會像書中那樣痛苦吧?可惜人生和歷史一樣,無法假設。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多些順暢少些坎坷,事實卻總與願望相左。高加林當民辦教師時憧憬着藉此脱離農民的身份,又怎麼會想到不久後被村長的兒子頂替?當他回到家鄉慢慢接受農民的命運又與巧珍相愛時,又怎會想到一張招工表給他的生活帶來的鉅變?當他狠心放棄巧珍毅然選擇黃亞萍時,又怎能想到日後因這場情變而給自己帶來的災難?短短的《人生》無論如何也無法和真實人生相比,但它卻假高加林的故事精準從容地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高加林在追逐幸福,我們也都一樣,但他為什麼一步步走向了悲劇呢?是因為那個保守又不公的時代嗎?狄更斯説: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無論哪個時代,都是有好有壞,抱怨時代不公一定意義上和抱怨命運不公一樣虛無縹緲。是因為張克南的母親公報私仇人心險惡嗎?不,要知道高加林也是從後門走進了那座城市,他對,此無話可説。而根本的原因只能是他自己。巧珍雖然目不識丁,但她純粹真誠善良,是順德爺爺眼中的金子。高加林以沒有共同語言這樣的理由欺騙了巧珍的同時,也矇蔽了自己。他不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麼,他貪心不足,他不懂珍惜,最後親手導演了自己的這場人生悲劇。當他跪在地上,手捧黃土悲痛欲絕時,我想他應該明白了這一切吧。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了書籍,我們可以領悟人生哲理而無需經歷那樣的悲劇;我們又是不幸的,因為雖然可以閲讀書籍來感悟人生,但對人生的體會畢竟無法和親身經歷相比。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不管我們如何去走,有些原則可能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戒貪心,先着眼於那些我們最在乎的東西;懂珍惜,珍惜已經擁有的美好事物。或許這樣也但願這樣,我們的道路可以多些平坦少些崎嶇。

人生讀書心得5

安意如的這本《人生若只如初見》,書名巧妙的借鑑了納蘭的詞,向我們展示了書裏封建社會裏風流倜儻的詩書公子,位低靈不低的俏麗佳人,禮制觀念下才子佳人的悽婉愛情。雖然生於俗世,卻不受俗世的壓迫,也正因為如此才譜寫出一段段的千古佳話。

人們常説,只有理解了詩句,才能讀詩,背詩,懂詩。而安意如的做法讓人稱奇,她把每一首詩寫成一個故事納入文件,沒有氣勢恢宏、驚動天地的手筆,但也是深入人心。例如,元好問的《雁丘詞》,他聽了老人與獵人講的故事,有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疑問,在把兩隻生死相依的大雁埋下之後。元好問稱之為雁丘處,還揮筆寫下《雁丘詞》,”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燕丘處。“來紀念這對大雁偉大的愛情。

安意如的文字美,幾乎人人都在強調。幾乎每一篇,你都可以找到幾個精闢、華美的句子“原來,需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可以看到最後的風清月朗,花好月圓。無論你在哪裏,待走完滄桑人世,我們終會相聚。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那麼容易就斷了呢?”。所謂的清詞麗句,也就是這個樣子吧。也正是一本這樣的書,寫盡了情事,也只是透過這面風月寶鑑去觀望世事。最終它超然地與情無關。就像我們與一個人相遇初見,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為能夠相隨千里,卻最終錯手而過,慢慢地,慢慢地,不記得。

寫到陸游與唐婉的愛情,安意如真的是用詩句來讀人,那一字一句,都在抒發自己苦悶的心情。安意如在書中寫到”東漢的杳渺水煙裏又看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隱約的身影。“一段悽婉的愛情帶來了兩首傳誦今世的《釵頭鳳》。

人生若只如初見,彷彿,這樣重要。可是,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麼關係呢,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你看這些輪迴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與其每天過的渾渾噩噩,倒不如用心去感受詩歌、詩人、詩魂,但願能保留我們當初的那份美好。

人生讀書心得6

小説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高加林是村裏少有的文化人,高中畢業回到村裏後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期望的職業,可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幹起了賣蒸饃,出山勞動,挑糞的工作。但當叔叔高玉智轉業回到家鄉當了縣勞動局局長時,加林的機會又來了,副局長為討好他,為他安排到縣委做通訊幹事,使他重新回到了城市。可是沒過多久,加林經過關係得到城內工作這件事最終被人告發了,他再次回到了農村這塊土地這段大起大落的人生。

在這中間還穿插了兩段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的主要矛盾。正當加林第一次回到農村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可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活力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讓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而隨着加林重新回到城市,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黃亞萍提出帶他去更大的城市(南京)發展時,加林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在經過反覆研究後,他無情的拋棄了巧珍,最終無奈的巧珍下嫁後川馬店村一隊的生產隊長馬拴,可心裏依然記掛着加林。可當加林再次回到農村亞萍還是和他分手了。

看完這本小説給我的初步感想就是:生活啊,真是開了一個玩笑。每一個選擇都至關重要,都會影響一生。主人公高加林經過反覆折騰最終還是回到了農村這塊土地重新開始自我的人生。如果當初他選擇了巧珍而非亞萍,那麼亞萍就不會和克南分手,也就不會有之後克南母親舉報加林走後門,説不定加林就不用回到農村繼續在縣委工作;但他如果選擇了亞萍而非巧珍那他就可能去更大的城市一展自我的才華,這正體現了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着遠大的夢想和抱負的精神。這真是個兩難的抉擇,這讓我想起了我第一次教書時講的課文《未選擇的路》。也正如作家柳青説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僅有幾步,異常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

回過頭來細細的品味這本小説的最終一章——第二十三章,路遙先生用並非結局做為副標題。這章主要講了高加林從縣委回到農村路上回憶起和巧珍以前在農村的點點滴滴後悔不已,和遇到老光棍德順老漢,德順開解加林,他的所有的夢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難以承受的是這份打擊更難以應對的是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褪去了驕傲,認清了現實,理解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懊悔的撲倒在了地上。我認為路遙先生用並非結局告訴我們加林的人生路遠非這本小説裏寫的已經到了盡頭,他的人生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還有更豐富的經歷在等着他,也告訴加林和廣大讀者只要生命沒走到盡頭就永遠在不斷的探尋人生這個主題,何況他還年輕,德順老漢70了還在摸索,這大概就是路遙先生在探索人生路中的真實寫照吧。用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告訴人們他還在思考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我覺得路遙先生經過小説《人生》在探尋人生的同時也啟發讀者去反思自我的人生,哪些地方做好了,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將來的人生路該如何做出選擇,何去何從?給自我一個重新認識自我和定位自我人生的機會,當代很多名人都説《人生》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自我。賈樟柯曾説30年閲讀史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人生》讓他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他的人生。

馬雲曾説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他大學聯考失利時是《人生》改變了他,讓他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他此刻還在踩三輪車呢。馬雲的話我深有感想,當初我會考沒考好,父親讓我去讀個技校做維修工,但我堅持將來要讀大學所以必須念高中然後參加大學聯考。雖然當時我並沒看過《人生》這本小説,但此刻想來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年輕人怎樣能輕易的放棄自我呢!雖然此刻的工作也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不放棄信念我們總有機會終究會取得成功的。

那麼你是不是也該好好思考一下自我的人生呢?

人生讀書心得7

拜大語課所賜,有幸讀到了《一個偏見》這篇雜文,深深為錢鍾書先生豐富淵博的學識與幽默含蓄的談吐所折服,於是去網上下載了《寫在人生邊上》的'txt文檔。剛一讀,立刻“眼不釋卷”,花了三個多小時,總算是粗讀了一遍,有些小的看法不吐不快,就算是後輩對錢老先生的一種致敬吧。

“文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錢先生身上實在合適不過了,看過錢先生的生平,其父為其取表字“默存”,意在挫其鋭氣,避其鋒芒。但是錢先生的文采就如同寶劍的鋒芒一般,一旦出鞘,便是明晃晃讓人膽寒。

讀錢先生的作品很費腦神經,不下苦功夫不行,奇怪的是,有時候你很認真去閲讀,卻發現作者不知所云,不是人家的功夫不到家,而是自己的天資太差,正如他的夫人楊絳先生所説的,錢先生的作品有些很晦澀,讀者很少,有些通俗一些,但是仍然不是暢銷作品。乍一聽,覺得似乎有些在故弄玄虛,實際上就是自己的水平不到家,看書如同牛聽琴一般無用。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

私以為,錢先生更多是為了抒發才氣而進行創作,至於讀者是否能夠全盤接受,就要看自己的腦子是不是能夠跟上他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取之即用而又不留畫工的學識了。

知識是死的,是僵化的,但是到了錢先生筆下,就成了活靈活現的橋段,每一個引用都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然後讚歎巧妙。但是這種對於細節的過度關注和描述,往往成為後人詬病錢先生的一個理由,認為他“掉書袋”,而且小題大做。但是這正是錢氏風格,即“於細微處見真章”,而這種風格,不是將知識變成積木般熟練的把玩,而是將它們化成了血與靈魂,融在了人生裏;若不是大家,怎有如此的智慧呢?

這集子裏每一篇短文,都藴含了錢先生獨特的觀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讓讀者透過思考來理解他的思想。《寫在人生邊上》,這個名字,確實也取得巧妙。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本書,將一部分人比喻作書評家或批評家,而另一些人則為消遣者。這樣的比喻,已然是出人意料,而十分貼切。

將快樂與黑暗面對立起來的《論快樂》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實際上描述了他的一種思想,即快樂是相對而短暫的,而那些失望苦悶虛偽才是貫穿人生的真正主題,而這種頹廢美,正是錢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為著名的兒童讀物,但作者卻認為,寓言將孩子教得更簡單,灌輸美好社會的假象,可事實上成人的世界中,卻並非如此黑白分明,進而批評社會中的虛偽行為。

《談教訓》中寫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這許多人,自告奮勇來做人類的義務導師,天天發表文章,教訓人類。”反映了先生對於假道學的一貫鄙視,也證明了他性格中確實看不起為人師者,就如同當年在清華之狂語“清華園中,無人配做我錢某人的老師。”

私以為錢先生是個敏感而仔細觀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卻很少從大處着手,反而願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體驗出人生百態。有誰能説人生不是一本大書呢?

人生讀書心得8

人類跨入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不斷攀高,由於單調的工作環境,過重的工作負擔和無邊的精神壓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教師的職業倦怠日益凸現出來。職業倦怠影響着教師個體的工作和生活,制約着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阻礙着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但核心是人的管理。學校管理者就應當致力於讓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

一、關愛與尊重,喚醒教師的自主意識

學校領導對教師的關愛,就要體現在如何減輕其負擔上,其中包括教師的工作負擔和精神負擔,要解除教師的心理壓力,安頓教師的心靈,儘可能從各方面減輕教師的精神負擔和工作負擔。關心教師還要自覺為教師服務,為教師排憂解難,當教師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困難時,及時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讓教師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去。同時一定要淡化人際關係,形成一種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和諧仁愛的氛圍,使教師能安安心心地工作在一個温暖、祥和的大家庭當中。

二、引領與激勵,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採用引領、激勵方法,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引領和激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學的引領與激勵可以使教師明確自己的責任,明確自己在實現學校總體目標的過程中的地位和工作目標,從而積極地履行職責。開展熱愛學校的教育,建立校榮我榮、校辱我辱的榮辱觀念。通過教育使廣大教師能充分認識到學校是大家的學校,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大家的學校要靠大家來辦好,每個人都和學校榮辱與共。開展學習師德模範的活動,進行師德宣傳,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開展與教師的情感交流活動,加強對教師的情感投資,不要做傷害教師情感的事。賞識教師的成績、進步,讓教師得到“賞識”,激發教師積極性。建立獎懲機制,利用獎勵和懲罰的調控作用,矯正教師存在的問題,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三、完善與成就,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

成長、發展是人的生命永恆的主題,每一個教師都有成功的願望。學校的領導者必須幫助教師進行自我完善,成就教師。要營造濃烈的學習氛圍。讓讀書成為習慣,提升教師品位。要加強校本培訓。將日常教學、教研和科研緊密結合,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使研究課題來自於教學實踐又緊緊圍繞教學實踐服務。要進行專業引領。青年教師除了需要大量吸取專家論著中的精神營養外,更需要得到專家的耳提面命。要讓教師走出去進行交流,提供舞台,展示個人才華。

人生讀書心得9

關於人生的話題在我心中一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向無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説:十五而向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我連而立之年還未經歷,又何談不惑(自我封閉一下)。

一向讀季羨林的《談人生》,季羨林談自我對生命意義、做人處事、名譽、朋友、壓力、困難、感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種境遇的看法,那麼我的一生怎樣樣完成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的愛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價值

路遙的《人生》則經過小説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我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一樣境遇下經過行為表達自我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當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説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活力、勤奮、才華、夢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完美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一樣也使他們構成了不一樣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於追求,男性的克強雖也敢於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説是朋友推薦的,總期望能找到一些什麼,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裏對德順説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應對的是脆弱自我,最強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應對成績,成功時要堅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我,真實的自我。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我期望,想想完美未來,重新看待自我,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僅有在積累後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為優秀的通訊幹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我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歷會成為他最為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活力,要吃苦耐勞,要敢於折騰,敢於寂寞。

人生讀書心得10

一個人要掙脱這個紛雜喧囂、物慾橫流的社會,的確很難。但是,每個人都別無選擇,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靈就必須擁有一份淡定。唯有淡定,才能讓你的內心安靜下來,才能細細品味生活的萬千滋味。這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深的感受。

這是一本講述收穫的書。因為它成熟、睿智、沉穩、平和。全書共有七輯。分別講述了生死之愛、平淡流年、瑣事中的愛、無望之愛、幸福的祕密小徑、緣起緣滅和寧靜的心靈。作者有一隻流暢而優美的筆。全書從頭至尾沒有刻意煽情,只是淡淡講述着,卻使讀者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動,放下心靈的重擔,看淡一切,讓自己的心靈靜下來,像那個思考者,什麼也不做,只是思索人生。《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就是這樣一本恰到好處的讀物,很平易,很淺顯,然而很真實。靜靜讀下去,説不好在什麼時候,當你注目哪個故事時,你心底那根生鏽的弦,就被悄悄撥動了。

做為一名教師,更需要擁有一顆淡定的心。教師要面臨來自社會、家長、學校和學生的多重壓力。教師即要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工作,又要滿足家長和孩子的要求,而且在制度細節方面,還規定了很多老師不能觸的高壓線。另外,雖然提倡素質教育,但仍然走的是應試教育的路子,學校、家長要的是成績,而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就要從嚴要求學生,而學生又摸不得,打不得,一旦有一點小事,學校和老師就成了永遠的被告。面對這樣一個社會現實,我們要坦然面對,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善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作一件幸福、快樂的事,不要怨天尤人、牢騷牢騷。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我們不高高興興的度過每一天呢?此外,作為老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平和自然的空間,要有愛心、耐心、要呵護,要維護,要有靜等花開的情懷。千萬不要試圖改變孩子,只能順勢而為。懷着淡定、從容的心情,等着我們的孩子慢慢進步、慢慢成長。

人生讀書心得11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之作。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敍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復又回去的曲折人生歷程。在城鄉間輾轉,他既選擇過努力與堅持,也選擇過放棄與告別,其間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讀罷《人生》,心中五味雜陳。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

小説一開始描寫了高加林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回到農村務農。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温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着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地開始新的生活。

卻沒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於現狀,接受農村姑娘巧珍的愛情之後,他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裏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平步青雲,他的世界一下又變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分,對夢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亞萍的主動,他選擇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夢想着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遠處向他招手時,因告發走後門,亞萍離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他悔恨莫及。

這一波三折的人生歷程,唏噓的同時,讓人深思:是命運捉弄人?還是人的本性決定了命運?

人生的選擇,有得必有失。人生無論選擇那條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為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們無法評價高加林選擇的對錯,或許這一波三折的命運,才是人生。

高加林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貧困農村青年,有着夢想,有着掙扎,有着追求,有着對現實不公的憤恨,更有着跳出現狀的勇氣。作者沒有寫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終也沒有給我們一個完美結局。或許,就是讓高加林有機會來自省,修正自己的錯誤吧。我想,經歷過大起大落,經歷過離別痛苦,高加林的人生會更加的精彩。

柳青説:“人生的道理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美國詩人羅伯特説:“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歎息把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與取捨。路遙通過平凡的人物,真實的人性,告訴我們:夢想的取捨,緣分的離散,都不是我們所能強求的,人生應該接受命運但不卑怯。願我們在面臨每一次選擇時,都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也願我們在每一次選擇時也都能無悔!

人生讀書心得12

《人生》一書給我最大的吸引在於它的名字。“人生”——多麼廣闊的一個詞語,一本書能寫盡其間的所有嗎?滿懷一種期待,開始細細品讀這本書。

本書描寫了農民子弟高加林的人生經歷,從教師到農民到記者再到農民的一系列身份的改變,行為的變化,思想的變化,以及與巧珍、亞萍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氣息。

從教師到農民這一身份的變化確實讓高加林無法接受,而正是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但凡青年,總是富有激情;然而奮鬥,卻總是充滿辛酸;而且愛情,還總是伴隨無奈。這就是高加林的真實。

高加林的確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幹,他有見地,有抱負,關心社會,還像城裏的青年一樣時尚——會打籃球!可是這一切的一切又有什麼用?他的身份卑微,只是黃土地上普通平凡的農民的兒子!沒有社會關係,沒有經濟地位,沒有權力資源??這所缺乏的一切的一切,都似乎註定了他最終被書記所排擠,教師的職位被書記公子頂替的宿命!奮鬥到最後,又得到什麼?當他在失意之時,落魄之際,有一個美麗的女孩向他表達了自己的愛意,陪他度過了那段沒有陽光的日子,她就是巧珍。巧珍是個單純、善良的女孩,簡單地愛着加林,可是她當時愛上的是個不成熟的加林,他總是把自己的感情牽強的與自己的前途相聯繫。我們為巧珍不平,她處處為加林着想,可

是他呢?最後卻選擇了一個以前是高中同班同學的知識分子,認為人家懂知識,懂文化,家庭條件又那麼好,可以幫助他以後的人生,然後找了個自私的理由拒絕了巧珍,傷透了那個單純的農村女孩的心,親手毀滅了那片真摯的愛情。這也讓我不得不思考感情與這個世界現實的關係。

當高加林再次碰見高中同學亞萍的時候,巧珍那蒼白如紙的單純也就真如紙張,被亞萍那如火的激情所燃燒,所湮滅,蕩然無存??拋棄了那個沒有文化、見識,沒有共同語言的巧珍的高加林,滿懷憧憬地和亞萍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一起就會幸福嗎?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嗎?就像於連和德·雷納爾夫人的故事類似,上天又給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走後門”的事情被人揭發!所有的所有,工作、榮譽、幸福頃刻化為烏有。命運如同迷宮一樣撲朔迷離,繞了一個圈子,帶着滿身的傷痛,他又一次回到了黃土地??釋放青春的激情,有何錯?為報負而奮鬥,又有何錯?追求愛情的美滿,更又有何錯?究竟人生是什麼?為何一連串的對竟得出了一個無情的錯!高加林的失敗,高加林的悲劇,正是在於他選擇了一條與現存的人生觀,與現存的社會結構規則相矛盾的奮鬥方式。

不管處在什麼樣的時代,盛唐或者亂晉;不論處在什麼樣的階層,帝胄亦或寒衣;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年齡,白首還是垂髻——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長河,即使同樣的時代同樣的階層同樣的年齡,總是同樣伴隨着成功者與失敗者。劉邦與項羽、李世民與太子丹、康熙與光緒??行筆到此,不得不提路遙書中提到的艾青的話——人生的道路

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還年輕的時候。

“我們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對前途和命運充滿渴望與希冀,也有飛黃騰達、出人頭地的慾望。為了順應時間的潮流,為了遵循利益的法則,我們不停地改變着,追隨着更體面更充裕的物質生活,哪怕在紛繁的人流中難以呼吸,遍體鱗傷,仍要強忍着華麗外表下內心的焦慮和煎熬。也許,我們早就忘卻了小時候第一篇關於理想的習作了。”是啊,人,生來就有權利追求幸福、自由和快樂!可是,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逐漸模糊了目標,把金錢和事業等同,把美女與愛情混淆。等到遍體鱗傷的那一天,猛然才發現,我們已迷失,跌倒在人生的岔道上。

書本的最後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隻手緊緊抓着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這是一種警醒,也是給了迷失的年輕人一個温暖的懷抱,彷彿一個新的黎明又將來臨……

人生也就是這樣,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並勇敢承擔一切後果,看清我們的路,向着光明走下去……

人生讀書心得13

《人生不設限》是一本勵志書籍,與其他同類書一樣,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但你不得不為主人公折服,因為他所能做到的,甚至是健康人都不曾企及的,他以執着的夢想,不懈的努力創造着奇蹟。

書分兩個部分,共十八個章節,書中處處閃耀着作者不怕身障羈絆的寬廣胸懷,不怕嘲笑諷刺的堅定信念,不怕苦難揶揄的快樂心態,不怕逆來順受的樂觀豁達;所以作者的路無限寬廣,也無限的悠遊自在;所以他能夠看到正面,不因負面陷入苦痛;所以他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負責任的為自己的快樂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所以他能從容不迫悟盡人生,窺破世情。合上書本,作者力克·胡哲的堅定、樂觀、豁達歷歷在目,沒手沒腳,當然會造成許多的不方便,但是力克卻能將缺少四肢的本能,化成意志和心智來克服困難,讓他自己的天地處處不設限,自由自在的來去自如。這就是心態和決心的問題,力克“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他告訴我們,什麼叫‘永不放棄’的精神。力克·胡哲正是在磨難面前,堅定的做出了選擇,他選擇了樂觀,選擇了堅定的面對、選擇了積極向上的信念。

最初瞭解到力克胡哲是在一檔電視節目裏,看到沒有四肢的他對生活充滿信心,樂觀向上,心中倍感震撼。他個頭很小,但是氣場足,口才非凡,不時能將現場觀眾逗樂,這傢伙彷彿天生就具有演説家的天賦。正應了這樣一句話,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想辦法打開另一扇門,這期間他必定經歷了各種挫折,他所經歷的是比別人更黑暗的夜,但現在他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們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對不足之處念念不忘,可以選擇苦澀、憤怒或悲哀,但我們的沮喪只會成為我們的負擔;或者,在面對艱難時刻和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時,我們可以選擇從經驗中學習,然後繼續往前走,為自己的快樂負責。所以説,你選擇什麼就是什麼,選擇快樂過活,就可能遠離痛苦;選擇悲傷度日,就會度日如年,日日難過。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着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才能指引我們向前進。

人生之所以受到限制就在於將認識問題的視野和角度框定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許換個角度想想,挫折本身鋪設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新路。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化解苦難。肯定夢想,抓住夢想,才能創造出你所想要的生活;相反,將自己陷入到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對自身的盲目否定、消極處世只會令世界更糟。正如作者所言,“今天的障礙或許是明天的優勢”,你所做的只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繼續前進。

人生讀書心得14

一直想讀錢鍾書的《寫在人上邊上》,起因是讀了他的《圍城》,被他詼諧幽默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讀他的作品,首選就是這本《寫在人生邊上》了。事實證明,沒有選錯;裏面很多觀點讓我豁然。現在寫着書評只是些許自己的見解,至於大師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當然也不是我可以輕易揣摩出來的。

書裏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窗》、《論快樂》、《説笑》、《吃飯》、《談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論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中,作者天馬行空般將神話、中外名著糅合一起,用一個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説出自己心中所想。而豐富的內容也體現出作者的博聞。《窗》一文,也是多引用。討論門與窗的關係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舉出門窗的區別,讓人讀來不禁失笑。門進來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進來;而窗進來的,卻是不顧及你的感受,而且會暫時成為屋子的主人。現實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一定是你所喜歡的,但是你下班後卻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卻會是你的所愛。《吃飯》一文更是説出很多日常常見道理。如:“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經等等,那就是“請吃飯”了。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複雜,性質極為簡單。把飯給自己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説,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

人生讀書心得15

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洗滌,光陰賦予我們經驗,讀書給予我們知識,書籍就像是造就靈魂的工具。偶爾靜下心來看看書吧,會腹有詩書氣自華!好書之道,如米如粥,如同天下精品美食,只有細細品味,才可理解,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也就是這書,這神奇而藴含知識的書,開拓了人類歷史上的文明史,與書進行一場深刻的交流吧,讓智慧融入思想,讓書香飄進人生。

書,讓我穿越到魯濱孫的荒島,在面臨沒有住所、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他不怕困難、勇敢無畏,帶來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快樂景象,即便遇到野人,也機智堅強,遇到叛亂更是鎮定冷靜,最後回到了自己所熱愛的祖國。他那聰明能幹、不怕困難、勇敢無畏、有頑強鬥爭尋求生存的可貴精神讓我敬佩。書,把我帶到了馬克吐温筆下的那個頑皮孩子——湯姆的小鎮,我跟隨他冒險,他天真浪漫、心地善良,試膽量、當海盜、闖鬼屋、在魔克托爾山洞冒險卻迷了路,這一切的事情都講述了湯姆的天真活潑、樂觀信心、嚮往自由、有正義感······

書,是希望的曙光;是青春的朝陽,它不僅使我學到立身處世的方法,讓我的心靈成長,還讓我學到寫作方法,積累知識,它就是我的“舞台”,就是我的積累知識的“殿堂。”對於我而言:書是一種需求,是一種品位,是一種追求。在書中所耗費的時光並不是虛度,它能使你領悟事理,思考人生,讓你的一生充滿樂趣,也能更清晰的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