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貧困生就業指導

來源:文萃谷 2.47W

高校貧困生就業工作備受關注,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為他們的就業工作做出很多努力,其中高校針對他們就業工作未雨綢繆地開展的就業指導意義重大。但目前的研究表明,這一羣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較非貧困生弱一些,“貧困生的自尊顯著低於非貧困生”“較非貧困生而言,貧困生……多采用消極應對方式……且其防禦方式較多使用不成熟防禦方式”。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培養高校貧困生的積極自我,即提升自尊感,增強自我效能,提高應對壓力的技能和策略至關重要。

高校貧困生就業指導

一、積極自我的內涵及界定

自我分為主體自我和客體自我。積極自我在客體方面,主要強調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主要的思想是“當我們積極評價自己(高自尊),並相信自己會在我們努力爭取的目標上獲得成功(高自我效能感)時,我們會更健康和更幸福”。在主體自我方面,積極心理學側重用恰當的應對策略去面對生活的挑戰,能應用適應性防禦機制去處理內在心理衝突。它主要包含高自尊、高自我效能、積極應對策略和適應性防禦機制四個方面。由於適應性防禦機制有專門的文章論述,這裏僅論述其他三個方面。

1.高自尊。自尊即對自我價值的感受,其取決於個體實際成就與抱負之間的比值。其中的抱負是指個體對其潛在成功的評估,可以從自身價值、目標和追求中獲得預知。同時,自尊還是一個多維的結構,主要包含個體在學校、家庭、工作等不同的情境和對象中,對自我價值的具體評價。高自尊的表現主要包括:生活事件中適應能力強、積極情感、內源控制、成功應付對批評或消極的反饋等。低自尊則與心理適應能力差、人際關係不穩定、不能較好地處理應激反應等相關。積極自我要求我們要學會將注意力和精力從勉強避免失敗中轉換過來,即不能僅僅是找不足之處,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可以提升自我的信息,尋找各種機會來提升自我和展現自我。通過尋找機會表現和運用自身優點來獲得成功,以此來提高對自我的評價,進而提高自尊。

2.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我們對自己有效地組織和完成某項特殊任務的主觀評價。這一概念的創立者班杜拉認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的自我效能感決定了我們對行為效果或結果的預期。當這種預期是積極的,則會促進我們去取得成功,反之,則會阻礙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自己的成功體驗、別人的替代性經驗和當時身體及情緒上的狀態等。因此,自我效能感可以從百折不撓後戰勝困難達到目標的成功經驗中獲得,也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成功經驗中感受到。如果個體的社會支持系統中,有強有力的支持者告知個體能夠獲得成功,然後給予可以證實勸告的一些挑戰的機會,那麼個體的自我效能感也會提高。最後當我們的身體素質尤其是我們的情緒狀態較好的時候,也有助於提高自我效能感。

3.恰當的應對策略。積極自我的培養過程中,恰當的應對策略,可以幫助他們分析對於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應對,而對於目前無法改變的現實,比如社會經濟資源相對缺乏應該如何通過建立和維持可以提供支持的朋友關係等社會支持系統,並且掌握宣泄的方法等進行有效調整和積極接納。對於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偶爾會遇到的受挫,則可以通過迴避策略,引導他們暫時性地讓自己減少失敗的痛苦,進而養精蓄鋭,更好地去贏得就業。簡而言之,這種“避重就輕”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避免挫敗感,獲得克服困難的能力,有助於他們正確克服困難。

二、高校貧困生就業指導中培養積極自我的意義

高校就業指導的開展旨在幫助學生正確瞭解自己,確立合理目標,順利實現就業。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積極自我對大學生就業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有助於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克服就業障礙,提升就業能力,積極實現就業,對增進他們的自我實現和主觀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1.高自尊的培養有助於高校貧困生設置正確的目標。在就業過程中,因為目標設置不合理導致不能順利就業或者就業之後頻繁跳槽的現象不在少數。對於貧困大學生而言,因為缺乏職業規劃,缺少擁有相關職業的社會資源的指導,在確立目標的時候,容易依靠自己“單兵作戰”,或者從眾和隨波逐流地就某一份工作而“蜂擁而上”。大學裏面,沒有規劃地去大城市就業,或者僅僅為了不想過早踏入社會而考研的同學不在少數。這代價對於貧困大學生而言,顯然是不堪承受之重。培養他們積極自我的高自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和同學們“和而不同”,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家庭特點以及人生髮展方向等原因,去設置正確的目標。這是他們順利實現就業的前提。

2.高自我效能感有助於高校貧困生積極地實現就業。目前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但是就大學生個體自身而言,不能利用數年的大學生活,將自己從一個依附於父母、家庭的懵懂中學生,培養成可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單位需求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有策略地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們在求學的路上能夠運用長遠眼光來構建自己的生活,傾向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機會而不是選擇麻煩,設想成功的結果並以此來指導自己解決問題,學會設立能夠激發潛能並具有挑戰性的目標;相信自己的努力會帶來好的結果,即使失敗了,也會把失敗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策略不合適或者環境不利等可控制的因素,從而越挫越勇,進而積極地提升能力,全面地發展綜合素質,也就有助於他們積極地實現就業。 "

3.恰當的應對策略有助於高校貧困生正確克服困難。我們曾經對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就業障礙做過一些研究,發現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存在常見的焦慮、自卑、被動、從眾等因自我認知失調導致的.心理障礙及表現。從對自己認識不充分、自我認識矛盾、社會實踐經驗缺乏等主觀因素和社會、家庭、學校等客觀原因方面分析了形成他們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積極自我的培養過程中,恰當的應對策略,可以幫助他們分析對於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應對,而對於目前無法改變的現實,比如家庭經濟困難,社會經濟資源相對缺乏應該如何通過建立和維持可以提供支持的朋友關係等社會支持系統,並且掌握宣泄的方法等進行有效調整和積極接納。對於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偶爾會遇到的受挫,則可以通過迴避策略,引導他們暫時性地讓自己減少失敗的痛苦,進而養精蓄鋭,更好地去贏得就業。

三、高校貧困生就業指導中培養積極自我的策略

1.明確自身優勢,開展針對訓練,樹立合理目標,培養高自尊。培養高自尊的策略有很多,主要有技能訓練、環境改變、認知治療等。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培養高自尊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可以通過心理測試或者職業測評,幫助貧困大學生明確自身的強項,進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強化。幫助他們認識到哪些領域是自己的弱項,儘可能避免過多投入。其次,當低價值感是由經濟貧困或社交能力差造成的,通過開展人際交往能力提升訓練的團體輔導等練習可以提升價值感,也可以針對就業技能中的面試交談技巧的提升,來實現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還可以通過幫助他們有目的地參加相應的社團和社會實踐去檢驗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範圍和能力。最後,當低價值感是由不切實際的理想和目標造成時,可以通過幫助個體降低他們這種過高的標準,更好地立足現實,分階段、有步驟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可以通過結構式團體輔導,幫助他們學會接納積極的自我反饋,學會掌握問題解決技能和社會技能產生的成就價值,從比較成功的生活事件中提高自尊。

2.豐富自我認知,強化成功動機,培養積極體驗,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通過認知、動機、情緒和選擇加工來調節運作。首先認知方面,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目標的同時,還需要教會他們用積極的想象等策略,設想成功的結果並以此來指導自己解決問題來引導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在認知方面,獲得更多的認知資源,更富策略上的靈活性和有效性,運用長遠眼光來組織他們的生活,傾向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機會而不是選擇麻煩,學會作出更加合理和有助於未來幸福的選擇。其次動機方面,幫助貧困大學生學會設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可以在整體就業目標設置正確的基礎上,更好地預期自己的努力會帶來好的結果。在對可能遭遇的失敗境遇上,學會正確的歸因,即在發揮優勢的基礎上,更多地把失敗歸結為自己不夠努力、策略不合適或者環境不利等可控制的因素,讓他們認識到這些是可以克服的。最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幫助他們調節情緒體驗,比如運用幽默、放鬆等方式來減輕由潛在威脅情境引起的情緒喚醒。

3.強化責任意識,順勢調整能量,發展有效策略,提升應對策略。首先,培養貧困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正確面對那些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勇敢嘗試,積極進取。我們發現,在貧困大學生成為“雙困畢業生”之前,高校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個人成長檔案,詳細客觀地瞭解貧困大學生需要解決的專業知識、英語水平、表達能力等主要問題,進而更好地積累就業競爭力,真正實現“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達到幫助貧困大學生成才的目的。其次,學會調整身心能量去實現目標。我們要在貧困大學生就業之前,通過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朋輩間的互助成長等,引導甚至是訓練他們養成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去調整自己的狀態,形成“辦法總比問題多”的思維方式,積極面對挑戰和困難。最後,發展並使用有效的應對策略。我們難以在教育和指導的過程中,將所有的應對策略窮盡。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着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注意開發他們內在的潛能,藉助每一個人應對問題的不同傾向,幫助他們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應對策略。當然,還可以專門針對他們中的同一類問題,進行專題的培訓和指導。

積極自我的培養,內容非常豐富,策略因人而異,它貫穿我們每個人自我實現的征途。本文只是藉助目前高校就業工作過程中,對貧困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的積極自我的培養,作了一個粗淺的探討,希望能夠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更好地幫助年輕的大學生培養積極的自我,塑造積極人格,為他們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