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感悟

來源:文萃谷 1.98W

生態環境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在黨的十七屆、十八三中全會中都有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由此可見,在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對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感悟

我國這幾年隨着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及生活排放的廢棄物不斷地增多,從而使大氣、水質、土壤污染日益嚴重,自然生態平衡受到了猛烈的衝擊和破壞,許多資源日益減少,並面臨着耗竭的危險;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趨嚴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所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是關係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我們有必要也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環境保護就是研究和防止由於人類生活、生產建設活動使自然環境惡化,進而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並努力改善環境、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它更好的適應人類生活和工作需要。換句話説,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我覺得我國要想加快生態文明制度的建設就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第一,人類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須尊重自然。對於改造自然理應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闊斧,勇於實踐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與自然協調發展,決不能重蹈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第二,要從我做起,首先選擇有利於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們的家園、善待地球,共創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環境保護對我們來説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我國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確的治理目標。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對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感悟 [篇2]

黨的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啟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需要重視生態文化的培育。 生態文明建設須重視生態文化培育,是由生態危機的實質決

黨的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啟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需要重視生態文化的培育。

生態文明建設須重視生態文化培育,是由生態危機的實質決定的。生態危機實質上是文化危機,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發展價值和文化的更新。傳統工業化道路引發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使人與自然的關係出現了對立。建設生態文明,要求人們重新審視發展的價值、方式和目的。發展不應以損害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可以説,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既是對人與自然關係認識的深化,也是人類發展文化價值的提升。

生態文明建設須重視生態文化的培育,是由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決定的。生態文明包含生態意識文明、生態制度文明、生態行為文明等,內容涉及人對自然的價值判斷、生態道德的約束力、社會生產方式生態化的價值導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把文化理念融入生態戰略和生態主體的實踐等。可見,生態文化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生態文明建設須重視生態文化的培育,是由社會主義的屬性和特徵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包含着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建設生態文明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和社會主義的重要屬性。恩格斯説,“那種把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對立起來的觀點”是“荒謬的、反自然的”;“需要對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以及和這種生產方式連在一起的我們今天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文明的轉型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變革的基礎,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通過培育生態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挖掘生態文明的文化內涵,形成全社會生態價值共識。工業文明時代生態問題的根源在於人為自然立法,以人類為中心的技術理性主導經濟社會生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挖掘生態文明的文化內涵,改變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和思維定勢,樹立科學的生態價值觀,深刻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共生關係,在全社會形成可持續發展理念,並在實踐中加以落實。

培育生態文明建設主體,提高全民族生態道德素質。生態文明不僅要求實現自然的生態平衡,而且要求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主體的精神平衡。這需要培育新型的政府、個人、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使生態文明建設主體具有自覺的生態意識、堅定的環保理念,實現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科學消費、健康生活。應大力提高全民族生態道德素質,樹立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感,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