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理解為題的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3.0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解為題的作文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理解為題的作文3篇

理解為題的作文 篇1

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父愛像一本厚重的書,耐人尋味;父愛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無窮。

關於父愛的比喻,能夠説是數不勝數,但我們總説,父愛如山。

山是沉默的。因為是山,所以父愛默默無聞。它也許不是你跌倒時有力的大手,也許不是你哭泣時親切的關懷,也許不會和你一齊分享成功與失敗,但它必須會化為筆盒裏削好的鉛筆,化為回家后豐盛的晚飯,化為你不經意間一句鼓勵的話語。它不必須引人注目,但必須時時刻刻與你相傍相依。

山是樸素的。因為是山,所以父愛樸實慈祥。它的外表並不華麗,卻擁有無比之深的內涵。它並不像母愛一般和藹,寬容,受人推崇,但它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不求回報。父愛並不隨處可見,它是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去體會的人才能體會到那其中濃濃的愛子情深。

山是高大的。因為是山,所以父愛堅強勇敢。有人説,沒有父愛,就沒有剛毅;沒有父愛,就沒有寬廣。的確,父愛一點也不軟弱,一點也不渺小。從小到大,父親都帶給我們高大強壯的形象,這種形象延續到了那無形的父愛中,伴隨着我們。直到有一天父親不再強壯,它那濃濃的父愛卻早已告訴我們:做人要勇敢堅強。

是的`,父愛就是一座山!它會在我困難時給我力量,它會在我迷茫時給我方向,它會在我失落時給我信心,它會在我成功時給我祝賀和警醒。父愛,是支撐我生命的偉岸的山!

父愛如山,它沒有修飾,沒有言語,卻始終聳立在你的生命之源,伴隨着你走過每一條坎坷而孤獨的路程……

擁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父愛也是幸福的。

理解為題的作文 篇2

我對教育的理解

王九紅

關於教育的實質,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對此眾説紛紜,不同的人對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粗淺地學習了幾本教育學和教育哲學書之後,我更加糊塗,各家之言都是經過各位大家的反覆斟酌的產物,都言之有據,言之有理。以我這後學之輩的學力和修養,實在提不出能逾越大師們的見解範圍,我只能勉為其難地談一些破綻百出的想法,這些想法主要是基於一種實然的描述,因為我覺得實然之義與教育實踐更近,更具確定性,應然的理想往往主觀性太強,難免會導致各執一詞。有時理想往往成為虛偽者漂亮的外衣,心懷叵測者騙人的工具。

在眾多的關於教育的定義中,我比較傾向於葉瀾先生的定義。她在《教育概論》中説:教育是有意識地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這個定義言簡意賅,容納性較強,防止了言多必失的結局。但也給理解帶來了較大的自由空間,也許不同的人據此定義會有不同的闡釋。我對它的理解很膚淺,很偏激,極可能有悖於葉瀾先生的本意。

首先,教育是人類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教育活動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發生的有意識的活動,這種活動是傳承人類的文化,影響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這種有意識可能是雙方的,也可能是單方的。那些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沒有意識到的社會活動,即使在相互之間發生了作用和影響,也不能稱之為是教育活動,那是兩個社會成員之間“偶然的相遇”。

其次,這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的方式是一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是愛,也可以是恨;可以是雙方的平等互動,也可以是單方的強制(或接受);它可以表示為愉悦的師生交往,也可以表示為痛苦的相互敵視;可能是喚起,也可能是壓制;可能是高效的,也可能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通常情況下影響的方式取決於教育者的好惡和教育能力,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對這種影響方式的選擇有一定的作用,但很多時候,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的目的不是朝向兒童自身,而是朝向施教者的,此時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實質是跟好地達成教育者即定的教育目標。

第三,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影響是不對等的,教育者往往以自身認可的價值取向去影響受教育者,使之朝着自身預期的方向發展,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長時間的,甚至是終身的。受教育者(特別是兒童)對施教者的反影響往往是比較弱小、局部的、短暫的。當然也不排除教學相長,但教者的長是以教者有意識的接受為前提的,教者固有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能力會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拒絕着這一影響。

第四,這種有意而為之的社會活動目的`是主要是影響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教育者也可能受到類似的影響)。受教育者身心兩方面所受的影響可能是協同的,也可能是是相互相相分離的。追求身心的和諧發展是大多數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一起願望,但也不可否認將身心分離、心智分離的有意和無意的教育行為是經常和處處發生的。可怕的是這種分離不只是因為教育者的意願,有時也出自於受教育者的自願。況且身體的發展可以有比較明確的物理和生理的指標,而心智的發展,特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則難以掌握,衡量其規範是什麼?是社會主流的價值觀還是每一個個體?抑或是兩者的妥協?

第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影響是發生在一個社會的大系統中的,兩者的力量較之於社會多維度的、巨大的力量,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力量所能導致的必定結果簡直難以計量,有意識的教育活動往往不敵無意識的社會作用,教育結果經常遊離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觀理想之外也就不難理解。那些對教育作用期望值過高的人難免會經常陷與難以自拔的失望陷阱,教育萬能論也使教育負載着不能接受之重。

以上所説,我自身也覺意外,很懷疑它出自我的大腦,我很糊塗,請老師指點迷津。

理解為題的作文 篇3

小時候,由於父親在外地工作,有時連週末都回不來,所以一直是我的母親帶我和弟弟。

一二年級時,上學就像玩一樣,作業也是抄下這個,抄下那個。等我上了三、四年級,感覺上學就是應付的事,作業比現在私立國小的還多,還有一句不知某位同學編的“四年級的作業滿天飛。”。

就那時,我一點都不喜歡寫作業,母親每天喊“快去寫作業!”,都不知道寫來幹什麼,不寫還要批評。母親之前每次我一回去就叫我“快去寫作業,寫不完作業你捱罵了反正也不關我事。”既然不關你事,你管我幹啥?

到了五、六年級,我才終於懂得了母親跟我説了N遍的那句話。其實我也是聽到一段偶然的對話才知道的'。

母親天天叫啊喊啊,就是想讓我早點完成作業,早點開心地去玩,不要坐在那三四個小時苦巴巴的在那沒效率地做作業。

又加上母親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哪個母親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做到十一二點吧,有時我們還不理解,還會反客為主、毫無道理地説父母不理解我們,甚至發脾氣。其實父母只是想關心我們,只是我們還小,等我們長大了才理解。

每一個人都是這樣跨過山和大海,只是一時不理解某一個人對你的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