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釀豆腐作文(通用14篇)

來源:文萃谷 2.1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釀豆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通用14篇)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1

逢年過節的時候,客家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釀豆腐這一道傳統的菜式。在我的家鄉卻有一個不知是真是假的説法:每個孩子都要釀過豆腐才算長大。

天微微泛着白,層層青山慢慢被漆上顏色,在我們家的天井裏,已經有人開始忙碌了。剛剛磨好的豆腐被抬了進來,大姑仔細地切着每一塊白嫩的豆腐,豆腐在晨曦下閃着温潤的光彩,放在砧板上微微顫動着,這樣的豆腐,一看就知道是正宗的客家豆腐。

早上吃完早餐,大家便開始忙碌。家裏一片熱鬧,婦人們剁豆腐餡的聲音,灶裏柴火燒得噼啪作響的聲音,孩子們玩鬧的聲音,交織成一片淳樸的,只屬於農家人的交響樂。待到豆腐餡剁好之後,才是主角的出場。餡裏放着粉色的豬肉、棕色的蘑菇、綠色的青菜,光是餡看上去就會讓人食指大動。

接下來就是填餡了。小孩子們一擁而上,每個人都手持一雙筷子,跟着自己的媽媽學着“釀”豆腐。這也是一項需要細心、耐心的工作。握住豆腐的時候,需要用虎口輕輕地捏住,力度要恰到好處,既不能讓豆腐滑落也不能掐碎豆腐。眼看着我捏碎了一塊又一塊豆腐,周圍的大人們不由得打起趣來,“你看你弄碎了這麼多豆腐,萬一我們晚上吃不飽怎麼辦?”我賭氣似的撅起了嘴,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塊完整的豆腐,用筷子戳了一個小洞,輕輕地把餡料塞了進去。“哇,你看看,雖然肉有點少,但是總算是一塊完整的豆腐了,到時候料最少的肯定就是你的豆腐啦!”大家不由得笑了起來。

最後將釀好的豆腐先煎至金黃,再回鍋燜煮,這道客家釀豆腐就大功告成了。吃起來外焦裏嫩,味道十分濃郁。

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很短,卻很温馨。釀過了豆腐,在表面上意味着你的廚藝技能是有水準的,但在深層意義上卻能讓你知道,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讓你自由、幸福的時刻。因為這種時刻也最能體現對家鄉的懷念和牽掛,無論你走多遠,你都還是客家人。

所以釀過了豆腐,體會到這種和家人團聚的幸福、自由,你才算長大。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2

“涯系客家人,涯愛客家菜……”這首歌説出了很多客家人的心聲。沒錯,我是一個地道的客家女孩。説起客家美食那可是讓人數不勝數啊,但一想起就讓我流口水的還是這道菜——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是客家釀“三寶”之一,久負盛名,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我們客家人過年時的必備菜式。

釀豆腐前我們要先把肉剁成餡,並加上剁好的配菜。接着,將豆腐對角切成兩半,用小勺在豆腐中間挖一個小坑,注意哦,不能太用力去挖,不然會把脆弱的豆腐弄爛;力度太輕也不行,挖的坑太小,放進去的料自然不會太多,應該適當地挖,放的餡適量也就好吃了。把餡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放入豆腐的中心,這項技術我跟媽媽學了幾年也沒學會。把肉放在挖好的坑後,就可以放到煎鍋裏煎了,煎的過程需要輕輕地翻炒,掌握好火候,大概1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以我們家的口味,這個過程中會習慣性的在湯汁中勾芡。這樣就會使豆腐更入味、更好吃。

看!煲好的釀豆腐看上去金燦燦的,聞起來香噴噴的,令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豆腐與餡的香味融合在一起,讓你回味無窮。

關於釀豆腐還有一個傳説呢!以前有一對兄弟到一家飯館吃飯,哥哥想吃肉,弟弟卻想吃豆腐,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最後還是飯店老闆想出了辦法,建議將豆腐和肉合二為一,客家釀豆腐因此誕生。

聽完我對釀豆腐的一番介紹,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嚐了?那就趕緊來一飽口福吧!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3

我的家鄉不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這裏食物不及城市豐富,而我卻鍾愛家鄉的風味食品——釀豆腐。

釀豆腐的製作材料很簡單,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調味料。製作釀豆腐的第一步是製作餡料。首先把洗淨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個大盆裏,剁成七分碎,之後撒上適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團,再配上一些你喜歡的調味料,餡料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步是把餡料裝進豆腐皮裏,使其成型。我們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邊用小刀劃開一個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個口袋似的,再把餡料裝進“口袋”裏,這樣一個挺着“大肚子”,頭長翠綠的“胖將軍”就誕生了。但是在做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餡料太多,把口袋撐破或劃口子的時候把豆腐皮劃破就會影響它的美觀。

最後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蒸。蒸釀豆腐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剛開始的時候用較大的火,然後用適中的火,最後用小火,直到出鍋。當釀豆腐出鍋時一口咬上豆腐裏面的陷和汁溢滿不的嘴,熱乎乎的,從喉嚨流到你的胃裏那叫一個暖呀!再告訴你一個蒸的小祕密,蒸的時候削幾塊蘋果放在豆腐裏,削幾片放在水裏。這樣蒸出來的釀豆腐還有一股淡淡的蘋果香和甜味兒呢!

釀豆腐還有幾種吃法,一般時候會有三種,第一種是醮着辣椒醬吃。第二種是醮着醬油吃,第三種是伴着蒜蓉吃,逢年過節時還會有番茄醬,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歡的是,我們吃着豆腐時還能聽釀豆腐的來歷呢!

清代時期,客家人還是居住在北京,華北一帶的。後來呈繼續、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將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因為客家人還帶着吃餃的習慣,而當時南方還不生產小麥,客家人弄不到麥粉。於是有人根據包餃子的方法變通一下,以豆腐做麪皮,把餡料塞進豆腐皮裏,做成形似餃子的釀豆腐,後來便在民間傳開。家鄉釀豆腐和北方的餃子一樣是節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過年過節全家圍着桌子吃豆腐,一片歡聲笑語,它變成了南方團圓的象徵。

我愛家鄉的釀豆腐!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4

客家人居住在風景優美的地方。客家人熱情好客,他們會讓你感覺到做客人的美好體驗。他們會讓你品嚐客家特產,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客家美食是釀豆腐。

釀豆腐的做法很精細,一點兒都不能馬虎。首先,我們將買回來的石磨豆腐用水洗乾淨,這樣吃起來才有爽滑的感覺;接着,要做肉團,把新鮮的五花肉和沙土裏長大的蒜頭剁碎做成肉團。這些東西呀,是要剁得越碎,釀豆腐才越好吃!然後,再把五花肉沫和蒜頭混合在一起剁;最後,再放上些香料和蠔油。這樣,釀豆腐的餡料就做好了!

接下來,要把豆腐切成兩半的豆腐塊,在豆腐的正中間挖一個小洞,記住,不要挖穿了,不能用太大的力氣去抓豆腐,不然豆腐會爛掉。

豆腐準備好了,我們就把肉餡搓成小丸子,放在豆腐洞裏面。弄好後,就可以把釀好的豆腐放進油鍋裏煎,只要把豆腐的兩面都煎成金黃色後燜一燜,那麼釀豆腐就做好了!

做好的釀豆腐,金黃髮亮的擺放在桌子上,香噴噴的,可誘人了!只是廚師還會告訴你,可以配上一些料吃。如:釀好的豆腐同髮菜一起吃,這樣就象徵發財。

釀豆腐,我做夢都在吃。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5

梅州這地方經常殺雞吃,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我不單喜歡雞,還喜歡吃梅州的土豆和釀豆腐。

釀豆腐,在梅州很有名,拿來做涼麪是個很好的選擇。

在老家,每次外婆都會煮豆腐給我吃,説釀豆腐還是梅州的特產。這些,都是聽長輩們講來的。

在那年代,連書也才一兩元一本的時候,涼麪的價格也很低廉。外公賣的有涼麪、涼粉、酸辣粉、豆腐腦四種。據他説,剛開始賣時,一碗涼麪不過四角五,自己做一盆涼粉也只要八角錢。而如今,涼粉是兩元碗,做盆涼粉需要八元了。

當時,好多的人都會來釀豆腐的店鋪。聽外公感歎,那時的元錢,可當現在四五元錢用。

那時,長輩們一家的生活很“安逸”。

我三年級時有個週末回老家,外婆、外公馬上做了好菜好飯招待我們。桌子上有菜有蝦肉還有酸豆腐。每天,可聽到樓下傳來外公外婆清亮的嗓音:釀豆腐好了。他這一吆喝樓上樓下的親人便會飛快地端着碗跑下去。我也偶爾吃一碗。他備的佐料非常好,有香醋、豆豉、蒜水、薑汁、白糖、榨菜粒等,這種柔和的辣味,老少咸宜。

關於那段記憶,我已忘卻大半。只有一兩件,還分明如昨日事。

釀豆腐是我老家趣味的象徵,那種家鄉味讓我難以忘懷。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6

它有着金黃色的外表,肚子裏面有飽滿的肉餡,它就是客家美食——釀豆腐。你們想知道它的製作方法嗎?那讓我跟你慢慢道來吧!

製作釀豆腐所需的材料:豆腐、玉米、香菇、五花肉、葱。首先,把香菇、五花肉、玉米粒、香葱子剁碎。放點生粉和調料充分攪拌在一起,讓餡料的香味徹底散發出來。其次,把準備好的豆腐切成大小均勻的小長方塊,用筷子在豆腐塊中間夾一道縫,為的是把香噴噴的肉餡放進去。最後,鍋裏倒入油,燒熱,把釀好的豆腐放入鍋中。煎成兩面金黃,再加入少許清水,蓋好鍋蓋燜上十分鐘左右,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就可以出鍋了。剛煮好的豆腐嫩滑無比不能用力夾,不然會夾破。

夾一塊煮好的釀豆腐放入嘴裏咬上一口,油汁伴着香味彷彿一直流淌到了心裏。表面酥酥脆脆,裏面嫩滑無比,葱香更使豆腐增加了一番美味。豆腐早已吞下,香味卻還留在嘴裏,讓你吃了一塊,還想再吃一塊。這種感覺,真是令人難以忘懷。

這就是我家鄉的特色菜餚——釀豆腐,你們想吃嗎?想吃就趕緊來吧,我隨時歡迎你們。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7

我的家鄉龍川有一道特色美食——釀豆腐。

釀豆腐,表皮金黃,內裏白嫩,香氣誘人,口感嫩滑,吃上一口,讓人回味無窮。

釀豆腐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先把肉和蘑菇剁碎,加入生粉、鹽、醬油等調料攪拌均勻,然後在豆腐上挖一個小洞,把準備好的餡釀進豆腐裏,使其成型。最後把釀好的豆腐放入鍋中燜上十分鐘就可以吃了。每一次吃釀豆腐,我都會第一個跑到鍋前夾起一塊,忍不住先咬上一口,好幾次被燙到了呢!

也許你們會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吃釀豆腐,我會説:“這要説起我家。我家是一個賣釀豆腐的,一開門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來買。”每一次看見爸爸、媽媽釀豆腐,我都會想:我也要學習釀豆腐。於是,讓奶奶做我老師,奶奶手把手教我做,最後我學會了,第一次吃上自己做的.釀豆腐時的成就感,至今難以忘懷。

關於釀豆腐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相傳很久以前,王老闆店裏來了倆兄弟。哥哥説要吃豆腐,弟弟喊着要吃肉,因為點菜事宜兩人爭論不已。聰明的王老闆想出了好辦法:把豆腐和肉加在一起不是更好嗎?後來,兄弟二人都覺着好吃,所以釀豆腐就誕生了。

把豆腐包的材料準備好了,下一步就是釀豆腐包了。我照着媽媽教的步驟先挑了一個豆腐皮,把裏面的芯挖空。再把之前準備好的肉餡塞到豆腐皮包裏。就這樣,一個豆腐包釀好了。我站起來,欣賞自己的傑作。只見我釀的豆腐包,露出了一個“小天窗”,這是什麼意回事呢?哦!原來是我把封口的那一層豆腐皮撕掉了。豆腐包的餡露出來了,十分難看。我雙手灑滿了餡,連臉上都“掛”着小米粒。大人們瞧瞧我,又瞧瞧我釀的豆腐包,個個都笑彎了腰,我也只好跟着笑。

最後,我幫媽媽把釀好的生豆腐包,放在鍋裏蒸了30~40分鐘左右,就大功告成啦!經過這次釀豆腐包,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媽媽平時做家務活,看似很簡單,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呀!我以後要多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吃着自己釀的香噴噴的豆腐包,心想:我能為爸爸媽媽分擔家務了,我真棒。想着想着,我高興地笑了。

釀豆腐,我喜愛的美食之一,每次吃到我都會想念我的家鄉呀!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8

逢年過節,我們客家人都會做許多傳統的客家菜,如鹽焗雞、梅菜扣肉、煎釀蛋餃、炒臘肉、釀豆腐等,其中東江釀豆腐是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一道菜。

或許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釀”的意思吧?“釀”就是包入餡料的意思,將不同的食材巧妙地包裹在一起。客家人在堅守中融合,把釀豆腐做得出神入化,活色生香。

客家釀豆腐源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總是鬧矛盾。一年過年,大兒子買了豆腐回來,二兒子買了豬肉回來。母親把豬肉剁成肉末,然後把豆腐弄開一個小洞把肉末塞進去,最後將包了肉的豆腐放進鍋裏烹飪,兄弟倆聞到陣陣香味,都咧開嘴笑了。母親對兄弟倆説:“你們就像這豆腐和豬肉,只要你們團結起來,就沒有什麼事做不好。”兄弟倆握手言和。從那以後,釀豆腐成了當地有名的美食,一代代傳承下來。

要製作一道正宗的釀豆腐並非易事。首先要挑選肥瘦相間的夾心肉或五花肉,因為有點油脂的肉餡,口感香嫩,比純瘦肉好吃。接着將肉剁成肉餡兒,然後放入適量的鹽、醬油和胡椒粉,攪拌均勻。再把豆腐切成火柴盒大小的塊狀,用筷子在豆腐中間挖個洞,把肉餡塞入豆腐中。看似簡單的操作卻暗藏玄機,豆腐質地軟滑,吹彈可破,而客家人卻偏偏要把肉餡包進豆腐裏,所以不能放太多,但也不能放太少。多了會撐破豆腐,少了則影響造型和口味,這就很考驗製作者的技巧了。將釀好的豆腐放入鍋內,小火慢煎至金黃色,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用中火燜煮。十分鐘後,把調好的醬汁加上澱粉,淋在豆腐上面,大火收汁,撒上綠油油的香菜點綴。一道外形美觀、香氣四溢的釀豆腐就可以出鍋了。

金黃的豆腐包裹着鮮美的肉餡,看着都讓人口水直流。咬上一口,原本寡淡的豆腐裏透着肉餡的鮮香,豆腐的嫩滑與肉餡的酥軟,在流動的湯汁中完美交融。鹹、香、鮮,各種味道囊括在一塊小小的豆腐裏,讓人慾罷不能。

看似普通的東江釀豆腐,凝聚着客家人的聰慧和勤勞。豆腐的“腐”和“富”字讀音相近,在客家文化中,釀豆腐象徵着富貴,表達了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和祝福!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9

“太好了!阿婆來了!又可以吃到釀豆腐啦!”阿婆是客家人,她的拿手好菜是客家傳統美食釀豆腐,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道菜。

從我三歲起,阿婆就去帶堂弟,沒和我們住在一起。我一直想念着阿婆和她做的釀豆腐,每次給阿婆打電話,都會和阿婆説:“我想吃您做的釀豆腐了!”就因為這句話,這不,阿婆又大老遠地跑來深圳,給我做釀豆腐吃。

放學回家,一進門就聽見“哆哆”的剁肉聲,走到廚房門口一看,是阿婆正在做釀豆腐的背影,出於興奮和好奇,我扔下書包就跑去廚房,看阿婆怎麼做。

阿婆麻利地和好肉餡,一手拿着豆腐,一手拿着筷子,身旁放了一個裝滿肉餡的碗。阿婆輕輕地把豆腐托起,用筷子快速地夾開一個小口子,輕輕捏開一個更大的口子,再夾一大坨肉餡往裏一塞,一塊釀豆腐基本就做好了。

阿婆做釀豆腐的速度很快,十分鐘就做好了三十多個。然後,阿婆從櫃子裏拿出煎鍋和鍋鏟,開小火,先往鍋裏倒油,不一會兒油就冒起小泡泡,再把釀豆腐有肉的一面放入油中。我站在阿婆身旁,饒有興味地看着。豆腐剛放入油中便發出“滋滋”的聲響,煎了大概十多分鐘,整個屋子都瀰漫着釀豆腐綿綿密密、濃濃郁鬱的香氣。

光有了釀豆腐還不夠,還要有濃香的底湯。阿婆從購物袋裏拿出兩個西紅柿、三個墨魚乾和一把香菜。先把西紅柿仔仔細細地洗乾淨,切成薄片,再把墨魚乾放入沸水中泡軟,切成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最後洗淨香菜,切段,配料準備好了。把西紅柿和墨魚乾放在煲底,再把釀豆腐擺放在配料上,加水,水不沒過豆腐,放一點兒雞精和適量的鹽,開中火慢慢煲。

煲大約十分鐘,廚房中瀰漫着西紅柿與豆腐夾雜在一起濃郁的香味兒,湯汁“咕嘟咕嘟”地冒着,這時阿婆在面上撒了一些紅曲——一種配料,用來提味兒和調色,關火前再撒上事先切好的香菜。

“釀豆腐來嘍!”阿婆用家鄉口音説道。阿婆給我盛了一大碗飯,白米飯壓得密密實實,上面有豆腐,青菜,墨魚還有煮得快融了的西紅柿。我大快朵頤,阿婆看我吃得那麼香,在旁邊笑眯眯地説:“慢點吃,慢點吃,沒人跟你搶!”我邊吃邊吧唧着嘴説:“好吃!好吃!”我把每一顆飯粒都扒得精光,還滿足地舔了舔嘴巴。

這樣樸實無華的一道菜,也許沒有牛排那麼西化,豆腐也不賴呀!也許沒有燕窩魚翅那麼名貴,墨魚也別有一番風味呀!在我的人生中,這不只是釀豆腐,還藏着的是阿婆對我的愛。這份愛是誰也奪不走,誰也無法改變,因為它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10

年三十,爸爸圍上圍裙,在廚房裏“刷拉刷拉”地做菜,我和龍哥哥、媽媽一起,跟奶奶學做釀豆腐包。

釀豆腐包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有嫩嫩的肉——都剁成了肉末;一個個穿着金黃外衣的豆腐皮,閃着油光,看着就讓人直流口水。

奶奶教我做豆腐包,先把豆腐皮撕開一個口子,把肉塞進去,一個豆腐包就完成了。

哈,太簡單了,我立刻做了起來。先拿起一個軟軟的豆腐皮,撕了個口子,塞了一點肉進去。一個豆腐包就完成了。

我把豆腐包放進了盤子裏。可是,奶奶又把豆腐包拿了出來,説了一串我聽不懂的貴港話。多虧有了身旁龍哥哥做翻譯,他告訴我,奶奶是要我把肉放多一點。我拿起豆腐包,使勁地塞肉,覺得筷子不方便,乾脆使出“五爪金龍”,用手撈起一把肉就往裏塞,我塞,我塞,我塞塞塞……媽媽提醒我:“豆腐包要塞破了。”我才把豆腐包放進盤子裏,豆腐包變成了一個大胖子,網鼓鼓的肚子,嘴巴都合不攏了,胖墩墩地躺在盤子裏。

這時,我再看奶奶,呀,好厲害啊!奶奶一下子就做了五六個豆腐包,可媽媽呢?她才做了兩個。嗨,媽媽可要向奶奶好好學習了。

我們做的豆腐包要放到鍋裏煮了,我的心裏可真激動。沒過多久,一股清香就飄了過來。我和龍哥哥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熱乎乎的香氣衝進我的鼻子裏。我用筷子夾了一個出來嚐嚐,又香又軟,比漢堡包還好吃呢!

沒想到,跟奶奶學做菜,這麼有意思。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11

接近年關了,媽媽在準備過年的食物。一天媽媽買來了豆腐和肉,準備做郴州的傳統小吃——釀豆腐。我看見了,很好奇,想試一試,便説:“媽媽,我來幫您,好嗎?”媽媽很擔心地説:“你會弄嗎?”我信心十足,“不會可以學呀。”只見媽媽首先把肉洗乾淨,放在砧板上,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剁成肉泥,媽媽邊剁肉邊指揮我,做準備工作。讓我把大碗洗乾淨。不一會兒,媽媽就把肉剁好了。媽媽把肉放進大碗,放入各種調味品攪拌均勻,準備就緒。

開始了,我先看媽媽示範,邊聽媽媽講解:“把容易破的地方挖個洞,然後把肉泥放進洞裏,放滿為止。”我聽了點頭説:“知道了。”剛開始做的很不標準。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做的越來越好。正當我做的起勁的時候,卻沒有了。我對媽媽説:“明年過年的時候我還要幫你做。”媽媽滿意的點點頭説:“明年我們還一起做。”

今天我真開心呀,我學會了做釀豆腐了。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12

在一顆顆釀豆腐裏,外面是油煎成金黃金黃的豆腐,裏面包着鮮嫩軟糯的肉圓子,將豆腐與肉完美結合,真是別有一番風味。關鍵是我不僅僅品嚐到美味佳餚,更是品味到媽媽對我濃郁的愛啊!

有一次,媽媽偶然給我買了一些釀豆腐,我吃得乾乾淨淨回味無窮,我開始喜歡上了釀豆腐的味道。之後,就經常纏着媽媽給我買釀豆腐,但是那家豆腐店竟然倒閉了,別處又沒找到味道純正的店鋪。禁不住我一副小饞貓的模樣,媽媽決定根據百度搜索釀豆腐的做法自己來做。

我非常高興,同媽媽一起把豆腐、碎肉、小葱從菜市場買回來,看見媽媽把豆腐切成小塊,然後在豆腐中間用小勺子挖了個小洞,再把已經和了芡粉、鹽巴、小葱末的碎肉糰子放進豆腐的小洞裏。然後拿出煎鍋,把這些加了肉的豆腐正反兩面都煎到金黃金黃。我看見媽媽有幾次被濺出的油星點燙着了手,我心疼極了,連忙跑上去用嘴給媽媽吹,媽媽卻擺擺手説:好兒子,不要緊的,不疼哈。説罷只是用冷水沖沖就繼續煎豆腐。看到媽媽忙碌得滿頭大汗,我也會幫着做做“墩子”,洗洗小葱,遞下碟子之類的事情。

媽媽做的釀豆腐非常好吃,入嘴感覺是又香又脆,裏面的肉與豆腐又鮮又嫩。我覺得媽媽做的釀豆腐味道一點也不比飯店的差,讓我吃了還想吃,我愛上了釀豆腐的美味。

在我眼裏,這道凝聚了殷殷母愛的菜餚有着天上人間最美的味道!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13

真正的好豆腐,必須是手工的,從開始就得虔誠。一定要顆顆黃豆滾過手心,粒粒得堅實飽滿。它們睡在水裏,釀夫就得睡在一旁,豆子一個氣泡吐出來,釀夫的夢就要拐上一拐。得趁着豆子喝足水睡的正香,把它們趕到石磨上,一粒一粒榨出漿。什麼豆腥味,擋不住,釀夫正逍遙這鮮活裏。直到三番五次翻騰澆進模,點上火,釀夫再披了豆腥睡去,等天亮起。

這樣的豆腐架上車,蒙層晨霧到市上,布一掀就亮了人的眼,那些機器做的,根本瞧不上,必須是這樣的,冒着熱氣,忍不住要拿起刀切上一片生着吃。

釀豆腐,不可謂不是大師。

若拿着這份“釀豆腐”的專一勁兒説別的事,讓我很難不想起被稱為“豆腐大師”的小津安二郎。小津的電影就像豆腐,入口無味,吞下去再回味卻滿口生鮮,他的電影大多是在拍家庭,兒子長大離家,女兒長大出嫁,或者乾脆在拍家庭的日常,並且大部分堅持用膠片拍攝,老式剪輯,色調平和,聲音也堅持用現場的,他從來不管外面的數字電影發展到了哪一步。對角色更是“頑固”,一場戲要演員演上幾十次,直到臉上浮現出厭煩,他才會開機去拍,這才有他要的生活質感。和別人一樣長的片子,單是拍攝就要花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這樣“釀”出來的電影,讓人看了初覺無味,但日後在想起又覺得妙不可言。單是這“釀”的精神,已然是大師了。

那我自己何嘗不是一塊豆腐。我既是豆腐,又是虔誠的釀夫,這一天一天,便是一顆一顆黃豆,幫我便以萬事為磨,把這一天天生榨成汁水了去,馬虎不得,不虔誠不得,自己的時光塞進磨裏,豆腐釀得好不好全在我。只能夠“釀”,才釀得出一塊自己的“好豆腐”。

家鄉的釀豆腐作文 篇14

這周老師讓我們做一道菜來寫週記,這個菜必須是八大菜系裏的萊,我呢最愛吃豆腐了,所以就選擇的是粵菜裏的釀豆腐。

早上,我跟着媽媽去買製作釀豆腐的食材。食材分別是水豆腐、肉末、雞蛋、澱粉、醬油、鹽、雞精。回家後把豆腐放在鹽水裏泡15分鐘、撈出來晾乾、再把豆腐平均切開、在切好的豆腐中挖一個小洞不要穿透、把挖出來的豆腐和雞蛋、肉末平均攪拌、然後放進挖好的豆腐裏,這樣豆腐的原形就做好了。把鍋燒熱倒進油,這就是熱鍋冷油。把做好的豆腐帶肉的朝下,然後煎到金黃色,關掉火,然後在用鏟子把另一面反過來開火煎成金黃。加水蓋上鍋蓋悶15分鐘,起鍋之前放鹽、醬油、雞精釀豆腐就做好了。

最後總結,雖然我做的賣相不咋樣(因為我把豆腐都煎碎了),但味道是無敵的!連我那冷酷無情的老爸都説好吃!還有通過今天做菜才知道做菜很繁瑣,也很辛苦,所以以後要珍惜食物……因為來之不易,加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