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中學學年高三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4.7K

温馨提示:

武邑中學學年高三語文期中試卷及答案

(1)本場語文科目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本試題共8頁,共22題,共150分。

(2)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的答案規範填塗於答題卡相應位置。

(3)請用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工整寫在答題卡相應區域內。

(4) 交卷時,只收答題卡;考完後,保留好試卷。

第I卷(閲讀題共70分)

一、現代文閲讀(35分)

(一)論述文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9分,每小題3分)

“國學”如何“新視野”

陳平原

隨着“國學熱”的勃興,其邊界及內涵不斷拓展,連我這樣的門外漢,也都有機會湊熱鬧,貢獻幾句大白話。以下五點——國學不是口號、國學並非學科、國學吸納西學、國學兼及雅俗、國學活在當下——權當遲到的祝福與期許。

國學是好東西,但不該是震天響的口號。因為,一旦成為口號,猶如漫天翻卷的大旗,必定旗下魚龍混雜,招來很多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江湖騙子。當下中國,“國學大師”的頭銜似乎比物理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等要好聽得多。可我對於後者基本信任,對於前者則敬畏之餘,不無幾分疑慮——主要是搞不清楚其研究對象、工作方式及努力方向,因而不好評價其得失成敗。

國學是大學問,但不該汲汲於晉升“一級學科”。幾年前,若干出身經濟學或自然科學的校長們聯袂,振臂疾呼,希望國家將“國學”確定為一級學科,並授予專門學位。理由是,現有的文學、史學、哲學、數學、化學、耮理學等分科方式,屬於西方體制,無法容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這裏不想正面立論,單説這“一級學科”與“博士學位”,同樣也屬於西方體制。除非恢復“六藝”、“四部”的分類方式,或乾脆回到秀才、舉人、進士的科舉考試,否則很難擺脱這種“影響的焦慮”。應某大報之邀,我正想參與討論,一聽説是反對設“國學博士”的,主事者當即表示,這文章可以不寫了。

國學博大精深,但不該畫地自牢。時至今日,我還是相信王國維的話:“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學之徒,即學焉而未嘗知學者也。”硬要將“國學”與“西學”做徹底切割,不説理論上不夠圓融,實際效果也不佳。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如何看待新舊與中外,有過很激烈的爭論,而日後對中國文化研究及建設作出更大貢獻的,是《新潮》諸子,而不是《國故》諸君。

談論國學,其視角有廣狹之分,在“固守五經”與“兼及雅俗”之間,我傾向於後者。照理説,前者邊界清晰,且淵源有自,容易做成“大學問”,只是因不接地氣,很難茁壯成長。後者則“無往而不在”,兼及精神與物質、殿堂與市井、書齋與田野,更容易為廣大民眾接納。説到底,熱衷於談“國學”的,更多動力來自政界、商界及大眾媒體,而不是學院派。

國學必須活在當下。世人所理解的國學,大都是“中國固有的或傳統的學術文化”。而晚清以降的中國文化,因其接受了西學的洗禮,很容易被剔除出去。這也是很多大學的國學院在確定研究對象時,將邊界劃到辛亥革命的緣故。這麼一束,國學也就成了“博物館文化”——很優雅,也很美麗,但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這是我最擔心的。如何讓中國文化重新“血脈貫通”,是每一個關心國學命運的讀書人都必須認真考慮的。

在這個意義上,“國學”確實需要有“新視野”。 (選自《文匯報》2015年9月30日)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國學一旦成為口號,就會被一些江湖騙子利用,他們在沒有搞清楚其研究對象、工作方式及努力方向之前,我們不好評價其得失成敗。

B.國學是大學問,其內容極為豐富,很優雅,也很美麗,可是它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成為了一種“博物館文化”。

C.國學博大精深,不能畫地自牢,如果硬將“國學”與“西學”做徹底切割,不僅理論上不夠圓融,就連實際效果也不佳。

D.談論國學,其視角有廣狹之分,“兼及雅俗”因接地氣而“無往而不在”,那些熱衷於談“國學”的,其實並不能得到學院派的支持。 [來源:學科網][來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

A.當下中國,“國學大師”的頭銜似乎比物理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等要好聽得多,“我”對於“國學大師”的頭銜則敬畏之餘,不無幾分疑慮。

B.我國應該恢復“六藝”,“四部”的分類方式,或乾脆回到秀才、舉人、進士的科舉考試,否則很難擺脱那種“影響的焦慮”。

C.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如何看待新舊與中外,有過很激烈的爭論,而日後對中國文化研究及建設作出更大貢獻的,是《新潮》諸子。

D.在“固守五經”與“兼及雅俗”之間,後者則“無往而不在”,兼及精神與物質、殿堂與市井、書齋與田野,更容易為廣大民眾接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作者因搞不清楚當下中國的“國學大師”的研究對象、工作方式及努力方向,因而不好評價國學的得失成敗。

B.幾年前,若干出身經濟學或自然科學的校長們聯袂疾呼,希望國家將“國學”確定為一級學科,作者對此不贊同。

C.世人説起國學都認為是“中國固有的或傳統的學術文化”,而對晚清以降的中國文化,則很容易被剔除出去。

D.“國學”需要有“新視野”,每一個關心國學命運的讀書人都必須認真考慮如何讓中國文化重新“血脈貫通”。

(二)文學類文本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4分)

魯魯(節選)

宗 璞

魯魯原是孤身猶太老人的一隻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樣,對人對世沒有任何影響。後事辦完了,這矮腳的白狗卻守住了房子悲哭,人們打他,他也不肯離去。房東靈機一動説:“送給下江人範先生養吧。”這小村中習慣把躲避戰亂到當地的外省人一律稱作下江人。於是他給硬拉到範家,拴在大樹上。

晚上,魯魯坐在地上,悲涼地叫着,聲音更帶着十分的痛苦、絕望,像一把鋭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門開了,兩個孩子走了出來。6歲的弟弟捧着一缽飯,對魯魯説:“魯魯,你吃飯吧,這飯肉多。”10歲的姐姐温柔地説:“魯魯,你就住在我們家吧。拉拉手吧?”這話今天姐姐已經説了好幾遍,魯魯總是發出一陣悲號,並不伸出腳來。姐姐伸手去摸他的頭,魯魯一陣顫慄,連毛都微聳起來。這隻小手很輕,但卻這樣温柔,使魯魯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腳。

“好魯魯!”姐姐高興地和他握手。“爸爸媽媽!魯魯願意住在我們家了!”

爸媽走出房來,在姐姐介紹下和魯魯握手。媽媽輕聲責備姐姐説:“你怎麼把肉都給了魯魯?我們明天吃什麼?”弟弟忙説:“明天我們什麼也不吃。”

過了十多天,魯魯情緒顯然已有好轉。有一天,魯魯出了門,躊躇了一下,卻忽然往山下城裏跑去了。他要去解開一個謎。

黃昏時他進了城,在一座舊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門外,不時發出長長的哀叫。這裏是猶太老人和魯魯的舊住處。主人是回到這裏來了罷?怎麼還聽不見魯魯的哭聲呢?有人推開窗户,有人走出來看,但都沒有那蒼然的白髮。魯魯在門口蹲了兩天兩夜。第三天早上,人們氣憤起來,拿來繩索棍棒下決心要處理他。他又餓又渴又累,看着屋門,希望在這一瞬間老人會走出來。但是沒有。這時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衝出重圍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倆很難過,傻魯魯!怎麼能離開愛自己的人呢!你一定會回來的吧。

他們終於等到了魯魯回來。姐姐衝過去彎身抱着他的頭,他舐着姐弟倆的手,又給爸爸媽媽作揖。那晚全家都高興極了。

從此魯魯正式成為這個家的一員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的那天,整個小村沸騰了。一家人緊緊抱在一起,他們終於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魯魯是不能去的。最後的決定是把他送給T市愛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個著名的大瀑布,l0裏外便聽到水聲隆隆。車經這裏的那天,姐姐發着燒,還執意要下車去看。於是爸爸在左,媽媽在右,魯魯在前,弟弟在後,向觀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從幾十丈的絕壁跌落下來,在青山翠巒中形成一個小湖,水氣迷濛,一直飄到亭上。姐姐覺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鳴般的轟響彷彿離她很遠。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們越來越遠,什麼也看不見了,倚在爸爸肩上暈了過去。

姐姐因病住進了醫院,從此魯魯再也沒有看見姐姐。沒有幾天,他就顯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澤。唐家的狗飯一律有牛肉,他卻嗅嗅便走開,不管弟弟怎樣哄勸。

範家人走時,唐伯伯叫人把魯魯關在花園裏。在飛機上,姐姐和弟弟為了不能再見魯魯,一起哭了一場。他們聽不見魯魯在花園裏發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見魯魯因為一次又一次想掙脱繩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們飛得高高的,遺落了兒時的夥伴。[來源:]

魯魯發瘋似地尋找主人。唐伯伯總是試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氣地説:“請你住在我家,這不是已經説好了麼,魯魯。”

有一天,魯魯又不見了。過了半年,大家早以為他已離開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幾處沒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尋找謎底後,又歷盡辛苦回來,只是為了不違反主人的安排。

但後來他卻有了觀賞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蕩、白帳幔似的落水,發出悲涼的、撞人心絃的哀號。

4.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A.本文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細膩地描摹小狗魯魯的內心活動,使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內心複雜的情感。

B.魯魯去城裏的舊住處守候舊主人,最後又回到範家,只是因為他遭到了人們的驅趕,再加上飢渴疲累,這讓讀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無奈。

C.去到唐家後,魯魯得到了很好的優待,但他並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飯,這反映了魯魯對新主人的不滿,以及對舊主人的忠誠。

D.文章以魯魯第一次喪家的哀號開篇,又以它第二次喪家的哀號結束,首尾呼應,對小狗被無情拋棄的悲劇命運寄予了無限的同情。

5.文中兩次寫到了瀑布,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

6.著名作家孫犁評價《魯魯》:“表面是動物的悲鳴,內含是人性的呼喊。”請結合文本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10.福建廈門2017屆高三3月語文質量檢測卷及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