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巖錄對日本茶文化的影響

來源:文萃谷 1.56W

導語:《碧巖錄》全稱《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亦稱《碧巖集》,是宋代著名禪僧圜悟克勤大師所著,共十卷。書的內容即重顯禪師的百則頌古和圓悟的評唱組成。

碧巖錄對日本茶文化的影響

被譽為禪宗"宗門第一書"的《碧巖錄》,是以湖南省石門縣夾山之別稱"碧巖"冠名的佛學法寶,其書於宋元之際流播海外,影響甚巨,不僅作用於伽藍叢林,還作用於其它與禪相關的文化領域--日本茶道,即是最為典範的例證。

  一、《碧巖錄》推動了日本茶道問世的進程

日本茶道是大和民族的文化瑰寶,古代日本沒有原生茶,也沒有本土禪。古日本茶道聖典《南方錄》中有言,"茶道是從禪道中出來的。"這無疑是句大實話。研究日本茶道,必先解讀日本禪的文本。禪風東渡並風靡扶桑,是孕育茶道的土壤。宗門法寶《碧巖錄》的廣泛傳播,則對禪文化在島國的普及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碧巖錄》全稱《佛果園悟禪師碧巖錄》,公元1111年,中國禪臨濟宗楊岐派園悟克勤禪師應親佛丞相張商英居士之請,住持夾山。其間,在碧巖丈室對雲門宗雪竇禪師選輯的《頌古百則》進行了長達7年的講解、剖析,之後,其弟子彙編成書,共計10卷12萬字。此書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它以雪竇禪師的《頌古百則》為底本,加之園悟克勤禪師的闡釋評唱時將自己的學問見識、思想觀點、人品智慧融人其中,可謂是集禪學、哲學、文學、史學、美學、倫理學、道德學之大成:二是形式活潑,開導啟發性強。每則之前,先加"重示"(綱要提示),列舉公案,介紹公案提出者的簡歷並著語評論,再對其中警句重點"評唱",還自作頌語,最後又加以評唱,融詩、偈、頌、評於一爐,一唱三歎,深入淺出,簡繁得當,易為人們所接受。

據日本佛教史記載:日本禪宗是由曾兩度來大宋留學的榮西禪師創立的,此後百餘年間,迅猛壯大,成為日本佛教的主流。尤其是《碧巖錄》的傳播,推動了日本禪宗的興起。鎌倉幕府時期,島國禪宗共發展為24派,其中21派為臨濟宗,而這21派中除日本臨濟宗開山祖榮西屬黃龍派外,餘下20派均系經園悟克勤禪師傳承開來的楊岐派。須知榮西不僅是日本禪宗的開山祖師,而且還是將中國茶種引入日本的第一人,並著有日本茶文化的發軔之作--《吃茶養身記》。照理來説,其派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理應領導禪宗新潮流,殊不知卻讓後來的楊岐派佔了上風。這種後來居上的結果決非偶然,而是《碧巖錄》傳播影響的使然。因為楊岐派繼承了臨濟宗的基本思想,綜合了臨濟、雲門兩家的禪風,同時用靈活的手段接引學人,從而使楊岐派在激烈的派系競爭中取得優勢。因緣際會,《碧巖錄》恰恰具備了楊岐派的上述特點,故能廣為流傳並使熱衷於其學術思想的宗派一支獨秀。在日本禪宗史上,呈現着完整的發脈於園悟克勤禪師的法嗣譜系:園悟克勤--虎丘紹隆——應庵曇華——密庵鹹傑——鬆源崇嶽——運庵普巖——虛堂智愚——南浦紹明——宗峯妙超——徹翁義亨——言外宗忠——華叟宗曇——一休宗純。一休宗純,即日本家喻户曉的"聰明的一休哥"。而他的高徒村田珠光,正是日本茶道的開山鼻祖。

《碧巖錄》對日本禪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作用力也必然作用於日本茶道。日本的禪僧,打從形成宗派之初,就具備了禪文化佈道者與茶文化傳播者的雙重身份。日本寺院的飲茶之風,是自唐朝引進茶飲以來就一直沿襲的。禪僧既是茶葉的種植者、推廣者,也是茶飲品味者,茶藝研究者,茶文化的傳播者。茶道草創之先前及在茶飲僅囿於貴族尚未走進民間之際,他們便是最大的飲茶羣體。加之飲茶參禪的親和關係,更使茶與禪興衰同步,榮辱與共。從某種意義上説,青燈、黃卷、綠茶組成了當時日本禪僧生活的"三原色"。禪文化繁盛必然帶來茶文化的繁盛。可見,沒有《碧巖錄》的風靡全島,便沒有日本禪宗的風流時代,也就沒有香飄今天的茶道文化。

  二、《碧巖錄》開啟了日本茶道先驅者的心智

日本茶道的開山鼻祖村田珠光,出生於公元1423年,11歲出家於奈良稱名寺,19歲進大德寺酬恩庵,拜一休宗純為師。據中國旅日學者藤軍考證:一休將自己珍藏的園悟克勤禪師的墨寶--寫給虎丘紹隆的印可證書傳給了珠光。珠光將墨寶高懸於自己茶室的壁龕上,終日仰懷禪意,專心點茶,終悟出"佛法存於茶湯"之理--而這也正是"禪茶一味"的境地。珠光身後,繼承其茶道思想與精神並弘揚光大的是武野紹鷗與利休居士。前者被譽為"茶道之先導者",後者被譽為"茶道之集大成者"。二者是茶道上有師徒之緣,兩人先後繼承了珠光的茶道思想,並有所創造發展。

利休之師紹鷗在形容茶的禪味時,曾引用過一首詩,詩歌的大意是:浦風蕭蕭,春花謝了,紅葉隱了,一片靜寂,彷彿回到了本原。這晚秋景色正同茶味相通。利休也引過一首詩,詩的'大意是;只要見到深山雪地裏萌生的小草,你就會感到茶香鳥語的春天在你眼前大放光彩。白雪皚皚的山間,一輪朗月高照,從雪薄冰融處忽然發現一點小草的生機,發現一點生命的信息,這株最先從冬的死寂中掙扎出來的小草的強烈的生命意志,就是動人心魄的禪意啊!正如"枯木遇風作龍吟"一樣,戒、定、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種真正的生命,即是禪的生命,也是茶的三昧。"枯木龍吟"之典出於《碧巖錄》第二則公案,也正是這段禪話的一個活眼。本意即於枯之樹木在風中也會發出龍吟般的聲音,寄寓着"血脈不斷,春風吹又生往日榮化"的深意。紹鷗與利休都是從這禪語中悟出了"無一物中無盡藏"的茶道意境--而三位大師對茶的領悟正是《碧巖錄》智慧之光的折射。

園悟克勤禪師將"只可心會不可言説"的禪大肆宣講開來,打破了禪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傳統。我們姑且不論禪立文字的是與非,但園悟克勤禪師將詩、偈、頌、評融為一體,以詩的語言,意境來喻顯活潑精警的禪機,確是頗具匠心的。禪自在華夏大地上落户,就具備了反傳統、反封建意識,禪僧往往"內現菩薩相,外現顛倒相",他們尋求人及人類的本來為終極目標而孜孜以求。當禪傳到日本,這種反叛與創新精神,自然也就"遺傳"給了珠光、紹鷗、利休。珠光開創草菴茶,使茶文化衝出"貴族茶"、"寺院茶"的樊籬而走向民間,其壯舉自是反叛與創新的集中體現:紹鷗在繼承珠光的茶道思想上,不落窠臼,不僅將日本和歌理論導人茶道,還開創了"海濱小茅屋"的一代新茶風,至於利休,則在繼承兩位先師的基礎上,將字畫歌賦等藝術引入茶道,使茶道臻於完美,亦可謂是推陳出新--他們分別當之無愧地贏得了"茶道開山","茶道先導"與"茶道集大成者"的美譽盛名。

  三、《碧巖錄》滲透於日本茶道的內容與形式

日本茶道是在一代代茶人不斷更新,不斷創造、不斷改善的過程中臻於完美成熟的。雖説日本茶道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即不離茶道的母體文本--禪。茶道的一些重要理念,我們都不難從《碧巖錄》中找到其母體源頭或誘發點。

"和敬清寂"被稱為日本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和敬清寂"之心境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必須追溯到這一理念的首倡者珠光。當年,珠光在回答義政將軍有關茶道的詢問時説:"人人茶室,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間,和兮敬兮清兮寂兮。"由此可見,"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即是達到"和敬清寂"的手段,而這皆可以在《碧巖錄》中找到其母本:如第四則公案中"真空無相"的三昧境界,第四十六則中"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中火自涼"的勸誡,分明都是"外卻人我之相,內蓄柔和之德",有着神形相似之處。如果將"和敬清寂"的意境與"夾山境"比較一下,同樣也可發現二者之間有着驚人的相似。在日本茶道場所,常常掛有"猿抱子歸青嶂後,鳥銜花落碧巖前"的偈聯--此聯出於《五燈會元》卷五:有僧問,"如何是夾山境?"善會説,"猿抱子歸青嶂後,鳥銜花落碧巖前"。北宋政和年間,園悟克勤禪師住持夾山,評唱《頌古百則》時居碧巖丈室,有感於"夾山境"之深邃,歎謂,"碧巖不離此處,此處不離碧巖,攝大幹於毫端,融芥塵於剎海,銜花鳥過,抱子猿啼。"這番話更是對"夾山境"作了進一步的詮釋。此後他的弟子將他的代表作以"碧巖"名之,亦可謂情有獨鍾。隨着以《碧巖錄》為主要載體的夾山茶禪文化的東渡,"猿抱子歸","鳥銜花落"一聯也飄洋過海,登茶道之大堂,人茶人之雅室,成為茶道場所最常見的偈聯。這是因為此聯不僅是對"夾山境"的高度概括,更與日本茶道所推崇的"和敬清寂"意境相諧相融。聯中既有詩情又寓禪意,勾勒出一副祥和、空靈、澄明、恬靜、慈悲的畫面:猿抱子歸,無猛獸之驚擾,惟母子相依之親情,鳥銜花落,無風雨之侵襲,獨自由飛翔之怡然。猿歸青幛,暗寓彼岸之意,花落碧泉,內藴涅槃之美,這與日本茶人心儀之境界有着哲理意藴的契合與審美追求的趨同。難怪日本茶人對此聯青目艮有加而高懸於室。這既是他們好《碧巖錄》而愛屋及烏的情感流露,也是他們在晶茗參禪過程中一種氛圍與意境營造的需求。

禪與茶的結合,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可謂是一杯品不盡的香茗,在人類文明長河中亦可謂是一泓淌不息的清泉。禪茶一味須心品,茶道源頭以史證。史海鈎沉,缺失難免,但歷史脈絡分明已清晰可辨,以《碧巖錄》為主載體的夾山禪茶文化,對日本茶道形成發展的全過程均有着其它文化所不曾發揮過的影響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碧巖錄》則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活水,數百年來,一直以其禪的意境、禪的思想、禪的智慧、禪的清明滋潤着一代代日本茶人的心田。誠然,《碧巖錄》中的很多理念與思想,並非園悟克勤禪師首創,亦非禪門一家之言,但我們在進行專題研究時,不能脱離研究主體的歷史背景與特殊性。既然《碧巖錄》曾在日本產生過巨大影響,既然珠光、紹鷗、利休等茶道開創者都曾深受《碧巖錄》學術思想的深深薰陶,那麼人主體與媒體的趨同點上尋循來朧去脈無疑是還歷史的正確路徑。"近水樓台先得月",《碧巖錄》所閃爍出的智慧之光必然最先照撫在日本茶道的樓台上。《碧巖錄》對日本茶道的影響,還表現在茶道的許多形式與禮儀上。其中許多禪語名句,或懸掛於茶庵茶室裏,成為百代經典,或流行於茶人茶友間,成為"口頭禪"。在現今日本茶道所盛行的禪語中,有許多是直接援引於《碧巖錄》第六則,原音是雲門文堰禪師對其弟子的開示,園悟克勤禪師在評唱時讚歎這句話可以貫古今。在日本茶道中,茶人們十分喜歡這句禪語,並努力實現它,力圖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裏,無論自己身邊發生了什麼事,都要認真地不慌不亂地喝好每一碗茶,體驗"日日是好日"的禪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