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5.95K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和建立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有着怎樣的影響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我國企業在創建企業文化、提高競爭力時,除了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企業文化外,還有必要借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瑰寶,“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一、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孔子。儒家思想可供企業文化建設借鑑的地方比較多。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借鑑儒家 “仁”、“信”、“義”、“和” 思想。

(一)“仁”的思想。“仁”,仁愛,“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義所在。在《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9次,有多種釋義,最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種解釋是“愛人”。孔子本人在一次回答弟子樊遲提問時作過這樣的回答(見《論語·顏淵》)。許慎《説文解字》也作如此解釋:“仁,親也”。我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尊重自己的員工,理解支持他們,信任寬容他們,關心體貼他們,從而有效培育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和信任度,企業真心為員工着想,就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二)“信”的思想。“信”,言行相一,即信用。《周易·繫辭上》説得好:“人之所助者,信也”。《論語·為政》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顏淵》説“民無信不立”。要使企業成功必須講“信”。“信”是儒家倫理中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也是中國交換倫理的重要典範,很值得我們在當代企業文化建設中學習和借鑑。企業對外講誠信,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業效率;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企業對內講誠信,能實現內部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充分發揮人的最大潛能。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義”的思想。“義”,道義、主義。孔子説:“君子明德大義,小人只懂財利”(《論語·里仁》),“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還提出“見利思義”的思想。在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應把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使員工自覺地意識到在講“義”時,要承認“利”的必要;追求“利”時,則要接受“義”的約束。這樣,就能實現“以義估利”,“舉義興利”,調節和規範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使企業遵守法則,正當經營,把賺錢看作一種手段而非目的,自覺地把企業賺錢與國家興旺和民族利益聯繫到一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捐助教育、辦慈善,將利益回饋社會,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取向。

(四)“和”的思想。孔子説:“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這是中華幾千年歷史中處理人際關係、民族文化、社會關係的傳統原則。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得益於這一“和”的傳統。對於企業文化建設而言,目前比較流行的做法有“三和治企”,“三和”指“人和、物和、利和”,即治理企業要將人員間的關係協調,企業生產與環境的協調,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協調有機結合起來。儒家思想從不同方面對企業文化建設起作用,是企業運轉的潤滑劑。企業家應該以超凡的卓識遠見,注意吸收借鑑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用於教育員工,培養員工愛崗敬業、團結合作、協調一致的精神,使企業的競爭力得以增強。

二、道家思想的影響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他們分別著有《老子》、《莊子》。這兩部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從道家思想中吸取合理營養。

(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是道家的中心思想。老子説:“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發展有其規律性,人們應按規律辦事。企業文化建設,首先,企業管理者應順應自然發展規律,按規律制定規章制度;其次,涉及企業改革改制時要對企業自身特點和周圍環境全盤考慮;第三,對企業管理者而言,要善於抓大事,將常規事務分權予下屬,使責權明確、各盡其力。企業管理者看似清閒,實際工作卻井井有條,正是“無為而無不為”。

(二)“辯證治事”的思想。老子認為,一切現象都是相互對立的,如新與舊、盛與衰、高與低、長與短、福與禍等,而且這種對立關係也是可以轉化的。商場如戰場,面對激烈的競爭,企業應該有清醒認識。當處在經營困難時期,企業應通過不懈的努力,使困難局面得到改善並要向好的方面轉化,即獲得成功;當處在順境時,企業應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企業的競爭對手也在以難以覺察的速度迅速崛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落後者甚至被淘汰。以辯證治事的思想來認識事物、治理企業,也是許多企業反敗為勝走向成功或者戒驕戒躁保持領先的法寶之一。

(三)“點滴為始”的思想。老子説:“合抱之木。生於毫木;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個企業都有同一個夢想,即不斷髮展,日益壯大。要實現這個夢想,就需從零開始,然而很多企業卻沒有做到這一點,急於求成,盲目擴大規模,不顧自己的條件,也不顧事物發展的步驟性和規律性,結果出現了管理困難、資金浪費、負債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現象。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哪個沒有明晰的發展史?那些有上百年曆史的企業,哪個又不是厚積薄發才有了今天的業績?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啟發今天的企業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成敗,以一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來順應規律,治理企業,同時以一個“點滴為始”的思想看待企業成長,使企業得以持續發展。

三、儒家道家文化的消極影響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不存在絕對的好與絕對的壞,既要看到傳統文化優秀方面,也要看到傳統文化消極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折中的中庸之道,調和折中的維持之術。老子説過“不敢為天下先”的話。這些思想滲透到企業中,既會影響企業競爭一流的意識,也極大地影響到企業內部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加拿大華裔總督伍冰之的父親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摘天上的星星,那麼你連地上的塵土也得不到”。在經濟金融全球化時代,商業競爭更加激烈,充滿風險,誰若過分謹慎,事事不敢為天下先,以得過且過的心態辦實業,時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敗。通用電氣前總裁傑克·韋爾奇談起通用的企業文化時,其中有一句名言就是“競爭、競爭、再競爭”。

(二)怎樣看待成敗,怎樣評價經常失敗的人。現代教育科研成果表明,人是在不斷犯錯誤中學習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成功的人也是失敗比別人多的人。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在評價一個人時,往往不是看他做成了多少事,而更多的是看他犯了多少錯誤,得罪了多少人,失敗了多少次。在這種標準下,那種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對各方面關係照顧較好的老好人往往佔優勢,而那些衝勁大、對關係顧及少、一頭扎進工作中的人往往吃虧多。長此以往,員工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對企業的危害不言而喻。

(三)重歷史、重經驗、重權威及官本位思想。“不識古,不成義”,“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大官説的話比小官頂用,上司彷彿在所有問題上都比下屬聰明。其實,過去的經驗,不能原封不動地用於指導今天的現實生活,許多經驗留給今天參考的往往只剩下核心的思想精義。重歷史輕現實、重經驗輕實踐、重權威輕真理、重官位輕真理的思想作用於企業文化建設,只會使企業封建氣息濃厚,難有長足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作用於企業文化建設,今天的企業應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拋棄傳統文化的消極方面,使傳統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同任何一種文化一樣,企業文化建設也是開放型的,必須兼收幷蓄,企業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優秀遺產的同時,還應結合本企業狀況,充分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建設經驗,以便形成本企業獨有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兩方面影響

中國文化傳統對企業文化的影響,無疑是一分為二的。

其正面影響主要表現在:

1、中國文化傳統中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和人際關係思想,有助於中國企業文化“以人為中心”管理特色的形成。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作用日益凸顯,企業只有具備高素質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中,高度重視人的作用,有很多對人的重要性的表述,例如,《尚書》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論述,而《孟子》也告訴我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確實在中國傳統社會管理中也是如此實踐的。在中國當今社會,雖然部分企業在管理中有重物輕人的傾向,但對人的重視依然成為管理主流。

2、中國文化傳統中重視道德教化,有助於確立優秀的價值觀念來引導職工行為。西方管理思想強調製度管理,而中國文化傳統在強調製度管理的同時,更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從孔子開始,中國傳統文化一貫強調道德教化的作用,認為人皆有羞恥之心,關鍵在於要用高尚的道德去教育、感化他們,使人們明白何謂高尚、何謂卑鄙,區分道德和不道德行為。孔子便説過:“道之以政,齊之以禮,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就是説,用政治和法律來誘導人們,用刑罰來整頓人們,人民只是暫時免於罪過,卻沒有羞恥之心;而如果用道德來誘導他們,使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便不但具有羞恥之心,而且也樂於服從。這種重視道德感化的思想,有利於在企業中確立一種優秀價值觀,然後用這種優秀價值觀念來引導和制約職工的行為,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同樣,《孟子》還告訴我們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因為如此,中國眾多企業家都具有這樣的共識,先做人,後做事。因為“有德不可敵”。

3、“以義致利”思想有助於形成正確的義利觀。對於企業而言,一個重要的文化倫理標準就是如何處理“義”和“利”之間的關係。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面屢屢發生問題,就是因為沒有把握正確的義利觀。而中國古代先賢在這方面早就有明確論述,孔子同樣早就告訴我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教育人們要 “見利思義”,應該做到“義利兼顧”,而不能夠“見利忘義”。這種“以義致利”的思想,有助於使企業家更好形成正確的義利觀,不僅為社會創造良好的經濟價值,而且也充分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4、重視“和”的思想。有助於企業和諧氛圍的塑造。“和”的思想,可謂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思想之一,《國語》中有89處提到“和”字,《禮記》中有80處提到“和”字。和諧氛圍的塑造,歷來被中國的管理者所重視。“禮之用,和為貴”。企業文化倡導企業全體員工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就需要在企業中營造和諧氛圍,從理念、制度、行為等各個層面達成共識,這樣才能形成合力。然而,值得重視的是,中國文化傳統並不提倡無原則的和諧,不提倡一團和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因此,中國著名企業三一重工集團就提倡“事前拼命吵,事後拼命做”的企業文化,在事前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甚至激烈爭論,一旦達成共識,就須同心合力去執行。這種“和而不同”、注重執行力的企業文化成為三一集團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國文化傳統對於企業文化也存在負面影響:

1、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對企業成為真正自主經營的獨立經濟法人不利,也對企業內部員工創新精神的倡導不利。幾千年來,中國的文化傳統都強調整齊劃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種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念,更重視組織之間的共性而忽視其個性,不利於企業強調自主創新,開展有特色的經營,也不利於當今互聯網經濟時代下的創新。企業的最好狀態,包括員工的最好狀態,就是成為一個個有強大活力的鮮活主體,在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下獨立自主地開展經營活動。因此過分強調大一統思想無疑會影響企業發展。

2、平均主義制約人的進取精神。強調平均主義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大特色,不論是 “槍打出頭鳥 ”的民間經驗或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經典論述,都體現出高度的平均主義思想。這必然會給企業家奮力進取帶來很大的心理障礙,同時也會造成社會人羣中的思維定勢,壓抑人們的進取精神。

認清文化傳統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是希望中國企業家在企業戰略思維中明白這一點,從而揚長避短,將企業經營得更好。同時也希望政府管理部門要敢於放手,不能用大一統思想去要求每一個經營主體,從而使我們的企業真正具有創新活力。

  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第一,有博大的專業方面知識。這就要管理者多讀書,多接觸文化知識,特別是要注意從傳統文化中間吸收知識。孔子曾經“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説明知識是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有不斷進步。對於企業管理而言,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綜合業務素質,這樣在代表企業的時候才能不有損於企業形象。

第二,溝通能力是每個管理者的必備素質。先學着適應別人,融入別人的話語當中,然後就是展露自己的自信,從而達到和別人協調溝通的目的。

第三,説服別人的能力。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具備這一能力,要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讓別人信服,從而達到管理的目的。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羣人存在,他們就是縱橫家。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説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其中以蘇秦張儀最為著名,他們名滿天下,事業有成,而全憑的是他們説服別人的藝術。[page]

第四,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説的很明白,現代社會的問題是越來越複雜,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具備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

第五,堅持的力量。荀子的《勸學篇》裏就重點談到這個問題,堅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這段話的大意是: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裏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鋭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這個比喻對於當前的企業管理界而言仍然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很是值得管理者學習和借鑑。

第六,灑脱的胸懷。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説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人的胸懷。張培合先生要求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都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夠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其中膾炙人口的一首詞就淋漓盡致的表現了這一主題:灑脱的人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明代楊慎的代表作品,他給了我們一個寬廣的境界。

第七,對企業要有忠誠度。朝秦暮楚的人是不會有長久的事業的,這一點是不斷被歷史證明的。有一則寓言,它是這樣的“有一天,鳥類和獸類之間發生了戰爭,蝙蝠看到獸類很強大,就飛到它們的隊伍中説:“我有牙齒,又是胎生哺乳的,是獸類,我也來參加戰鬥吧。”過了一會兒,鳥類漸漸佔了上風,蝙蝠悄悄地來到鳥類中間,説:“你們看,我有翅膀,會飛行,是你們的朋友,我來幫助你們吧。”後來,鳥類和獸類講和了。獸類罵蝙蝠是叛徒,不再理睬它,鳥類知道了,也不歡迎它。蝙蝠很難為情,只好白天躲起來,晚上才出來活動”這就回答了蝙蝠為什麼是晚上出來活動的這個“著名問題”。

第八,管理者要學會難得糊塗的藝術。“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這句話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夥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説“水清無魚” 。

第九,部門之間互相理解,協調工作,這是一個成熟企業文化的表現。

才管理觀,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分為識才、求才、信任人才、合理配置人才四個環節

歷經六百年的風風雨雨,才出了唐宋八大家這屈指可數的大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

人才很重要,發現人才更重要,即韓愈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周文王在尋訪賢人的途中,有一天在渭水南岸看到一位氣宇不凡的白髮老者在釣魚,每起一鈎就是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文王在驚訝之餘,就與這位老者攀談起來。而更令文王驚訝的是,這位老者竟然對治國之道頗有精闢的見解。文王大喜過望,就把老者請上車,一同回到都城。老者姓姜名尚,字子牙,因為文王在與他同歸時説:“吾太公望子久矣!”就號稱為太公望,俗名姜太公。在姜太公的輔佐之下,文王開始了對周圍小國的攻伐,為周朝的立國奠定了基礎。

其他的歷史典故比比皆是,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從楚國換回來的,但是秦穆公慧眼識英雄,並不因為百里奚是奴隸而低看他,終於百里奚幫助秦穆公實現了霸業。

孟嘗君以“好客養士”、“好善樂施”而名聞天下,他對待門客,不惜“舍業厚遇之”,因而“傾天下之士”。門下食客達三千餘人,馮諼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怪人面目出現,起初為了試探孟嘗君的胸懷和眼光,曾三番五次地向孟嘗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孟嘗君無一例外的都滿足他而從來不嫌棄。當他發現孟嘗君是一個不勢利、非常大度、值得為他出謀劃策的領袖時,毅然決定竭盡全力以事孟嘗君。通過“薛國市義”、營造“狡兔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

而不懂發現人才的人難逃敗亡的命運,項羽是蓋世英雄,開始的時候擁有陳平、范增等謀士,武將有後來名震寰宇的龍且、韓信,但是項羽視大才如無物,棄之如敝屐。韓信於是投靠劉邦,拜為大將,幫助劉邦擊敗項羽。幸好還有一個范增,但是項羽竟然懷疑范增的忠誠,沒有什麼比一個老臣的忠心被懷疑更讓人寒心了,范增只好遠走告老還鄉,在回家的路上病發身亡。項羽也因此失去了他那最後的謀士,從此命運就不再眷顧這位驍勇善戰的項王了,終有烏江自刎的結局。

三顧茅廬是個著名的例子,説的是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出山幫助自己統一國家大業。第一次,三人來到隆中,得知孔明不在,失望而歸。第二次,劉備聽説諸葛亮回來了,立即叫人備馬,到了草屋,諸葛亮還是不在,三人又怏怏而回。春天來了,劉備打算三訪孔明,張飛和關羽都不耐煩了。三人第三次到隆中,來到草屋,知道諸葛亮在睡覺,劉備便等他。孔明醒了,,兩人禮讓一番,便談論起國家大事,劉備一再邀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這樣的誠心誠意,如何不答應劉備呢!

從此後,劉備才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只是擁有一幫能力出眾武將,而沒有一個戰略策劃大師,終究不過是一個小軍閥而已。

獲得了人才,而不信任其人,反而處處牽制,到頭來不過一場空。用人就要敢於用到底,即用人不疑。唐太宗李世民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好,其事蹟見於《唐太宗論賢錄》:唐太宗謂徐景公曰:朕觀羣臣,惟有卿賢,有人言卿是非者,何也?徐景公曰:臣聞,春雨如膏,滋長萬物。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普照萬方。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羊羔雖美,眾口難調。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折,兄弟聽之疏。朋友聽之別。夫婦聽之離,鄉里聽之恨。堂堂七尺軀,提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大意是説:唐太宗對徐景公説:我看羣臣之中,只有你很賢德,卻還是有人説你的是非,這是為什麼啊?徐景公説:我聽説,春雨有如潤物的精華,(它)滋長萬物。農夫喜愛它的潤澤,行人討厭它引起的泥濘。秋夜的月亮像一面明鏡,雅士淑女喜歡玩賞它,盜賊討厭它的光輝。羊羔雖然味美,眾口終究難調。是非天天有,不去理會它自然就沒事。君王聽信了臣子就有被(枉)殺頭的,父親聽信了兒子就會遭到責罰,兄弟聽信了就會互相疏遠。朋友聽信了就會斷絕友誼。夫婦聽信了就會離異,鄉里之間聽信了就會互相仇恨。堂堂七尺男兒,一定要提防只有三寸的舌頭。舌頭有如龍泉劍,它殺人還不見血。

另外,合理使用人才也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在使用人才時也應用其長處,例如:某村莊有一個農夫與五個兒子。大兒子忠厚老實,二兒子聰明伶俐,三兒子是個駝背,四兒子是個跛子,五兒子是個聾子。大家都在為他的五個兒子如何在農夫過世後的生活而發愁時,農夫卻已經有了自己的安排,他讓大兒種地,二兒經商,三兒搓草繩,四兒擺攤子、修自行車,五兒子去炸石頭、開山路。三年後,這户人家成了村裏最富裕的一家。這就是他善於從實際出發,合理利用每個人長處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