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

來源:文萃谷 2.03W

在日本企業文化中,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希望對你有幫助。

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
  中國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

1“以人為本”———日本企業文化的核心日本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人”都被經營者作為企業的中心,因此“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逐漸形成了.日本著名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把員工看作企業最重要的資源,認為“企業即人,成也在人,敗也在人”.他自己的經營哲學就是:“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他還曾經説過:“松下先塑造人,後生產電器.”而有“國際經營者”之稱的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説得更加直接明瞭:“使企業得到成功的,既不是什麼理論,更不是什麼計劃,而是人!”索尼公司的口號則是“要讓管理工作去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適應管理工作”.這些日本企業的管理思想都體現出了“以人為本”.另外,日本企業實行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制,只要員工沒有過錯,就可以在公司裏從入職一直工作到退休,而且薪酬和地位也會隨着工齡的增加而得到提高.同時,日本企業非常重視對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和對在職員工的再教育,企業會根據公司的盈利情況,讓員工在公司內部或者外部、甚至去國外進行研修,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和業務能力,從而使其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以人為本,把提高勞動生產率與善於發揮和調動他人的積極性巧妙結合,這也是日本企業取得成功的一個奧祕.“以人為本”還有一個體現,那就是日本式的經營方法,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家族式經營方法.日本人把企業當成一個“大家庭”,每個員工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都應該與自己的“家庭”榮辱與共.公司的社交性活動計劃通常都排得滿滿的,表面上説自由參加,實際上是全員參加.公司還會拿出相當一部分資金給全體員工提供福利:從家屬補貼、交通費、職務補貼一直到公司住宅、宿舍、住房貸款、借貸的延期償還、存款、健康保險等,無所不包.毫無疑問,在這種“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下,大多數日本企業的員工都會因此認為,公司的經濟穩定就等於自身的穩定,公司的經濟發展就等於自身的發展,所以才會願意為公司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公司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

2“以和為貴”———日本企業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把“以和為貴”作為最高的社會價值原則,日本文化將他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把“以和為貴”的儒家思想吸收進來,在處理人際關係中,將他作為基本準則,並且把它引入到企業文化中去.例如,松下公司的“和親”、豐田汽車公司的“温情友愛”、三菱電機公司的“養和精神”等,這些都反映了“以和為貴”的思想“.和能生財”這一觀點尤其在現代日本的企業管理中大行其道.在企業內部“,以和為貴”是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重要方式,“人和”被廣泛運用於員工與員工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即企業內部的團結.日本企業稱為“株式會社”,他的意思就是説企業如同一個大家庭,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有責任、有義務維持家庭內部的和諧、團結,從而來避免產生家庭內部矛盾.“以和為貴”在日本企業內部被相當重視,從而使企業員工內部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強烈的集團主義意識.松下幸之助認為,一加一等於二這是很顯而易見的法則,但是在人與人的'關係調節上,如果編組恰當,一加一的答案可能遠遠大於二.可如果搭配不合適,一加一很有可能等於零,甚至有可能都會出現負數.所以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關係,是日本企業非常重視和調整的一部分,即使發現並解決員工之間的矛盾,從而建立起和諧、融洽、團結的良好關係.最重要的是,“以和為貴”還能改善勞資關係,弱化僱傭與被僱傭意識,使整個企業呈現一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諧景象,為企業以致整個日本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前提.

3“禮治、德治”———日本企業管理的聖經禮治和德治思想是孔子治國思想的兩個主要方面,孔子認為,在治理國家上,行政和刑罰只能使人因為害怕而不敢做壞事,卻不會使人有知恥之心,自覺不去做壞事,而用“禮治”來統一人們的行為,用“德治”來教化人們,卻能起到行政和刑罰起不到的作用.日本的企業經營者把“禮治”和“德治”思想引入到企業管理中來,管理員工時更多的以用“禮”和“德”來教化、管理員工,儘量不採用嚴格的管束和處罰的手段,使他們自覺自願地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維護企業的整體利益,盡職盡責的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奉獻自己的全部精力.因此,在招聘員工時,非常注重對員工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入職以後還要對其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教育,在日後的晉升和提拔時,作為主要的選拔標準,就是道德素養.另外,在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中,特別強調統治者的身教,即統治者自身的道德修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日本的企業經營者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各方面都要做員工的表率.而且在與員工交流時非常注意措辭,儘量避免給人留下高高在上的印象.例如著名的東芝公司董事長土光敏夫就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領導,他最崇尚的是“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主張言教不如身教.他經常深入員工之中,與員工談心、聊天,認真傾聽員工的聲音,有時甚至會與員工一起舉杯暢飲,把酒言歡,充滿了人情味.這種情感上的交流深深打動員工,使員工都樂意為公司效勞,極大調動了員工們的積極性.

從以上論述中不難看出,中國的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儒家的重要經典《論語》,更是日本企業經營者的行動指南和商務聖經,在我國亦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説法.日本許多有名的企業家,如澀澤榮一、伊藤淳二、北尾吉孝等,都把《論語》作為自己為人處世和企業經營管理的指南.尤其是被稱為“日本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也被稱為“儒家資本主義的代表”,他將《論語》作為第一經營哲學,並在自己的著作《論語與算盤》中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就是“既講精打細算賺錢之術,也講儒家的忠恕之道”.當然,日本企業對儒家思想並不是無條件地全盤接受,而是有選擇地、批判性地繼承,並將有利於本企業發展的部分發揚光大.在日本經濟界與學術界共同構築的“日本式經營”學説中,許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思想的特徵,並特別強調儒家思想在經濟活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在分析研究日本企業文化時,一定要先認真研讀我國的儒家經典,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日本的企業文化.

  日本企業文化的淵源

1.儒家文化的引進:日本引進儒教始於律令時代,大量經書隨着遣隋史,遣唐使的往來流入日本,加之留學生,留學僧的學成歸國及中國大陸名人,名僧的東渡,儒家思想經過詮釋和吸收逐漸日本本土化了。

2.武士道精神:武士道從字義上解釋是武士在其職業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須遵守的“道”。武士道的淵源包括服從、忠誠以及孝行,這就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愛國心和忠義精神。儒學思想是武士道道義最豐富的淵源,是“日本化”了的儒家思想。

  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1.漢字的傳入:根據考古學家對出土文物的研究發現古代日本並沒有自己的文字,它們使用的最早的文字就是中國的漢字。通過借用中國的文字,日本吸收了大量的中國文化,成為日本文化發展的基礎。

2.中國儒學的啟蒙教育:日本的文化自古就受到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日本儒學是吸取了中國儒學的主要內容,並以中國儒學的發展為原動力而逐步成長起來的,使其從適應社會轉變到控制社會。

在中國文化東傳日本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吸取大陸文化中的精髓還將自身文化與其融會結合,最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日本文化。所以,在日本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中國文化作為必不可少的因素深深的植根於日本文化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