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農村國中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

來源:文萃谷 2.65W

在農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十幾載了。這期間雖然也教出了一點成績,可就是感覺自己越來越不會上課了,就在我苦悶彷徨之際,結合我校縣級課題《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的研究工作,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培養成農村國中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才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因此,我意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還要抓好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第一次把學生當作發展的人來培養,體現了時代的需要。為了讓初中學生到高中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在每接一個新班時都很重視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好習慣,從而提高他們語文的綜合能力。

如何培養農村國中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説過“樂知者不如好之者”,學習語文的興趣來自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產中,文學成就璀燦奪目,教師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學成就開展五彩繽紛的語文活動,如朗誦比賽,課本劇表演,成語接龍,妙對欣賞,“國學經典誦讀”等等。這樣一來,班與班之間,組與組之

間為了一爭高低,這樣定會精心準備,活動中你爭我搶,唯恐落後,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還長了不少知識,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增。此外,興趣還來自成功感。語文不像理科那樣一道題就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因而語文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誇獎,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賞學生的語文成果,讓讚賞在學生的成長中佔有主導地位,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喝彩,學生的成功感就會大增。最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涉獵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經常利用第二課堂時間讓學生欣賞名家、名篇、名段,讓學生領悟其中的豐富內涵,領會語言學科的博大精深,學生自然就會有深入學習的願望。

第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新課程標準》就是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自主性。語文自主學習就是要求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運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後複習的習慣,獨立思考創新求異的習慣等等。其中,課前的預習習慣非常重要,強化課前預習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學習經驗,它可以使你及時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準備好聽新課必須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水平與筆記水平。學會運用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是每個學生必備的習慣,是自學的第一步。有了課前預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有心理優勢,而且自己查工具書積累的知識不易忘記,它符合現代教學理論對學生主體性的要求。長期堅持自覺預習的學生,語文成績進步大,而且在閲讀、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温故而知新”, 課後複習對學生來説非常重要,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

第三、培養學生的課外閲讀習慣。這種做法是由我校作為農村國中的學情決定的。我曾對我校七年級年級新生300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卷285份,內容主要是家庭擁有各種書籍數量、家電數量、機動車輛數量、學生看課外書籍數量等調查。調查結果是家用電器、機動車輛等的使用較為普及。大部分家庭已處於或正向小康過渡階段,但作為書籍這類文化必須品在農村中的擁有量卻廖廖無幾,讓人堪憂。

我校學生大部分就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更令人震驚:七年級年級新生經常看課外書的有55人,偶爾看看的90人,從來不看的155人。學生的課餘時間幾乎被電視劇佔去了,據統計,300人中看過《新環珠格格》的有270人,假日、休息時間大部分被連續劇佔據,追星厭學就成必然。再加上農村家長的重視不夠,不懂得輔導與約束,大部分學生學習慣的培養都很差,因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都相對較差,閲讀面窄,無法適應教學要求。由此看來,我校七年級學生的課外閲讀習慣的培養確實是迫在眉睫。正如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減輕後進生的腦力勞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閲讀範圍。”通過有選擇的閲讀,可以刺激學生的大腦,喚醒它、迫使它加強工作。他又説:“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閲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更需要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而語文水平的高低直接與學生是否重視課外閲讀有關。事實證明,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與他們閲讀的量成正比。新課標就明確要求中學生每年讀2-3部名著,閲讀量達80萬字,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語文修養。一進中學,我就讓學生每週做一篇300字左右的讀書摘錄。要求他們課外去學校圖書室讀書看報,從做讀書摘要開始,到寫自己見解的讀書筆記。只要是日積月累,一篇篇、一本本地

《如何培養農村國中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