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來源:文萃谷 1.85W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科學指導下,圍繞確定的學習目標,自主的選擇學習方法,自我監控學習過程,逐步養成自主評價學習結果。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的教學實踐活動。自主學習習慣就是“以學生獨立性、積極性為核心的,多種較優的心理機能參與的,主動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本領”,是指學習者在外因制約與內因作用相結合的情況下,經過長期自主學習實踐逐漸養成的勤學好問、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評價及反思等習慣,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能堅持自主地求知、探索的心理趨向和行為表現,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9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國小低年級就形成了,

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儘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於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並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如有的學生有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習慣,即使在老師的教誨下有了改正的決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徹底改掉。很多人認為國小低年級要讓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級習慣自然就養成了是極其錯誤的,所以從國小一年級,甚至幼兒園起,就要開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一朝一夕養成,也不能統統一下子養成,它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如在國小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國小高年級乃至中學,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級的學習習慣,如閲讀習慣,獨立思考習慣、勇於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高級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三、 開拓創新,多渠道培養學生自學習慣與能力

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指導、培養好的,指導學生自學必須要有長遠的規劃,從低年級階段就要開始訓練。

國小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直至鞏固為止。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覆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中,同時在反覆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這裏分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學生幹部一起來督促、管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完全靠老師一個人的督促有些力不從心。二是指導學生對照老師的要求自我反思、總結,逐步養成習慣,提高能力。

利用競賽、評優等激勵手段,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好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查字典比賽、網絡搜索比賽、摘錄本展覽評比、閲讀之星、預習之星、複習之星評比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薰陶、教育,在活動中養成習慣,形成能力。

四、自覺自學,整體發展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設身處地,樹立榜樣,不僅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9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