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高一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來源:文萃谷 1.66W

我國古代教育家孟子曾説過: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即告誡我們,要想使學到的知識紮實牢固,學問積累的深,就必須要學會自主學習。但現行的應試教育像一條無形的鞭子,催着老師只為成績而教,催着學生只為成績而學。大量的作業使得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所以,很多學生(甚至包括一些尖子生)的學習很被動,例如在會考之後的那個暑假,當老師不再給他們佈置具體的作業時,他們大多是無所事事的,以至於把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直接帶到高中裏來。那麼,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首先,從教師方面來説。

如何培養高一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第一,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心智成長,着重從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即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態度:要教育高中新生,從現在開始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並學會自控;要注重提高自身修養,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每天都有好心情;要從內心認識到鍛鍊身體的重要性,因為健康的身體可以使自己有心情也有能力高效完成學習任務。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用知識充實自己的人生。學習方法:要教會學生認識到高中階段自學和預習的重要性,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時間;學會敢於並善於與教師交流溝通,使課堂教學更能有的放矢,愉快高效;在課堂上要積極參與,既要注意傾聽、積極動腦,又要敢於和善於表達自己的認識和體會,爭取高效消化當堂課的內容;學會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尋求老師和同

學幫助,解決自學中的難題;學會探索和歸納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並樂於與人分享,同時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

第二,教師一定要從內心認同這種習慣養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身體力行,持之以恆,直到幫學生把這種習慣培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這種習慣的養成從新生一入學即開始,當然也需在以後的過程中不斷鞏固、深化和提高。如果教師對這種習慣養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想當然地認為學生自然會適應高中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想法是十分有害的。有好多國中表現還不錯的學生,到了高中很不適應,以至於無所適從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如果學生一直沒養成自學和預習的習慣,不會主動學習,只等教師推着學,那樣的教學必定是低效的。

第三,務必重視知識落實。輕鬆高效應該是師生始終追求的目標。從學生的試卷和對學生的訪談中瞭解到,好多學生學過的基礎知識沒學會,再要想他們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那就更談不上了,而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抓知識落實當然也要注意方法,在學生養成了主動、自學、預習的習慣之後,問答式教學就不失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問題解決之後,學生則可以通過合作學習鞏固、訓練和拓展知識。只要學生興致盎然且方法得當,其學習效果就會一步步地好起來。

第四,也是最根本的是,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學生輕鬆高效學習的前提。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人格魅力,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從心底理解學生,時常關心並幫助學生,學生才能親其師進而信其道,如果教師不認真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去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其次,教師要有自己

獨特的教學風格,能依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制定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並盡最大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比如教師神采奕奕地往講台一站,學生精神便為之一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任務在師生的共同探討中完成得很好。教師還要注意給學生留下進一步思考探索的問題,也啟發了學生課下自學的熱情。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揮,成功的慾望得到提升,充滿自信,學起來欲罷不能,教師只需高屋建瓴地點撥,學生便會舉一反

三。這是一種理想的教學狀態,只要教師認識到位,方法得當,訓練得法並持之以恆,完全可以達到。最後就是對教師學科知識的要求了,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本質的。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把握最前沿的知識動態,以使自己能夠遊刃有餘地指導和幫助學生。總之,掌控課堂、調動學生是教師高效教學的前提,能放能收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都得到提升,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主體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心智健康發展,知識高效增長,是教師在教育教育實踐中應該追求的目標。

其次,從學生方面來説,應逐步掌握以下有效學習方法。

《如何培養高一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