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來源:文萃谷 1.74W

、之後,讓學生用紙折出,並用陰影表示,學生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析出了很多不同形狀的。又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學生通過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再如,學習“釐米、米的認識'財,低年級學生對長度單位缺乏感性認識,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捲尺、米尺、格尺、直尺等工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量一量課桌邊的長度、鉛筆的長度、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和寬等,通過動手操作,多種感官互相協調配合,使學生對釐米、米有了感性認識。在課堂上,不折不扣地讓學生去擺一擺、折一折、分一分、稱一稱、量一量、摸一摸、數一數、塗一塗、拼一拼,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有利於減輕學生負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課堂訓練多樣化,讓學生善於主動參與學習。

在教學中,通過練習,學生才能將所獲得的知識逐步內化為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時也才能評價學生參與學習的效果。為激勵學生繼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練習題設計上要講求實效,講求梯度,講求形式,基本練習題的設計,即是對課堂新知識的鞏固,也能使每個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體會到“我能行”的喜悦。有針對性的練習,可以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角度積極參與學習,探索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滿足了一些學生的心理需求。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不斷地思考、探索、實踐、總結。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篇2]

從國小到國中,談起數學,很多學生感到枯燥、難學、乏味,尤其到國中,部分學生對數學就更不感興趣,“瘸腿科”現象嚴重。數學教學也面臨了極大的困境和挑戰。如何加強數學的教育,使學生在數學課當中得到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等,都是教師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這些問題的癥結是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特別是以老師的主導作用來發揮和啟發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而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在課改數學教科書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現在的數學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更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位名人説過:“你一天可以為學生上一課,但是如果你用激發好奇心教他學習,他終生都會不斷地學習。”因此,老師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是以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各種有意的安排和符合教育規律的形式來承載與之相聯繫的內容,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具體方法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本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更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興趣。這種方法主要是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習動機,感受生產、生活、科技中都離不開數學。為此,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學生心理特點,精心設計,製造懸念,讓學生有迫不及待獲得新知的慾望。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一節課時,我通過打比方的方法提出疑問句,我説:“在我班有一個同學,個子很高,人也很帥,學習成績良好,樂於幫助別人,這個人是誰呢?”大家回答:“張萌”。我又説:“張萌是一個個子很高,樂於助人,學習優秀的同學。”老師的這兩句話哪一句是判定,哪一句是性質呢?同學們都回答第一句是判定,後一句是性質。於是我在黑板上板書《平行線的判定》,學生積極性很高,急切地想要學會這方面的知識,這一節課掌握的很好。隨即學生被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輕輕鬆鬆的學習,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二、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教師示範例題——學生模仿練習”的“單項”信息傳遞模式,教師獨佔教學課堂,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必須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主人。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圍,使學生作為一個極富獨創性的主體來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多元交流的統一體,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分析教育哲學主義認為:教學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強迫,而是一種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際上是一種相互探討和共同學習、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整體的,有機的,全面的,而不是隻讓學生參與練習、回答問題等局部過程,這有利於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有利於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於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提問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關鍵的一個教學環節,傳統的提問模式是: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一節課我們都學了哪些內容?或者直接問:請説説“什麼是——?”“——都包含了那些內容?”這樣的'問法,都是教師主動發問,學生被動回答,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答案死板。這樣的提問方式,時間久了,學生失去了回答問題的熱情。愛因斯坦曾説:“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提問的質量外,更應注重鼓勵和啟發學生提問,讓學生全面參與課堂。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而且是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的。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體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通過課堂上的做題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的情緒。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誘導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也應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這樣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巨大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後作業,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討論法、調查法、文獻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脱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使之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起到組織者的角色,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教師給學生留下的課後作業也不僅僅是習題,而應當留給學生更多的是一些引發學生思考的理論與實際相聯繫的思考題,給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想象空間,通過探究性習題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儘量將課堂教學過程生動化、趣味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十多年來,我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做得更好。我堅信:興趣,信心動力所在。我們教師應多開動腦筋,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他們在數學的學習中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真實有效的完成數學教學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