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來源:文萃谷 2.66W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評價所形成的穩定的內心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需要。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方面有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特殊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一)激發運動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在課內外的體育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儘可能使學生在運動中充分展示才能,體驗運動的樂趣,獲得增強體質的效益。提高興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學,以往,一談耐久跑學生就覺得單調、枯燥,不感興趣。我在教學時,把學生帶出運動場在校園內按選定的路線進行自然地形跑,並鼓勵學生説:這樣不僅能發展耐力,還能欣賞沿路風光呢。學生立刻來了興趣,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可以將音樂引入課堂創設情境,利用節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熱烈的氣氛,利用抒情優美的樂曲營造舒心的情境,使學生在音樂聲中,更快地進入角色。只有激發運動興趣,讓學生參與,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培養抗挫折的能力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與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種條件下就會產生自信心不強的現象。在體育活動中勝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是經常出現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遭受挫折和失敗時,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分析失敗原因,利用“降低動作難度──克服心理障礙──完成技術動作”模式,使學生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得到提高。

(三)成功感體驗

學生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對不同學生要區別對待。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抓住契機進行指導,對於不善於交往、膽怯、怕羞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可多安排他們參加跳遠、跳高、器械等活動,培養勇氣,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對於性格內向,

甚至孤僻的學生,則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集體性活動,促進他們與其他同學的溝通與合作,鍛鍊交往能力。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學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個學生完成練習,就可能使一部分較弱的學生遭遇失敗,失去信心。利用分層次教學法進行教學,設置不同的高度,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每當前一練習成功完成,學生就在獲得成功的基礎上產生向新高度衝擊的信心,就能使學生以更大的願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個練習任務,用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四)鼓勵與關心

每一位學生都需要鼓勵與關心,就像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學生的技術動作和情意表現,關心學生的情緒狀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給學生帶來影響,如:點點頭、一次微笑、豎起大拇指、拍拍學生的肩膀表示鼓勵、肯定、讚賞,或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及優美的示範動作喚起學生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學生完成動作好時,教師可以説:“你很勇敢”、“做得真漂亮。”當學生產生害怕心理時,教師用“勇敢些”、“放鬆些”、“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話語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增強信心。例如,在跳箱教學練習中,若一名學生沒有跳過,並不表示這個學生無能,而只不過是他沒有掌握技巧而已。這時如果教師對他產生不滿甚至輕視,就會打擊其練習積極性,造成心理上的畏難情緒和牴觸情緒。反之,教師加強保護和幫助,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繼續練習,學生就會增強信心,努力去完成學習任務。

(五)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保證成功體驗的基礎,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首先教師要深入學生,多與學生接觸交流,溝通情感,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友愛愉悦的氛圍中學習鍛鍊。其次,精心創造課堂環境,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集體的温暖和羣體活動的喜悦,消除心理隔閡。

(六)建立激勵評價機制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學中,除了重視教學過程外,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評價方式、

方法得當,不僅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還能提高學生表達、溝通、合作、實踐能力,促使學生自我反思,迅速獲得信息反饋,從而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

居里夫人曾説“我們應有恆心,更要有自信心”。自信催人奮進,它是激勵的始點,是產生行為的根源,是培植生命之樹常青的'沃土,是理想航船乘風破浪的“帆”。在這個以人為本的教育大潮中,放飛孩子的心靈,讓自信成為他們有力的雙翅,任其在大自然中翱翔,體會人生百味,體驗成功的喜悦,開創美好的未來!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