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方案

來源:文萃谷 2.18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學方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教學方案

幼兒教學方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爬行方式,瞭解蝸牛的生活環境與習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麼地方。

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採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説出其特徵。

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麼,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遊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揹負着爬行。觀察大蝸牛馱着小蝸牛、小蝸牛馱着大蝸牛爬行有什麼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麼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麼。

四、養蝸牛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

創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

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裏飼養?為什麼?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幹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濕沙的瓶子裏,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幼兒教學方案2

 [主題名稱]動物的祕密

[活動名稱]語言領域——古詩《所見》

[活動齡段]大班

[教 師]王富娥

[單 位]樺甸市城北國小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意思,體悟詩中情景,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話説古詩意思,並能把古詩編成一個簡單的小故事講出來。

3.通過想象完善故事的情節,突出個性體驗,培養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主題圖、自制課件

2.教案、故事情節的想象和調控、各種鼓勵措施。

[活動過程]

一、 談話激趣:

孩子們,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你知道哪些動物呢?(幼兒舉例子)大家知道這麼多動物呀,真是太棒了!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種生長在我國南方的小動物,這種小動物啊,有“昆蟲音樂家”之稱呢!它的歌聲是那樣悦耳,它的歌聲是那樣悠揚。有它鳴唱的日子,是祥和的、寧靜的,更是令人陶醉的。想認識這種小動物嗎?(想)好,本節課,我們就藉助一首古詩,來認識它。

二、 理解欣賞古詩:

1.這首古詩的名字叫《所見》。(教師課件出示古詩內容)孩子們,請認真聽老師讀這首古詩,看誰聽的最認真!(教師範讀)

2.這首詩很短,朗朗上口啊!小朋友願意和老師一起來讀這首詩嗎?(教師領讀這首詩,由於孩子小,所以領讀3遍)

3.在剛才讀詩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小朋友讀得都非常認真,把老師的語氣、停頓都學會了,我想,他們一定很想像老師這樣把這首古詩讀給大家聽,不過,為了能讀得更好,先請小朋友自己嘗試讀一讀吧,看誰讀得好!(幼兒自由嘗試讀,發現不認識的字,能在別人展示時有意識的識記)

4.剛才大家讀得非常認真,有的小朋友聲音洪亮,發音準確,真是小朋友們學習的榜樣!現在,老師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誰想展示自己的優秀的讀詩本領呀?(指名讀,為幼兒正音,也為了培養幼兒的讀詩興趣)

5.剛才這位小朋友讀得真棒!給了老師一個特大的驚喜!還有誰願意給老師帶來驚喜呢?(引領更多幼兒積極讀詩,從而熟絡古詩,為理解準備)

6.古詩既然寫得如此令人愛讀,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麼意思呀?看哪位小朋友的頭腦聰明,説得好!(讓幼兒七嘴八舌談詩意,初步猜想和理解)

7.剛才小朋友們説得真好!可以看出,我們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現在我們一起來理解這幾個詞語的意思:牧童:就是放牛的孩子。振:振動,説明牧童的歌聲嘹亮。林樾:道旁邊已成樹蔭的樹。欲:想要。捕:捉、抓。鳴:就是叫。

8.通過對詞語的理解後,我們對古詩的意思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現在誰願意再説古詩的意思,看誰的回報最棒!(引領再次理解古詩,為進一步編古詩做準備)

9.看來,小朋友們對古詩的`意思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現在我們都知道古詩的內容了,誰願意把古詩中所講的內容講給小朋友們聽呢?看誰是咱班的小小古詩家!(初步引領幼兒講故事)

10.聽了剛才幾個小朋友所講的故事。老師被大家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如果讓你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為了更好的吸引爸爸媽媽,你打算怎樣講這個故事呢?自己嘗試講一講吧!(每個幼兒都練習講故事,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11.看到大家剛才認真的樣子,老師真為你們的爸爸媽媽感到高興!可是,老師不知道,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安靜的站在樹下聽知了的叫聲,接下來是怎麼做的?有沒有捕到叫聲歡暢的知了呢?你能繼續想象一下故事的結局嗎?(引領幼兒打開想象,發揮個性才能,續編故事)

12.這麼精彩的故事,作者只用了二十個字就講出來了,真是太棒了。那麼,這個作者是誰呢?(引領幼兒瞭解作者)

13.本節課,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捕捉知了的場面,不但讓我們看到了男孩捕捉的技巧,還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可愛的、愛唱歌的小動物,收穫真大呀!(引領幼兒回顧)

[活動延伸]

1.放學回家後,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把故事講完整哦!

2.孩子們,學習一個捕捉小動物的故事,明天講給大家聽

幼兒教學方案3

活動名稱:幼兒園的新面貌

活動班級:中一班

授課教師:花婷

設計意圖:幼兒園就像幼兒的第二個家,每當幼兒園有一點點變化都逃不過孩子們的眼睛,中班的孩子都具有了一定的創作思維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本節美工課,希望幼兒運用折、剪、貼的方法,隨形就勢貼出他們自己想象中的“童話般幼兒園”。

活動目標

1、瞭解幼兒園生活的新變化激發幼兒對幼兒園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

2、讓幼兒初步瞭解建築物的基本特徵,合理安排門窗位置。

3、引導幼兒學看簡單的折剪符號完成立體造型作品,讓幼兒練習用剪刀剪出各種基本圖形,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手工製作技能

活動重點:通過折、剪、貼方法的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活動難點:瞭解建築物的基本特徵,能夠合理安排門窗位置。

教學準備

底紙,彩紙,膠棒,各種材質的紙材料、膠水、剪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來了什麼?你們還記不記得這裏?(以前幼兒園的照片)

2、那我們現在的幼兒園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的幼兒園像什麼?你們在園裏看到了什麼?幼兒園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門窗在哪裏,是什麼形狀的?

二、製作

1.新學期開始了小朋友想不想讓我們的幼兒園更加漂亮呀?今天老師想請在坐的每一位小朋友都當一會小小的設計師在紙上把你們設計的幼兒園表現出來好嗎?教師拿出準備的房子讓幼兒觀察。房子分為那兩個部分呢?--房頂和房身

①、身體是什麼形狀的:方的、圓的,三角形的?還是不規則的

②、屋頂什麼樣的:三角形、圓錐形、平頂、彩條狀的?或者瓦楞形的

③、圓圓的.屋頂三角形的屋頂,長長的身體這個房子還少了點什麼?-窗户和門還有花紋。

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作品。製作步驟:

a、設計房子,用鉛筆畫在卡紙,注意形狀,門、窗用剪刀剪下。

b、塗—用膠棒塗要貼紙的部分,注意塗的面積要適當。

c、貼—把小紙塊貼在底紙上,用手壓一壓,注意用顏色區分不同的部分,注意整潔。

d、添—完善畫面,變得更加漂亮。在製作時講清楚注意事項不要將花紋門窗貼在線外。

2學生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音樂)

3請幼兒按照要求摺疊幼兒用紙並用剪刀按實線剪開。製作立體房屋。

三、作品展示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設計的幼兒園房子漂不漂亮。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老師小結,發現問題,強調要注意的地方

a、貼的速度要快,貼牢

b、區分顏色

c、注意整潔

總結

今天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設計了最漂亮的幼兒園,你們設計的真新穎,創意很獨特,我們的幼兒園真美,我們一起努力使幼兒園永遠都那麼美麗好嗎?

幼兒教學方案4

(我會説: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很多神奇的食品,現在讓我們去看。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她可愛嗎?,老師還帶來了一位更可愛的食物)

【我的設計理念:提高學生對食物造型的認識,大膽想象創新。】

、認識生活中食品的安全知識。( 6分鐘)

(認識食品標誌,提問:小朋友猜猜他是誰呢?)

[ 設計理念:以學生的'現實活動和社會實踐為基礎,把美術和生活有機聯繫,認識食品安全。]

二、食品創新培養鑑賞能力,播放趣味食品。( 5分鐘)

(提高學生對形、色的造型欣賞。)

三、擴展對百科食物的認識。(3分鐘)

(帶領學生認識新的食物,激發對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 設計理念:拓展學生的想象和表現空間,體會手能創造美的樂趣和創作熱情。]

學生作業:( 現在老師的食品店要進貨了,請小朋友們來幫忙,用你們神奇的小手畫一畫那些可愛的食品們。)( 5分鐘)

、要求:

1.用鉛筆,水彩筆,蠟筆作畫。

2.畫一畫自己喜歡的食品,發揮想象力。

3.展示學生作品,生生互評。

小結:把生活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手真實地表現出來。

希望小朋友們以後要更加關心生活、瞭解生活、做一個生活上的有心人。

幼兒教學方案5

設計思路:

看電影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幼兒園附近的嘉定電影院在重新整修後,經常有兒童電影新片呈現,我們孩子去電影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然而,在與孩子的個別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對看電影的經驗還是比較粗淺的,對於為什麼要買票,看電影坐哪個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經驗是模糊的。

特級教師徐苗郎老師説:“數活動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班孩子對序數有了初步的經驗,怎麼樣讓孩子運用這種數經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並在生活化的遊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於是,我設計了“看電影”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序數的經驗尋找座位。

2.在遊戲情境中,積累看電影的相關經驗。

活動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想邀請你們一起去小劇場看電影。 1、交流看電影的經驗。 重點提問:電影院的座位可以隨便坐嗎?為什麼? 小結:電影院的座位是不能隨便坐的,要根據電影票上的數字找座位,前面的數字表示第幾排,後面的數字表示座位號,每張電影票代表一個座位。

(二)找座位 1、發電影票:看看自己的電影票上哪個表示第幾排,哪個表示座位號。 2、看看小劇場有幾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那一個? 4、檢票:驗證幼兒的座位,解決幼兒出現的問題。

(三)看電影 1.今天看什麼電影呢?《小動物上影院》 2.誰去上影院?(小熊、小貓) 3.教師提問: 電影院門口有什麼?(單號、雙號) 你們知道什麼是單號?什麼是雙號嗎? 他們該進哪一扇門呢? 他們該坐在哪個位置?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僅幫助小動物找到了座位,而且知道了電影院裏有單號和雙號,搞清楚了單雙號,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了。

幼兒教學方案6

一、 活動目標

1、 鞏固跑步的正確姿勢,訓練跑的速度。

2、 能開動腦筋,運用多種方法練習跑。

3、 複習遊戲《衝過封鎖線》,培養幼兒機智、勇敢、遵守紀律的品質。

二、 活動準備

1、 幼兒人手一張報紙。

2、 韻律操音樂的磁帶及錄音機。

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幼兒入場,做準備運動。

幼兒手拿卷好的報紙,在音樂聲中有精神地入場。

2、準備運動:韻律操。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着音樂有節奏的手拿卷好的報紙,有精神地做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打開報紙,啟發幼兒邊想邊嘗試:不用手幫忙怎樣才能讓報紙貼在胸前而不掉下來。讓幼兒自由分散的活動。

2、 試後,請幼兒集中,談談嘗試的'結果。得出結論:把報紙貼在胸口,快速地跑。

3、 第二次嘗試將報紙貼在胸前往前跑,試跑幾次,讓幼兒得到結論:跑得越快,紙越貼得緊,越不容易掉。

4、 幼兒再次自由嘗試數次。

5、 複習遊戲《衝過封鎖線》。

發展幼兒快速奔跑及躲閃的能力。以競賽的形式進行。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做"大笑"、"大哭"的表情,以放鬆肌體和情緒,對幼兒活動情況作簡單評價。幼兒在音樂聲中步回教室。

幼兒教學方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看看、講講,讓幼兒瞭解夏季服裝的特徵,感受夏季服裝的美。

2、利用不同的廢用材料設計製作夏季服裝,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觀,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關於兒童服裝的錄像。

2、適合幼兒穿的春夏秋冬服裝、衣架許多。

3、幼兒製作服裝的各種材料:報紙、垃圾袋、皺紙、一次性枱布、即時貼等,各種飾品若干。

4、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夏天)小朋友們喜歡夏天嗎?夏天的衣服有什麼特點?請小朋友們帶着老師的問題看一段錄像。

二、感知夏季服裝的特徵。

1、師:小朋友,今天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衣服。可是這些衣服有冬天的、有春秋的,你們能不能幫宋老師把夏天的衣服找出來?請你們每人找一件夏天的衣服。

2、師:現在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找到的'夏天衣服。説一説,你找到的是什麼衣服?為什麼説這件衣服是夏天的衣服?

3、師設疑:我今天身上穿的長袖衣服是不是夏天衣服?請幼兒討論並説出理由。

師:我這件衣服雖然是長袖的,但是它很薄,穿在身上也很涼爽的,也是夏天衣服。

4、教師小結:夏季的衣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是薄薄的、輕輕的,穿在身上很涼爽的,也很漂亮的。

三、設計夏季服裝

1、師:這麼涼快又好看的夏天衣服,你們想不想也來設計一件?(想)那現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應該怎樣設計才能又快又漂亮的完成?幼兒討論,交流。

2、師:小朋友們想出來很多辦法,都很好。現在請你們去找好朋友,三人一組一起去做夏天衣服。老師在桌子上準備了各種材料,你們需要什麼自己去挑選。我看哪一組把夏天衣服做的又快又漂亮。

3、幼兒設計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請幼兒代表介紹自己組設計的夏季服裝。師:請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一下自己設計的夏天衣服。

四、小小時裝秀。

1、師:你們設計製作的夏天衣服都很漂亮,你們想不想展示一下?(想)好,那咱們就來個時裝表演吧。

2、讓幼兒將自己設計的衣服穿上,播放磁帶,感受熱鬧的氛圍。幼兒表演。

3、音樂停,師:小朋友們表演的太棒了,回家的時候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件漂亮的夏天服裝好嗎?今天的夏季時裝表演成功結束。

幼兒教學方案8

活動説明

我們閔行區在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區的過程中,培植了許多小樹林。這些樹林是幼兒開展野趣活動的好場所。我們把幼兒帶到小樹林,開展“捉知了”活動,把“攀爬、投擲、跨越、奔跑”等體育項目串成充滿野趣的遊戲,孩子們一個遊戲接着一個遊戲玩,體驗到了在大自然中運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促進跨越、投擲、攀爬等動作的協調發展。

2.培養合作、勇敢精神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事先與小樹林的管理人員聯繫好。

2.提前告知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給幼兒穿運動裝、運動鞋等。

3.老師去小樹林進行實地觀察和準備:(1)排除安全隱患。(2)將若干“知了”卡片投放在樹上:“小知了”貼在樹身的低處:“中知了”放在較高處的樹杈上;“大知了”系在最高處的`、幼兒可以攀爬的樹枝上。

4.帶好常用藥品和若干沙包、紙團、紙飛標、小口袋。

5.知識經驗準備:之前在活動區投放過有關知了的圖書。帶幼兒玩過“穿樹林”遊戲。

活動過程

一、“穿樹林”遊戲

1.到了小樹林後,幼兒自由結伴玩“穿樹林”遊戲,目的是熱身。(1)選定一片樹林,繞每一棵樹走一走;(2)在樹林間蛇型避讓跑一跑;(3)互相追逐跑。

2.交流在樹林裏玩的感受,引出“捉知了”的遊戲。

二、“捉知了”遊戲

幼兒每人一隻捉知了的小口袋,逐步提高“捉知了”的遊戲要求。

1.幼兒跨越小壟溝穿梭在樹林裏捉“知了”,比一比誰捉的“知了”多。此環節捉的是“小知了”。由於貼在樹上較低的位置,幼兒都能捉得到,但要捉得多,需要克服困難,跨越一條條小壟溝,穿梭在樹林裏尋找。安排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幼兒的興趣,發展幼兒跨越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捉“知了”,交流誰捉得多。

(2)重點交流跨越小壟溝的動作。

2.引發幼兒用投擲物幫助捉“知了”,看看誰捉“知了”的辦法好。此環節捉的“中知了”放在位置較高的樹杈上,需要有輔助物的幫助才能捉到,如沙包、紙團、紙飛標以及樹林中的其他資源等,其目的是讓幼兒在創造性玩的過程中,發展投擲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採用投擲方法捉“知了”。

(2)重點交流如何採用正確的投擲方法捉“知了”。

3.鼓勵幼兒大膽攀爬捉“知了”,看看誰的本領大。此環節捉的“大知了”系在樹上最高處,需要攀爬才能捉到,目的是培養幼兒合作、勇敢精神,發展攀爬等動作。

(1)幼兒自由結伴攀爬捉“知了”,老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重點交流怎樣安全攀爬上樹捉“大知了”。

4.幼兒清點捉到的大中小“知了”數量。

幼兒教學方案9

活動目的

1、在理解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兒歌,並積極開動腦筋,用恰當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培養仔細聽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對夏天的特徵有一定的瞭解。

2、掛圖、磁帶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理解詩歌→討論仿編→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t:現在是什麼季節?(夏季)你怎麼知道現在是夏天了?(自由回答)夏天有好多祕密你們想不想知道?(想)請你仔細的聽一聽,誰知道夏天的祕密。(教師 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二、理解詩歌

1.(出示圖片,聽第一遍)t:誰知道夏天的祕密?(小青蛙)還有誰知道夏天的祕密?(荷花)還有誰知道夏天的祕密?(知了)

2.t:請你聽一聽他們是怎麼做、怎麼説的?(聽第二遍)他們是怎麼做的、怎麼説的?(幼兒複述)青蛙為什麼知道夏天的祕密?(因為他是夏天出來的)我們 一起來象小青蛙一樣來説一説。(幼兒集體朗誦第一段)荷花是怎麼做的、怎麼説的?(幼兒複述)他為什麼知道夏天的祕密?(因為他也是夏天出來的)

t:誰想來象荷花一樣做一做,説一説?(請幾位小朋友複述)知了是怎麼做的、怎麼説的?誰能説完整(幼兒複述)

3.t:我們一起來再來聽一聽夏天的'祕密,好不好?(先聽錄音)

t:我們一起來説一説夏天的祕密,好不好?(跟念) 三、討論仿編

t:夏天的祕密這麼多,我們小朋友再來找一找夏天還有那些祕密?(幼兒自由回答)

t:那麼除了圖上的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夏天的祕密?

t:你們怎麼用好聽的話來説一説呢?請你和好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

t:請你來説一説。(幼兒上來朗誦) 四、延伸活動

t:老師在小櫥上準備了許多紙和筆,請你把你知道的夏天的祕密畫一畫、講一講。(幼兒操作)夏天的祕密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青蛙從一張荷 葉跳到另一張荷葉上,呱呱的叫着,小聲的説:“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

池塘裏荷花抬起頭,露出笑臉,小聲的説:“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

夏天來了,夏天來了,夏天在哪兒呢?知了在樹上曬着太陽,小聲的説:“夏天在這兒,夏天在這兒。”我看見了夏天的祕密,夏天真的來了!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教學方案10

活動一:“迎春花”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迎春花的形狀、顏色及名稱的含義。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培養幼兒對自然界的興趣,教育幼兒愛護花朵。

活動準備:

幾枝開有迎春花和結有花骨朵的實物花枝;迎春花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利用掛圖向幼兒介紹迎春花的名字,啟發幼兒説出其名稱含義。

2、觀察實物,利用多種感官感知和體驗迎春花。

3、討論:迎春花的顏色、形狀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幼兒欣賞教師朗誦兒歌“迎春花”並討論:如何愛護花朵。

5、到室外觀察迎春花。

活動二:詩歌“鑽泥巴”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完整背誦詩歌

2、通過體會小豆芽鑽出泥土時激動興奮的情感,向幼兒進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以及活潑向上的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種植種子,觀察其發芽過程。

2、種子從播種到發芽長大的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1、幼兒討論自己觀察到的種子的變化。

2、出示圖片讓幼兒進一步觀察種子是如何鑽出泥土不斷長大的過程。

3、學習詩歌“鑽泥巴”。

4、引導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種子發芽的經過

5、談話:怎樣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效果分析:

幼兒園的操場一角盛開的迎春花為孩子們的觀察提供了方便。由於每天進行户外活動,有的孩子雖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對此已有印象,在上課進行認識的時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場上開的花。經過教師的講解,孩子們大多都瞭解認識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徵及名字的含義。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觀察時主動提醒在後面向前擠的小朋友:“別擠了,別把迎春花碰掉了。”教師上課所折的`幾枝開了的只有六朵花,其餘上面滿是花骨朵,課後將其插到了花盆裏,孩子們每天都來觀察、數數,發現:第二天開了十二朵,第三天開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開放,孩子們那細心的眼神、認真而小心翼翼的點數以及發現每天不同的變化而流露出來了驚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個時候到户外已能尋找到好多春芽了。為了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種種子進行觀察得到感性認識,我們組織孩子從家裏帶來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種子,指導孩子通過親手操作,種上了種子。孩子們在種植過程中又學會了種植的基本常識,我們又組織孩子在沙盤中種上了蒜瓣。孩子們那積極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濃是我們所料不及的,之後將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們每天都來觀看,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種子發出小芽芽。終於,在種上種子的第四天,孩子們發現了第一盆剛剛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觀察、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順利地進行了第二個活動,詩歌《鑽泥巴》的教學。

幼兒教學方案11

活動目標:

1. 學習仔細觀察圖片並講述。

2. 理解故事情節,能感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情感。

3. 喜歡模仿故事中的象聲詞。

活動準備:

《我和小豬》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開篇點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播放教師教學資源,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引導幼兒説説故事中的畫面上有誰?

二、結合圖片,引領幼兒仔細傾聽故事。

1、出示《我和小豬》教學掛圖,分段講述故事一遍。

2、引導幼兒説説魯尼和小豬在幹什麼?學學小豬睡覺時發出的聲音,模仿小豬睡覺的樣子。

3、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説説小豬吃飯、喝水、生氣的樣子,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看到的內容。

4、導幼兒觀察魯尼和小豬高興的時候分別是什麼樣子,試着學一學。

三、請幼兒説説自己高興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四、再次觀看教學掛圖,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的象聲詞,並用動作表演。

小結:這真是一個好玩的`故事,我們一定要把他它講給爸爸媽媽聽噢,和老師們説再見。

《小班語言活動“我和小豬”教案》摘要:故事中的畫面上有誰? 二、結合圖片,引領幼兒仔細傾聽故事。 1、出示《我和小豬》教學掛圖,分段講述故事一遍。 2、引導幼兒説説魯尼和小豬在幹什麼?學學小豬睡覺時發出的聲音,模仿小豬睡覺的樣子。 3、觀察畫面...

幼兒教學方案12

活動目標與關鍵經驗:

現代生活中,標誌無處不在,公共場所,馬路上等標誌屢屢出現。幼兒面對這些形象簡單的圖案產生好奇——這個標誌表示什麼?為什麼設立在這裏?……這些問題吸引着孩子們去了解,教師結合幼兒的興趣需求,引導幼兒尋找、描繪、記錄生活中的各種標誌,主動感知、瞭解標誌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的關係,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1、認識公共場所、馬路上和生活中常見的安全標誌。

2、結合生活經驗設計標誌,大膽試用簡單的圖案。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初步形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活動材料與相關經驗:

●益智區中投放一些生活中的安全標誌卡片等。

●圖書區中擺放與標誌相關的資料書刊。

●瞭解班中幼兒尋找標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及問題。

活動準備:

●召開班級家長會,溝通教育意圖,請家長帶領幼兒利用休息日購物、遊玩等機會尋找生活中常見的標誌並記錄下來。

●與交警、商場、超市、公園等工作的家長聯繫,請他們用生動形象的方法為幼兒介紹自我保護的常識與方法。

●引導幼兒談論有關標誌的話題,瞭解幼兒的相關經驗,與孩子們共同歸納出有關標誌的一些重要問題,並將收集的標誌圖與問題與孩子的理解和喜歡的方式佈置在牆飾上。

活動過程:

1、請交警、商場、超市、公園等工作的家長來到班中,圍繞幼兒關心的問題進行訪談活動:每個標誌代表的意思是什麼?為什麼放在固定的地方?什麼樣的地方才會出現這樣的標誌?這些標誌有什麼用?以分組活動進行。

2、請這些家長結合孩子的需求,利用圖片、照片、錄像等形式介紹實際生活中人們通過標誌來進行自我保護的一些常識方法。

①在馬路上注意人行道的標誌,哪些地方該走,哪些地方不該走。

②在商場、超市等場所中,注意安全乘扶電梯的標誌。安全通道的標誌,小心地滑的標誌。

③在公園裏注意不能隨便攀爬、翻越的安全標誌。

3、請幼兒説説自己聽完介紹的感受,以及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今後應該怎樣去做,從中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確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確的。

4、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進一步設計標誌,加深自我保護的意識。

①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設立標誌?需要提醒人們注意什麼?(家、幼兒園、車上)

②討論:標誌究竟怎樣畫?(簡單、色彩單一、讓人一看就能明白)

③幼兒分組進行設計,教師幫助幼兒進行整理,引導幼兒相互交流。

如:同樣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圖案,有的標誌表示提醒的意思,有的標誌表示説明的意思。

④介紹設計方案:

各組派代表介紹所設計標誌的.意圖,計劃貼在哪些地方。

5、請幼兒將自己所設計的標誌貼在相應的地方。

相關經驗:

語言:閲讀有關安全標誌、自我保護的圖書,傾聽相關的兒歌、故事等。

科學:幼兒用分類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各類安全標誌的認識和感受。

活動評價:

●根據幼兒在瞭解標誌過程中所表現的態度,積極、關注、興趣性等來判斷幼兒是否對各類安全標誌有了正確認識,是否掌握了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作用。

●聽取家長的反饋,瞭解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是否按標誌的提示去做來判斷幼兒是否初步建立規則意識,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延伸與擴展:

●師、幼、家長三位一體,進一步尋找收集生活中的多種標誌,豐富幼兒對標誌的認識,擴展幼兒的經驗。

●創設各類角色遊戲情境,如超市、公園、馬路上等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安全標誌的理解與應用。

●創設“安全寶寶”的評比牆飾,將各種安全標誌及圖飾一一佈置在牆上,誰做到了就貼上自己的名字或圖案,激勵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行為。

●激發幼兒創編“安全兒歌”及時注意自己的安全行為,向全班幼兒推廣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幼兒教學方案13

【活動目標】

1、回憶洋葱頭的基本特徵,初步探究並熟悉洋葱的種子。

2、學習挖,拔洋葱的基本技能,體驗勞動的歡樂。

3、會正確用法簡潔的種植工具:鏟子。

【活動預備】

1、洋葱頭種子圖片。

2、鏟子若干,籃子。

3、熟悉洋葱頭的已有閲歷。

【活動重難點】

初步學會拔,挖洋葱頭,萌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回憶洋葱頭的基本特徵。

師:今日老師帶來了一位蔬菜寶寶,想知道它是誰嗎?

幼:想。(老師出示洋葱)

師:看看它是誰呀?

幼:洋葱

師:那我們一起來跟洋葱寶寶打個招呼吧!

幼:洋葱寶寶,你好!

師:前幾天呀,我們已經熟悉過洋葱寶寶了,現在請你想想洋葱頭是什麼樣子的呀?

幼:圓圓的,紫色的,燈籠一樣……

師:那他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呢?

幼:白色的,紫色的,一層一層的.……

師:小伴侶們真棒,那洋葱摸上去有什麼感覺呢?聞起來又有什麼樣的味道呢?

幼:摸起來滑滑的,硬硬的,涼涼的,聞起來臭臭的,刺鼻的……

師:雖然洋葱頭有着特別的味道,但是他的養分可豐富了,他不僅可以幫我們把身體裏的細菌都殺死了,而且還能關心我們預防感冒呢!

師:上課的時候老師還將洋葱頭切了開來,那橫切是什麼樣的?豎切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幼:橫切圓圓的',豎切像花朵一樣……

二、找洋葱的方種子。

師:小伴侶們,你們看這是洋葱的什麼呀?

幼:花。

師:這個花是樣什麼顏色的?像什麼呀?

幼:白色,球……

師:那花裏面會藏着什麼隱祕呢?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找的時候你可以跟你的好伴侶一起找,但千萬記得要當心,不能去損害花寶寶。

師:你剛才在花裏發覺了什麼呀?

幼:種子。

師:是不是全部的洋葱都會開花呢?

幼:不是的,有的開花,有的不開花。

老師小結:其實呀,在花裏面還藏着很多的洋葱種子,只不過這些種子還沒有長老,那長老的種子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什麼樣子的呀?

幼:黑色的,一粒一粒的,小小的……

師:那今日食堂裏的爺爺奶奶想讓我們中二班的小伴侶一起幫忙挖洋葱,你們情願嗎?

幼:情願。

三、挖洋葱。

師:那我們挖洋葱需要什麼工具呢?

幼:鏟子、

師:那我們怎麼挖呢?

幼:我們呀,用兩隻手抓緊洋葱的葉子,抓的時候不能太上,往下抓一些,用力拔,假如拔不動,就用鏟子把土挖鬆,挖掉,這樣就可以把洋葱挖出來了。一會呀,小伴侶們就把開花的和不開花的洋葱都拔出來。

幼兒挖洋葱,老師指導

師:今日我們的小伴侶都挖看這麼多洋葱,真能幹,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洋葱送到食堂的爺爺奶奶那裏去吧!

幼兒教學方案14

一、教學目標

1、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瞭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係。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瞭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及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三、教學方法

1、通過遊戲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探索發現關節,並認識各關節,知道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並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四、教學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課件,保護關節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

3、出示指關節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關節在我們的身體裏起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遊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遊戲中探索發現關節)

1、教師向幼兒介紹遊戲規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遊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並在關節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遊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遊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結合人體關節課件進行小結)

(三)遊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

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

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

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

(四)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係,認識關節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你能拿到老師手裏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裏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麼要有關節?沒有關節我們會怎麼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受傷。關節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

2、關節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教學延伸

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遊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教學方案15

設計意圖:

午飯後,小朋友吵鬧聲非常大,我在組織小朋友説兒歌時,發現小朋友對本地的民謠兒歌非常感興趣,他們打着節奏、拍着手,非常高興。其實,我園在開展《利用鄉土民謠兒歌豐富幼兒語言》這一子課題時,我們挖掘了許多適合幼兒頌唱的,如“咱倆好”“大蘋果”等等民謠兒歌,不僅琅琅上口,而且教育意義淺顯易懂,都深受幼兒喜愛,為此,我特選擇了“板凳謠”這首民謠兒歌,藉助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感受朗誦民謠兒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民謠兒歌《板凳謠》。

2、幼兒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幼兒初步學會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幼兒輕音樂磁帶;2、幼兒自制打擊樂35三十五件(玻璃瓶、奶粉罐)3、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一套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提問:小朋友們參加過運動會嗎?運動會上都有哪些項目?(師友討論)2、小動物們也要開運動會了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1、教師教授兒歌《板凳謠》。

(1)教師配着歡快的音樂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兒歌內容操作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逐一出示)(2)根據兒歌內容,教師提問,幼兒看圖回答,熟悉兒歌內容。

提問:最先坐在板凳上的是誰?乖乖出來幹了什麼?乖乖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小猴參加了什麼項目?小猴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熊貓出來幹來了什麼?白鵝參加了拉拉隊,大家要去幹什麼?

(3)教師請幼兒看圖説兒歌。(教師提示)(4)教師請幼兒拍手打節奏看圖説兒歌。

(5)教師請幼兒配上歡快的音樂有節奏的説兒歌。

2、師幼利用自制打擊樂打節奏説兒歌,熟練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1)教師示範第一種兒歌節奏,師幼打節奏説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奏型:x x | x x | x x | x x ||(2)教師示範第二種兒歌節奏,師幼打節奏説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奏型:x x x x | x x | x x x x | x x ||(3)配音樂打節奏説兒歌。

(三)結束部分——小動物們的運動會真熱鬧,我們也一樣愛運動,我們到操場上做運動吧!

附:板凳謠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乖乖出來踢球,上面坐着小猴,小猴出來賽跑,上面坐着熊貓,熊貓出來拔河,上面坐着白鵝;白鵝參加拉拉隊,大家來開運動會。

活動分析:

此活動教師能通過美妙的音樂及活動圖片讓幼兒從聽覺和視覺上對朗誦兒歌產生興趣,同時又能運用自制樂器,打擊節奏,使幼兒從中感受民謠兒歌的韻律美。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還體驗了樂器、兒歌融為一體帶來的快樂,順利完成了教育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