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來源:文萃谷 1.67W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學會生活自理,從事簡單的自我服務的能力。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幼兒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僅會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更是幼兒在以後社會中賴以生存及發展的根本。教師以遊戲為基本形式,整合語言、遊戲、生活、計算、科學、常識等方面內容,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體性、鼓勵性、遊戲性、操作性、家園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點。如果利用遊戲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養,有益於幼兒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小班幼兒儘快學會自理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而且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社會責任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對於適應快節奏、高強度的未來社會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一、現狀分析

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大家庭中六、七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為這一個孩子服務。由此我們的孩子出現了這樣一系列的“獨生子女現象”:以自我為中心、狹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報、沒有責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們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一個手牽着孩子,另一個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兒園的路上;早上起來孩子在刷牙家長陪在一邊幫孩子拿着漱口杯。諸如此類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為現在的孩子們擔憂:在長者老去的那一天,我們的孩子們該怎麼辦?由此提出:在幼兒園小班階段開始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產生深遠的意義。但現在大部分的幼兒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環境。根據小班幼兒喜歡邊説邊玩、愛遊戲的特點,再結合二期課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課程和課程整合精神,最終提出“在遊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師應該在遊戲中用什麼方法去培養?

1、用主體性方法去培養

以幼兒發展為本,應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併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我們所創設的遊戲情景、提供的遊戲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凸現幼兒主體性的為主的。我們所有的遊戲都是幼兒自主選擇並操作的,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為幼兒的生活、遊戲夥伴。如在早上來園的桌面建構中,幼兒自己想到用玩具裏面一個小拱橋作電話,跟老師玩打電話的遊戲,在這個時候,老師不再是主體,幼兒的主體地位顯現出來,孩子在帶着老師玩。當然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這個“電話”鼓勵幼兒打電話給其他的孩子邀請他們一起玩。這樣同伴間的交往就在遊戲中發展起來了。

2、用鼓勵性方法去培養

對小班幼兒來説動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對幼兒自然有種憐愛之心,幫了又幫,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鍛鍊的機會。因此我們教師要利用集體氛圍,設下誘餌,利用幼兒感興趣、喜歡的方式給他們鍛鍊的機會,讓他們試着自理。幼兒洗手習慣的培養一直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是由於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慮到幼兒喜歡被老師表揚的特點,從培養幼兒洗手興趣出發,每天在小手變乾淨的遊戲中找出一雙最乾淨的小手獎勵一枚小五角星,幼兒洗手的興趣漸漸調動起來了。然後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將洗手的全過程按順序分為六步讓幼兒進行練習:打開水龍頭——小手淋淋濕——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衝乾淨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乾。對幼兒的每一項要求,教師都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自身存在的困難,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生活遊戲情境,在情境中教師要把握住難度,講解清楚,並作好示範,讓幼兒反覆練習和實踐。當然也不要忘記把適當、適時的鼓勵與表揚送給孩子們。

3、用遊戲性方法去培養

用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遊戲語言和多-維的遊戲材料,鼓勵幼兒練習生活自理的技能。根據《綱要》精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區角活動、表演和角色遊戲:喂動物寶寶吃食,“給小貓洗臉”,“給布娃娃扣鈕釦”等,這類遊戲是用擬人化手法的構思情節來鞏固自理能力的。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孩子遷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