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彙報

來源:文萃谷 3.18W

校園是師生學習、工作、生活和共同成長的地方,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生命和靈魂”,它對師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刻而長遠的。優質和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能賦予校園健康、温馨、自信、向上的精神氣質,在不知不覺中引領師生,激發其內在的正能量,讓校園迸發出活力。

江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彙報

一、緣起與現狀 江南學校作為鎮江國中教育的排頭兵,風雨十餘載,一路走來,積澱豐厚,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氛圍。而這其中尤以“和諧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江南人心中不言的共識。

然而,長期以來追求本真、質樸,崇尚內在和融的江南人卻忽略了外顯文化的作用。由於物質文化建設投入相對缺乏,重視不足,校園環境設施多顯陳舊破敗之色,校園文化景點也呈蒼白匱乏之態。此番情狀與江南學校的遐邇美譽相去甚遠,反差強烈,已成為學校追求內涵發展的一塊短板。

上學期,市教育局趙珏局長走訪調研江南學校,在實地查看了校園之後,趙局長敏鋭地發現了學校發展的瓶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並主動提出由市局出資,幫助學校強化校園文化建設。趙局長的指示如醍醐灌頂讓人警醒。我們強烈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構思與行動

知恥後勇,江南人立刻行動起來!校領導多次召開行政會商討,確立了以“和諧育人”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成立了龔雙明校長為組長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小組,並做出了明確的分工:蔡承明副書記主要負責校園環境整治出新,陳顯駿副校長主要負責文化建設。

接到任務,工作小組立即行動,在黨總支、校長室的指導下兵分兩路開展工作。為形成具體的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工作組先後前往鎮江外國語學校、鎮江市實驗學校、鎮江市第三中學、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國中等兄弟學校進行考察,吸取借鑑這些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做法。同時積極聯繫落實設計和施工單位,並在設計單位的協助下共同完成了校園文化的總體方案設計。

根據校行政會最終確定的方案,江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是“和諧育人”,內容主要包括兩個大項和20多個子項(見附表)。

1、確立“和諧育人”為校園文化主題。這個主題一經龔雙明校長提出,立刻得到了全體行政會成員的一致贊同。“禮之用,和為貴”“和諧”的理念是江南學校創辦以來一直秉持的辦學和育人理念。江南人認為:“和”是萬物的本源與象徵,是事物健康發展的正道,自然和則美,國家和則強,社會和則安,學校和則興。和諧育人是順應教育的內在規律,和諧育人的過程是師生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和成功的幸福的過程。圍繞這一主題,學校迅速起草並通過了《鎮江市江南學校“和諧育人”理念釋義》文稿,並以此統領學校文化建設思路。

2、校園環境的佈置突出一個“和”字。我們在學校的中心位置

設置了一塊巨石,上書一個碩大的“和”字,以此凸顯學校“以和為貴”、“和諧育人”的文化理念;同時,還將學校的兩條主幹道分別命名為“通和路”、“和美路”,一條連接教學樓與辦公樓的走廊命名為“和悦廊”;併為“通和路”“和美路”連同另外兩條路“樂學路”、“大成路”一道設置了路牌,路牌上也印上了隱約可見的“和”字。

學校的兩棟教學樓、一棟綜合樓、一棟宿舍樓原本有樓名,為鎮江教育前輩徐柏林先生於江南學校建校之初所命名。兩棟教學樓分別為“樂學樓”與“大成樓”。樂學取自《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勉勵學子好學樂學,以學為樂;大成則取自《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以此勉勵學子學有所成。一棟宿舍樓名為“樂羣樓”,取自《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勉勵師生敬業樂羣,和睦相處。此次文化建設中,這三棟樓的樓名我們予以了保留;而對綜合樓原本的樓名進行了更改,更名為“行知樓”,其意在紀念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勉勵全體教師學陶師陶,以先生為楷模,為人師表。

我們為兩棟教學樓、一棟綜合樓設置了樓宇樓層分佈落地展台,展台的銘牌上除了樓名、樓層分佈的內容外,還給樓名的命名加上了一句話的註釋,融入了文化的內涵。我們為“行知樓”配上的一句話取自陶行知先生的原話“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同樣,我們在每塊樓宇銘牌,以及校門口新設的一塊“校園平面示意圖”上也嵌入了一個隱約的“和”字。

江南學校是江蘇省綠化先進單位,校園內花團景簇,綠樹成蔭,中心花園碧池盪漾,假山滴翠,原有的綠化景觀就給人以賞心悦目,如入畫境之感。為了在此基礎上增加一絲人文教育的色彩,我們在花草樹木之間精心設置了30多塊花草牌,除了一些提示愛護花草的警示牌以外,大多為精選的中華文化經典格言。師生漫步園中,不經意間就能看到一句既唯美律動又發人深省的話語,如:“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其濡染浸潤之效瞬間獲得。

《江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