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8.27K

《小白兔與小灰兔》是一篇很簡單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因為小白兔和小灰兔幫助了老山羊收白菜,老山羊要送白菜給他們,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菜籽,而小灰兔收下了白菜。小白兔回家後勤老地種白菜,小灰兔則是不幹活了,餓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幾個月過去了,小灰兔又去老山羊家裏要白菜,而小白兔則把自己種的白菜送給老山羊。故事最後通過小白兔的嘴巴道出文章主旨--“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孩子很熟悉的童話體裁,講述的故事也通俗易懂,但是今天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好幾個亮點,特此記錄一下。

故事通篇採用對比手法,本單元的每篇課文都通過人物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單元開頭的識字部分則是通過反義詞來識字,整個單元可以説是相輔相成的。如何讓這種貫穿整個單元的知識自然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呢?我思考了很久。

今天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對比手法”這個詞,為了讓孩子印象深刻,我引導孩子們在課文中一步一步地畫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每一步的做法,並在黑板上板書這兩條線,讓鮮明的對比一目瞭然。講到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家後的各自的做法時,我在PPT上同時展現他們在家表現的圖片,然後讓孩子們先在課文中畫出他們不同的表現,用幾種形式讀完後,我讓孩子們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現--今天的第一個亮點出現了--我原以為大部分孩子都會用“勤奮”和“懶惰”來概括,結果很多孩子想到的是昨天組詞用過的“吃苦耐勞”和“好吃懶做”!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成語熱帶來的'巨大威力--這股成語熱無論如何必須保持住!當時,我極力地誇獎了孩子們學以致用,昨天剛學的詞今天就用上了。 這時候,該引出“對比手法”了,我先提問有沒有孩子知道這樣把兩個人物進行比較的寫作手法是什麼(其實我早料到不可能有孩子懂,只是想先滿足孩子的表現欲,他們錯了才會更認真聽),幾個小朋友説錯後,我告訴孩子們這種手法今天是第一次學,如果下次我們在另一篇課文裏學到這種手法,能夠發現的小朋友我給他們組加兩分(上次學習乙字部我就是如此操作,今天課文第二次出現乙字部的字,居然有近一半的孩子看得出,只能説孩子們的好勝心和好學心都相當重)。此時,班上非常安靜,孩子們的眼睛都專注地盯着我,等待着我宣佈答案。我緩慢地展示出“對比手法”,並進行解釋。解釋完後我問,這篇課文的對比手法結束了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緊接着,就讓孩子們繼續找下一個對比的地方。孩子們都認真地動起筆來。那時,我滿意極了,可是,就在這時候,第二個亮點出現了--坐在第一排的小宇翔抬起頭,小聲地告訴我:“老師,下一課《兩隻小獅子》也是用了對比手法。”我忙笑着對他豎起大拇指,並把食指放在脣上,悄悄對他:“噓,下一節課你一定要舉手,現在先別説。”(孩子們也都懂得不能剝奪別人的思考機會了)下課後,又一個孩子告訴了我這個“偉大”的發現。我開始期待,孩子們下一節語文課的表現了。

可順帶一提的時,當“勤勞”和“懶惰”這兩個詞出現在PPT上時,馬上有孩子發現這是一對反義詞,説:“勤勞對懶惰。”我馬上誇獎了那個小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們,用上對比手法的人的性格一般就是相反的。

學到故事最後,小白兔送白菜給老山羊時,有個孩子突然蹦出:“是還給老山羊才對吧,菜籽本來就是老山羊送的。”當時,馬上有好幾個孩子附和,顯然,他們早有此感覺。這個問題是我課前沒想過的,我馬上順水推舟,説,對,小白兔沒忘記他的菜籽是老山羊送的,種好了白菜還記得送些給老山羊,從這件事我們可以學習小白兔的什麼呢?孩子們當時舉手的不多,我馬上提醒他們想想22課(《吃水不忘挖井人》),舉手的孩子多了,可是點了好幾個孩子都無法説出“感恩”“飲水思源”“感恩圖報”等詞,只能用宂長的句子表達類似的意思,直到我説出“感”字他們才能接後面的“恩”字。即便如此,我還是很高興,孩子們看到的東西往往比成人所能看到的多。

今天的這堂課,我和孩子們都很開心,孩子們為自己動腦後的成果開心,而我為孩子們的好學精神感到開心。這樣的課堂讓我感到,自己每天花費在備課上的大量時間並沒有白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