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課文寫作複習

來源:文萃谷 2.14W

要想在成考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還得掌握好成考語文課文複習資料。那麼關於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課文寫作複習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課文寫作複習,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課文寫作複習

  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課文寫作複習

一、寓論述於寓言之中。本篇是議論文,但我們未見有抽象的説教,而是虛構了河伯與海若對話的寓言故事,海若象莊子思想觀點的化身,河伯則代表了莊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觀點。通過兩個人物之間的對話來展現説理,闡明觀點。

二、景物描寫的襯托作用。本文開頭有一段對河水和海景的描寫。先寫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黃河兩岸不辯牛馬,後寫北海浩瀚,不見水端,文章以河水與海水景象的大小對比,來襯托河伯與海若兩種不同的認識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這一文章的主旨。

三、援譬設喻使哲理具體化、形象化。莊子散文善於援譬設喻來表達抽象的哲理,而且比喻往往連類而及,層見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本文同樣如此,比喻句有:

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2、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3、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澤乎?4、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5、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

以上比喻説明人的認識,受條件和環境的制約,世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木地自我誇耀是愚蠢的,必定會見笑於大方之家。這些比喻以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形象,把深奧而抽象地哲理表達的淺顯易懂。

四、運用排比句和反詰句,使氣勢磅薄,説理有力。

排比句有: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和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和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還有,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還有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而大倉乎?還有一個句子,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仕士之所勞,盡此矣。

  成考語文課文分析

《諫逐客書》

第一項 作家、作品

《諫逐客書》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戰國時楚國上蔡人。戰國末入秦,為秦王迎政的`客卿,後來官至丞相,始皇死後被殺。是秦代著明的政治家、散文家,代表作《諫逐客書》、李斯的碑文有、《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歌頌秦朝的功德,對後代的碑誌銘文有影響。

第二項 文體知識《諫逐課書》,書指上書,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是古代最優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議論文。李斯的議論文犀利深刻、論辨雄健,富有氣勢。

第三項 主旨勸諫秦王不要驅逐客卿,認為驅逐客卿是錯誤的。文中以前歷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業為據,説明客卿之功又舉了大量事實,説明英主不應重物輕人,繼而從理論上説明驅客與納客的利害,最後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與開頭的中心論點呼應。

全文中心論點是: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第四項 層次段落

全文共五段,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議論。

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指出驅逐客卿是錯誤的。

第二段:舉出秦國曆史上四位君主而成帝業的歷史事實,説明客卿不可磨滅的功績。

第三段:舉出生活中的現實事例,説明秦王喜用別國的珍寶、音樂、美色。而在用人問題上排斥別國的客卿,這重物輕人的做法與秦王想統一天的目的是相違背的。

第四段:對比分析,接納客卿和驅逐客卿對秦國的利害關係。

第五段:總結全文,得出結論。驅逐客卿將遭之秦國危亡。

本文層次清楚,結構嚴密,無懈可擊。

第五項 寫作特點

1.論點鮮明。開門見山,使文章一開頭就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乾淨利落,毫不隱諱。

2.論據充足。論據有歷史事實,現實事例,理論佐證。

(1)歷史事實。本文第二段,舉出秦國曆史上四位君主,因得客卿之利而成帝業,即秦穆公廣納賢才,稱霸西戎;孝公用商鞅變法而強盛。惠王用張儀瓦解了六國的“合縱”;昭王用範睢打擊豪門貴族,奠定帝業基礎。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然後作者歸納:

1)歸納一段得出結論,緊扣中心論點。提出:“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李斯以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客卿不負於秦國,沒有客卿秦國就不能強大,那麼為什麼要驅逐客卿呢?驅逐客卿是毫無道理的,是完全錯誤的,自然扣緊了中心論點。

2)現實事例。第三段先極力鋪張秦王所愛之珍寶、美女、音樂,但都非秦國之產,秦王“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衞》,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只是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這就指出這種做法只是快意當前實在是眼光太短淺了,不僅如此,對任用人才則相反,“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兩相比較則“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最後深化得出結論:“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切重要害的指出,這決不是秦王想統一天下制服諸侯的辦法。

李斯站在秦王的立場從想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出發,這種不注用人才,不廣賢納士,還想驅逐客卿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這又有利的論證了中心論點的正確。

3)理論作證。第四段進一步分析深化,從自己所聽到的名言,又以五帝三王的經驗為依據,指出:三王之所以無敵天下,那是因為“不卻眾庶”是“不卻眾庶”的好處。而今卻不同,而今乃是“棄黔首卻賓客”,那會怎麼樣呢?那樣做只有害處沒有好處,那樣會“以資敵國,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其結論就是,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這就通過引證分析闡明瞭納客與逐客的利害關係,從而又緊扣中心論點,從理論上證明逐客是錯誤的。

經過歷史的、現實的、理論的論證才得以最後總結全文,得出結論:逐客就會造成“求國無危,不可得也”,必將造成秦國的危亡。

3.論證有利。本文論證方法多樣。第一個就是以舉例例證駁斥謬論;第二個是以演繹推理,鋪陳事例,引出謬誤,進行駁斥;第三種方法是正反對比,透闢的分析有力的論證其要害;第四個方法是以歸納論證得出結論。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是鮮明而有利的。第三段以重物和輕人相對比,使人清晰的看到逐客令是與秦王想統一天下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這正是作者擊中要害的論述。第四段以納客之好處和逐客的之害處做對比,又使人鮮明的認識到逐客的危害性、危險性。那麼第三段、第四段對比的論述周詳而透闢,才振動了秦王使他清醒,從而撤除了逐客令。

4.語言生動、流暢,富於感染力。語言生動採用了大量的鋪張手法。

如第三段以前的大部分,語言流暢是因為運用對偶、運用長短不一的散句,長是三四個字、十幾個字相迭而出,使文章有節奏有韻味。

又如文章還大量的運用了大量排比句,接踵聯翩,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

此外文章還有鋪陳、對偶、排比。運用鋪陳的部分集中在第二、三段。第二段中的秦穆公中的求士,以“西取、東得、迎”來鋪陳納客之殷勤、周到。秦惠王用張儀之計用“拔”、“西並”、“北收”、“南取”、“包”、“制”等鋪陳擴土的結果。第三段更是極力的鋪張秦王所愛的“珍寶、美色、音樂”。鋪陳手法主要是憑藉大量的運用排比句來完成,第二段中的穆公求士和惠王擴地;第三段中所列秦王所愛之、色、樂、珠、玉;第四段中地廣國大、兵強和泰山、河海、王者之所成就有氣勢有感染力。

本文中還有了大量的對偶句,如:“強公室,杜私門”、“國無富利之實,秦無強大之名”、“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他們或因為同義而強化,或因反意而對照,在增強氣勢,加重語氣的同時,也造就了音調、節奏的和諧和句勢均衡、對稱之美,使之有質有文。

  成考語文複習技巧

第一,梳理彙總。

這是基礎知識複習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詞以及成語俗語,還有要背誦的篇目整理到一起,這樣把知識集中到  一起,不僅能夠做到一目瞭然,心中有數,又便於攜帶和記憶。

第二,合理規劃,循序漸進。

語文基礎知識部分的一個特點就是量比較大,並且許多內容需要進行識記,對於這樣的學習內容而言,最有效的複習方法就是循序漸進,具體操作就是將這些知識進行分配,依據自己的具體複習情況合理地規劃到每一天當中,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化整為零。

第三,找出重點難點,區別對待。

在複習的過程中,要依據自己的情況找出重點和難點,也就是那些自己沒有記住或者記憶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錯誤理解的知識。複習中,可以先自己進行理解,然後再對照詞語或者成語的含義,對比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到位,那些理解準確的詞語可以一帶而過,理解上有問題的就需要重點記憶。

通過這樣的複習,就能對數量較大的基礎知識部分有一個紮實牢固的掌握,為了避免遺忘,要進行多輪鞏固,第一遍全面複習,第二遍重點複習不知道含義和理解有誤的,這樣一遍一遍逐漸縮小範圍,最後一定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部分,保證會考當中30分的基礎知識不失分,再去通過後面的閲讀和作文,挑戰高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基礎知識的考查範圍固定,題型也比較穩定,只要平時用心,注意積累,就能夠拿到,得分不難,丟分極其可惜,不僅要掌握具體的知識,更重要是掌握有效的複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