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的歷史文章

來源:文萃谷 2.53W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酒文化的歷史文章,供大家閲覽!

酒文化的歷史文章
  關於酒的文章:酒文化

酒,成為文化,可能不僅在中國存在,在其他的國家也存在吧?喝酒就象抽煙一樣,不光是有人喝,而且是喝的大有人在。不光是男人喝,女人也喝。而且誰喝得多,似乎挺有面子,喝的人也挺自豪驕傲,不亞於打了一場大勝仗似的。喝酒適量可能有好處,但是一旦過了那個量,甚至是到了拼酒的程度,實在是害處大於好處。

酒,成為文化,可能是發明酒的人所始料不及的。也不知是因為什麼,讓酒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竟演變成了文化。酒與文化聯繫在一起,不知是不是與文人愛喝酒有關?中國古代喝酒的文人可不在少數,如李白、白居易、杜甫.......他們大都是狂放不羈、奢酒如命的。李白的《將進酒》已是千古名唱,其中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是何等的豪放灑脱?杜甫當年,家中兒女眾多,連房子都漏雨了,生活中仍然還是要喝酒的。“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即使生活清貧,但過得卻是不可一日無酒的日子,可見酒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佔的位置,簡直就和吃飯一樣的重要。就連為官為人都有口碑的白居易都説“身後堆金拄北斗 ,不如生前一尊酒”。還有李清照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説明中國歷史上,女人也是很熱衷於來湊這個酒熱鬧的。不光是李清照了,《紅樓夢》中,有名的美女史湘雲,她喝醉了,還睡在了石頭上。文人的這些或關於自己或關於他人的作品,或許都對酒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中國的歷史上,不止文人愛喝酒,武夫也愛喝酒。這些,電視上是經常能看到的。出征前、戰爭勝利後,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出征前叫壯行酒,勝利後叫慶功酒,那酒喝得是豪氣十足、瀟灑透頂呀!與文人喝酒大不相同,充滿了陽剛之氣。但是喝酒誤事的也不在少數,象張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因醉酒打人,被人算計,不僅把城池給丟了,還把命給丟了。難怪古代也經常出現禁酒的事。但是歷來禁酒好象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這其中就不知是什麼原因了。

現代的科學證明,喝酒適量能促進血液循環。但這個量是很小的,好象一個人一天中只能喝一到兩小杯,大概也就一兩左右。但是生活中的人們,往往不去注意這些。不但喝酒,還把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酒文化一再地發揚光大,勸酒、拼酒。拼酒的時候又將人的口才發揮的淋漓盡致,有激將的話,也有温柔的話。激將的話有“你看不起人”,温柔的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總之,只要把酒喝下去就行。似乎酒比飯菜對於人來説更珍貴與重要,一點不能浪費。而且,總有那麼一些人,不光是酒量了得,而且勸酒的功夫也是很了得,總是能調動大家的喝酒熱情,總能説得你不喝就象是做了虧心事、對不起人似的。也總有那麼一些人,一旦喝酒,就要喝個夠,不喝多絕不罷休。你如果不把他喝多,他還會不高興,説你不夠義氣。有一句俗話説“一個人不喝酒,兩個人不賭博”,可有些人即使是一個人也要喝酒,不光中午喝、晚上喝,清早起來就要喝,真地是達到了醉生夢死的境界。

關於酒的文章:戲説中國酒文化

自從杜康造出了美酒,中國的酒文化,平添出許多美麗的故事。説到中國的酒歷史,該不止五六千年了吧!從那些出土的酒器來看,這酒,遠比我們想象的要久遠。既然酒是食品發酵後的產物,那麼,先民們應該很早就能發現這種現象,並製造利用。所以,只要是條件允許,酒就會從人類開始儲蓄食物時產生。當然,這些需要考證的東西,不是我們所能探討的,我們現在只是借下題,説一説中國的酒文化!

看着外國人喝酒,總覺得象中國人在品茶,只有優雅,決不痛快。中國人喝酒,向來沒有什麼深度可言,這樣的喝法,才叫喝酒。外國人喜歡把酒調成一層層的很好看,那叫藝術;中國人才不這樣,把好多好多的酒都喝到了肚子裏,讓它們到胃裏去調和吧。外國人喜歡在家裏放點紅酒,想的時候汲上一口;中國人也不這樣,一個人喝酒時,最少也要炒個小菜,讓自己喝得連老婆的名字都叫錯才停。外國人喝羣酒總少不了要打架;中國人卻不,越多人喝,喝得越醉越哥們。所以,在這裏,外國人的閒話咱們就不説了,單單説説咱們中國人的喝酒法。

首先是閒酒:自從有了杜康,就出了個劉伶。這哥們可是東晉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人長得奇醜,酒卻喝得比他的長相出名,據説是天下第一能喝酒的人。喝的是什麼酒啊,那是夏朝第五代君主杜康造的酒,那酒當然是好酒,放了幾千年了,能不好嗎?劉伶喝的那就叫閒酒,也就是功夫酒,也是大多數中國人喝的酒,是侃大山的酒。你還別小看他,不喝則罷,一喝,居然醉了三年。要讓這樣一個天下第一能喝酒的人醉上三年,當然也就只有造酒始祖杜康才能造出。現在我們很難考證,他當時到底喝了多少?只是聽説三大碗,竟然讓他一醉三年!可見啊,這酒,還是更勝人一籌的,説明人再能喝,也喝不過酒。中國人的閒灑就是這樣喝的,大山也是這樣侃的,要不那關公怎麼會去戰秦瓊呢?都是酒話罷了。

再來是文酒。你説那李白先生能喝多少酒啊?這個誰也説不清,他自己説了“會須一飲三百杯”,好傢伙!不過他喝多少酒,卻不象劉伶那樣讓人稱道,問題是他只要是喝醉了酒,最好是喝得爛醉,就能寫出很好的詩來,而且越醉就寫得越好。那首《將進酒》的詩好不好?自然讓人覺得那酒有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感覺。又好象讓人覺得會喝點酒,就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作為了!李白的詩,至今一千多年了,那酒味還是濃濃的不消,“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所以説李白要是沒酒,大概他寫的詩也就和我差不多吧,沒什麼味感。據説後來那《梁園吟》,便是酒醉梁園時所寫。當時先生可是醉得出了醜的,做了很齷齪的事,而且字寫得歪歪扭扭,但卻讓當朝大人的孫女一見傾心,花了千兩黃金將那題詩的牆壁給買下,從此傳下了“千金買壁”的佳話。

其後是武酒。卻説那武松一下子喝了十八碗酒,徑向景陽崗走去,竟然碰到了那隻可憐的大蟲,三五除下就把它給打趴了。所以這酒也叫英雄酒。武松不喝這酒,也就不醉了,不醉的話也就不會在大青石上睡着了,不睡着的話也就過了景陽崗了,斷然碰不到什麼老虎。所以説這老虎也是命中該死,它要不死,就成就不了英雄。不過武松就是不打虎,喝酒也是英雄,別人三碗就過不了崗,他居然喝了十八碗還能過崗。也就是説,這武松啊,可是常人的六倍能耐還有餘,他不但十八碗不倒,還能借力打虎。當時他居然對店小二説:“要你扶就不算好漢”。可見這武松的'勇武,不是捏造出來的,那是真有這能耐的。所以你要是能這樣喝,俺也叫你一聲“二哥”,打虎的事就算了,別打了,那可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再後來是階級鬥爭酒。當年項羽在鴻門,那是什麼居心啊,是明顯的階級鬥爭立場。他項羽會那麼好心請你喝酒嗎?才不呢,酒菜可是要花銀子的,請你來,肯定是要算計你,要你的人馬,要你的財權,要你的地盤,甚至要你的命。結果把劉邦嚇得去上了茅房,然後叫張良轉送上一對玉碧,一雙玉斗跑了。氣得那范增把送給他的玉斗摔碎,切齒咬牙。三國時青梅煮酒也是這麼一回事。“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説你英雄,你敢承認嗎?承認你就死了,你當他是在表揚你啊?無非是在看看你劉備安了什麼心!“先主方食,失匕箸”,這劉備嚇得掉了筷子,或來是一聲驚雷給俺蓋了過去,要不非得沒命不可。所以想來想去,這階級鬥爭的酒啊,劉家這對爺孫算是喝出經典了,真是“有其祖必有其孫”啊。

現在我們來説下愁酒。屈子大夫大概不怎麼會喝酒,所以他才會説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話來。他要走的時候,怕沉江不死,還自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了下去,這是何等的壯烈啊。屈子大夫要是喝酒,也是一個人自己喝點愁酒,誰又能瞭解他的心事呢?他是那樣文才和清高。只有那不入世的漁子,曾和他説:“……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子説:“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當人們知道他投江之後,紛紛包着粽子扔入江中,怕龍會吃他的身體。據説當時還有位老醫者,往江中倒入雄黃酒,想要醉暈江龍,以保這位愛國詩人的身體。想想看,這是何等的悲苦所至。所以每年的端午,喝點雄黃酒,那叫悶酒、愁酒和苦酒。不過老實説,現代醫學證明,雄黃酒有毒,最好是不要再喝了。

  關於酒的文章:感受“酒都”文化味

真正感受酒都——仁懷,是2008年。雖然後來去過幾次,但第一次踏進酒都,心情確實有點不一樣。記得那天我們還在車上的時候,同事們就開玩笑説,到酒香瀰漫的酒都,一定不醉不回頭啊,我笑着説,但願不喝酒就能醉醺醺回來。同事接着説“想得美,大家別忘了我們是去工作啊!”

其實,祖國的山河很多地方都去過了,不是説因為遊山玩水,關鍵一點是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文化魅力。酒都仁懷確實有點不一樣,一次勝過一次的變化,不僅發展翻天覆地,而且一次比一次感觸更深。

記得那天我們車行了接近四個小時,那時從遵義到茅台的高速路還沒有修通(現在是高速路直達),因此走老路用的時間就要長一點。但是,心中還是懷着一種神祕的憧憬。

“酒不醉人”人自醉

9月的仁懷秋意盎然,一路上,青山起伏蜿蜒,芳林疊翠,農家炊煙裊裊,特別一路上黔北民居的洋樓印象更為深刻。偶爾從車窗進入眼簾的美景,也不時點綴着我們的思緒,自然生態對貴州來説,到處都是。關鍵是每個地方的文化應該有所不同才能更加吸引人。

當我們到達仁懷時,第一印象並沒有什麼特別,首先看到的是進入市區的路上有一個兩層樓高的茅台酒瓶映入眼簾,這也就正式拉開本次“酒都的行程之旅”。

那天,我們被安排在酒都酒店住,夜晚的酒都,更是一個不眠的城市,到處不僅都是酒香,還有無數讓我們感受的酒文化。

那天晚上,陪我們吃飯的是宣傳部門的人,還有幾個做酒企的老闆。我雖然不會喝酒,但那天喝了幾杯,因為就是要真正感受一下酒都的人們除了造酒,對酒有沒有更深的認識。

一個當地的官員給我們講述了酒都的一些歷史背景。他説,追溯仁懷酒的歷史,可以上到很久以前,但具體是那個時間,大家也沒有更多追問。

但我們肯定的説,仁懷是中國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釀酒歷史悠久。史載:枸醬酒之始也。早在 多年前,今茅台鎮一帶盛產枸醬酒就受到了漢武帝 “ 甘美之 ” 的讚譽,此後,一直作為朝廷貢品享盛名於世。可見,這個地方產酒應該不會太晚。

記得曾經有一個朋友,他也是一個愛酒之人,他第一次喝酒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也是後來從事文字工作的。那時我們稱為“老白乾”,幾個朋友分喝一兩瓶,那時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還不夠。

但隨着年齡的增大,朋友們開始研究什麼酒最好喝,大家都説醬香酒味獨特。只有這個朋友他從來不用選擇,只要是酒他都喜歡喝。

到了現在,原來愛在一起喝酒的幾個人都喜歡聚聚才喝,唯這個朋友卻喜歡自己獨飲,但都是買的便宜酒,然後再加上一些下酒菜,雖然少了朋友的陪伴,但這也能讓他自娛自樂。

由此可見,酒在貴州人的心中已佔有不替代的地位。而通過到仁懷之行,我也感受到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酒。

其實,大家喜歡的並非是酒,更喜歡的是酒桌上的氣氛,酒幾千年的文化。也可以算成“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三杯酒下肚,大家恨不得成為朋友,為事業摳心掏肝,奮不顧身......

  遊“酒都” 感受酒香

記得在此之前,就有很多人談過仁懷這個地方。但我也同很多其它人一樣,對仁懷的認識主要來源於茅台酒的名氣。而此次親臨,大大改變了我對仁懷的認識,除了作為茅台酒基地外,仁懷還是中國久負盛名的白酒之鄉,白酒千年文化也來自於淌過這裏的赤水河谷。特別以茅台文化為代表的白酒產業已經成為這個歷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有人讚美它有“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里芳”的魅力。

當地的人們説,茅台酒香而不豔,它在釀製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覆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在茅台鎮,我們真的感覺要醉了。

聽到這裏,我們就開車到了茅台鎮鎮政府瞭解相關情況。但是,由於中央藝術團正趕來仁懷演出。政府相關負責人都趕去捧場了。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茅台這地方,因為茅台酒的名氣,現在都會有很多旅遊團光顧茅台鎮,不少旅遊團都要走進茅台鎮真正感受酒香,甚至有遊客專門是來茅台鎮玩的,或拍攝、或“品酒香”。因為沿着赤水河谷,到處都是仁懷酒業的香味。會喝酒的喝上一杯,或者帶上一罈。不會喝的感受着赤水河的浪漫。我們也深深感覺到酒在仁懷的地位舉足輕重。

在仁懷的任何地方,只要你認真感受,到處都是醬香酒味撲鼻而來。而這裏熱情的人們都會為你講解仁懷的酒文化以及發展的淵源。

酒文化根植於仁懷人生活中,仁懷人一年四季要飲酒,所有活動都要飲酒。即使沒事兒的時候自斟自酌也要飲酒。數千年的飲酒習俗和豐富的酒文化對仁懷人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一直到今天,仁懷的酒香更是遠飄重洋,香飄萬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