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頭單叢散文

來源:文萃谷 2.63W

“嶺頭單叢”又名“白葉單叢”,這株茶相傳已有幾百年歷史,原來孤株孑立,生長於嶺頭村海拔400多米的困龍子山上,山間終年雲霧繚繞,泉水清冽,入夜時折射星月薄輝映射於單叢之上,茶樹上空銀色光環繞,故又有“毫光茶”之説。相傳清代時,這株茶為嶺頭村一老茶農發現,當時的嶺頭村以盛產嶺頭奇蘭出名,南洋、汕頭茶商不顧山高路遠,上山收購嶺頭奇蘭時,高價索購,每斤價值七、八銀元。由於茶價高昂,鄉鄰們十分眼饞,每於採茶季節,都千方百計窺伺茶農動向,偵察茶樹所在。茶主人也很有心計,每次上山採茶時,總在更深夜靜人睡時,且在户樞上抹花生油,避免開門發出響聲,慢慢推門外出,並暫避在廁所裏,觀察無人跟蹤了,才上山採茶。上山時東彎西繞不走直路,採茶迴歸,還順手從別的山嶺上砍回一捆小苗竹,以遮人耳眼。

嶺頭單叢散文

這樣,茶主人倒也世代安穩獨採,一直傳了五代人。後為青年農民許克江發現,這個純樸的山民,恪守“不奪人食”的父訓,老茶農去世後,他才成為茶樹的新主人。土改時因連年茶入頗豐,家境殷實,被戴上富農帽子。據他説這株茶樹近代遭過三次劫難。一次是雷擊劈傷,一次是南北軍閥交戰時縱火焚山殃及,另一次則是山婦砍柴時砍伐殆盡。但是最嚴重的厄運卻是在那“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裏。當時,青年茶農許克江因受不了日夜批鬥,被迫交代了這株搖錢樹,並年年上山採茶交給集體。

有一年因天氣大旱,許克江只採回一小撮茶葉,人們懷疑他故意藏匿,貧農代表竟上山把整株茶樹挖下,移植村邊山坡上。不久,這株珍貴的茶樹遭牛畜踐踏,乾枯死亡龘。党支書許木溜心急如焚,滿山尋覓失去了的.名茶,常年不輟,被人冠以“茶迷”外號。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年驚蟄時節,他在庫邊山茶園中發現一株幼茶,婷婷玉立,在沉睡的萬綠叢中,抽梢發芽,生機盎然,佔盡春意,在陽光的沐浴下,那早發齊整的芽頭,閃碩着銀白色光的薄葉,老支書驚喜若狂,急忙請許克江和縣茶葉技術員鑑定,這株茶正是瀕於滅種的“嶺頭單叢”後代。這真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茶卻在春光折射處”。

在此之後,這株妮足珍貴的老茶樹的後代得到了保護,並通過扦插的方式在嶺頭村中落地生根,枝繁葉茂,村裏家家户户都種植此茶樹種,因此茶樹採製成的茶葉品質特殊,此茶樹種得到了縣農業局的認可,經連年的對這株茶樹單株採製,樣茶送省、市、縣農業系統部門及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專家鑑定,

在1981年廣東省茶樹品種會議上,被單獨列為一個品種;1988年,該茶樹被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茶樹良種,由國家農業部正式命名為“嶺頭單叢”茶,並頒發證書;1997~2001年參加第二批全國茶樹良種區域實驗,在2002年4月第三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定為國家級茶樹良種。

隨着國家發展政策的大力支持,嶺頭單叢茶樹也如春風般在整個村廣泛種植,農户們户户種茶致富, 饒平縣也大力推廣這一優良品種 ;嶺頭村還把名茶輸送到廣東、福建、雲南、江西、浙江一帶,先後為全國各地提供名茶苗逾千萬株。湖南一茶場贈詩讚雲:“嶺頭茶譽南北飛,瀟湘仙子笑微微,此去長沙傳良種,來日請君飲一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