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怎樣利用數學課堂傳承人文精神

來源:文萃谷 2.35W

一直以來,由於受到考試製度的影響,數學課堂中知識教學占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方法的顯性優勢是:學生的基礎知識紮實、數學解題能力強,但其成績是靠大運動量訓練取得的,學生無法獲得對數學的良好感受,又由於過分強調嚴格的邏輯推理,側重於數學的科學性,從而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不能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和理解數學.

探討怎樣利用數學課堂傳承人文精神

筆者認為: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發展,做到科學性與人文性的融合.我們應把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作為現代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學內容不能侷限於數學學科範圍本身,還要在課堂上傳承人文精神.

那麼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數學課堂傳承人文精神呢?我認為應該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課堂中數學史的教育激發情智

首先,課堂中數學史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回顧往昔,展望未來.20世紀上半葉的數學成果既然可以超過19世紀的幾倍,近三十年所出現的數學分支又可超過18世紀的總和.可以預料:隨着新世紀的到來,數學事業將會更神速的發展.數學分支越細,越有利於數學家在某一方向上深入發展.數學信息的繁密,更能幫助數學家瞭解自己研究方向上的概況.避免無效的勞動.隨着計算機的飛速發展,使數學家逐步擺脱了沉重的計算負擔;人工智能的不斷開發,將協助數學家進行部分勞動.面對美好的數學前景,增強了學生的使命感和目標感,吸引着更多的學生獻身於這一艱苦而又偉大的事業.

其次,課堂中學習數學史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家的優秀品質.任何一門科學的前進和發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無理數的發現,非歐幾何的創立,微積分的發現等等這些例子都説明了這一點.數學家們或是堅持真理、不畏權威,或是堅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畢生的努力.對那些在平時學習中遇到稍微繁瑣的計算和稍微複雜的證明就打退堂鼓的學生來説,介紹一些大數學家在遭遇挫折時又是如何執著追求的故事,對於他們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二、課堂中數學美學的教育提高審美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感受、鑑別、欣賞數學美和創造數學美的意識和能力,“寓教於美”、“寓教於樂”,變“苦學”為“樂學”,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目的.為此,必須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例如課堂中學生通過發現、認識、體驗和運用顯現的.數學美的形式,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美震撼人心的力量,形成強烈的認知趨向和身心滿足.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後,一個巧妙的方法躍然而出,顯得那麼奇特、新穎,內心深處由衷產生無比的喜悦與衝動,刻骨銘心,這就是數學的奇異美;當宂長的陳述、繁雜的關係用數學語言演繹而出時,學生無不被數學的簡潔美所折服;數與形的統一、對稱圖形、對稱等式、對稱變換的運用,顯得那麼和諧生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統一美、對稱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展示顯明的數學美、挖掘隱含的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途徑來加強數學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啟迪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與信心.

三、課堂中數學哲理構建正確價值觀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數學是一門純粹的邏輯思維學科,是訓練思維的工具,把數學簡化成一種冷冰冰的工具,覺得無從談起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其實,數學也是現實生活的抽象與模型,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密切相關,藴涵着豐富的哲理,因此,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嘗試過程與方法,而且完全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新世紀課程改革要求,數學課堂不僅傳授數學知識,還好承擔構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責任.因此我們在數學課堂上,要充分利用數學來源於生活,把數學知識本質還原到生活中,抓住契機進行價值觀教育.例如,我們講幾何體的三視圖時,可以舉“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例子,這首詩讓學生很快把握三視圖本質,同時認識到了解人和事需要從各個方面觀察,這樣才能正確全面掌握本質,學生價值觀便得以正確構建.

總之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還應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僅是人文學科的任務,而要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數學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數學課堂不僅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要傳承人文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