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優秀生物教案

來源:文萃谷 2.52W

  教學目標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優秀生物教案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掌握糖類代謝的主要途徑

2、使學生掌握蛋白質代謝的主要途徑

3、使學生掌握脂類代謝的主要途徑

4、使學生理解糖類、蛋白質、脂類三大類營養物質代謝的特點

5、使學生理解三大類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二、能力方面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糖類、脂類、蛋白質的代謝途徑及其相互關係,訓練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等科學思維品質。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肝臟在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體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觀點,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觀點的教育。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三大類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的關係,使學生體會到生命科學在人們的生產實踐中的價值,對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包括糖類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係、人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五部分的內容。

1、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途徑

教材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代謝途徑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由於學生缺乏有關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而這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途徑實際上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組成的,而且這些變化又相當複雜。因此,處理這部分教材時一定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在學生能接受的情況下,儘量向學生展示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總體輪廓。

(1)糖類代謝

教材從細胞或血漿中的葡萄糖來源,葡萄糖在細胞中的利用,即去路兩個方面,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糖類代謝,最後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對這部分知識做了歸納。

主要內容有:細胞或血漿中葡萄糖的來源主要有三,即①食物中糖類物質的消化吸收②血糖濃度低於80-120mg/dL時,由肝糖元分解產生③由其它非糖物質(如甘油、氨基酸、乳酸等)在代謝中轉化產生;細胞或血漿中葡萄糖的去路也有三,即①在細胞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②血糖濃度高於 100mg/dL時,在肝臟或骨骼肌中合成糖元③在細胞中轉化為其它非糖物質。

(2)脂類代謝

教材選擇了脂類物質的三個組成,即脂肪、磷脂和膽固醇中學生熟悉的脂肪作為重點,簡要介紹了脂肪的代謝途徑及其特點,並用表解的形式做了歸納總結,最後教材提了一下血脂和膽固醇相關知識。

(3)蛋白質代謝

教材也從細胞或血漿中的氨基酸來源,以及氨基酸在細胞中的利用,即去路兩個方面,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蛋白質代謝,最後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對這部分知識做了歸納總結。

主要內容有:氨基酸的來源有三,即①從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穫得②自身蛋白質分解產生③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新氨基酸;氨基酸的去路也有三,即①合成各種組織蛋白和酶②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新的蛋白質③通過脱氨基作用分解,其中含氮部分轉化為尿素,不含氮部分轉化糖類、脂肪等其它物質。

2、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係

教材指出,細胞內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在時間、空間上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過程。但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不是三類物質之間都可以相互轉化。

教師還應通過實例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觀點,即在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關係中,糖類代謝處於中心地位。

3、三大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結合糖類代謝,教材簡要地從人在飢餓初期和長期飢餓時血糖含量的變化,不良的飲食或偏食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肥胖,闡述了這些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給出了具體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結合脂類代謝,教材從脂肪肝的產生及其預防、治療措施介紹了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的重要性。

最後教材結合蛋白質代謝,介紹了有關氮平衡的知識,如足量的蛋白質供應對於嬰幼兒、兒童少年和老年人的重要意義,以及食入各種蛋白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1、引言

這部分內容由於學生缺乏相應的化學基礎,加之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了較深的生物化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本節的知識內容適於講授為主。但本節內容又學生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預防疾病聯繫緊密,因此本節的突破口可放在學生感興趣的自身健康話題上引入本節課題。

在學生對本節的內容提起興趣後,引導學生回憶:

人類攝入的營養素都有哪些?

從而使學生全面瞭解營養物質除糖類、脂類、蛋白質外,還有水、無機鹽類、維生素、纖維素,即七大營養物質,並着重引導學生討論膳食纖維(即纖維素)的有關問題。

2、糖類代謝

糖類代謝可以讓學生聽過或見過的一些生活經驗入手,提出一些與糖類有關的問題串,引發學生的分析、思考、討論;最後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3、脂類代謝

(1)脂肪代謝

脂肪代謝也應從學生自身入手,設計一些與脂肪代有關的問題串,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歸納出脂肪代謝途徑謝;最後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2)血脂和膽固醇代謝

血脂的高低是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學生關心的話題,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參照我國正常成年人空腹時主要的血脂含量來衡量一下自己的血脂水平。雖然教材中沒有提及膽固醇的代謝,但膽固醇與人體的健康是學生比較關心的,有可能的話,可適當補充上膽固醇在人體中的來源與去路的問題。

4、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代謝也可採用一邊結合學生自身實際,一邊總結細胞中氨基酸的來源與去路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後,把學生討論的結論歸納為教材中表解的形式。

5、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係

這部分內容涉及生物化學的內容比較多,且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在這方面接觸的生活實例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實例講授為主,學生思考、討論為輔。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代謝與脂類代謝之間的關係

教師應讓學生清楚,糖類與脂肪之間的轉化是雙向的,但它們之間的轉化程度不同,糖類可以大量形成脂肪。

②糖類代謝與蛋白質代謝的關係

首先使學生明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然後教師應指出糖類與蛋白質之間的轉化也可以是雙向的: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類轉變蛋白質的過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幾乎所有組成蛋白質的天然氨基酸通過脱氨基作用後,產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轉變為糖類。

③蛋白質代謝與脂類代謝的關係

教師應向學説明,蛋白質與脂類之間的轉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異,例如人和動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則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過不同的途徑也可轉變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質的食物飼養動物,動物也能在體內存積脂肪。

教師最後應總結一下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係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轉化是受到制約的

教師可舉例説明三大營養物質轉化的制約條件:

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而且糖類供應充足時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肪;

再如教師還可舉人和動物體內糖類、脂類、蛋白質作為能源物質的先後順序這個例子,或者提問下面的問題:長期營養不良的人為什麼會全身浮腫?

教師應向學生闡明三大營養在人和動物體的作用是各有側重的,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於是構成生物體和調節生命活動。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於糖類氧化分解,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人體才會動用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能,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就將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然而當糖和脂肪供應充足,且其代謝過程又都正常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供能就會相應減少。

6、三大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1)糖類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血糖的來源與去路的示意圖,分析人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機制。

人體血糖濃度一般維持在80-120mg/dL(0.1%),食物中的糖類物質被消化為葡萄糖,然後被吸收入血液,血糖增加,此時一部分葡萄糖會在肝臟和肌肉等處轉化為肝糖元和肌糖元,使血糖濃度維持在80-120mg/dL(0.1%)的正常水平;反之,血糖濃度下降時,肝臟中的肝糖元又可以轉變為葡萄糖陸續釋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濃度繼續維持穩定狀態。

人在長期飢餓狀況下或肝功能減退的情況下,血糖含量降低到50-60 mg/dL,為低血糖,主要表現為頭暈、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症狀。出現低血糖早期症狀,又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因為腦組織功能活動所需要的能是主要來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腦組織中含糖元極少,需要隨時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來氧化供能,所以會出現驚厥和昏迷等症狀,當血糖含量低於45mg/dL時,腦組織就會因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發生功能障礙。

③從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角度分析,造成人體肥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脂肪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與學生一起討論脂肪肝的問題,可提問:你聽説過脂肪肝嗎?知道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嗎?知道脂肪肝對人體帶來的危害嗎?

3、蛋白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通過下面的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和思考:

①你覺得動物性蛋白的營養學價值高,還是植物性蛋白的營養學價值高?為什麼?

②為什麼説在食物中摻食豆類可以提高其它蛋白質的利用率?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第六節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教學重點】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途徑、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之間的關係、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教學難點】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途徑、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之間的關係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手段】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引言

這部分內容由於學生缺乏相應的化學基礎,加之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了較深的生物化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本節的知識內容適於講授為主。但本節內容又學生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預防疾病聯繫緊密,因此本節的突破口可放在學生感興趣的自身健康話題上。例如,教師可從:為什麼偏食會引起肥胖?如何科學地減肥?如何科學地制定自己每週的的食譜?如何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何預防脂肪肝?科學飲食與長壽的關係?為什麼生命在於運動?等等學生日常生活常涉及的問題入手,引入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也可讓學生自己提出一些他們想知道的,與自身健康有關的問題,供全班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入本節課題。

在學生對本節的內容感到有興趣後,引導學生回憶:

人類攝入的營養物質都有哪些?

從而使學生全面瞭解營養物質除糖類、脂類、蛋白質外,還有水、無機鹽類、維生素、纖維素,即七大營養物質,並着重引導學生討論:

①為什麼膳食纖維(即纖維素)屬於糖類,為什麼單列出來,成為營養物質的一類?

因為膳食纖維不為人和多數動物所消化,但由於其獨特的作用,故仍稱為營養物質。

②以前人們沒有把膳食纖維列為營養物質,現在卻它高度重視起來了,把它列為第七大營養素,你知道纖維素對人類健康有什麼積極意義嗎?

2、糖類代謝

糖類代謝可以學生聽過或見過的一些生活經驗入手,如:

①人體細胞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得?

②可引導學生分析低血糖為什麼會引起人頭暈?從這種現象你能想到葡萄糖在人類內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麼嗎?

③糖尿病的病因、病症、預防治療措施是什麼?

④胰島腫瘤為什麼會引起的低血糖昏厥?

⑤人體血糖濃度總是保持在較穩定的水平,其調節機理如何?

⑥北京鴨吃的一般是澱粉類食品,為什麼會很快育肥,而且體內脂肪含量很高?等等

在上述這些問題的討論中,學生就可對人和動物的糖類代謝途徑,即細胞內或血漿中的葡萄糖的來源及其去路有一個明晰的認識。

最後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第二課時

1、引言

從學生自身入手,設計一些與脂肪代謝有關的問題串,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引入脂肪代謝,比如教師可提問:

①你吃下的脂肪類食物,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成哪些小分子物質?

②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與葡萄糖、氨基酸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③你知道人類的脂肪一般都儲存在哪些部位嗎?

2、脂類代謝

(1)脂肪代謝

教師可從脂肪的來源、儲存、去路三方面引導學生討論,如可提出以下問題:

①脂肪酸和甘油在人體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麼?

②你知道為什麼生物體以脂肪而不是糖元作為長期的、主要的儲能物質嗎?等等

最後教師可把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總結成課本中的表解。

(2)血脂和膽固醇代謝

血脂的高低是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學生關心的話題,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參照我國正常成年人空腹時主要的血脂含量來衡量一下自己的血脂水平。雖然教材中沒有提及膽固醇的代謝,但膽固醇與人體的健康是學生比較關心的,有可能的話,可適當補充上膽固醇在人體中的來源與去路的問題。

教師提問:“膽固醇大部分來自動物及植物,少量在體內合成”,這句話為什麼不對?”

固醇的來源:人和動物體內膽固醇,除少量來自於動物性食物外,主要在體內合成,其中肝臟是合成膽固醇的主要器官。因此説:“膽固醇大部分來自動物性食物,少量在體內合成”的説法是不正確的。

膽固醇的去路:其一,參與構成生物體的組織,是細胞膜和細胞器膜以及神經髓鞘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二,轉化為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化合物,如某些類固醇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維生素D、膽汁酸等。

3、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代謝也可採用一邊結合學生自身實際,一邊總結細胞中氨基酸的來源與去路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後,把學生討論的結論歸納為教材中表解的形式。

在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的問題:

①人體細胞中的氨基酸主要來源於哪些生理過程?

②人體細胞中的氨基酸可用於哪些生理過程?

③為什麼兒童、孕婦、大病初癒的病人,在他們的食物應含有更多的蛋白質?

④產生尿素與排出尿素的部位分別在哪裏?

⑤為什麼腎臟功能不全或腎衰竭的患者不宜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

⑥排尿、出汗是排泄過程,那麼你認為排便也屬於排泄嗎?

新陳代謝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命的基本特徵,是生物體自我更新的過程,而細胞是新陳代謝的場所,這是同學們易忽略的,有的同學總認為人體的物質代謝過程發生在消化道中,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排泄是生物體把新陳代謝異化過程產生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搞清楚這些問題後,學生就容易理解下面這個問題:為什麼排尿過程屬於排泄;而排出食物殘渣的過程就不能叫排泄?因為排尿過程、出汗過程是排出人體代謝終產物的過程,代謝終產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尿酸是細胞內產生的;而食物殘渣是消化的終產物,而消化是在消化道內,即細胞外完成的。因此出汗、排尿過程是屬於排泄,而排便過程不屬於排泄,而稱為排遺。

⑦為什麼肝炎病人要檢測血液中的穀氨酸-丙酮酸轉氨酶(簡稱GPT)含量?

人體中有兩種轉氨酶的活性較高,即GPT(谷丙轉氨酶)和GOT(穀草轉氨酶),它們分別催化下面的兩個反應:

α-酮戊二酸+丙酮酸→穀氨酸+丙酮酸

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穀氨酸→穀氨酸+草酰乙酸

正常人血清中GPT(谷丙轉氨酶)和GOT(穀草轉氨酶)的活性很低,急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GPT含量顯著升高,心肌梗塞時GOT的含量明顯上升,故血清GPT和GOT的測定有助於肝病和心臟的診斷和療效觀察。

肝臟中氨基酸代謝比其他組織中的氨基酸代謝活躍,這是因為肝臟中含有豐富的催化氨基酸代謝的酶類。正常肝細胞中的GPT很少進入血液,只有肝病變時,由於肝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細胞壞死,GPT可以大量進入血液。所以,臨牀上常用測定血清中GPT的數值,作為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指標之一。

⑧想一想,如果早餐只喝牛奶,吃雞蛋,這種早餐的食譜搭配合理嗎?如何改進?

⑨若人體在糖類代謝、脂肪代謝失調的情況下,主要依靠蛋白質作為主要的能源來源,你認為這種情況下人體的哪些臟器的負擔會加重?(肝臟、腎臟)

  第三課時

1、引言

學生已經分別學習了糖類代謝、脂類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的途徑,可先讓學生根據所學,用關係圖的方式,把這三大營養物質之間的轉化關係畫下來,教師以此瞭解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並針對學生的理解上有錯誤或偏差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

2、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係

這部分內容涉及生物化學的內容比較多,且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在這方面接觸的生活實例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實例講授為主,學生思考、討論為輔。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代謝與脂類代謝之間的關係

教師應讓學生清楚,糖類與脂肪之間的轉化是雙向的.,但它們之間的轉化程度不同,糖類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養基中培養,細胞內就能夠生成脂類,個別種類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這酵母菌乾重的40%;然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例如某些動物在冬眠的時候,脂肪可以轉變成糖類。

②糖類代謝與蛋白質代謝的關係

首先使學生明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謂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體細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謂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體細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體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種,它們是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甲硫氨酸。

然後教師應指出糖類與蛋白質之間的轉化也可以是雙向的: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類轉變蛋白質的過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幾乎所有組成蛋白質的天然氨基酸通過脱氨基作用後,產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轉變為糖類,例如,用蛋白質飼養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則有50%以上的食物蛋白質可以轉變成葡萄糖。

③蛋白質代謝與脂類代謝的關係

教師應向學説明,蛋白質與脂類之間的轉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異,例如人和動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則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過不同的途徑也可轉變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質的食物飼養動物,動物也能在體內存積脂肪。

教師最後應總結一下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之間的關係,並可用下圖表示:

(1)糖類、脂類、蛋白質之間轉化是受到制約的

教師可舉例説明三大營養物質轉化的制約條件:

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而且糖類供應充足時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肪;再如教師還可舉人和動物體內糖類、脂類、蛋白質作為能源物質的先後順序這個例子;教師應向學生闡明三大營養在人和動物體的作用是各有側重的,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於是構成生物體和調節生命活動。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於糖類氧化分解,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人體會動用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能,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就將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然而,當糖和脂肪供應充足,且其代謝過程又都正常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供能就會相應減少。

這部分教學的最後,教師可提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如:長期營養不良的人為什麼會全身浮腫?

所謂浮腫是組織細胞之間的細胞液中的水分含量多於正常狀態所致。我們知道,內環境中的淋巴、血漿、組織液之間從物質流動角度看有以下關係:組織液與血漿之間可雙向交換物質,淋巴中的物質可單向流入血漿,組織液中的物質單向流入淋巴,且正常生理狀態下如果保持着動態平衡的組織液多了,就意味着這種動態平衡被破壞。造成這種破壞的原因是什麼呢?組織液多於正常狀態,可能有兩種原因,其一血漿的濃度低於正常狀態;其二,組織液濃度高於正常狀態。

我們先分析第一個原因是否成立,血漿濃度有沒有可能低於組織液濃度呢?當人長期營養不良,這裏説的營養不良主要是飢餓引起的,而不是因為偏食引起的。當人長期營養不良,結果會使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降低,使血漿濃度下降,當其濃度低於組織液濃度時,組織液含量會增多,表現出水腫的現象,因此長期營養不良的人會全身浮腫。

我們再來分析第二個原因有沒有可能發生。學生這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小心被桌椅碰得較重時,並沒有碰破,也沒出現皮下出血,但被撞的地方會腫起來。這也是由於組織液多於正常狀態所致,為什麼呢。原來,身體的某個部位被碰得較重後,皮下毛細血管並沒有破裂,因此不會流血,但毛細血管還是受到了損傷,表現為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比以前大,正常情況下,毛細血管是不允許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通過的,但受傷後,毛細血管對大分子的通透性增高,平時不能進入組織液的蛋白質現在進入組織液了,結果造成細胞液濃度高於正常狀態,導致吸水增多,同樣表現出水腫的現象。

至於受傷後消腫的過程是組織液被重吸收回血漿或淋巴的過程。消腫的關鍵是組織液中的蛋白質減少,以降低組織液的濃度。在組織液中的蛋白質不易通過毛細血管回到血漿,但可從毛細淋巴管進入淋巴,因此淋巴在回收蛋白質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淋巴迴流不暢,也會引起水腫。

3、三大營養物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1)糖類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血糖的來源與去路的示意圖,分析人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機制。

人體血糖濃度一般維持在80-120mg/dL(0.1%),食物中的糖類物質被消化為葡萄糖,然後吸收血液,血糖增加,此時一部分葡萄糖會在肝臟和肌肉等處轉化為肝糖元和肌糖元,使血糖濃度維持在80-120mg/dL(0.1%)的正常水平;反之,血糖濃度下降時,肝臟中的肝糖元又可以轉變為葡萄糖陸續釋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濃度繼續維持穩定狀態。

人在長期飢餓狀況下或肝功能減退的情況下,血糖含量降低到50-60 mg/dL,為低血糖,主要表現為頭暈、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症狀。出現低血糖早期症狀,又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因為腦組織功能活動所需要的能是主要來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腦組織中含糖元極少,需要隨時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來氧化供能,所以會出現驚厥和昏迷等症狀,

當血糖含量低於45mg/dL時,腦組織就會因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發生功能障礙。

教師可適時提出下面的問題:

①出現低血糖早期症狀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能迅速緩解?

②出現低血糖昏迷症狀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能迅速緩解?

③從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角度分析,造成人體肥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脂肪代謝與人體健康

教師可與學生一起討論脂肪肝的問題,可提問:你聽説過脂肪肝嗎?知道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嗎?知道脂肪肝對人體帶來的危害嗎?

脂肪的來源太多時,肝臟就會將多餘的脂肪合成脂蛋白,從肝臟中運輸出去,如果肝臟功能不好,或合成脂蛋白原料磷脂不足時,會使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不能順利的從肝臟中運輸出去,積累在肝臟中的脂肪會導致脂肪肝的形成,長期下去學會使肝細胞壞死,造成肝硬化。

3、蛋白質代謝與人體健康

提問:

①你覺得動物性蛋白的營養學價值高,還是植物性蛋白的營養學價值高?為什麼?

動物性食物(如乳、蛋、肉)中氨基酸的種類較全,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缺少人體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如玉米中蛋白質缺少色氨酸,賴氨酸和半胱氨酸,大米等穀類蛋白質一般都缺少賴氨酸。因此,植物性食物如果不好,就容易出現氨基酸缺乏,導致蛋白質合成受阻,出現營養不良。如只吃玉米和大米,由於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蛋白質合成不能進行,結果出現營養不良。

②為什麼説在食物中摻食豆類可以提高其它蛋白質的利用率?

豆類蛋白質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較豐富,可以補充其他蛋白質的不足,所以摻食豆類可以提高其它蛋白質的利用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