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複習重基礎重應用分析

來源:文萃谷 2.93W

在複習化學時,把握好方向,迴歸課本,本着重基礎重應用的原則進行全面複習,不追求偏、難、怪的試題,就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化學複習重基礎重應用分析

一、緊扣雙基,突破難點

“模考”試卷考查的知識點覆蓋面廣,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仍是考查重點。比如基本概念中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阿佛加德羅常數,基本理論中元素週期率、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重要金屬和非金屬及化合物的有關方程式,化學實驗,電化學等。

備考複習應增強針對性,每天安排適當練習,特別是近兩年的各地大學聯考試題以及高質量的模擬試題,以基礎題及中等難度題為主,達到提高解題速度、訓練解題感覺的效果。

做練習應像考試一樣,儘量不丟題、空題,審清題目中的每一個關鍵字眼,並標出記號。遇到自己較為熟悉的題目,更要集中精力,認真分析,不可憑着經驗和舊的思維定勢,倉促解答;遇到重點題、熱點題,做完題目後立即重新過一遍,明晰題型特點,釐清解題思路,總結答題技巧,感受成功快樂;遇到難題,不能失去信心,既不能輕易放棄,也不能耗時太多,必要時與老師、同學多討論,找出解決方法。做到“容易題穩拿分,中等題不丟分,難題爭取得分”。

二、關注細節,規範答題

大學聯考化學選擇題近半成,模考也不例外。選擇題往往側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學生對細節知識的把握程度。可用一週時間集中梳理複習過的內容、做過的卷子,分析選擇題做錯的原因:是看題不清,還是審題方法不當;是知識掌握有薄弱環節,還是存在知識盲區,爭取在“一模”考試前弄懂並加以彌補。

化學規範性表達也是應注意的細節。如化學方程式書寫一定要配平,酯化反應有水生成不能漏寫,書寫多元弱酸根水解反應時應分步、可逆,與用量、順序、濃度、條件有關的化學方程式要逐一看清,切不可下手就做;實驗題應從操作、試劑、現象、結論四個方面完整解答;要辨析清楚填空題中對物質表述是填名稱還是填符號、有機物是寫分子式還是結構簡式等。

三、融會貫通,提高能力

“模考”與大學聯考一樣,既要考查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更注重考查學生化學科學素養和能力,有些考題會與平時所學內容“形神俱變”。而要做到“似曾相識”,考前複習不能一味做題,死記硬背概念,避免出現“能夠很流暢地陳述某些具體化學知識,但在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結合上常常難以把握”的情況,要回歸課本,從熟悉課本的知識體系開始,進行必要的理解記憶,注意思考、整合、歸納、總結,找到表現每個知識點的具體情景或實際問題,並結合具體情景自覺主動地進行探索鑽研,使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靈活應變。

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的區別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這一名詞於1806年首次由貝採利烏斯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19世紀初,許多化學家相信,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裏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有機化學是指研究含碳元素(除去上面括號中的)的化學,研究它們的結構、組成、性質、變化、合成的科學。

有機化學的研究內容: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有機化學之所以成為化學中的一個獨立學科,是因為有機化合物確有其內在的聯繫和特性。

位於週期表當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過與別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層電子而達到穩定的電子構型的。這種共價鍵的結合方式決定了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氮、氧幾種元素構成,少數還含有鹵素和硫、磷等元素。因而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具有熔點較低、可以燃燒、易溶於有機溶劑等性質,這與無機化合物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在含多個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結合形成分子的骨架,別的元素的原子就連接在該骨架上。在元素週期表中,沒有一種別的元素能像碳那樣以多種方式彼此牢固地結合。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有多種形式,有直鏈、支鏈、環狀等。

在有機化學發展的初期,有機化學工業的主要原料是動、植物體,有機化學主要研究從動、植物體中分離有機化合物。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是研究無機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反應的科學,它是化學中最古老的分支學科。無機物質包括所有化學元素和它們的化合物,不過大部分的碳化合物除外。(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碳酸鹽等簡單的碳化合物仍屬無機物質外,其餘均屬於有機物質。)

無機化學是指研究不含有碳元素(簡單的碳的化合物如CO2、CO、碳的單質、碳酸鹽屬無機)的化學,研究它們的結構、組成、性質、變化的科學。

無機化學的研究內容:

無機化學在成立之初,其知識內容已有四類,即事實、概念、定律和學説。

用感官直接觀察事物所得的材料,稱為事實;對於事物的具體特徵加以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得到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合、化分、氧化、還原、原子等皆是無機化學最初明確的概念;組合相應的概念以概括相同的事實則成定律,例如,不同元素化合成各種各樣的化合物,總結它們的定量關係得出質量守恆、定比、倍比等定律;建立新概念以説明有關的定律,該新概念又經實驗證明為正確的,即成學説。例如,原子學説可以説明當時已成立的有關元素化合重量關係的各定律。

中和熱和燃燒熱

一. 教學內容:中和熱和燃燒熱

二. 教學目標

1. 理解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的實驗原理

2. 掌握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和數據處理

3. 使理解燃燒熱並掌握有關燃燒熱的計算。

4. 常識性介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開發,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使學生具有經濟效益的觀念。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和熱的測定實驗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要點的把握燃燒熱的概念,有關燃燒熱計算

難點:中和熱的測定,中和熱和燃燒熱的有關計算

[分析]

一、中和熱:

強酸和強鹼的稀溶液完全中和生成1mol水時所放出的熱量稱為中和熱;常温常壓下,酸和鹼的稀溶液反應產生的中和熱為△H=-57.4kJ/mol。

中和熱的測定:在50mL燒杯中加入20mL 2mol/L的鹽酸,測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溶液,測其温度,並緩緩地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觀察反應中溶液温度的變化過程,並作好記錄。

鹽酸温度/℃

NaOH溶液温度/℃

中和反應後温度/℃

t(HCl)

t(NaOH)

t2

數據處理:△H=-Q/n=-cm△t/n水

其中:c=4.18J/(g?℃),m為酸鹼溶液的質量和,△t=t2-t1,t1是鹽酸温度與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n水為生成水的物質的量。

説明:

1. 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與,如氫氣在氯氣中燃燒,鈉在氯氣中燃燒等。

2. 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條件是:要與空氣(即氧氣)接觸;並且温度要達到物質的着火點;而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則是:要有適當過量的氧氣,可燃物與空氣要有足夠多的接觸面積。以上兩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3. 燃料不完全燃燒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浪費能源的同時可能對環境產生污染。

4. 理解燃燒熱時,我們要從四個方面入手:①25℃、101kPa;②1mol純物質;③完全燃燒;④穩定的化合物。

5. 一般情況下,物質燃燒生成的穩定的化合物有:C→CO2;H→H2O(液態);S→SO2。

6. 燃燒熱表示的意義:C的燃燒熱為393.5kJ/mol,表示在25℃、101kPa時,1molC完全燃燒生成CO2時放出393.5kJ的熱量。

7. 書寫熱方程式時,燃燒熱是以1mol物質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來定義的,因此在書寫它的熱方程式時,應以1mol可燃物為標準來配平其餘物質的計量數。

8. 計算一定量物質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Q=n(可燃物)×△Hc;式中Q為可燃物燃燒反應放出的熱量,n(可燃物)為可燃物的物質的量,△Hc為可燃物的燃燒熱。

三、能源:

能源是指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它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陽光、風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我國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一級能源指在自然界中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稱為一級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間接製取的能源稱為二級能源。如化石能源、流水、潮汐等為一級能源,而氫氣、電能等則為二級能源。

解析:①題中指出,只有自然界中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稱為一級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屬於一級能源,水煤氣、乾餾煤氣都是煤經一系列處理後,間接製取的,應屬於二級能源,而水力則是利用水的動能和勢能,一般應屬於一級能源。

②題中選項A的方向是錯誤的。眾所周知,原子與分子是兩種不同層次的微觀粒子,水中的氫元素完全不同於單質的氫氣。氫氣可以燃燒,氫分子可以與氧分子反應。但指出“在水不分解的情況下,使氫成為二級能源”不僅違背科學,也與常識不符。更何況A選項中還稱氧是可燃燒的物質。選項B的方向是正確的。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的反應是吸熱反應,在常温常壓下幾乎不能進行,利用太陽能產生高温,以分解水,是目前正在實際進行並且已經取得初步成果的一項研究。從能量的角度看,這是太陽能的間接利用。選項C是錯誤的。眾所周知,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的速率,而其本身在反應前後質量和性質均保持不變,因而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熱效應。也就是説,利用催化劑改變水的分解這是一個需要供給能量的事實,是徒勞的,因此這個研究方向也不正確。選項D應是一個可以肯定的研究方向。水分解需要吸收能量。尋找可提供廉價能源的有效,當然可以解決由水制氫氣的問題。

解析:硫無論在空氣中還是在純氧中燃燒都是生成 SO2氣體,而由於空氣中氧氣的濃度遠不及在純氧中,硫等可燃物在純氧中的燃燒較在空氣中的燃燒反應激烈,速率快,放熱也集中。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下述兩個基本事實:第一是題設相同條件下(32g,同温同壓),這樣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能量差應為定值。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主要是以熱能的形式表現出來,但絕不是唯一的形式。化學反應發生時,常伴隨有“發光、發熱”等現象。硫在純氧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顯然,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燃燒,都有一部分化學能轉化成為光能。而且轉化成光能的越多,轉變成熱能的就越少。不言而喻,前者轉化成光能的多。

[例3]已知充分燃燒ag乙炔氣體時生成1mol二氧化碳氣體和液態水,並放出熱量bkJ,則乙炔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C2H2(g)+2.5O2(g)=2CO2(g)+H2O(l);ΔH=-2bkJ/mol

B、C2H2(g)+5/2O2(g)=2CO2(g)+ H2O(l);ΔH=2b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g);ΔH=-4b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ΔH=bkJ/mol

答案:A

[例4]試回答下列中和熱測定的有關問題。

(1)實驗桌上備有燒杯(大、小兩個燒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環形玻璃攪拌棒、0.50mol?L-1鹽酸、0.55mol?L-1 NaOH溶液,尚缺少的實驗用品是__________。

(2)實驗中能否用環形銅絲攪拌棒代替環形玻璃攪拌棒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時所用鹽酸及NaOH溶液的體積均為50mL,各溶液密度為1g/cm3,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實驗起始温度為t1℃,終止温度為t2℃。試推斷中和熱的計算式:△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度計

(2)不能,因為銅具有很好的導熱性能,易使能量散發出去,使測定結果偏小。

(3)△H=-1. 672(t2-t1)kJ/mol

【模擬】

1. 厄爾尼諾現象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氣中CO2的含量劇增,要減緩這一現象發生,最理想的燃料是: ( )

A、天然氣 B、氫氣 C、無煙煤 D、汽油

2. 為了提高煤的熱,並減少CO等有害物質的污染,可採取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的空氣 B、將煤粉碎,使之充分燃燒

C、將煤經過處理,使之轉化為氣體燃料 D控制煤的生產

3. 已知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種會產生温室效應的氣體,相同分子數目的甲烷和CO2產生的温室效應,前者大。下面是有關天然氣的幾種敍述:①天然氣與煤相比是比較清潔的能源;②等質量的甲烷和CO2產生的温室效應也是前者大;③燃燒天然氣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 B、只有① C、只有③ D、①和②

4. 能源可分為一級能源和二級能源。自然界中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稱為一級能源;需要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間接製取的能源稱為二級能源。氫氣是一種高效而沒有污染的二級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的水來製取:2H2O(l)=2H2(g)+O2(g) ΔH=+517. 6kJ/mol。根據上面的敍述回答,下列敍述正確的是 ( )

A、電能是二級能源 B、水力是二級能源

C、天然氣是一級能源 D、焦爐氣是一級能源

5. 新的替代能源主要包括:①核能;②柴草;③焦炭;④太陽能;⑤氫能;⑥液化石油氣;⑦水煤氣;⑧天然氣 ( )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 C、③⑥⑦⑧ D、①③④

6. 關於用水製取二級能源氫氣,以下研究方向正確的是 ( )

A、構成水的氫和氧都是可以燃燒的物質,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況下,使氫成為二級能源

B、設法將太陽光聚集,產生高温,使水分解產生氫氣

C、尋找高效催化劑,使水分解產生氫氣,同時釋放能量

D、尋找特殊化學物質,並用於開發廉價能源,以分解水製取氫氣

7. 含NaOH40克的稀溶液與足量稀H2SO4反應放出57.4kJ熱量,則下列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

A、NaOH(aq)+1/2 H2SO4(aq)=1/2Na2SO4(aq)+H2O(l);△H =+57.4kJ/mol

B、NaOH(aq) +1/2H2SO4(aq)=1/2Na2SO4(aq)+H2O(l);△H =-57.4kJ/mol

C、2NaOH(aq) +H2SO4(aq)=Na2SO4(aq)+2H2O(l);△H =+114.8kJ/mol

D、2NaOH(aq) +H2SO4(aq)=Na2SO4(aq)+2H2O(l);△H =-114.8kJ/mol

8. 已知鹽酸和NaOH的稀溶液的中和熱為△H =-57.4kJ/mol,則稀醋酸和NaOH的稀溶液的中和熱一般情況下約為 ( )

A、等於-57.4kJ/mol B、大於-57.4kJ/mol

C、小於-57.4kJ/mol D、無法比較

9. 對熱化學反應方程式2H2(g)+O2(g)=2H2O(l);△H =-571.6 kJ/mol,下列説法錯誤的是 ( )

A、2 mol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571.6 KJ的熱量

B、1 mol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285.8 KJ的熱量

C、二個氫分子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571.6 KJ的熱量

D、上述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也可表示為:

H2(g)+1/2O2(g)=H2O(l); △H =-285.8 kJ/mol

10. 1g炭與適量水蒸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需吸收10.94kJ的熱量,相應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

A、C+H2O=CO+H2;△H =+10.94 kJ/mol

B、C(S)+H2O(g)=CO(g)+H2(g);△H =+10.94 kJ/mol

C、C(S)+H2O(g)=CO(g)+H2(g);△H=+131.3kJ/mol

D、1/2C(S)+1/2H2O(g)=1/2CO(g)+1/2H2(g);△H =+65.65kJ/mol

11. 含11.2gKOH的稀溶液與1L 0.1mol?L-1的H2SO4溶液反應放出11.46kJ的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KOH(aq)+1/2 H2SO4(aq)=1/2 K2SO4(aq)+H2O(l) △H=-11.46kJ/mol

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 △H=-114.6kJ

C、2KOH+H2SO4=K2SO4+2H2O △H=-114.6kJ

D、KOH(aq)+1/2 H2SO4(aq)=1/2 K2SO4(aq)+H2O(l) △H=-57.3kJ/mol

12. 下列反應既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又是吸熱反應的是 ( )

A、鋁片與稀鹽酸的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

C、灼熱的碳與CO2的反應 D、甲烷在氧氣中的燃燒反應

13. 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反應熱下劃線處表示燃燒熱的是 ( )

A、NH3(g) * MERGEFORMAT O2(g) NO(g) * MERGEFORMAT H2O(g) Δa kJ?mol-1

B、C6H12O6(s) 6O2(g) 2CO2(g) Δc kJ?mol-1

D、CH3CH2OH(l) * MERGEFORMAT O2(g)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_______。

(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4)實驗中改用60mL0.50mol?L-1鹽酸與50mL0.55mol?L-1NaOH 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值會_______________;用50mL0.50mol?L-1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值會_____________。(均填 “偏大”、“偏小”、“無影響”)。

(6)用濃度為36.5%的鹽酸代替稀鹽酸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值會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為什麼? 。

19. 把温度為13℃,濃度為1.0 mol?L-1的酸溶液和1.1mol?L-1的鹼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為1g/mL,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4J/(g?℃)],輕輕攪動。測得酸鹼混合液的温度變化數據如下:

反應物

起始温度t1/℃

終了温度t2/℃

中和熱

HCl+NaOH

13

19.8

△H1

13 19.3 △H2

(1)試計算上述兩組實驗測出的中和熱:△H1=___________;△H2=____________。

(2)實驗中鹼液過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兩組實驗結果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gH2S氣體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和二氧化硫氣體,放出17.24 kJ熱量,求H2S的燃燒熱,並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21. 某人浸泡在盛有60. 0升水的浴盆中,在1小時內,人體所散發出的熱量使水温從30℃上升到31. 5℃(假設人體體温保持恆定,且熱量沒有損失),該人一天可以釋放多少熱量?1克脂肪燃燒放出39. 7kJ的熱量,如果該人在一天所需要的熱量以攝入脂肪來計算,則他一天至少需要食入多少克脂肪?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 2kJ(kg℃)-1

【試題答案】

1. B 2. BC 3. D 4. AC 5. B 6. BD 7. B 8. B

9. C 10. CD 11. D 12. C 13. B 14. A 15. A

16. (1)人力 畜力 燃煤動力 電力

(2)常規 新

(3)6CO2 6H2O→C6H12O6 6O2 水

(4)C O2=CO2; CnH2n 2 (3n 1)/2O2→nCO2 (n 1)H2O

CH4 2O2→CO2 2H2O

CH4燃燒產生的CO2最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

17. (1)煤 人均能源佔有量少,能源利用率低,單位產值能耗高

(2)ABCD

(3)H2 不產生CO2,不會因温室效應而影響大氣,H2的來源豐富,燃燒產物對環境無影響。

18. ⑴環形玻璃攪拌棒 ⑵保温隔熱 ⑶偏小

⑷不相等 相等 中和熱是酸鹼完全中和生成1mol水時所放出的熱量,只與温度等影響反應熱的因素有關,與酸鹼的物質的量無關

⑸偏小 偏小

⑹偏大 濃鹽酸稀釋時放出大量的熱量

19. (1)中和熱:△H1=-56.9 kJ/mol;△H2=-52.72 kJ/mol。

(2)確保鹽酸完全被中和。

(3)氫氧化鈉屬於強鹼,而氨水屬於弱鹼,電離時需要吸收熱量。

20. 燃燒熱為放出586.16 kJ/mol熱量

H2S(g) 1.5O2(g)=SO2 (g)H2O (l) △H2=-586.16 kJ/mol

21. 9072 kJ 228.5g

關於乙醇性質幾點誤區的辨析

乙醇是重要的烴的衍,我們時一定要深刻理解羥基官能團在乙醇性質中的決定作用,同時又要避免由於某種定勢引起的認識障礙和誤區。只有及時澄清這些片面的錯誤的概念,才能更透徹理解乙醇的性質。

誤區一、乙醇能與鈉反應,也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解析:乙醇分子中存在羥基,和水、酸一樣能夠與金屬鈉反應置換出氫氣。但是由於受到乙基的影響,乙醇的羥基氫原子的活潑性比水和酸的都要弱很多,所以,乙醇不能電離出氫離子,不具有酸性,也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

誤區二、乙醇能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體現了乙醇的鹼性。

乙醇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不是中和反應,而是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與乙酸的羥基結合為水,餘下的部分結合為酯。用同位素原子示蹤法可以清晰的證明酯化反應的機理。酯化反應是醇羥基與羧基官能團之間的特徵反應,與乙酸的酸性無關,乙醇的鹼性也就無從談起,乙醇為中性物質。

誤區三、乙醇能發生消去反應,其他醇都能發生消去反應生成烯烴。

消去反應是乙醇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去掉一個小分子水,生成不飽和烯烴的反應。反應的原理是乙醇相鄰的兩個碳原子分別消去氫原子和羥基,餘下的兩個“孤單”電子在碳原子間形成共價鍵 高中語文,成為烯烴。所以,發生消去反應的醇必須滿足的條件是羥基所連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一定含有氫原子。

例如:以下醇能發生消去反應的是:

(答案:B、D能發生消去反應)

誤區四、乙醇能在催化劑存在條件下被氧化為醛,其他醇也能被氧化為醛。

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為去氫氧化,即乙醇的羥基上氫原子與羥基所連碳原子上的氫原子被氧化為水,氧原子和連接碳原子上的電子形成碳氧雙鍵,碳氧雙鍵與碳原子上另一個氫原子組成醛。很顯然,醇氧化為醛的條件是,羥基所連接碳原子上一定含有兩個氫原子(伯醇)。如果羥基所連碳原子上只有一個氫原子(仲醇),則氧化後生成酮。如果羥基所連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叔醇),不能被氧化。

例如:下列各醇能被氧化為醛的是

(答案:A、C能被氧化為醛,D、E被氧化為酮,B不能被氧化)

高中化學方程式-水解反應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小編準備了高中化學方程式-水解反應,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單水解---可逆水解

NH4Cl+H2O NH3H2O+HCl NH4++H2O H++NH3H2O

FeCl3+3H2O Fe(OH)3+3HCl Fe3++3H2O Fe(OH)3+3H+

AlCl3+3H2O Al(OH)3+3HCl Al3++3H2O Al(OH)3+3H+

CuSO4+2H2O Cu(OH)2+H2SO4 (金屬活動順序表中Mg2+以後的陽離子均水解)

NaHCO3+H2O H2CO3+NaOH (NaHSO4不水解,NaHSO3電離大於水解)

Na2CO3+H2O NaHCO3+NaOH CO32-+H2O HCO3-+OH–

NaHCO3+H2O H2CO3+NaOH(第一步遠遠大於第二步,二步不能疊加)

Na2SO3+H2O NaHSO3+NaOH SO32-+H2O HSO3-+OH–

NaHSO3+H2O H2SO3+NaOH(第一步遠遠大於第二步,二步不能疊加)

HSO3-+H2O H2SO3+OH-

Na2S+H2O NaHS+NaOH S2-+H2O HS-+OH–

NaHS+H2O H2S+NaOH(第一步遠遠大於第二步,二步不能疊加)

HS-+H2O H2S+OH-

Na3PO4+H2O Na2HPO4+NaOH PO43-+H2O HPO42-+OH–

Na2HPO4+H2O NaH2PO4+NaOH HPO42-+H2O H2PO4-+OH–

NaH2PO4+H2O H3PO4+NaOH H2PO4-+H2O H3PO4+OH–

CH3COONa+H2O CH3COOH+NaOH CH3COO-+H2O CH3COOH+OH–

C6H5ONa+H2O C6H5OH+NaOH C6H5O-+H2O C6H5OH+OH–

2、雙水解

CH3COONH4+H2O CH3COOH+NH3H2O

NH4F+H2O HF+NH3H2O

Al2S3+6H2O==Al(OH)3↓+H2S↑ (隔絕空氣,密封保存)

Mg3N2+6H2O==Mg(OH)2↓+NH3↑(隔絕空氣,密封保存)

Na3P+3H2O==3NaOH+PH3↑(隔絕空氣,密封保存)

Zn3P2+6H2O==Zn(OH)2↓+PH3↑(Zn3P2一種老鼠藥,PH3劇毒神經毒劑)

CaC2+2H2O==Ca(OH)3↓+C2H2↑(隔絕空氣,密封保存)

C2H5ONa+H2O==C2H5OH+NaOH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方程式-水解反應就先到這裏,希望大家學習的時候每天都有進步。

高中化學必修之氧族元素

各科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學必修之氧族元素,希望同學們牢牢掌握,不斷取得進步!

S + H2 == H2S (加熱) Fe + S == FeS (加熱)

2O3 == 3O2 3O2 == 2O3 (放電)

2H2O2 == 2H2O + O2↑(MnO2催化) H2S == H2 + S (高温)

2H2S + 3O2 == 2H2O +2SO2 2H2S + O2 == 2H2O +2S 均點燃

FeS + 2HCl == FeCl2 + H2S↑ FeS + H2SO4 == FeSO4 + H2S↑

SO2 + H2O == H2SO4 (可逆) SO3 + H2O == H2SO4

Cu + S == Cu2S(黑固) H2O2 + H2S == S↓+ H2O

NaSO3 + H2SO4 == NaSO4 + SO2↑+ H2O 實驗室制二氧化硫

2H2SO4濃 + Cu == CuSO4 + 2H2O + SO2↑ 加熱

2H2SO4濃 + C == CO2↑ + 2H2O + 2SO2↑ 加熱

2SO2 + O2 ==2SO3 (需加熱、催化劑並可逆)

H2S + H2SO4(濃)== S↓ + SO2 + 2H2O

H2S +2HNO3(濃)== 3S↓ + 2NO + 4H2O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必修之氧族元素就到這裏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閲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高中化學學習之克服思維障礙的對策

各科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學學習之克服思維障礙的對策,希望同學們牢牢掌握,不斷取得進步!

(一)理清(內化)知識思路,締結合理知識網絡

如何塑造學生良好的知識結構呢?心理學指出,學生學習和掌握化學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構建知識結構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教會學生構建化學知識結構,要求並幫助學生做到應當會的和應當掌握的知識或技能一定要及時掌握,做到“日清月結”或“章節結清”。這包括:

1.準確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義和重要事實。這些“磚瓦基石”是建立知識結構的原材料,是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所用到的原始的材料。每一概念要掌握其核心,如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核心是任何理想氣體(純淨的或混合氣體);標準狀況;1mol;22.4L。

2.對比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如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氧化劑與還原劑等,都可列表進行聯繫和對比。區別相似、相反概念間的異同點,使學生形成較清晰的局部概念體系。

3.將知識系統化、整體化。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對於化學的學習應是宏觀把握,微觀掌握。抓規律、記特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概括歸納,構造知識塊、知識鏈,形成網。如在講氯氣的實驗室製法時,按反應原理-儀器藥品-氣體發生-氣體檢驗-尾氣處理的序列組織教學,並從每一個知識點沿不同角度、途徑發散,從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另一個知識點,並找到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使知識點有機地聯繫為一個知識網 。

4.以簡馭繁。學習繁難知識,解決複雜問題,必須在基礎知識上下功夫,努力尋找知識和思維的轉化點。一方面將繁難知識轉化分解為簡單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從訓練常規思維出發,用一般方法解決繁難問題。只有這樣,在遇到問題時,才能應用知識網絡,產生有條理的聯想,再經過篩選、比較、判斷、推理,形成通暢的思路,達到問題的快速準確解決。

(二)誘導思維、激勵思維、啟發思維

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抽象性,並開始由抽象思維向辯證思維發展,習慣於運用概念、判斷進行邏輯思維,對事物能注意到具體分析,找到本質特徵,能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將已獲得的理論運用到解決具體問題中去。若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獨立學習、探索、發現的機會,在實踐中去分析、研究、解決化學問題,就能不斷地激起他們求知的需求,滿足他們探索的慾望,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悦,這樣獲得的化學知識,易於記憶和運用。

1.程序設疑誘導思維。思維源於疑惑,有疑則思,有思則進。對某一問題的思考是激起學習慾望,激勵創新的因素。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疑,圍繞有關教學目標設計一個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問題程序,使學生的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向縱深發展。例如複習鹵素單質與二氧化硫的性質時,設計如下程序:(1)在二氧化硫與溴水的反應中誰是氧化劑、誰是還原劑?為什麼?(2)上述反應有何現象?(3)向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溴水有無反應?(4)向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氣體有什麼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5)氯水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作用,當二者混合後其漂白作用如何?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析,使學生的認知由淺入深,促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2.新穎問題激發思維。可採取換角度、換形式、提新穎問題的方式,吸引學生思考。要佈置一定難度的課外思考題供學生去挑戰。如講分子間作用力後可佈置“若水的沸點低於硫化氫,人類將會變成怎樣?”讓學生經常有問題可“想”。

3.解題過程啟發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由基礎知識、智力以及解題技能三者構成的有機整體。當學生因某種因素不能判別當前的課題與已有經驗的關係時,教師若能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起適當的“認知橋樑”,喚起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當前景象關聯起來,問題則可順利解決。如講完一道題後,再對題目進行變式:增減已知條件、改變設問角度、多問幾個為什麼、改變化學過程,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看法,就有可能將思維引向更深的層次,起到一題多練,一題多得,觸類旁通的作用。

(三)熟悉掌握思維方法,不斷優化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諸如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等,直接影響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要教會學生常用的思維方法和技巧,使學生養成勤思、善思、深思的良好習慣,以促進思維品質的優化。

模仿醒悟。學生的思維往往建立在教師的“教”之上。會學習的學生則喜歡追根究底:教師為什麼這樣解答?他是怎麼想到的?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當怎麼辦?本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在模仿中生疑,悟通疑點,突破難點。

善於聯想。如看到CH3—CHOH—COOH的結構簡式,要能想得出:分子中含有羥基能發生酯化反應、脱水反應、跟鈉反應;含有羧基有酸性、能酯化、脱水;含有甲基及鄰碳氫,可消去、鹵化等。

靈活遷移。應用是認知的最終目的。如何達到會用呢?這就需要學會遷移。通過自學接受新信息,通過聯想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繫,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例如,NH3與NO2能否發生反應,從課本中找不到任何依據,但通過思維,便能迅速遷移到反應可以發生的依據:

H2S+SO2--S

HCl+HClO--Cl2

即同一非金屬元素的正價化合物與負價化合物間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歸中反應,生成該元素的單質。由此可見,氫化亞銅與鹽酸反應,能夠放出一種氣體,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應為:

CuH+HCl=H2↑+CuCl

CuH中的H為-1價,HCl中的H為+1,放出的氣體為0價的H2。氫元素間得失電子數相等,故生成物中的銅仍為亞銅。

辯證思維。如鹽類水解教學,先組織學生自己測定一組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溶液的pH如氯化鈉、氯化銨、醋酸鈉、碳酸氫鈉、醋酸銨等溶液,要求記錄結果。提出問題:某些鹽的組成中既不含H+也不含OH-,為什麼卻表現出一定的酸鹼性?溶液的酸鹼性與組成鹽的離子間有什麼關係?水的電離平衡為什麼會打破?最終導致什麼結果?氯化鈉與醋酸銨水溶液都呈中性,其原因一樣嗎?經過逐一分析推斷,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辯證性。

發散思維。發散性思維的實質是遷移,舉一反三是高水平的“發散”。發散性思維是學好化學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可以採用一題多解的方法來誘導學生思維發散。例如設計這樣一題:一瓶硫酸,不知是濃是稀,如何把它鑑別出來?請儘可能多地提出方案。學生通過思考,會提出溶於水觀察是否放熱;與銅片反應;做濾紙的碳化反應;測密度;比較粘度;使膽礬脱水;稀硫酸與鐵釘反應;中和滴定等等。通過解答這道題,使學生的思路拓寬了,思維的廣闊性也得到了鍛鍊。

創造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是在新異情況或困難面前採取對策,獨特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力品質。一是思維方向靈活,善於從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思維過程靈活,從分析到綜合,從綜合到分析,全面靈活地進行綜合分析;三是遷移能力強,能舉一反三,進行發散式思維。例如,依據課本字面敍述,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NO2不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但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有關原理,NO中+2價的N可與NO2中的+4價的N反應歸中為+3價N:

NO+NO2+2NaOH=2NaNO2+H2O

反過來,NO2中+4價N也可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為+3價和+5價的N:

2NO2+2NaOH=NaNO3+NaNO2+H2O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一條創造性規律:在NO,NO2混合氣體中,只要NO的物質的量不多於NO2的物質的量,混合氣可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這不僅對處理硝酸廠尾氣很有意義,還可用於指導解題。

除上述各種思維方法外,還有直覺思維、求異思維、求同思維等思維方法和技巧,教師要因材施教,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學習之克服思維障礙的對策,希望同學們閲讀後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祝大家閲讀愉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