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2.28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一、題目

十以內的加減法運算。

二、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寫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寫有10以內加減法算式的題卡(不同的.形狀、顏色、與幼兒人數相等),數字卡片,闖關的背景圖6張。

2、經驗準備:幼兒認識10以內的數,並學過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四、活動過程

1、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告訴小朋友一個好消息,森林郵局要開業了,可是郵局的熊貓局長卻告訴我郵遞員還不夠用,他很着急,讓我幫他招收郵遞員。歡迎小朋友報名參加,想參加的小朋友請舉手。哇,這麼多小朋友要參加,我實在是太高興了,可是到底要選誰呢?我要出幾道題考考你們,看看誰的本領最大,誰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郵遞員。

2、複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

(1)我們郵遞員每天都會收到很多信件,第一關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幾封? 答: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還剩幾封? 答: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幾封? 答: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還剩幾封? 答: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幾封? 答: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還剩幾封? 答:10-2=8

(2)邀請幼兒做考官,設計題目請郵遞員查收信件

一名幼兒做考官設計題目,其他幼兒列出算式並算出答案。

分析;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引導幼兒發現出題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減法。

(3)看算式寫郵編

師:恭喜小朋友都順利地闖過了第一關,但一個合格的郵遞員不僅要會查收信件,還要具備很好的分信能力,怎麼分信呢?就是利用郵編來區分。小動物把郵編都寫成了很多算式,你們來試着破譯一下吧!看誰最快!

幼兒分組遊戲,將信件的郵編計算出來後,再進行分類。

(4)請幼兒將信件送到小動物家,互相檢查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郵編的算式,鞏固加減運算。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2)為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説説為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裏?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裏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數數,瞭解不同數數方法的區別。

2。大膽參與數數遊戲,能在操作活動中找出幾種簡便的數數方法。

活動準備:

人手1份數數材料,操作卡一份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嘗試用多種方法數數:請幼兒數數盆子裏的豆豆有多少,想象怎樣數又快又對。

2。交流數數方法:請幼兒説説自己是用什麼方法數出來的'。針對幾種不同方法評價。

3。練習用多種方法數數。

二、小組活動

1。畫一畫,看看自己變出了什麼小動物,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填空:在空格里印上合適的數字。橫着數數,豎着數數。

三、活動評價

表揚活動中大膽嘗試各種方法數數的孩子。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提供豆豆等數數材料,讓幼兒練習方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設計意圖:

近期班級增加了自然測量的區角,孩子們利用樹枝、樹葉、石頭等自然物對身邊的事物進行了測量的活動,孩子們的測量興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們測量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多數孩子並沒有掌握正確的測量方式,大多數孩子們在測量時均出現重疊、間斷的現象。《數學核心概念》中提出,測量的核心經驗之一是:比較必須是“均等的”,即計量單位的大小必須相等,且必須是不間斷或沒有重疊的。還有就是:計量單位的大小與測量出的單位數量之間是一種反比關係,也就是説,當計量單位越小時,測量的物體包含的單位數量就越多。這樣一個複雜的數學概念,如何能讓幼兒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繪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幫助孩子輕鬆理解這個難題。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收尾相連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初步瞭解測量工具和計量單位要有統一的標準。

2.大膽嘗試,體驗用身體測量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跳繩(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引導語:最近我們增加了一個測量區,小朋友們都利用了哪些材料進行測量呢?除了可以用這些材料進行測量,還可以怎麼來測量呢?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樂樂,她的媽媽有一種很特別的“尺子”,這把尺子可以測量很多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身體也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導語:樂樂長高了,衣服、褲子都短了,媽媽想要為樂樂做一件連衣裙,織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線和織針,還需要什麼?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尺子,媽媽是用什麼來當的尺子?媽媽是怎麼用手來測量的?請小朋友們也來試試看吧!

重點提升: (1) 隻手這麼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動哦。再來,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引導語:除了小手可以當尺子,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當尺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樂樂還用了什麼來當尺子?用腳印來量到底是怎麼個量法呢?誰能來試試?

重點提升:人有兩隻腳,一個腳印量完了,後面一個腳印可以接過來,腳跟去靠腳尖。

小結:原來我們的腳也這麼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運動,還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連的方法進行測量。

(1)幼兒探索測量,教師巡迴觀察。

引導語:今天教室裏有桌子、椅子、跳繩等物品,一會兒請小朋友們4人一組用剛剛我們學會用身體測量的方法去量一量這些物品的長度。

幼兒進行測量,教師巡迴觀察,重點觀察瞭解幼兒用手或腳測量時出現的問題,如:重疊、起點終點沒有對齊、測量時測量物之間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測量經驗。

引導語:剛剛小朋友們都嘗試用自己的手或腳對繩子進行了測量,接下來我們請小朋友上來説説看你是用什麼方法測量的?怎麼測量的?誰來説説看?

小結:在測量時,要從起點開始,一隻手(或腳)接着另一隻手(或腳)進行測量,測量時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疊,最後數一數一共量了幾次就能知道繩子的長度了!

4.掌握測量的正確方式方法。

(1)幼兒再次探索測量,教師巡迴觀察。

幼兒再次探索測量,教師巡迴觀察,重點觀察幼兒是否正確掌握測量的方法。

引導語:現在請小朋友們再次用用身體測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繩子的長度,並將你測量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紙上。

(2)交流鞏固,鞏固測量經驗。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測量,今天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的手和腳也一樣可以測量,小朋友們回家後也可以請爸爸媽媽想一想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樣,去試一試,並把結果記錄在紙上帶回班級分享!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請家長在家與幼兒一起繼續探索尋找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樣進行測量及測量的方法。

活動反思:

故事選自數學繪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繪本中融入的數學元素主要是自然測量,這個故事告訴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標準化的測量工具,我們的身體也可以進行測量;許多標準化單位都源於人體,我們的身體具有數學價值,數學其實離我們很近。本次活動,我們預期幼兒能夠獲得的經驗是“有學習用手及腳作為自然測量的工具參與測量活動的興趣,體驗身體真有用”。

《我家漂亮的尺子》這個繪本很長,內容涉及比較多,在自然測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腳印測量、步子測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下子將內容拓展給大班上學期的孩子,對孩子來説,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繪本的內容進行節選,通過引導幼兒知道原來我們身體的手和腳可以當做尺子一樣測量物品,在繪本的後半部分我將以活動延伸的部分進行拓展延伸。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繪本學習瞭如何正確的用自己的身體進行測量後,大多數孩子們都學會了如何正確的用身體進行測量的方法。通過此活動發現孩子們對測量區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孩子們不僅用自己的身體進行測量,同時還尋找了很多生活中的自然物對自己的影子進行了測量,因此這個點上教師又將有了一個新的突破點,如何測量自己的影子?用哪些材料測量?等問題與幼兒一起探究。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遊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2、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麼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櫃裏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一)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鞏固練習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本次的數學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進行搭配,從上衣和下裝的搭配中,讓幼兒學習一定的搭配方法,培養有序的思考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以丁丁要去旅行為線索,自然將整個環節貫穿,符合幼兒遊戲化教學的年齡特點。

本次教學主要以生活中的丁丁旅行為線索,如穿什麼衣服,吃什麼菜兩個幼兒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並用情景中人物的語言,充分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使幼兒自主學習的目的。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結合具體情景,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難點是使幼兒進行有序的思考,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防守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如在這活動中我通過配一配(衣服的搭配),連一連(配餐),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

使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數學活動帶的樂趣。

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着興奮的狀態,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對於第一環節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在第二環節中,幼兒操作的不是很好,這也許是我在交代的時候沒有把要求講得很清楚,在我接下來的發現問題調整中,幼兒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就一直在遊戲的環節中了,沒有很好的在聽老師的要求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係。

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 認識時間

老師出示時鐘,提問: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這是時鐘,是用來看時間的)

你會看時間嗎?現在是幾點?(9點)

你怎麼知道的?(長針指向12,短針指向9,就是9點整)

如果長針和短針都指向12,是幾點?(12點)

小結:當長針指向12時,短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2、感知時間

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遊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裏,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遊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麼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裏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裏搭了一個積木┄┄

小結:小朋友都説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裏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問題,給如如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後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我們再玩一次,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裏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小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第二次遊戲時,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沒再出現爭執。)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鐘的時間裏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裏看了5頁書......

3、總結交流

提問: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穫和發現?

學會了看時鐘;知道一分鐘很短,但我們加快速度也能做許多事情。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目的:

1、 通過遊戲較熟練地分辨單數、雙數、並知道單數、雙數的排序規律。

2、 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點卡1套,1-10的數卡1套。

2、 不同顏色的墊子兩塊。

過程:

1、 第一次遊戲,複習10以內單數、雙數。

①今天,我們來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遊戲。遊戲規則跟以前的有點不同。請小朋友仔細看、仔細聽。

②教師扮老狼,報1點鐘、3點鐘、5點鐘時回頭,報2點鐘、4點鐘、6點鐘時不回頭。

③提問:遊戲規則有什麼變化?老狼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不回頭?

④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把數卡分放在兩塊墊子上,請幼兒找出“老狼”回頭的規律。

⑤遊戲1-2遍。引導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即雙數整點時跟着“老狼”走,單數整點時不動。

2、 第二次遊戲,練習較正確、迅速地分辨10以內的單數、雙數。

①介紹新的遊戲規則:“老狼”在回答時間的同時,任意抽取一張10以內的數字卡片,如抽出的是雙數,幼兒就找一個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單數,幼兒則單獨站立不動。

②遊戲2-3遍,要求幼兒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單數、雙數。

3、 第三次遊戲,感知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①介紹新的遊戲規則:教師扮老狼,幼兒分成紅、綠兩隊進行比賽。“老狼”在回答的同時迅速翻出卡片,兩隊幼兒搶答是單數還是雙數,並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來翻卡或回答問題。師幼共同檢驗正確與否,翻對或回答正確者即可得到一個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幼兒瞭解其排列順序後將其反扣在墊子上。遊戲開始,教師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單數;翻出所有的雙數;翻出比×大的單(雙)數;翻出比×小的單(雙)數;有沒有比10大的雙數,有沒有比9大的單數,有沒有比1小的單數,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張卡片,問幼兒:它的小鄰居是幾?大鄰居呢?它們是單數還是雙數?

④統計玩具數量,確定遊戲勝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計

一、 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為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瞭解線的種類。

二、 使用對象及場所: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三、 活動目標

1、 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 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 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四、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 紙、筆每人一份。

3、 統計示範圖。

五、活動過程

1、 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裏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後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 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徵來分類。

師: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説,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後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説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並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啟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並説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 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B、 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各種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説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迴的觀察着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 教師小結,並找出不同範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説説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説得很好、很多,説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為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 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啟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為主的課。

6、重要詞彙:質地、用途、統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各種各樣的尺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國小,在他們的筆盒裏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麼用?怎樣使尺子?國小生為什麼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於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願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釐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説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3、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説説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説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自編10以內數的應用題》

目標:初步學習自編加法應用題

重點:學習編應用題的方法

難點:理解應用題中各要素的關係。

準備:找朋友的音樂、課件、圖片、算式卡片

過程:

一、師生合作、共同遊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我會邀請我的好朋友到前面來。

師:老師請了幾個小美女?

師:4個小美女(同時出示圖卡)這個遊戲真好玩,我們再來玩一次。

師:老師請了幾個小帥哥?

師:3個小帥哥(同時出示圖卡)

師:現在我來提一個問題:一共請來了幾個小朋友?出示圖卡(一共?)

師:我剛才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我剛才説到的兩個數字代表什麼?

師:剛才我們説了一件找朋友的事情,出現了2個數字,提出了一個問題,是用"一共"來提問的,這就是加法應用題。現在我請**來完整的編一下(圖文結合) (編應用題的模式)

二、看圖編應用題

師:你們真棒,給自己鼓鼓掌,我們再來編一編

師:你看到了什麼?(強調完整)出示數字1

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出示數字2

誰來提一個問題?出示加號

他們三個合起來就是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誰能把剛才的事情編成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引導幼兒理解問題中不能出現數字

師:我們再來看下一副圖

師:你看到了什麼?出示數字3

師:你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數字3

師:誰來提一個問題

師:你們真聰明,那我要出一道難得,考考你們了

出示5+3,誰來編編?

誰來自己編一道,請另一名幼兒列算式(引導幼兒拓開思維)

三、幼兒分組編應用題

師:你們都很棒。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圖片和算式,請聰明寶貝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編一編。我這裏有兩個要求:

1、請兩個小朋友選一張圖片,相互編一編,看誰編的好。

2、編完一張可以再換一張編。

3、合作完以後可以自選一張也可以去給客人老師講一講你編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設計意圖】

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態度着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中心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後的手工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後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影響的是至關重要的。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大班幼兒好奇心、自我表現的慾望強烈,凡事都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做一做。本活動主要練習幼兒粘、畫、剪的技能,面具圖片的呈現深深吸引孩子的眼球,在探索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目標】

1. 體驗創造性的裝飾面具的樂趣,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嘗試用各種輔助材料進行臉譜裝飾,聯繫粘、畫、剪的技能。

3. 瞭解多種動物的輪廓並能畫出來,能夠用鮮豔的色彩大膽的繪製面具。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卡紙或掛曆紙、毛線、彩條、彩筆、膠棒

心理準備:根據主題活動,為幼兒創設相關的環境,激起幼兒興趣,同時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幼兒更好的參與活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可把桌椅圍成圓圈,讓孩子更方便的交流操作。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

師:叮鈴鈴……

幼:誰呀?

師:我是小小郵遞員呀!

幼:哪裏來的信呀?

師:東營來的信呀!

幼:送給誰呀?

師:送給___

幼:叮鈴鈴……

(這個小遊戲孩子們都會玩,在課後已經玩過幾次。信依次送給3-4個小朋友,最後送到老師手裏)

師:哈哈,信又送回老師手裏了,那讓老師幫小朋友們看看信上都寫了些什麼呢?豎起耳朵仔細聽哦!噢!信上説啦,森林裏呀,要開一個聯歡晚會,請咱們大一班的小朋友參加。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去森林裏和小動物們一起開晚會啊?

幼:想……

師:恩,老師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去,但是信上説啦,這是動物的聯歡晚會,每一個小朋友都必須親手做一個面具,帶着這個自己做的.面具才能和小動物一起玩呢!

幼:老師,可是我不會做啊?

師:看,這封信裏小動物已經告訴小朋友們面具應該怎麼做了,讓我們一起來學做這個動物面具好不好?每個小朋友都仔細聽哦!仔細聽你才會做,老師看看那個小朋友做的看,能第一名去參加晚會!

(二) 結合圖片,講解動物面具的做法

師:看,這是什麼動物?邊説邊出示老虎面具的圖片,看看他有什麼特點?頭上寫着一個字,是什麼字?

幼:老虎,上面寫着“王”,老虎是森林。

師:對,這是老虎,森林,看看他的毛是什麼顏色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老師邊説邊在小黑板上畫老虎的輪廓,依次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徵)

師:我們做面具的第一步是畫,首先在你的卡紙上畫出你想畫的動物的圖案,然後給它塗上相應的顏色。

師:看,這是什麼動物?它的身上有很多的什麼啊?

幼:獅子,身上有很多的毛,長長的鬍子

師:對,獅子的身上有很多的毛和鬍子,那麼老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獅子的鬍子用什麼來做的,想想老師讓你們帶什麼來了?

幼:毛線

師:對,毛線可以當成獅子的鬍子。那要怎麼做呢?看,把毛線剪成一截一截的然後用膠棒把毛線粘上,就是獅子的鬍子了。如果不想用毛線的話可以直接畫在卡紙上,圖上相應的顏色就可以了。

(老師依次呈現多種動物的面具圖片,兔子、貓咪、蝴蝶等,簡要介紹各種動物的畫法及做法。比如説兔子的頭髮可以用膠棒把彩條粘成小卷,粘在兔子頭上就是頭髮了。)

這一環節是關鍵環節,知識目標3在這一環節得到解決。

(三)提出要求,教師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做面具

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面具,老師在做之前再依次強調,先在卡紙上畫出圖案,然後塗上相應的自己喜歡的顏色,再用剪刀按照輪廓剪下來,最後用毛線穿上戴在頭上。

這一環節是解決能力目標2的關鍵環節,孩子在操作時教師適時根據隨時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注意特別照顧操作能力較差的幼兒,並記得隨時提醒幼兒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四)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互相評價對方的作品

好,我們的面具做完了,但是啊,森林晚會要求很高,你們做的面具必須很完美才行,現在請小朋友欣賞、評價一下,你的小夥伴的作品,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比如説,我覺得她畫的很好,或者塗的顏色不夠亮,給你的夥伴指出來,並給你的面具起個好好聽的名字,我們互相改正,爭取做一個最最完美的面具,好不好?

這一環節是解決活動重難點的關鍵環節,情感目標1在這一環節得到實現。在互相交流欣賞的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如何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並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動延伸】

對幼兒的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與活動的前延後續分不開的,所以在活動結束後,播放《森林進行曲》,組織幼兒帶上自己製作的面具,加上班上的動物木偶,一起開一個小小的聯歡晚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裏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説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説一説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麼不同,説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説出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徵。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説一説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説説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覆測量,説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麼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釐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設計意圖: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見時間是多麼的寶貴。但時間對孩子來説卻非常抽象,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平時,與家長交流,聽到家長報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另外,大班的孩子面臨入國小,國小與幼兒園的作息差別很大,國小必須嚴格遵守時間限制,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是孩子們瞭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設計教學活動《認識時鐘》,以此為契機,生成有關時間的主題活動,引起幼兒對時間的關注。

幼兒對時間的認識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平時要從幼兒的生活入手進行滲透。如把早起牀、早餐、入園、做操、活動等時間較固定的環節,用ppt的方式表示各生活環節的時間和活動內容,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在一日活動各環節的開始及結束,引導幼兒看時鐘,瞭解每項活動所用的時間,讓幼兒充分感知時間,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習慣。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鍾、一日生活圖。

2、龜兔賽跑課件、一日生活ppt、音樂。

3、實物鍾、大灰狼頭飾。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並簡單認識鍾及其作用。

(1)、猜謎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猜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你猜是什麼?

幼兒猜謎,教師出示食物鍾。

⑵家裏還有哪些鍾?是什麼形狀的?

(有鬧鐘,手錶,掛鐘和大座鐘)

⑶鐘有什麼作用?

小結:鐘不停的走,它是一個計時間的工具,告訴人們幾點了,應該做什麼事,它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小朋友認識鍾,可以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飯,鐘的用處可大了。

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和鍾做朋友呀?我們就來認識瞭解時鐘吧。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⑴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長度不同)

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字,

提問:⑵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

(4)它們是怎樣排列的?(順時針圍成一個圓形)

(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1)今天我們來看一場比賽,(放課件)兔子和烏龜要在這個圓形的跑道上賽跑,現在它們在最上面的一棵樹的起跑線上,你們猜誰會贏?(幼兒猜)究竟誰會贏呢?好,比賽開始了,預備開始,比賽的結果誰贏了?

(2)討論:兔子和烏龜賽跑的中有什麼祕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線上,烏龜跑了多遠?一顆樹遠。

(3)(放課件)每一棵樹就是一個數字,哦,它們要變了,兔子變成分針,烏龜變成時針,也就是説分針跑一圈,回到起點12上,時針才跑一個數字,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1)教師:那麼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着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着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鍾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

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2)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

(3)用我們身體動作表示3點、6點、9點、12點。

(四)、全體練習。

(1)小朋友我們從小就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間進行各項活動,我們來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時間表(放ppt)“早上7點起牀,上午8點幼兒園,中午11點吃午飯,下午3點上課,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馬上請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時間表,按剛才的方法在這個硬紙鐘上撥時間,記住邊撥邊説説這個時間你幹什麼。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咦,你們看我是誰?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個遊戲,你們敢不敢?講遊戲規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呢就雙手拿着一個鐘,然後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説幾點了小羊如果認錯,就要給老狼吃掉。

2、請幼兒做老狼玩一次。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但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學會如何分類。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不同顏色的傘圖片各2張,小動物圖片各一張,各種水果圖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説呀!在美麗的大森林裏,森林動物超市開業了,營業員小熊把一堆亂亂的傘放好,可突然聽見這些傘説話了,“喂喂喂,你可別把我們這麼放,我們不這樣住,我們要一樣得住一家”。聽傘們這麼吵,小熊可急壞了,“呀!這,這可怎麼辦呀?”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小熊,好嗎?

1、出示圖片——紅、黃、藍不同樣色的傘

2、小朋友們我們一起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下我們該把傘怎麼放更合適呢?(要求幼兒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貼)

3、讓幼兒説出自己分類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開業,許多動物都來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動物們就找了三間小洋房休息,小動物們都想去休息。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

1、出示圖片——小白兔、小花貓、啄木鳥、小喜鵲、小山羊、大老虎、大獅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

2、師:只有三間房,這麼多動物要住,怎麼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小動物們都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小組討論分法。

4、找幼兒試着分類並説出分類的理由。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範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按身體的大小,按兇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徵來分。

有的小朋友説“老虎和獅子最厲害,他們分一間屋”

“小喜鵲、小麻雀、百靈鳥、啄木鳥、貓頭鷹、小蜻蜓一間屋,他們都會飛”

“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一間屋,他們都會游泳”……

小朋友們替小動物分好房子,小動物們都休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輕鬆下吧!

三、遊戲——分球

遊戲要求:找三組幼兒進行比賽,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類,那組分的又快又對獲勝,可以獲得小紅花。

四、幼兒動手操作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着麼大,來幫老師一個忙好嗎?

讓幼兒拿出課前老師發的各種水果、文具、球類圖片讓幼兒按自己所想動手分類。

2、讓幼兒説出分類理由。

3、師總結:我們應該按照水果類、文具類和球類,也可以説是吃的、玩的、用的分類。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這節課的表現可真好啊!老師決定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操場做遊戲,小朋友們聽老師的口令,男孩站一隊、女孩站一隊,我們一起排着隊去做遊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一、説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衞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説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説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説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並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 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説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裏、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着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一)中1~10的數卡(2~3套),教學掛圖(四)中小動物樓房。

2.學具:操作材料,1個空白信封,鉛筆。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數字,你在哪裏見到過數字?它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2、引導幼兒從時鐘、電話、汽車站牌、商品標價等多方面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瞭解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你家的門牌號碼有數字嗎?門牌號碼上的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如果我們家中的地址沒有數字,會發生什麼問題?

2、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四)及信封,以“小狗郵遞員來到小動物樓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給誰”為由,引導幼兒討論分析原因。

三、討論明確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隔壁鄰居家的門牌號碼及樓上和樓下鄰居的門牌號碼又是多少。教師隨幼兒的'講述進行記錄。

2、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門牌號碼,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師:你知道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1、討論: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為什麼前面的數字都是4呢?為什麼小朋友的家是401,樓上是501,樓下是301呢?為什麼後面的數字都是一樣呢?

2、引導幼兒發現門牌號碼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後面的數字則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401、501樓層不一樣,位置一樣,401、402樓層一樣,位置不一樣。

五、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

1、教師出示“小動物樓房”的作業單,交待設計門牌號碼的規則與要求。

六、 教師:看看小動物住在新樓房的哪一層?然後為每家設計門牌號碼。每家的號碼不能相同,要讓別人能從門牌號碼中看出每隻小動物住在幾樓,誰和誰是隔壁鄰居,誰和誰是樓上樓下的鄰居。

1、幼兒為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教師對出現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和幫助。

七、展示佈置設計結果,相互學習同伴間的各種設計。

1、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門牌號碼展示在絨板上,並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

2、觀察個別幼兒的作業單。

八、教師:這幢樓房都有哪些門牌號碼?它們一樣嗎?從門牌號碼中能夠看出××(如小狗)住在幾樓嗎?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隔壁鄰居?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樓上樓下鄰居?

1、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設計的門牌號碼,感受數字在表示門牌號碼時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好門牌號碼的一幢幢樓房組成一個小區,引導幼兒為整個小區內的每幢樓房設計樓號。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的形成與數數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練習,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

3、學習8的形成數數,知道7添1是8,認讀數字8,並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課件:8的數數

2、課件:趣味練習1-68按照線寫數字

3、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蔔、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蔔和蘑菇好嗎?

二、展開

1.幼兒操作,用對應比較法學習7的形成。

教師以遊戲口吻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1)請小朋友拔7個蘿蔔排成一隊,幼兒點數並説出總數。

(2)再請小朋友採7個蘑菇排成一隊,並於蘿蔔找好朋友,

幼兒點數並説出總數,

(3)你拔了幾個蘿蔔?蘿蔔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討論:怎樣把7個蘿蔔變成8個? 7添1是幾?

(4)幼兒複述:7添1是8。

2.課件演示,操作驗證。

(1)出示7個蘋果,幼兒點數

出示7個桃子與蘋果一一對應,幼兒點數。

(2)蘋果和桃子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思考:怎樣將7個桃子變成8個?7添1是幾?

3.利用課件認讀數字:8

(1)引導8個桃子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8”幼兒認讀。

(2)討論字形:8像什麼?(8像葫蘆)。

4.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8除了能表示8個桃子、8個蘿蔔外,還表示8個什麼?

激發幼兒想象許多能用數字7表示的物體。

(2)小結:8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7的物體。

5.趣味練習:請拼湊8

在方框裏貼上還是數量的貼紙,使總數量是7。

三、結束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究身邊常見事物的興趣,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帽子的特徵。

2、學習將活動過程用簡便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不同款式、顏色、質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頂。

2、4張桌子,4張蓋布,4塊黑板,筆、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學習分類記錄的方法

(1)以遊戲的方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請4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小朋友上台,並請幼兒説説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這裏有幾位小朋友?”“他們什麼地方不一樣?”

(3)教師引導幼兒記錄分類結果。“我們要把這裏有4個小朋友的事記下來,可以怎麼記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4”表示人數,用娃娃頭表示小朋友)“誰能把有相同之處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們是怎麼排的,他們哪裏一樣?”(這兩個是男孩,這兩個是女孩)“這又該怎麼記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和簡單的標記來記錄)“除了這種排隊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教師在幼兒分類的基礎上再次引導他們用簡單的標記來記錄)

2、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對帽子進行分類

(1)引導幼兒觀察帽子的不同之處。

(2)啟發幼兒説出帽子的.各種用途。

(3)提出分類的要求。“原來帽子的用處這麼大,我們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們這裏有這麼多帽子,那我們就來開一個帽子商店吧。想一想開商店我們要先做什麼準備工作呢?”(引導幼兒先從整理帽子開始)“我們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亂七八糟的,你們説可以怎麼擺放呢?”(引導幼兒説出將帽子按同一特徵擺放)

3、小組活動

(1)提出記錄的方法。“今天,我們請4組小朋友來整理一個櫃枱。首先,請上來的小朋友數數櫃枱上有幾頂帽子,用數字和標記把它們記下來;然後,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把有相同特徵的帽子擺在一起並數數每種有幾頂;最後,小組成員一起商量看看該怎麼記錄。如果你們還有別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後再數數每種有幾頂,想一想該怎麼記錄。記住每分一次,就記錄一次。”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在分類時要按同一標準全部分完後,才能按別的標準再次進行分類。

(3)引導幼兒多角度地思考分類的標準。

(4)觀察幼兒的不同記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設計意圖:

圖形在孩子們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世界上各種物體都是由各種形狀和它們的變體而構成。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當我們把各種圖形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就能自發的用稚氣的小手拼出很多物體,為了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慾,特設計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徵,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認識。

2、在瞭解這幾種圖形基本特徵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進行圖形的組合拼搭。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展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膠棒、白紙、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對圖形的認識

出示各種圖形,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小朋友回答後,貼到黑板上,教師有意識的把出示的圖形組合成一副畫面,讓幼兒觀察。現在老師變成了一個魔術師,把圖形組合在一起,發生了什麼奇妙的事情呢?

(二)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⒈點擊烏龜。引導幼兒觀察。提問:這是什麼?它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⒉點擊狐狸。方法同上

(三)運用圖形拼搭物體

1、提供圖形和圖片,讓幼兒嘗試拼搭

2、擴散幼兒的思維與想象力,激發幼兒拼搭的興趣

師:圖形不僅可以拼搭成一個個物體,而且還可以變成不同的數字。你們覺得好不好玩?

3、幼兒嘗試運用多種圖片組合拼搭物體

(四)動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兒自由拼物體,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老師拼的不一樣。

師:你們想不想像老師一樣也做一名魔術師,用圖形組合成各種各樣的物品呢?

(五)活動評價與延伸

1、請個別有代表性的幼兒拿作品到前面,讓他説出他拼的圖片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並把製作理由講給大家聽。

2、教師積極評價。

3、老師鼓勵幼兒用手中的圖形自由組合畫面,幼兒用自己的理解把這幅畫編成故事講述。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培養幼兒的運算能力。

2.激發幼兒學習10以內數字加法的興趣。

3.練習加法和組成,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

難點:練習加法和組成,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活動準備

撲克牌5-6副,並將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示範玩法。

幼兒分成5人一組玩石頭,剪子,布遊戲,確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來指定也可以)。

基本部分:教師指導幼兒遊戲。

1.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依次輪流摸牌,每人摸5張。

2.從桌上的牌中再翻開5張擺放好。

3.確定出要湊的數目(如湊10)

4.幼兒觀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尋找是否有可以湊成“10”的牌(用兩張或三張牌湊成“10”均可)。

5.由能湊成“10”的幼兒出牌,並將湊成“10”的牌收為已有;不能湊“10”的小朋友可隨意出一張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後,再輪流摸牌,將手中的牌補齊始終保持5張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張牌。

7.根據以上規則繼續玩遊戲,最後得牌多的為勝。

結束部分:

小朋友分組按以上玩法進行遊戲。

活動延伸:在家庭或活動區中繼續玩此遊戲。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屬於遊戲型活動。這一遊戲,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定出要湊的數目,按對幼兒年齡特點,一般從5開始比較合適,以後逐漸增大到10;在遊戲中可啟發幼兒用多張牌湊出規定的數目如,3和2湊成5,也可用兩個2和1湊成5,以培養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兒的運算技能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這節課也可以做減法遊戲,方法與其相反,另外,把這節課用別的教材來講也可以,如;用各種水果模型來玩也可以,反正,無論用哪種方法來講,幼兒理解而實際生活中運用每節課所學的內容,才能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