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通用12篇)

來源:文萃谷 1.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通用12篇)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正比例是刻畫某一現實背景中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從常量到變量,是學生認識過程的一次重大飛躍。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量關係的理解,初步學會從變量的角度來認識兩種量之間的關係,感受函數的思想方法。同時這部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號這一內容,既可以鍛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的意識,通過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函數知識奠定紮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比、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雖然學生在過去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和運算律的過程中,對變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真正用函數的觀念探索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是從本課開始的。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方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應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在認真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本節課的設計,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繫。

2.讓學生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注重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4.注重學生過程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認識、調整自我,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實例認識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受用數學模型表示特定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和方法,獲得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鋪墊銜接。

1.談話:看到“正比例的意義”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2.結合現實情境回憶常見的數量關係。

【設計説明:數學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正比例的意義建立在對常見的數量關係間變化規律探索的基礎之上,適當的回顧既有利於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有效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説一説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並聯系這輛汽車的行駛過程,體會表中行駛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麼關係。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比較表中數據,説一説這兩種量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組織反饋,並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裏的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汽車的行駛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

談話:請大家進一步觀察表中數據,這輛汽車行駛的時間喝路程的變化是否有一定的規律?

預設:

(1)一種量擴大到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一種量縮小到到原來的幾分之幾,另一種量也隨着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路程除以對應時間的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80。

根據學生的交流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不能主動發現規律的,及時引導學生寫出機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並求出比值。

提問:這個比值表示什麼?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上面幾個量之間的關係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提問:括號裏的“一定”表示什麼意思?你能結合這個式子説一説上面的例子中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規律嗎?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説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係,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請學生完整地説一説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什麼關係。

【設計説明:正比例的意義比較抽象,建立正比例的概念,首先要對變量有比較充分的感知。為此,在呈現表格後,先引導學生聯繫汽車行駛的過程體會到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是在不斷變化的,再通過觀察和比較進一步體會到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這既有利於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感知變量的特點,又滲透了變量和自變量的含義,有利於學生初步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表格,討論時間和路程的變化規律,並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充分預設,既為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具體活動中經歷學習過程,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充分感知。在揭示文字表達式後,讓學生交流這裏的“一定”表示什麼意思,並結合文字表達式説一説兩種量的變化規律,促使學生對已經積累的感性認識進行抽象和概括,為進一步揭示正比例的意義做好準備。】

2.教學“試一試”。

讓學生自主讀題,根據表中已經給出的數據把表格填寫完整。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表格,先想一想購買鉛筆的數量和總價是怎樣變化的,再寫出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並比較比值的大小,看這兩種量是按什麼樣的規律變化的。

提問:這裏總價好數量的比值表示什麼?你能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讓學生結合上面的關係式,判斷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是否成正比例,並説明理由。

【設計説明讓學生繼續結合具體的實例進一步感知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積累對成正比例的量的感性經驗,為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提供更豐富的感性認識。】

3.抽象概括

請大家回顧一下,例1和“試一試”中分別是什麼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的兩種量有什麼共同特點?

啟發: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可以用什麼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並揭示課題。

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設計説明:引導學生回顧例1和“試一試”的學習過程,説一説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共同特點,並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得到正比例關係的字母表達式,既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把已經積累的的感性經驗上升的理性認識,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準確把握,又有利於學生初步感悟數學抽象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符號化的思想,發展數學思考。】

三、分層練習,豐富體驗

1.“練一練”第1題。

出示題目後讓學生説一説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討論: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按什麼規律變化的的呢?請大家先寫幾組相對應的的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所用時間的比,並比較比值的大小,再想一想這個比值表示什麼,可以用什麼樣的式子表示題中幾種量之間的關係。

學生按要求活動,並組織反饋。

提問:張師傅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2.“練一練”第2題。

出示題目後,請學生説一説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在獨立進行判斷,並交流判斷時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第1題。

先請學生説一説是怎樣發現訂閲數量與總價的變化規律的,可以用什麼樣的式子表示它們的關係,為什麼説訂閲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係?

4.練習十第2題。

出示題目後,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把正方形放大,並演示放大後的正方形,並説説是怎樣畫出放大後的正方形的,放大後的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多少釐米。

出示題中的表格,讓學生獨立填表並比較填出的數據,説一説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是按什麼規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是按什麼規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

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關鍵看什麼?

【設計説明:緊緊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地設計練習,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的過程和方法,又有利於學生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悟函數的思想,發展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反思回顧,提升認識

談話交流: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係?你還有哪些收穫和體會?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培養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問題,進一步滲透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的比較。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出新課。

1、複述回顧:

(1)、什麼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 判定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3)、判定下面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A、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B、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C、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2、引出課題: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些常用的數量關係之間的一些特徵。當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時,底面積和高度又有什麼態度呢? ﹙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之前,提出實驗要求。

(1)、記錄杯子裏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補充完整。

(2)、觀察水的高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播放實驗。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着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3、觀看實驗記錄單,回答三個問題。

①表格中有哪兩種量?

②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着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③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教師據學生彙報説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中,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像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反比例關係。

4、課件展示反比例的意義,請學生回答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有三個條件,1、兩種相關聯的量;2、變化方向相反;3、乘積一定。

3.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反比例關係?

師: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正比例關係誰給我們來舉個例子吧。

(1)學生自由舉例。

(2)師講述: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關聯,但不成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這兩個量的積是否一定,只有積一定,這兩個量才成反比例

三、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並説明理由。

(1)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2)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3)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1)、表格中有( )和( )兩種相關聯的量。

(2)、寫出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並比較大小。

(3)、這個積表示( )。

(4)、表中的相關聯的兩種量成反比例嗎?為什麼?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 ”,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 )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 )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 )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 )

四、積極應用,拓展新知。

出示課件,正、反比例的例題,請學生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表格補充完整。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答案。

五、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比例嗎?並説明理由。

(1)、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 )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 )

(3)、生產電視機的總枱數一定,每天生產的台數和所用的天數。 ( )

(4)、小麥每公頃的產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 )

(5)、礦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 )

(6)、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 ( )

(7)、鋪地面積一定,方磚面積與所需塊數。 ( )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想挑戰一下自我嗎?好!請同學們認真完成堂堂清練習題。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什麼是比?什麼叫比值?怎樣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實物投影呈現課文情境圖。(不出現國旗長、寬數據)

①説一説各幅圖的情景。

②圖中有什麼相同之處?

(2)這幾面國旗的形狀一樣,但長和寬卻各不相同。請大家算一算它們長和寬的比,看看能發現什麼?

(3)(指教室裏的國旗)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60:40=3/2

操場上的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與這面國旗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長、寬比值。

2.4:1.6=3/2

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2.4:1.6=60:40

也可以寫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麼是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嗎?你能把它組成一個比例嗎?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題。

什麼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説一説你是怎麼找的。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第2題。

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説一説你是怎麼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3.課堂小結。

(1)什麼叫做比例?

(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複習環節發現部分學生對求比值出現知識遺忘。特別是對於如何求兩個小數或兩個分數的比值,而這部分知識是本課判斷能否組成比例的關鍵,所以在複習中必須捨得花時間,夯實基礎後才能繼續推進新授學習。

在總結比例概念的時機上,我對教材稍做修改。因為僅從一個例子就要求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含義,對他們而言難度較大。因此,我在教學完2.4:16.=60:40後,請學生們把四面國旗長和寬的比,也根據比值相等的組成等式.在此基礎上再提問“怎樣的式子叫做比例?”明顯感覺學生們能夠根據實踐經驗較準確地抽象出概念。同時,建議在鞏固練習中補充概念的判斷題,如:6:10和9:15,(雖然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但因為沒有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

做一做第2題隱含着國中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教參給出了4個比例,“2∶4 = 1.5∶3、4∶2 = 3∶1.5、2∶1.5 = 4∶3、1.5∶2 = 3∶4。”其實應該共可寫出8個比例。交換等號兩邊的比,還可以組成4個不同的比例1.5:3=2:4、3:1.5=4:2、4:3=2:1.5、 3:4=1.5:2。為什麼僅僅相換了等號兩邊的比,就應該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須結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來解釋)怎樣才能將4個數,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寫出8個比例來呢?(我覺得在學習完比例的基本性質後更容易理解)。因此,將此題下移至比例的基本性質一課完成。

練習六第1題必須特別關注,因為其中第2、4小題體現了正比例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僅要求學生判斷“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能否組成比例”,還補充要求他們回答相應兩個量的比值表示的含義。如第2小題,有的學生用箱子數量:質量,那麼比值的含義應該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個。也有的學生用質量:箱子數量,那麼比值的含義則為每個條子的質量。通過練習,強化數量關係,為後繼學習作好鋪墊。

練習六第2題,如果將4個數兩兩排列求比值,有12種情況,再從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組成比例太麻煩,有沒有比較方便快捷的方法呢?有!孩子們發現:將的數與第二大的數組成比;將剩下的兩個數也按大數比小數組成比,就能夠較快判斷出所組成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圖形,明白對稱的含義,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滲透美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概念及性質,會找對稱軸。

教學難點

準確找全對稱軸。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剪刀、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

(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人體、昆蟲、房屋、衣服……)

這些圖形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指出中間的那條線。)

你怎麼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看出來的……)

還有別的辦法嗎?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摺,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也可以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麼剪的。(把紙對摺起來,再剪。)

(二)講授新課

1、對稱圖形的概念。

(1)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定義。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點?

(沿着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在誰能準確説出什麼是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

板書: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説一説,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麼圖形?為什麼?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3)鞏固概念。(投影)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麼?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生:天安門、獎盃、汽車圖是對稱圖形,金魚圖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也就沒有對稱軸。

②拿出從方格紙上剪下來的幾何圖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個人完成後,按順序擺放在桌子上,同桌互查,再指名按順序説。

投影出示,折一折,説明是否是對稱圖形,並在xx裏寫明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並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回答:

1°任意三角形不是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是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3°任意梯形不是對稱圖形。

4°正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四條對稱軸。(學生再折一折,老師示範。)

5°平行四邊形不是對稱圖形。(再折一折,沿任何一條直線折都不重合。)

6°長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四條對不對,折一折。)

7°圓是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在你那個圓上至少畫出三條對稱軸。)

8°等腰梯形是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③小結。

問:決定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具備什麼條件?有幾條對稱軸由誰來決定?

④練一練

打開書第125頁“做一做”,讀題後做在書上,一名學生做在投影片上,投影訂正。

第2個圖和第4個圖較難,要引導學生用對摺的思想思考,關鍵找準第一條對稱軸,其它就好找了。

2、對稱圖形的性質。

(1)結合實例思考:對稱圖形在沿着對稱軸摺疊時,為什麼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投影對稱圖形,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

(2)測量並歸納性質。

打開書第125頁,看下半部分的對稱圖形,用尺子量一量圖中的A,B,C,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分別是多少釐米?(保留一位小數)

認真度量,結果填在書上,你發現什麼?

投影訂正。填後的結果:

A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釐米。

B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釐米。

C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釐米。

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釐米。

問:根據測量的結果你發現什麼?

(A,D兩點及B,C兩點都分別在對稱軸兩側。A,D兩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都是0。6釐米;B,C兩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也相等,都是1。2釐米。)

問:根據度量結果,你們能總結出對稱圖形的性質嗎?

板書:在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驗證性質。

量一量五角星對稱軸兩側到相對應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否相等。

看126頁上面三幅圖,同桌指着圖形説出誰和誰是相對的點,相對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多少。反過來,如果圖形兩側相對應的兩點到圖形中線距離都相等,那麼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中線就是對稱軸。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什麼樣的圖形叫對稱圖形?什麼是對稱軸?對稱圖形具有什麼性質?為什麼有很多建築、生活用品都是對稱圖形?

(四)鞏固練習

1、第127頁1題,畫出對稱軸。

2、在你周圍的物體上找出三個對稱圖形。

3、讓學生把一張紙對摺,用筆畫出圖形一半,然後剪出來,打開看一看是什麼圖形。也可按第127頁第3題先畫、再剪。

4、你能否應用對稱圖特點,剪出美麗的窗花或五角星。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29——30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五第6-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2、通過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你想不想繼續往下學?在學新課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複習:計算下面各題,並説出計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説一説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教學例2

出示例2的圖,然後出示條件:

小芳做了10朵綢花,其中1/2是紅花,2/5是綠花。

引導學生理解:“其中12 “是什麼意思?

使學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後出示問題

紅花有多少朵?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求紅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

學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礎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

教師説明要求,學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礎上教學第(2)題,怎樣解決

(2)綠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讓學生在圖中圈一圈,藉助圈的過程理解求綠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決。

10÷5×2=4(朵)

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來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訂正時指出:

計算10×2/5可以先約分

2、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通過對上述兩個問題的計算,你明白了什麼?

小組討論: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這樣的2份是多少。

計算10×2/5時要先約分,實際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導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第1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塗色,然後列式解答。

2、做練一練的第2題。

通過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3、練習五第6、7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穫?還有那些疑問?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五第8、9題。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第97頁例7,“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税額的計算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納税意識,繼續感知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3、培養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滲透生活即數學的教學思想。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瞭解納税

教師介紹:納税是根據國家税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用於發展經濟、國防、科學、文化、衞生、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衞國家安全。因此,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有依法納税的義務。

税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税收的種類主要有增值税、消費税、營業税和所得税等幾種。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務部門納税的事嗎?那麼究竟什麼是納税,納税額應該怎樣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税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7。

出示例7:星光書店八月份的營業額是6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這個書店八月份應繳納營業税多少萬元?

指名學生讀題後全班學生再次讀題。

提問:題裏的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實際上就是求什麼?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方法:

方法1: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分數來計算。

方法2: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集體訂正,教師板書算式。説説這題你是根據什麼來列式的?

強調:求應納税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把應該納税部分的總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幾,就求出了應納税額

2、做“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實際獲得的獎金。

學生板演與齊練同時進行,集體訂正。

3、完成練一練後全班交流。

三、反饋練習

只列式不計算。

1、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的營業額是260000元,如果按營業額的3%繳納營業税,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税多少萬元?

2、李華買了一輛12萬元的汽車,按規定買汽車要繳10%的購置税。他買的這輛汽車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個城市中的飯店除了要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税以外,還要按營業税的7%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税。如果一個飯店平均每個月的營業額是14萬元,那麼每年應交這兩種税共多少元?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內容?認識到什麼?如果沒有納税,國家就籌集不到必要的資金為大家辦事。因此,我國憲法規定每個集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税的義務。希望同學們長大了爭當納税先鋒,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力量!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1—3題。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課本第99頁例9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7-10題。

教學目標:

懂得商業打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相同,並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點:

按折扣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對摺扣的理解,並正確列出算式。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春節假期是人們旅遊和購物的好時機,許多商家都看準這一機會,搞了許多促銷活動。課前我讓同學們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銷手段,有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瞭解到的信息。

剛才很多同學都説出了一個新的詞:打“折”。同學們所説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買一贈一、買四贈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打“折”。

二、實踐感知,探究新知

1、提問:看到“打折”兩個字,你會想到什麼?

學生全班交流。

小結:工廠和商店有時要把商品減價,按原價的百分之幾齣售。這種減價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華聯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麼意思?打“八折”呢?

小結:“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提問:一件襯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麼意思?打“七六折”呢?

質疑:剛才很多同學課前瞭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詞,現在請你説説你瞭解到的信息是什麼意思?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問:説一説下面每種商品打幾折出售。

①一輛汽車按原價的90%出售。

②一座樓房按原價的96%出售。

③一隻舊手錶按新手錶價格的80%出售。

2、教學例9。

學生自己讀題。

出示例9的場景圖。讓學生説説從圖中獲取到哪些信息。

提問:你知道“所有圖書一律打八折銷售”是什麼意思嗎?

提問“現價是原價的80%”這個條件中的80%是哪兩個數量比較的結果?比較時要以哪個數量作單位1?這本書的原價知道嗎?你打算怎樣解答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嘗試。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過程

解:設《趣味數學》的原價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數學》的原價是15元。

3、引導檢驗,溝通聯繫。

啟發:算出的結果是不是正確?你會不會對這個結果進行檢驗?

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檢驗,再交流交驗方法。

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可以求實際售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看結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價15元乘80%,看結果是不是12元。

4、指導完成“練一練”。

先讓學生説説《成語故事》的現價與原價有什麼關係,知道了現價怎樣求原價。再讓學生根據例題中小洪的話列方程解答。學生解答後交流:你是怎樣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時依據了怎樣的相等關係?你又是怎樣檢驗的?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六第7題。

指名口答。

2、做練習十六第8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對學生解答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四、課堂總結

提問:回憶一下,打折是什麼意思?一件商品的現價、原價與折扣之間有什麼關係?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9、10題。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第79——80頁例3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3-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並掌握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能正確解決類似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習慣,

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王芳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已經看了全書的1/3,還有多少頁沒有看?

全校的三好學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佔3/8,女生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解答後,讓學生説説想的過程。

二、教學例3

出示題目,要求學生默讀。

指名學生讀題,問: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什麼?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指名回答。

從“今年的班級數比去年增加了1/6”這句話中你看出是哪兩個量在比較?比較的結果怎樣?

問:今年的班級數比去年多誰的1/6呢?那麼應該把什麼時候的班級數看作單位“1”?

教師指導學生畫線段圖。

教師再根據線段圖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麼?

請你試着把這道題做一下。

教師找出不同的解法進行板演,並讓學生説説思路。

三、完成”練一練“

1、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2)看線段圖分析

(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2、做第2、3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2)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四、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學生直接把結果寫在書上,集體核對。

2、練習十三第4題。

3、學生讀題後,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分析,然後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

五.本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六、佈置作業

練習十三第5題。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認識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做第32頁複習題。

出示複習題。讓學生先思考可以怎樣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來確定裏的數;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一個比的前項、後項同時擴大。]讓學生根據思考的方法在括號裏填上數。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括號裏的數。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問;根據積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後一題裏的x嗎?

3.引入新課。

在上面兩題裏,第1題是求比例裏的未知項。(板書:求比例裏的未知項)從第2題可以看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裏另外一個未知項.這種求比例裏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現在,我們就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説説怎樣想的,第一步的根據是什麼,並向學生説明解比例的書寫格式。

2、教學例3。

出示例題,讓學生用比例形式讀一讀。讓學生解答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過程,老師板書。讓學生説一説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積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數x。

3、教學“試一試”。

提問已知數都是怎樣的數。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口答是怎樣做的,老師板書。

4、小結方法。

提問:你認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要怎樣解比例?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四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每組兩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2、做練習六第8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

3、做練習六第l0題。

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奉上。要求寫出檢驗過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檢驗過程,老師板書檢驗過程。並説明檢驗時把x代入原來的比例,看兩邊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練習六第11題。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看能寫出多少個比例。

四、講解思考題

提問:根據題意,兩個外項正好互為倒數,你想到什麼?(積是1)兩個外項的積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個內項嗎?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什麼內容?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怎樣解比例,

六、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六第6題第(1)~(4)題,第7題。

家庭作業:練習六第6題第(5)、(6)題,第9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學生的判斷分析推理能力。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31頁例3和“練一練”,練習五第10-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繼續學習用分數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豐富對用分數表示的數量關係的認識,拓展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出示例3中的條形圖。

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什麼?

引導學生用分數描述圖中的數量關係。

如:把黃花看作單位“1”,紅花是黃花的11/10,綠花是黃花的6/10(3/5);把紅花看作單位“1”,,黃花是紅花的10/11,綠花是紅花的6/11等。

二、組織探究

1、教學例3。

出示題目:黃花有50朵,(1)紅花比黃花多1/10,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引導學生看圖思考: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是圖中的哪個部分?它是那種花朵數的1/10?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追問:50朵的1/10是什麼?指出:“紅花比黃花多1/10 “,是把黃花朵數看作單位”1“,也就是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是50朵的1/10 。

指名列式。

問:列式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完成計算。

2、學第(2)小題。

出示:綠花比黃花少2/5,綠花比黃花少多少朵?

學生嘗試解答,指名板演。

追問:綠花比黃花少2/5這個條件中,要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要求”綠花比黃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反思:你認為理解用分數表示的數量關係時,關鍵是什麼?

指出:理解用分數表示的數量關係時,關鍵是弄清這個分數是哪兩個數量比較的結果,比較時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3、做”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學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畫一畫,再完成填空。

三、鞏固訓練

1、做練習五第10題。

先説出每個分數的意義,再把數量關係寫完整。

2、做練習五第11、12題

獨立解答,交流思考過程,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在今天課堂上的表現怎樣?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五第13-15題。

教學反思:

通過填空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3、練習五第6、7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穫?還有那些疑問?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五第8、9題。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98頁例8,“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4-6題。

教學目標:

1、瞭解儲蓄的含義。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3、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存款利息。

教學重點: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利息計算。

課前準備:

存款單、有關利率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從師生談話中引出“壓歲錢”的話題。

師:老師與你們一樣大的時候,過年最開心的也是能拿壓歲錢,那麼你們現在過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壓歲錢?

師: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有壓歲錢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長輩對我們的關心。你們拿了那麼多的壓歲錢,是不是都買鞭炮放了?那麼你們是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呢?(引導學生存入銀行)

2、聯繫生活,理解有關利息的知識。

師:壓歲錢有那麼多,除了一部分消費外,多餘的存銀行。那麼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儲蓄的知識?(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時間要用身份證才能拿。……)

師:儲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儲蓄的利率較高,就是拿到的什麼比較多?(生齊答:利息。師板書)

師:那麼誰來舉例説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師:那麼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麼呢?(生:本金。師板書)

師:看來定期儲蓄的利率比較高,定期儲蓄中又分了一些類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們來看下這張表,你知道了些什麼?(出示例1的儲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學生讀題後説説題目的意思

教師提問:應該選擇哪種年利率來計算?為什麼?

學生獨立嘗試後交流。

讓學生把計算利息的公式補充完整。補充問題:兩年後他從銀行拿回的錢一共是多少?

2、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交流核對。

3、完成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四、課堂總結

什麼是利息?什麼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麼決定?你還知道什麼?如何計算利息?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5、6題。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課本第78——79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不超過兩步),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2、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重難點:

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並出示例題。

學生自由讀題,瞭解題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説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談話:為了使已知條件之間、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係更清楚,可以先畫線段圖。

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範畫線段圖的過程,學生和教師一起操作,完善線段圖。

2、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麼?在圖上指出來。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於學生同時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

探討其他算法

設問: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算?

學生思考後交流。教師適當評講。

三、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先説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

2、完成“練一練”第2、3題。

學生弄清題意後獨立解答。(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

集體評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