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中的有效教學

來源:文萃谷 3.06W

引導語: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語文課中的有效教學,歡迎閲讀

語文課中的有效教學

  語文課中的有效教學

所謂的“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所以,提高教學有效性是促進發展、減輕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體現。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着少、慢、差、費的現象,究其原因,是語文課堂缺乏有效性。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課才具有有效性呢?有很多專家學者對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都進行了有益探索,這裏我粗略地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效教學”,根據美國教育學家加涅的觀點,就是凡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活動就是有效教學。通過學習,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了教學有效性的嘗試與實踐,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收穫語文教學的獨特喜悦。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闡述,求大方之家不吝賜教。

  一、要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性

葉聖陶先生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與探究,從而使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實現了五大轉變。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達到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從而使課堂呈現出五大轉變:變“教師為本”為“學生為本”,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和諧、民主、互動”的師生關係,師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感悟、共同體驗;變“聚焦式”教學為“立體型輻射型”教學,營造課堂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變“被動接受知識”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變“知識傳授”為目的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為目的,對學生作出動態的、發展性的評價。

  二、要注重學習講授的有效性

講授是課堂中最直接體現教師素養和功底的一種教學方法,始終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有效講授要注意少而精。維其少,才重點突出,引發聽者的重視;維其精,才可能在師生互動中起到強化、畫龍點睛的作用。反之,若講授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則會處於“休眠”狀態。此外,根據維果茨基的學習潛力理論,“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與心理力量所許可”,即有效講授還應遵循可接受性原則,若講的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則會處於“茫然”狀態。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才能漸入課文的佳境,漸入學習的佳境。

 三、要注重學習指導的有效性

當學生的話題方向偏離課堂主題時,教師的課堂指導應體現出適時合理的引導性;將學生的思維引回到課堂主線上來;當學生的思路阻塞,處於瓶頸狀態時,教師應本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體現指導的啟發性,推動學生思維向前行進;當學生的理解出現不足或錯誤時,教師的指導應注意體現激勵性,積極努力地發現學生的可取處、閃光點,即時反饋,最大程度地保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努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處和改進、發展的途徑和方向。記得在教授《小狗包弟》時,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作家為了自保,而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我們該如何看?同學們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作家的行為是自私的,另一種認為作家的行為可以理解。並都提出了較為合理的理由。但是突然有一個同學提出了第三種意見:作家可以不用放棄小狗的。他的理由是:他可以站出來説真話,當時具有良知的人還有不少,肯定會有人站出來響應的。我在肯定他能這樣反思的同時,指出了他思維的侷限所在--那是個瘋狂的,人性被嚴重扭曲的年代。過後他恍然大悟,聲稱受教了。

  四、要注重學習訓練的有效性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要想學好,不進行一定的語文實踐和訓練肯定是不行的。我們要用新的課改理念、新的語文課標和新的培養目標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育,要徹底摒棄教師機械訓練,學生被動學習的語文教學模式,但是對於一些有利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的語文教學傳統應該繼續發揚。“知識與技能”是語文教育最基本的目標,任何時候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迴避語言文字基本功的教學與訓練,該落實的知識必須落實,該訓練的技能必須訓練,該背誦的就要背誦,關鍵是教學與訓練的方法、形式、手段要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真正改變。提倡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同時也要注重課堂常規訓練。比如,有的學生的字寫得潦草凌亂,毫無美感可言;讀書讀得斷斷續續,毫無節奏感可言;作文寫得錯字連篇,前言不搭後語,毫無章法可言,而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否則,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同時,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營造一種輕鬆和諧,師生親密無間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輕鬆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亂,動而不濫,樂而不散。常規訓練不能機械化、模式化,不要過分強調坐姿、掌聲等的整齊劃一,不要過多地讓學生齊念“課堂常規口訣”。但學生的學習方法的不對,聽課的習慣的不正確,記筆記的習慣的不知輕重導致眉毛鬍子一把抓,不認真聽講的習慣,不能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都要通過不可或缺的訓練來讓學生養成好習慣,而不是諱疾忌醫而讓學生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自由散漫,課堂常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規範學習的行為,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五、要營造學習氛圍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要想達到激發學生主動思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的目的,教師首先要洞察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映。如果課堂上有學生有小動作、開小差,那一定是教師給了他偷懶的機會。每堂課,每位學生都有45分鐘學習的權利,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給他們45分鐘的收穫。要想做到課堂上不浪費任何一個學生的時間,教師除了必須在課前作好備課這一環節的工作外,在課堂上必須留意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只有這樣他才能知道學生是否在全神貫注。只有保證學生是在做與課堂有關的活動和反應,才能順利地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為此,語文學習應當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究、質疑、問難中學,應當是語文教師的首要職責。

 六、要實現學習評價的有效性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長進步關鍵在於自我心智的發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應關注的是怎樣才能發揮激勵性評價的真正作用,實現多元激勵性評價,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作文教學中,可進行習作互評、互改、組內評議、集體點評等活動,都旨在以學生激勵為評價主體,通過學生互評互議,構建各抒己見、張揚個性的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信心的作用。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必須樹立為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形式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項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説,就是“一切為了孩子”。葉瀾教授也曾這樣説道:“一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為師生教學過程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餘地”。而這,我想,也正是我們開展語文有效教學的初衷和目的所在。願我們所有的教師都有效地行動起來,讓語文變得更可愛,讓學生和我們自己變得更精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