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琮《暮春滻水送別》譯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2.42W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的詩意:遠行之人千萬不要聽那宮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間悠悠歲月的正是這水聲。這兩句是説,這宮前水潺湲流動,其聲充耳,引起遠行人的客愁,所以,勸其“莫聽宮前水”。這宮前水,不僅流盡了古往今來千千萬萬有才、有志、有為者的大好年光,或者輕擲韶華,或者屈辱一生,或者空死牖下,而且也將流盡腐朽沒落的唐王朝的國運。詩句藴藉含蓄,凝重深沉,內涵深廣。

韓琮《暮春滻水送別》譯文及賞析

  出自韓琮《暮春滻水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註釋

滻水:亦稱為產水,發源於藍田縣西南的秦嶺,號為關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匯合後流經當時的大明宮前,再北流入渭水。

宮前水:即滻水。隋開皇三年,引滻水北流入禁苑,謂之滻渠,亦曰龍首渠,唐大明宮宮池及御溝之水即此渠所引之水。

綠暗紅稀:綠葉茂密,紅花減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鳳城:指京城長安。西漢時長安所建的鳳闕,闕樓高二十丈(一説十七丈五尺),是西漢長安城最高的建築,長安因此又稱鳳城。

古今情:思今懷古之情。

行人:指詩人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指滻水。

年光:年華;歲月。南朝陳徐陵《答李顒之書》:“年光遒盡,觸目崩心,扶心含毫,諸不申具。”

  參考譯文

綠葉繁密春花稀少的時節離開京城,暮雲低垂樓閣高聳藴涵着古今幽情。

遠行之人千萬不要聽那宮前的流水,送走人世間悠悠歲月的正是這水聲。

  賞析

《暮春滻水送別》是一首七絕,是為失意人送行之詩。這首詩描寫了暮春季節帝城傍晚的.寂寥景象,表現了濃重的滄桑之感和淒涼的年命之悲。這種衰颯情調,是中唐日趨沒落的政治形勢的反映。

送別,歷來是文人騷客們吟詠良多,在不斷求真、求情、求意的過程中常作常新的題材,就送別詩的整體情感內藴而言,既有灑脱曠達之作,亦不乏深情綿邈之歌,但多針對一時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韓琮此詩別具一格之處正在於其獨具匠心,斷然避開古已有之且漸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從所有離愁別恨中提煉出送別時的共有情態。

“綠暗紅稀出鳳城”,“綠暗”“紅稀”緊扣詩題“暮春”二字。鵝黃明麗、遠有近無的嫩綠,只屬於東風輕拂中萬木復甦的早春,晚春風光,便是詩人在紅綠色調鮮明對比中拈出的“暗”和“稀”。兩詞一方面如實描畫了詩人眼中的景物:時序推移,草木的綠意在漸濃的春氣裏變深變暗,繁花滿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即使不曾“雨疏風驟”,“綠肥紅瘦”亦註定要在晚春時節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數量的孤單,來映襯送別之際主客同有的惆悵之情。

“暮雲樓閣古今情”,送別,本就暗生愁緒,更何況是在最易觸痛感傷的黃昏。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此時此刻,在這繁華至極的帝都,無數高樓畫閣沐浴在落霞暮雲之中,眼前景不經意間勾起了詩人無窮無盡的心中情。於是,契闊別離之情、壯志未酬之情、感懷傷時之情……跳躍着,翻滾着,一齊湧上心頭,再融入生命體驗中不可排遣的滄桑感,一時間,詩人恍然置身於歷史的長河中,讓古往今來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鳴,似乎從中獲得了一種可以超越時光的永恆。這大概就是韓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兩句,則由次句“古今情”牽引而來。面對不可回返的流水,人們總是抱以時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無奈與遺憾。“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烏夜啼》)又何嘗不是如此?詩人苦心告誡,讓人“莫聽”,卻不曾言明其中緣由,是同於古人?異於古人?他將一個貌似平凡的懸念之花,選擇在詩尾綻放。“流盡年光是此聲”,原來“莫聽”只是詩人情有所感之後對朋友發自內心的善意勸告。往日或許無妨,別人或許無妨,然行人不可聽,別時不可聽。只因送別的憂情,本就無法承受這潺潺水聲惹起的無邊之愁。

熱門標籤